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軟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軟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2021-01-11 17:22:43

1. 保健旅遊的定義等相關內容急求!

隨著人們對旅遊業更深層次的認識,人們對旅遊產品的需求日趨多樣化,各
類專項旅遊如學藝旅遊、獵奇旅遊、尋婚旅遊、勞務旅遊等旅遊項目因此而得到
開發,保健旅遊就是在這種狀況下逐漸興起,並派生出了氣功旅遊、康復旅遊、
武術旅遊、健身旅遊、體育旅遊等多種分支項目。保健旅遊,是一種既達到旅遊
目的,又達到健身目的的專項特殊旅遊項目。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可一邊旅遊一
邊學習武術、學習氣功,進行醫學學術交流和求醫治療等,可使旅遊者在旅遊過
程中,既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又學到了一些健身養生的方法。
一、我國保健旅遊的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江蘇的無錫,遼寧的大連,浙江的杭州,安徽
的黃山,福建的武夷山,吉林的長白山,湖北的武當山,江西的廬山,雲南的文
山,河北的保定、孟村,河南的嵩山、溫縣,山東的青島、濟南,湖南的岳陽、
長沙、湘潭、株洲等上百個旅遊熱點城市和熱點景區,都推出了保健旅遊項目,
並且呈現出方興未艾的趨勢。
1.康復中心成為保健旅遊者的聖殿
針對海外人士鍾情於我國傳統中醫和氣功強身祛病的情況,國內不少中醫醫
療、研究機構及康復療養院等,紛紛配合旅遊部門開辟醫療、食療、體療等保健
旅遊項目,並大力開發保健旅遊食品、葯品等,供外國旅遊者選擇,倍受歡迎。
目前,遊客在上海旅遊,可以參加保健講座,參觀中醫學院,學到中草葯、
針灸、按摩、氣功等方面的知識。在無錫,名醫用中醫方法為旅遊者檢查身體,
並開中醫處方,配置滋補品;傳授保健知識;檢查保健治療結果,提出建議和注
意事項。遊客可在太湖邊學習太極拳或太極劍,學習氣功;可在太湖垂釣;可接
受針灸、推拿按摩治療;品嘗葯膳;接受葯浴等。在北京,有白石橋保健康復中
心的保健治療等。
2.風景游覽區成為保健旅遊者的天堂
久居都市的人們,總嚮往到空氣較為新鮮的大自然里去鍛煉身體。而著名的
園林景區、自然保護區、避暑療養地,更以其清爽的空氣、適宜的氣候、豐富的
景觀,吸引著中外旅遊者。在這種優良的環境中,保健旅遊更是枝繁葉茂。廬山
是我國理想的高山型氣候療養區,近年,廬山旅遊部門推出了各種康復理療、中
醫之旅(包括氣功、針灸按摩、醫療保健操、太極拳、中葯、礦溫泉浴、葯膳等
)配套項目。在海濱城市青島,其康復中心採用中國傳統中醫、中葯、針灸按摩
、葯膳及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五禽戲、練功十八法和其他氣功,治療高血
壓、冠心病、胃病、心血管病、關節炎及其他慢性疾病。假若遊客想掌握這些療
法的奧妙,會得到專業人員的精心培訓。如用於健美減肥的氣功療法兩周即可學
會。
3.武館成為保健旅遊者心馳神往之地
古已有之的武術氣功館,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僅煥發了青春,而且以其
特有的魅力在我國保健旅遊中大顯身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外人士和遊客。名
震華夏、高手輩出的河南溫縣,是陳氏太極拳的發祥地。自1983年對外開放後,
每年都有大批外國朋友慕名而來學習太極拳。嵩山少林武術獨樹一幟,更是我國
古老而著名的武術流派,現已為國內外廣大武術愛好者所矚目。有關部門先後在
這里辦起了5所正規武術館校,面向海內外招生,學員已在萬人以上。國家還投資
在少林寺東側建起了「嵩山少林武術館」。現在,少林寺以其「武」名,每年吸
引著約200萬遊客到此觀光,並使少林武術走向了世界。
4.飯店將成為保健旅遊者的第二個家
各地的賓館飯店,特別是涉外旅遊的賓館飯店,以其場所固定、檔次較高、
接待海外遊客多的優勢,大力開辦保健旅遊服務項目,既滿足中外旅遊者的需要
,又為旅遊飯店增添新的經營項目,擴大了財源。香山腳下的香山飯店,不僅以
其別致的建築風格蜚聲海外,而且以「弘揚華夏瑰寶之光」的特種旅遊項目,吸
