㈠ 什麼是官本位思想
「
官本位
」
這種說法起源於經濟學上的一個專用名詞——金本位。意思是:把是否為官當成一種核心的社會價值尺度去衡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價值。
㈡ 越窮的地方官本位思想越嚴重么
不一定
有的是
有的不是
看情況。
㈢ 舉例說明封建參與思想對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不良影響
現在考試的題目抄總算有點意思了襲,我自己說點不成熟的看法,你參考一下算了。
1.個人崇拜。阻礙民主發展
2.人治的傳統思想對法治進程的阻礙
3.封建割據思想對今天地區保護的影響,不利於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
4.官本位思想嚴重
㈣ 官本位是什麼意思
「官本位」是一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文化致使這種思想意識深入中國社會的層層面面,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糟粕」的那部分。中國封建社會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封建社會和「官本位」內在聯系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1、從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繫上看,封建社會推行土地分封制,皇帝任命官員,官員按照級別分封土地。與皇帝同父異母的人都定為同姓親王,擁有皇帝分給他們的大量土地,土地分封制度也是封建制度的核心。
2、封建制度是中央集權體制,從州、郡、縣到中央,通過官來集權,實行金字塔結構,這樣的社會必定導致「官本位」。
3、封建社會推崇皇權至上,普天下皆為皇土,一切都是皇帝的,一切都由皇帝說了算。封建社會把「官本位」推向上了極致,社會上「官本位」的土壤就是來自中國三千年的封建社會。
(4)官本位思想阻礙著地方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計劃經濟強調「官本位」的表現:一是在管理機制上過於集權,二是片面突出政治,淡出經濟效益和利益,三是只講公平而沒有效率,平均主義慢發展,造成短缺經濟。
排隊憑票購物這些都是計劃經濟的典型特徵。最後嚴重束縛生產力發展,造成了「兩個不適應」,即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這也是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要告別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一個主要原因。
㈤ 什麼是官本位思想
官本位思想是一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
官僚主義、唯上是從就是這種思想意識的外在表現,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就是這種思想意識支配下的具體行為。
一些領導幹部之所以官本位意識濃厚,就是因為有官就有利,或者依官謀利。把做官、陞官看作人生最高價值追求,把陞官作為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
為了升遷,虛報浮誇,欺上瞞下,不擇手段,找靠山,拉關系,走門子,四處活動。官職似乎可以衡量一切:政治待遇、社會名聲、經濟收益、住房大小、專車檔次,等等。
認為有了官位就能封妻蔭子、光宗耀祖,由此造就一種對權力、官位、官員的崇拜和敬畏,進而導致官本位思想的盛行。
(5)官本位思想阻礙著地方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解決官本位思想策略:
1、扎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強化黨性修養和宗旨信念教育,針對黨員幹部自身存在的官僚主義、特權主義傾向,解決黨員幹部自身建設問題;
2、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全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財富觀、幸福觀,解決黨員幹部思想層面的問題。
3、要暢通群眾監督舉報渠道。在加大紀檢監察部門建設,強化黨內監督的基礎上,要發揮群眾監督舉報作用,設立監督舉報電話、信箱和網路平台,讓官本位、特權主義無可遁形,解決監督層層面的一些問題。
㈥ 東北人與山東人誰的官本位思想更重
那一定的是山東人了。實際上,以前曾給生活環境帶來突破的山東省的人們,在走出家門生存下去上毫不猶豫。這就是「關東」。像這樣,東北人是更靈活、移動更方便的山東人。在水滸初期,最終宋頭領取得了帶頭的地位,軍事部門的吳用也贊成「為了給兄弟們一個交代」。水滸這裡面也能看出,好像也是山東省的官本位更重。包括海爾在內的山東省最有名的企業,到目前為止包括整個山東省的經濟,仍然由國有企業支配。山東省的官方地位更重。
應對考試能力,是山東省人們的「官方標准」思考。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商界的名人吧,雖然山東省的國籍好像很少,但是請看所有級別的官員是哪裡人。山東人似乎對「入相」有著獨特的感情。學生為了「入仕」而加快學習的步伐,這是必然的好事,但也有創意和單一產業固定化等極端效果。要知道現代社會一直在變化,用一定的發展藍圖去適應現代社會的節奏是很困難的。但是我認為勤勉的山東人應該像現代洗禮的不死鳥一樣重生。所以他們的官本位思想是很重的。
㈦ 中國什麼時候官本位思想會消失
要不實行大的改革,要不等下次改朝換代可能會好點!
㈧ 中國人官本位思想為什麼這么嚴重
一個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國家會有官本位嗎,皇帝人人可干,干不好就有人把他拉下來,華版夏的民主思想還有君權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撫我則後虐我則仇等,要發展自己的民主思想,進行制度建設,發展自己的文化,正視歷史,才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事情國家民族獲得發展。
㈨ 為何我國的官本位思想很強
官本位這種提法其實不是很科學,只是金本位的一種變相提法。 縱觀歷史和內現實,官本位容至少包括了以下內涵 :公共權力的運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為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嚴格的上下層級制度,下級對上級唯首是瞻,上級對下級擁有絕對的權力;以是否為官、官職大小、官階高低為標尺,或參照官階級別來衡量人們社會地位和人生價值的社會心理。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些在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勵志口頭禪,實際上是官本位思想的真實寫照。中國是重"官"的社會,人們都想當官,又都怕官,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里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官本位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在封建社會,王侯將相,官分九品,形成龐大而嚴密的官本位體系。 到了現在,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意味著當官就有尊嚴,有權就有一切。人們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社會上形成了以官職大小衡量人的價值、成就、地位。由此造就一種對權力、官位、官員的崇拜和敬畏,進而導致長官意志、權力至上觀念和依附意識及其現象的盛行。官職可以衡量一切:政治待遇、社會名聲、經濟收益、工薪多少、住房大小、專車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