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和破解

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和破解

發布時間:2021-01-11 23:30:11

㈠ 如何破解我國社會發展存在的話突出矛盾和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第一,經濟運行中一些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這些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在:
(1)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速度過快,投資增長速度一直明顯高於GDP以及消費的增長速度;貨幣信貸投放過多,流動性過剩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國際收支不平衡,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增長幅度都偏大。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危X不容忽視。
(2)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增長方式粗放問題仍然突出。首先是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不協調,投資率持續偏高,消費需求相對不足;其次是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協調,三次產業中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工業中重工業比重偏大,不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再次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節能減排形勢比較嚴重。
(3)農業基礎仍然薄弱,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同時城鄉差距和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沒有得到扭轉。這些問題和矛盾的存在,說明我國社會中,還存在著相當突出的影響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改革攻堅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而繁重。
第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是多方面的,當前最為廣大群眾關注的問題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壓力在明顯加大。2007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了4.8%,第四季度各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都在6%以上,是上世紀末以來的最高值。由於這次消費價格上漲,目前主要是糧食、食品和居住類價格漲幅較大,對人民群眾,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較大,更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分析這次物價上漲的原因,既有需求拉動的因素,又有成本推動的因素;既有國內因素,又有國際因素。應該說,國內糧食等農產品價格過去多年比較低,近期糧價上漲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價格上漲對經濟運行穩定造成的影響不可掉以輕心。除了國內因素之外,我們還必須密切關注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特別是初級產品價格的大幅上升對國內價格上漲的直接影響。由於目前推動價格上漲的諸多因素還將存在,特別是去年價格上漲對今年價格的翹尾影響較大,今年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較大,控制價格上漲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了。此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在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同時,生產資料價格也在不斷上升,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也上漲過快,說明今後一段時期中防止通貨膨脹的任務是相當艱巨的。
第三,國際經濟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隨著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我們在享受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更需要防範世界經濟動盪可能對我國經濟穩定發展所帶來的各種沖擊。當前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增大。特別是美國在美元持續貶值的同時,其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還在發展,其影響正在向全世界擴散,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調整和完善宏觀調控政策,做好應對其影響的准備。此外,國際市場糧食、石油等重要商品的價格居高不下,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加劇,貿易摩擦增多,以及國際上一些不容忽視的政治因素對世界經濟走勢的影響,都可能對我國經濟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充分做好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各種准備,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
第四,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需要加強。人民群眾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收入分配、住房、產品質量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都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認真加以解決。而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政府工作報告》中坦誠地指出,我們深深感到,政府工作與形勢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還有不小差距。目前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亟需改進的主要問題:
1、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比較薄弱;
2、是一些部門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相互推諉,辦事效率低下;
3、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素質不高;四是對權力的監督和約束機制不健全,形式主義、官X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弄虛作假、奢侈浪費和腐敗現象比較嚴重。面對這些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必須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通過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堅持不懈地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和提高管理水平。
針對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和挑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更加兢兢業業、扎扎實實地做好政府各項工作。

㈡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問題與矛盾怎麼解決

經濟發展不平衡,分配不均,貪污腐敗,貧富差距拉大,社會透明度不高,這些問題都直指zheng體制;體質改革是惟一的出路。

㈢ 如何正確認識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創造性的破解發展難題發言稿

正確看待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甦緩慢,主要發達經濟體受債務危機影響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迫於通脹壓力增長放緩。受此影響,我國經濟面臨外部需求萎縮的嚴峻局面。但令人尤感欣慰的是,我們依然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概括起來,突出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始終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從統計數據看,今年前3個季度,按可比價格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4%。與歐美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同期的低增長相比,增長動力十分強勁。二是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受國內外復雜因素影響,我國物價曾一路攀升,隨著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發揮作用,從今年8月份開始,物價漲幅掉頭向下,9月份、10月份逐月回落。三是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步伐加快,財政收入較快增長,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四是城鎮新增就業目標超額實現。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完成全年目標的110%,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完成全年目標的139%,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完成全年目標的87%。五是農業生產實現「八連增」,為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夯實基礎。與此同時,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面對世界經濟低迷的不利影響和國內物價較快上漲的內部壓力,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非常不易。這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判斷、沉著應對、及時果斷作出正確決策的結果,是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結晶。早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就對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作出預見。會議提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們要認真分析和准確把握世界經濟發展中長期趨勢,努力提高應對復雜局面能力。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並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會議要求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採取有力措施,積極妥善加以解決。重點是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和內生動力。經過全國上下的不懈努力,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始終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不僅保持了來之不易的經濟發展良好勢頭,而且進一步堅定了人們做好各項經濟工作的信心。

目前,國內各方面發展的積極性都很高,有利條件也不少,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國際因素復雜多變,特別是美歐等國主權債務問題在短期內很難緩解,將明顯拖累世界經濟復甦進程,從而也會導致國內情況發生新變化。為此,我們既要堅定信心,看到當前經濟形勢有利的一面,也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看到復雜的一面。要充分估計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認真對待、及時研究解決面臨的問題,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關系處理好,既要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又要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著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