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中醫研修旅遊」是在八天的日程里,除游覽外,請中華
醫學會派專家講授中醫理論基礎、中醫葯理學、葯膳學知識,並品嘗「清代宮廷
葯膳全宴」,席間不僅有常識簡介,還穿插有宮廷葯膳典故、軼事講解等。「演
練功法旅遊」則包括氣功健身、武術健身、道家養生長壽術、特異功能表演等項
目。此外,「醫療專項旅遊」則包括了「醫痔旅遊」「中國美容術旅遊」等細項。
二、開發保健旅遊的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創造適於保健旅遊發展的「軟環境」
中國的針灸、氣功、武術等在世界享有盛譽,結合這種優勢開發保健旅遊,
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的開發,將有利於充分利用我國保
健旅遊資源,進一步完善我國旅遊產品結構,增強我國旅遊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
力,從而有利於我國國際旅遊市場的開拓。另外,保健旅遊主要是把旅遊與學習
中華武術、氣功、醫術交流及治療等結合起來。開發它,需要各個部門、各個行
業,也包括民間藝人、團體、組織以及各專家的充分配合。如何使那些慕名而來
的國內外遊客滿意而歸,這就需要加強保健旅遊「軟環境」的建設。「軟環境」
是指相對於各種旅遊資源、旅遊基礎設施的旅遊意識,旅遊政策、法規等。「軟
環境」的形成與完善是宏觀上促進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亦可直接帶來經
濟效益。
2.突出「保健」特色,要以「特」吸引人
保持旅遊目的地獨特性,即資源、文化、社會、產品的差異性是成功地吸引
旅遊者的重要因素。各國在旅遊開發中都毫不例外地堅持這一原則,充分根據本
身的特徵進行定位。我國保健旅遊產品有其自身特有的優勢,深層次地去開發它
,不僅是豐富我國旅遊資源的需求,也是保健旅遊產品成為我國吸引國際遊人拳
頭產品的需要。具體做法一般可在各個飯店、著名風景區、自然保護區配有保健
旅遊項目。例如,在北方的旅遊勝地北戴河,就開辟了以服務海外人士和外國駐
華人員及家屬為主的「國際氣功康復旅遊」,教授各種氣功功法,實施多種傳統
醫療措施。在中國書法聖地――浙江紹興的興亭,則開辦氣功書法旅遊,使遊客
在旅行中學會把氣功運用到書法中,從而達到既練功又學藝的雙重效果。在雲南
的文山、玉屏一帶,苗族同胞還把古老的蘆笙拳列為旅遊接待的表演項目,開發
出獨特的「苗族武術旅遊」,巧妙地把蘆笙舞與苗拳相結合,令人耳目一新。
3.突出整體形象,進行深度開發
我國的保健旅遊不管在開發上還是在今後對外宣傳、推銷中,都應突出整體
形象,以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效果來促使我國保健旅遊產品成為未來風靡世界的
旅遊新項目。旅遊項目的開發利用應堅持以資源條件為基礎。我國的中醫醫術、
氣功、武術等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在開發它的同時,也應注意其深層次的開
發,從而使它更具有吸引力。如中醫醫術旅遊項目的深度開發,可在旅遊活動過
程中,安排著名醫師給參加本項旅遊節目的賓客提供醫療咨詢、健康檢查、疾病
治療等服務;請行家講解系列保健商品、食品的知識,指導旅遊者購買;並請旅
游者品嘗一餐「保健益壽宴」。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旅遊者參觀中醫學院、
中醫醫院,並配合放有關電影、錄像,讓遊客了解我國中醫發展的情況。有名望
的醫院與旅行社合作,開設康復、療養基地,同時舉辦氣功、太極拳等培訓班,
傳授氣功拳體操療法。對需要在我國治療的賓客,各旅遊服務部門還可為其聯系
;解決看病、台療、住院等一系列問題。
4.充分發揮旅行社的作用
旅行社是為中外旅遊者安排旅遊項目的策劃者,所以保健旅遊的開發,很大
程度上取決於旅行社的參與、舉薦、宣傳、推銷與部署。各旅行社應把握好機遇
,在和中醫、武術等有關專家和著名氣功師建立良好合作的基礎上,開發增設針
灸、按摩、太極拳、氣功等一系列保健旅遊特種項目。同時,在選擇旅遊線路時
也可適時推出休養旅遊、康復旅遊、整容旅遊、中醫中葯旅遊、醫學學術交流培
訓等保健旅遊項目,將保健旅遊與游覽風景名勝相結合,使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輕
松自如,興趣橫生。此外,旅行社還要培養特殊的保健導遊人員,提供完善的配
套服務。

2. 上海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從今年以來,上海經濟增長速度下滑較大,比全國平均水平和各省市下滑幅度都要大。
1.上海經濟下滑的原因
一是上海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大。二是上海自身發展階段的影響。
2.上海經濟下滑較大,但恢復速度呈逐季回升態勢
上海經濟一季度增長3.1%,二季度恢復到7.9%,三季度攀升至9.8%,全年預計達到8.2%。這一方面說明經濟總體抗衰退能力較強,表現為三產平穩發展;另一方面顯示市政府刺激政策取得效果,尤其是政府投資明顯拉動全市經濟增長。
3.上海經濟發展的結構性變化
首先,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突出表現在三產佔GDP的比重出現了顯著上升。原因之一是今年工業經濟持續低增長。原因之二是今年第三產業持續平穩高速發展,上海空間發展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突出反映在中心城區和郊區發展的差異上。第三是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突出反映在國有投資增幅大幅提升上。
4.上海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
一是企業運營效益依然相對偏低。二是工業投資增長依然低迷。三是外商投資增幅持續走低。四是隨著宏觀政策調整,股市房市可能出現加劇波動。五是在通脹預期增強下,居民消費增長可能出現減速。六是世界經濟全面復甦仍相對緩慢,出口恢復可能慢於預期。
5.明年上海經濟發展的展望和預測
情景一:基準情景。增長率將在9%左右。經濟增長回升趨勢將延續。情景二:樂觀情景。增長率將在11%左右。經濟重新回到兩位數增長。情景三:悲觀情景。增長率將在7%左右。經濟調整將延緩至2011年。在上述三種模擬情景中,出現第一種情景的可能性較大,即經濟增幅合理上升,達到9%左右。明年經濟形勢相對樂觀,發展前景良好。但也不應過度樂觀,應努力抓住當前環境變化中出現的新機遇,推動上海經濟實現平穩有序發展。
6.確保明年上海經濟抓住機遇、加快轉型發展的對策建議
(1)積極開發、利用世博會效應,帶動上海經濟轉型發展
世博會將是明年上海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全力以赴。充分發揮世博會促進消費、促進服務業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帶動會展、旅遊、商業餐飲、文化娛樂等服務產業發展的綜合效應,進一步改善軟環境,把世博會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效應發揮到極致,把世博會帶動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功能機制化、長效化,把世博會觸發的結構調整效應擴散化、持久化。
(2)通過改革不斷推動
當前,應抓緊梳理阻礙經濟轉型的政策和體制瓶頸,將改革作為結構調整、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進一步推動上海經濟的轉型發展,力爭在「四個中心」建設和服務經濟發展方面有新的突破。首先,要大力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其次,要進一步加大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改革。第三,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3)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建立創新驅動的發展機制
首先,要著重提升城市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要高度重視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其次,要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集聚各類企業參與上海的高新技術產業化。第三,設立專項研發基金,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第四,要營造城市創新軟環境,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
(4)加快上海CBD建設,大力提升城市經濟輻射功能
首先,要構建多心的網路化CBD空間層級結構。其次,加快城市核心CBD的規劃建設。第三,以核心CBD為依託,打造東、西兩大商務圈,形成城市十字軸商業帶。第四,設立CBD產業投資基金和功能提升引導基金。第五,鼓勵和引導陸家嘴CBD通過樓層置換,實現業態合理配比。
(5)加強郊區新城的建設,進一步改善城市經濟的空間形態
首先,要以交通便捷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形成輻射效應。其次,要以社會事業先行帶動產業集聚和企業集聚,形成集聚效應。第三,以政府規劃和政策引導帶動社會資金投入