㈣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

胡錦濤指出,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層次低,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經濟社會發展同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㈤ 轉變思想觀念是破解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深層次問題和矛盾的關鍵所在,講法對不

如果經念歪了就不是了

㈥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消費需求不足」削弱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持續拉力」
美國的經濟學家Shane和Gale的研究認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消費需求始終是拉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20世紀80年代,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平均超過60%。但進入90年代以後,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下降,這種下降的趨勢一直持續到現在。在2000年至2004年間,消費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只有61%,59.1%,56.8%,53.2%和54.1%。與此相比,美國的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平均高達80%,國際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的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平均也高達75%以上。因此,消費需求低迷,不僅直接導致中國未來經濟持續增長的「後勁」不足,而且造成大量的生產能力閑置和商品積壓,進而不得不「畸形」地依賴「擴張投資」和「增加出口」來維持經濟增長。然而,擴張投資必然繼續惡化「產能過剩」,過剩產能的釋放在國內消費需求不足的條件下必然要依賴擴大出口,擴大出口又必然導致 國際貿易 摩擦的增加。
他們認為,導致中國消費需求低迷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高投資率的「擠壓效應」。二是居民不穩定的收入預期和消費支出預期誘致邊際儲蓄傾向提高。三是住房、醫療、教育等產品或服務價格昂貴。
「自然資源短缺」削弱中國未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供給能力」

㈦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哪些

1.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的問題。
2.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問題。
3.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化問專題。在向集約型經屬濟發展模式的轉化過程中,社會就業的問題。
4.勞動者素質與社會需求不完全一致的問題。
5.國際貿易競爭對國內企業的沖擊以及隨之而來的失業問題。
6.資源利用率較低,經濟發展過於依賴資源的問題。

㈧ 如何破解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難題

2008年1月24日,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07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經初步核算,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46619億元,GDP增幅為11.4%,是中國經濟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第5年,同時,它也是自1995年以來GDP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也就是說,2007年,中國GDP增長速度創下了近13年來的歷史最高紀錄。而在這一顯示中國經濟發展成就數據的背後,2008年我們也看到了中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許多重要難題,這些問題不僅中國政府和老百姓在關注,世界各國也在注視著中國,思考中國經濟遇到這些問題之後將走向何方。

不改變現有貿易結構,經濟發展很可能會陷入困境

據統計,我國2007年進出口總額217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出口12180億美元,增長25.7%,貿易順差2622億美元,比上年增加847億美元。全年實際使用非金融機構外商直接投資7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6%。年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到1.53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3%。針對中國迅猛的出口形勢,日本《東洋經濟統計月報》2008年1月號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出口已達極限——貿易盈餘猛獸之真相」。文章認為,中國貿易盈餘的膨脹令全球瞠目,是因為中國引進了巨額的外資。外國對華直接投資在2003年之前為年均400億美元左右,而最近幾年卻猛增至800億美元。中國得到了亞洲先進工業國和歐美的直接投資,在國內建立了很多出口型企業。原材料和零部件從亞洲各國家和地區進口,成品又向歐美出口,最終形成了這種累積起巨額貿易盈餘的貿易結構。這樣的貿易結構引起了國際壓力增大、人民幣匯率和通貨膨脹等問題,並認為如果中國不能很好地解決,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可能會陷入困境。

貿易順差的高速增長問題已經引起中國政府的高度關注,這種局面也是我國長期實行的出口導向政策的結果。在我國不僅鼓勵引進外資、扶持出口型企業,而且對於出口有許多優惠政策。在過去出口創匯的簡單思維下,中國甚至大量出口了本身都十分稀缺的礦產資源、木材和煤炭石油。如果說過去出口創匯是為了增加外匯儲備,可以引進購買稀缺的技術和產品,那麼現在在中國外匯儲備增幅遠遠高於進口增幅的情況下,表明中國已經不再需要更多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已經成為燙手的山芋。

此時我們的經濟發展思路必須從出口拉動型向內需拉動型轉換。一方面,我們應當取消過多的出口優惠政策,避免過多的為出口而消耗國內資源;近兩年來,為了對出口增長結構及增長質量進行調整與提高,我國已經對部分出口產品退稅率進行調整,在降低甚至取消「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退稅率的同時,對國家鼓勵和重點扶持的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進行了提高。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加大國內的分配改革力度和社會公共福利投入。目前國內居民收入增幅過低,遠遠低於財政收入和經濟增長速度,使得國內居民消費能力提升速度很慢,對於一些中低收入的家庭來說,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其實際收入甚至在下降。而我國長期以來在醫療、保險和教育方面的公共投入不足,使得居民在這些方面的負擔沉重,居民對於未來支出的預期不斷提高,也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意願。

人民幣升值什麼幅度才算到位?