3. 論裝飾在設計中的作用和意義

一、室內軟環境裝飾的色彩語言

俗話說:「遠看色,近看花」。從裝飾的角度看,室內紡織品設計的紋樣造型和色彩效果都十分重要,而色彩是人視覺的第一感覺,就更為重要。紡織品設計的整體色彩傾向,對室內軟環境的裝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生活中,光與色對人的心理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不同的色調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賞心悅目的色調,給人輕快的美感,能激起人們歡樂、開朗、積極向上的情懷;低沉、灰暗的色調,給人以憂郁、煩悶的消極心理。紅色給人溫暖感;籃色系讓人覺得寒冷。在寒冷的季節或難見陽光的室內空間,選用暖色調的紡織品組合,可以營造溫暖的環境氣氛;炎熱的季節或日照充分的室內空間,可以選用冷色調的紡織品,能起到降溫的輔助作用。

當然,在選擇室內紡織品的主色調的同時,還應考慮主色調與使用功能,裝飾形式和地域環境的關系。如在醫院環境內應以粉色調為主,不宜選用對比強烈的色彩,保證相對穩定,利於休息的素雅環境;在娛樂場所則應採用活潑華麗的主色調,以激起人們歡快的情感。色彩的選用,還要特別注意地域的差別。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色彩都有偏愛禁忌。如紅色在中國和東方民族象徵著喜慶、幸福、吉祥而深受喜愛;綠色在伊斯蘭教國家是最受歡迎的顏色,而在有些西方國家裡卻含有嫉妒的意思;黃色是最明亮,最光輝的色彩,象徵著光明和高貴,而在基督教國度里卻被認為是叛徒猶大衣服的顏色,是卑劣和可恥的象徵。所以說,室內紡織品色彩運用的好壞,是室內軟環境裝飾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室內軟環境裝飾的造型語言

室內紡織品在室內軟環境中總是以披掛,覆蓋等形式出現,由此決定了它在室內軟環境中的裝飾造型特點。室內紡織品的設計,除了在圖案設計中考慮平面或立體的表現手法之外,還考慮在整體款式設計中的配合。同時還研究紡織品圖案和款式的完美形態依附於環境及裝飾實體後所產生的形態變異。如窗簾的設計,當它從窗架垂掛下來,在微風中所產生的飄逸感和那種自然,懸垂的皺折,使原來的圖案和款式的美感又得到了升華。

室內紡織品設計的造型、紋樣、色彩及表現手法都圍繞主題展開。如現代人追求自然清新的田園風情,從鄉間野趣中尋求環境藝術設計的主題,將室內環境設計成鄉村農舍或小木屋的形式。在這種氛圍中,室內紡織品的裝飾功能恰如其分地展示出這個主題思想精髓。在室內軟環境中使用象徵自然景物的窗簾、屏蔽;用印有小花小草的紡織品襯托出木結構的餐桌、餐椅和牆面;也可以用純棉布的裝飾面料製作一些精緻的帶有花邊的床圍、桌圍等物;再在窗檯上放置一籃應時的野花…這組簡朴清新的布置,足以表現出「田園風情」的室內軟環境。

三、室內軟環境裝飾的情調語言

室內紡織品設計的藝術表現形式及手法能傳達人們內心的藝術理想和追求,同時調節心理情緒的變化,讓人在優美的環境中感受舒心愜意。其次,根據不同的室內環境及每個人的不同要求,合理地利用紡織品的裝飾效能。一方面通過高度的概括和提煉,使藝術靈感與理性的構想有機地組合,巧妙應用,使室內紡織品以新的藝術形式呈現在具有現代意識的氛圍中。另一方面,利用室內紡織品的設計,打破建築空間中過於類同的形態,力求創造變化多樣而別具一格的室內空間。運用紡織品獨特的外觀和柔軟的特質,有效地拉近人與室內環境的距離,以豐富多彩的室內紡織品生動地營造出室內空間優美的環境,並由此掩飾和彌補其它裝飾材料上的缺陷和不足,給堅硬冷漠的室內軟環境增添柔和、溫馨和融洽的元素。

特別注意的是,室內紡織品的設計符合人對健康心態的追求,從較深層次去主導人們正常的審美心理和接受心理的活動,並將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還充分利用紡織品的特性,集傳統藝術和時代精神為一體,充分展示設計語言中的象徵意義,表現形式和精神內涵,進一步貼進時代,貼近生活,貼近人心,以人為本,創造真正舒適宜人的室內軟環境。

四、室內軟環境裝飾的文化語言

室內紡織品的裝飾,它注重藝術性,主題性,這樣能創造出高品位,有人情味,藝術感強和有吸引力的室內軟環境。因此,成功的室內紡織品設計都有一個與室內形態和物質形態相關聯獨具特色、立意新穎的主題。這一主題首先就突出時代精神和一定的文化內涵,然後運用各種手段將已確立的主題完美地表現出來,使眾多的因素有機地結合並統一在這主題中。

室內紡織品設計主題的內容非常廣泛,既可以結合本國的歷史文化背景去尋求不同的民族文化風格,從各地的,風俗民情、文學藝術、歷史典故、時代風范、地理氣候等諸多方面追尋藝術靈感的撞擊,也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手段(如電腦輔助設計)找到獨特的創意和特定的設計理念。與此同時,還充分考慮到室內軟環境總體的裝飾。因為,成功的室內紡織品設計的主題,最終會與室內軟環境裝飾的整體氣氛相融合。

室內紡織品的紋樣設計是表現主題思想是直接有效的元素。紋樣的題材豐富多彩,色彩富麗典雅,造型生動,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現代紡織美術設計的發展,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上,既有傳統優秀紋樣的繼承,又融合了現代藝術的新內涵,具有極強的生命力。紡織品設計的主題構思可以通過具有典型形象識別的裝飾符號較為直觀地展現出來,而這種形式獨具的提示性,使觀者由此激發更深層次的聯想,最終達到室內軟環境中「物--人」對話的境界。