這幾年來,世界峰會總離不開中國匯率問題。美國和歐盟輪番對中國的人民幣升值進行施壓。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美元在全球市場大幅度走軟,中國成為世界游資爭先恐後進入的市場;2007年央行6次加息、居高不下的貿易順差以及來自國際社會的政治壓力,導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超過6%,匯率中間價已經從年初的7.8附近一路攀升至年末的7.32左右,超出市場預測的全年5%的升值幅度。

德國之聲發表文章認為,雖然中國的匯率這兩年已經漲了很多,但與此同時,歐元匯率也在漲,幅度跟人民幣差不多。所以,美國不滿,歐洲也不滿。由於中國製造已經佔領了世界,產品改從其他國家進口需要幾年的適應期,在這期間中國匯率提高會提高世界商品價格,但是在各種峰會和訪問中,對中國匯率的壓力仍然會持續著。

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在2005年人民幣初次調整匯率時就鄭重聲明,人民幣匯率升值2%是一步到位。但是從兩年來的發展來看,人民幣的升值並非如此。目前,人民幣進一步持續升值已經成為全球的基本共識。而對於人民幣如何進行升值,則是國內學術界的爭論焦點。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由於當前我國外匯儲備中一半以上是來自於熱錢湧入,在一般的貿易中也可能附帶大量的熱錢流入,如果熱錢是賭人民幣升值,那麼一旦快速升值,這些熱錢可能又會立即開始炒人民幣貶值。他還認為,由於現階段並不清楚熱錢看好升值有多大的幅度,所以不論中國政府一次到位升值多少,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則認為,近兩年來,人民幣升值保持逐步、緩步、幅度比較平均的節奏,市場已經基本形成可以測算的預期,而在這一很明朗的升值預期下,熱錢流入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要根據這一兩年的發展,從實際的發展測算大概應該升值多少,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盡量把想升的位置升到位。

應該說,雖然人民幣升值一步到位和穩步升值的模式各有利弊,但是各方都希望人民幣能升值到位,以緩解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壓力。不過人民幣升值何時才能到位、升值什麼幅度才算到位、升值到位究竟會對中國和世界產生多大的影響,是一堆誰也無法准確預測和解決的復雜問題,我們只能等待時間來給出答案。

國際經驗能不能給中國股票市場下判斷?

2007年,股票市場總體大幅上揚,股票指數創歷史新高後在高位震盪調整。10月16日2545.84點,漲幅為93.74%。股票市場成交量放量增加,全年累計成交460556.2億元,為2006年總成交量的5倍。

在中國股票市場整體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人警告中國要警惕重走當年日本的老路。美國作家彼得·塔斯克在《新聞周刊》發表文章,認為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和中國股市當前的大牛市有十分顯著的相似之處——一個新的超級經濟大國的崛起似乎已無法阻擋,令人瞠目的貿易順差,規模龐大的流動資金以及由傲慢、貪婪和愚蠢構成的牛市心理。甚至有人認為中國股市的問題比當年日本要嚴重,因為以美元計算,中國股指自2000年以來暴漲了約800%,日本股指在當時長達8年的牛市裡攀升了700%。1989年時,眾多日本公司依靠幾十年的成功經營建立了堅實的業績記錄,而如今的中國成功企業中有許多是新公司。

不過經濟學家趙曉教授則對中國的股市表示樂觀,他認為,日元升值和股市泡沫發生於日本經濟現代化基本完成,人均GDP達到2萬余美元時期,而中國的經濟現代化遠未完成,經濟發展潛力依然巨大,要做的事情很多,資金需求依然旺盛。從美國中情局或聯合國發布的購買力報告來看,中國的實體經濟相當於美國的70%。然而美國的金融資產佔GDP的700%,歐洲25國是558%,中國的金融資產大概只佔GDP的兩倍。從股價看,當前美國納斯達克平均股價90美元,紐約市場平均股價60多美元,納斯達克有一個smallmarket的平均股價是3.3~3.4美元。而中國A股平均股價不到2美元,比美國市場垃圾股的價格便宜一半,因此中國目前不必擔心股市泡沫問題。

不論目前對中國股市的看法如何,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中國經濟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資本市場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也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繁榮。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的泡沫是否存在或者泡沫的多少,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但是也不能簡單依靠國際經驗進行判斷。中國的崛起和發展將面臨的問題不僅是中國的課題,也將是全世界不能迴避和需要共同應對的。

在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中,中國除了遇到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之外,通貨膨脹問題、銀行管理體系問題、土地體制問題、房地產市場、農村改革等等問題也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進一步凸顯。香港大學的郎咸平教授將它們歸結為「中國面臨的八大危機」,日本《東洋經濟統計月報》總結了「中國經濟須避開的三個陷阱」,德國之聲概括了「中國的十二個『怎麼辦』」。無論這些問題提出的角度和出發點如何,所有的這些思考和提出的問題都有助於我們清醒地認識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形勢,有助於更加穩健和全面地考慮改革的思路,在保持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避免經濟和社會的波動,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和保持社會的和諧穩定。

㈨ 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增長方式仍較粗放、區域發展差異仍然較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教育文化發展相對滯後、「三農」問題、生態環境壓力較大、應對突發安全事件能力不強等一些長期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影響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閱讀全文

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和破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