五、室內軟環境裝飾的整體與個性語言

室內紡織品能通過基因配套、色彩調和配套、主導產品的均衡配套、風格情調配套,使同一花型、同一色彩或同一藝術設計語言在室內各種織物的圖案或款式中或多或少地反復出現,在視覺上產生連貫性,這種連貫性使人在視覺中產生美的韻味以及和諧的美感。這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營造的室內軟環境的意境和氣氛,在人的心靈上產生刺激性的美感及舒適宜人的視覺感、觸覺感,這是其它硬質材質無法達到的裝飾效果。由此可見,室內紡織品不僅已上升到了室內整體設計的高度,而且在配套的含義上更具備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也就是說:它不僅要求紡織品本身的每一個獨立局部與整個系列相配套,而且必需與室內設計的整體環境氣氛相配套。室內紡織品通過各種配套法則,構築了不同生活習慣與審美意識的人們所追求的各種生活環境。
室內紡織品的設計風格應該與室內軟環境的總體裝飾風格始終保持一致,同時又要與展現人的藝術個性保持一致,這是新時期給室內紡織品設計提出的更高要求。進行室內紡織品設計時,調整好紡織品與室內軟環境的關系,就能把握室內整體裝飾的風格。紡織品的紋樣,色彩,質地等與功能的完美結合之外,還對具體的人從年齡、性別、文化素養、興趣愛好等諸多方面做較全面的研究,更體現環境主人內心的理想與追求。為不同的生活方式提供各具特色,展示不同意境。將人間情感、自然科學、社會信息、審美情趣等因素綜合在一起的,這樣既有獨特藝術風格又能表現藝術個性的室內軟環境。

六、室內軟環境裝飾的藝術審美

紡織品設計的形式美規律與室內軟環境設計的形式美是統一的。它首先建立在各個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宗教,政治,文化背景和經濟基礎之上的。形式美包含和諧和對比兩大范疇。和諧之美顯示出優美,而對比之美則顯示出壯美。二者相對獨立又互為統一,各自在紡織品設計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在居室環境中,紡織品的設計以和諧的形式出現,突出了親切溫馨的氣氛,無論是從色彩,紋樣,材質上,還是款式,造型上都保持相似或平和的處理手法;而在一些娛樂場所的紡織品設計上,採用較為跳躍的配色,誇張的造型,粗獷的肌理,這種以變化為主的裝飾形式,更能使環境的氣氛與功能取得統一;象博物館、紀念碑式的建築,使人感到高大雄偉,帶有強烈陽剛之氣,其內部空間的紡織品設計就相應穩重些,以深沉的基調為主,給人以崇拜、皈依的心理感受;如果是園林式的建築,室內的紡織品則充分體現小巧、輕盈、寧靜的特徵,給人以優雅、協調、恬淡的感受。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室內紡織品的需求已不再停留在使用功能上,而是更加註重精神上的功能。它不僅是生活空間的物質需求,也是一種感情空間的審美創造。在環境意識已覺醒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裝飾、崇尚自然、追求人性化和個性化的居住文化。作為一種表達個性思想和生活情趣的信息載體,室內紡織品已成為獨特的文化風景,同時也是品評和衡量室內軟環境質量的重要依據之一。

七、結束語

現代紡織品已滲透到室內軟環境裝飾的各個方面,不同的室內軟環境,對室內紡織品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一些特定的空間環境里,紡織品的覆蓋面積很大,因此,紡織品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室內軟環境氣氛,格調和意境的營造。室內紡織品以其各種形態在室內軟環境裝飾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是集造型、色彩、花型、質感於一體和諧的整體。每個「局部成員」都必須在室內環境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呼應,共同創造一個具有高水平、舒適、實用、美觀、高品位、有情趣、有意境的整體,營造出真正讓人們生理和心理感到溫馨的室內軟環境。

4. 科學發展觀的意義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履行人大職責,充分發揮好人大職能作用,為促進我省「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而努力工作。這是「十一五」開局之年,省人大常委會工作確立的主導思想,也是基本定位。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人大常委會要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理論意義,在工作中自覺地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意義科學發展觀是事物辯證發展的產物。

一方面是理論呼喚發展觀進入新階段;另一方面是實踐呼喚發展觀跟上時代步伐。

1.科學發展觀是發展理論的重大突破和創新。現代發展觀始於20世紀40年代,先由一些西方政治學家們提出「工業文明」;60-70年代提出「增長極限論」,形成經濟加自然的發展思想,緊接著提出「可持續發展觀」;80年代,由於多學科介入發展觀的研究,產生了綜合發展觀;90年代提出「以人為中心」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來的,這次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在以往發展觀基礎上由中國首次正式提出的。可以說,科學發展觀是在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總結我國長期發展實踐經驗,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正確借鑒世界各國發展經驗教訓,吸收人類文明進步新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2.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發展觀既是人們對發展問題總的看法,又是解決發展問題總的方法。從根本上講,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完整的科學發展體系,提出並回答了「為什麼要發展,怎麼發展,發展什麼」、「發展的目的是什麼,發展的動力是什麼,發展的主體是什麼」、「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等問題。對發展規律、發展理念、發展戰略、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在認識上有了新的飛躍。科學發展觀是辯證的發展觀,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觀,是尊重規律的發展觀。

3.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是全新的發展理念。第一,「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最崇高的社會理想的思想。在社會發展諸要素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尊重人、關心人、信任人、提高人和完善人,一切為了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是馬克思關於人是社會發展主體和核心思想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第二,「以人為本」賦予黨的根本宗旨以鮮明的時代內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毛澤東同志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鄧小平強調,做一切事情都要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判斷是非得失的根本標准。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第三,「以人為本」體現了我黨執政為民的執政根本理念。胡錦濤同志指出:「相信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科學發展觀體現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升華。

4.科學發展觀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為三個基本點,提高了科學發展的內涵。全面發展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也就是五個統籌,努力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發展和自然的和諧,經濟發展與人、資源、環境的協調。

5.科學發展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從我國發展戰略的全局出發,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強調要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這是非常鮮明重要的思想,是發展思路的亮點。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一五」規劃最鮮明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學習科學發展觀,我們要從思想上弄清為什麼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准確認識當代國際國內的發展環境,准確認識目前我國發展的階段特徵,准確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准確認識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基本要求,才能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做好人大各項工作

今年全國兩會的一個突出亮點,就是體現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這對做好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關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重大問題決策上給省委當好參謀。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將圍繞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重點項目績效情況、省政府放權後縣域經濟發展情況、社區建設情況、棚戶區改造情況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深入開展工作。為省委當好參謀,必須注意謀大事,要強化大局意識,緊緊圍繞黨中央和省委工作的大局,結合人大工作的實際,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服從和服務於中心工作。要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從人大的定位和特點出發,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

2.在立法和監督工作中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法工作要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來開展。既突出經濟立法,同時兼顧其他方面的立法,努力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立法要與改革、發展和穩定結合起來,使制定的法規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要推進民主立法,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立法的本質是保障實現人民民主,把人民的利益、訴求和意志主張在民主和法制的框架下充分表達出來,通過立法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要把擴大立法的大眾視野,推行民主化的開門立法,作為地方人大立法必要的程序機制,保證立法與民意能形成良性互動,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列入立法日程。立法還要充分體現和反映本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要加快人大立法制度的完善和創新,要從「關門立法」、「部門立法」走向「開門立法」,真正實現「公共立法」,使立法工作更加符合實際。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有法製做保障,也要通過法規來強制落實。因此,在監督工作中,應把握好科學發展觀這一主線,通過法規的有效實施,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保證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

3.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人大工作要把不同群眾的利益反映好,使群眾的利益得到滿足。還要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要通過政治體制改革,讓人民充分享受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使群眾利益得到法律上的保障。要認真做好人大代表工作,注意發揮好人大代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工作中的作用,實實在在推進和督促解決好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4.把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加強人大機關自身建設結合起來。王雲坤同志在全省整治經濟發展軟環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以及每一位公務人員都要認真查擺思想觀念上與發展相悖的問題,看一看是否樹立了服務大局的意識,是否人人都樹立了熱愛、關心吉林的思想。要求在機關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牢固樹立為民執政理念,著力解決精神不振、人浮於事、效率低下、「衙門」作風等突出問題。要深入貫徹落實王雲坤同志的講話精神,從人大工作看,更要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努力創造一流的業績。一是要強化講黨性、講原則、講大局,樹立全局觀念,在重大問題的處理上與省委和常委會黨組保持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清醒的政治頭腦,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經得起各種風浪的考驗。二是要堅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充分發揚民主,又要有統一意志,統一行動。三是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要有克難攻堅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信心。要振奮精神,淡泊名利,愛崗敬業。四是要努力創建和諧機關。創建和諧機關要有整合的觀念、調適的觀念,要在工作中學會配合,使機關更加統一思想、協調工作、團結互助、科學運行、良性互動、形成合力。要多幹事、干實事、干好事、少謀私、少謀人,堅持重實際、說實話、求實效,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使機關效能不斷增強。五是切實加強機關管理。不斷完善各項制度,人大的工作要靠制度說話,要通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落實責任,堵塞管理漏洞。

5.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有什麼積極意義

國務院開年第一會研究的主題是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引人注目地強調「優化營商環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達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的高度。

據媒體報道,目前營商環境雖整體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區發展的「軟肋」和「硬傷」。具體歸納起來有:一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二是搞地方保護,有的市場准入門檻高,各種隱性壁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投資環境惡劣,有的部門不依法行政,隨意執法、手續繁瑣、效率低下、遇事「推繞拖」等辦事難現象依然存在……

為什麼優化營商環境這么重要?

首先,優化營商環境,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發展瓶頸精準發力。總理在報告中提及「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清醒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和營商環境欠優、放管服改革滯後有千絲萬縷聯系。

其次,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競爭力,這是一個地方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不公平對待或搞地方保護」;「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一定要讓我們的企業家、市場主體真正感覺到營商環境的切實優化」;要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的最佳投資地……

第三,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凈化社會風氣,打造法治國家的要求。一些地方頻頻發生的污化營商環境的事例,正是對法治的藐視,對規則,對公平正義的破壞。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更好發揮制度的支撐、保障、激勵作用。公共服務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建議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標國際最高標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努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一要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性的環境,除了基礎設施的可得性外,更強調企業開辦、運營、關閉和市場維護全流程的便利化: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全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實現准入環節的便利化;要搭建「多規合一」聯合審批平台,形成以「表單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為特徵的全新審批模式,提交「一套申報材料」,填寫「一份申請表單」,即可「完成多項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不斷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二要做強監管的「加法」。著眼優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環境,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快處理;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不能對企業不公平對待,不能搞地方保護,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抓緊建立營商環境的評價機制,制定相關評價指標和辦法,推動各地由過去的爭資金、爭項目向爭創優質營商環境轉變。同時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諾、信用公示為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

6. 江西省地理區位和其他省份的不同

江西省;區位優勢;空間發展模式;發展策略 1 江西經濟發展的現狀
1.1 江西省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較快
2007年,江西省GDP總值5469.3億元,比上年增長13.0%,2008年江西省GDP總量為6480.33億元,增長12.6%,增速處於全國中等偏上水平。江西省GDP連續六年保持12%以上增速,表明江西省經濟仍處於平穩較快發展的上升通道中。
1.2 江西經濟基礎薄弱,發展起點低、任務艱巨
江西經濟盡管發展較快,但是發展起點低,基礎薄弱。2008年末,江西省GDP同比增長比率雖然超過安徽、山西、河南三省,但GDP總額仍然是最低的。人均GDP僅高於安徽省,同比增長11.8%,僅高於山西省,低於其它四省。(見圖表)江西經濟要趕上中部其他四省,實現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任務還相當艱
巨。
2 江西經濟發展的區位優勢 2.1 區位優勢的內涵
區域經濟學強調從空間角度來分析一個地區的發展優勢,特別是當一個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的時候,更要充分利用其優勢,採取相應的經濟發展模式。所以本文所研究的的區位優勢主要是指自然地理區位的優勢,自然地理是考察區位狀況的最重要因素。 2.2 江西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區位優勢
江西的地理位置優越,是全國范圍內唯一一個與三個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區)

毗鄰的一個省,具有非常明顯的區位優勢。江西又是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的成員之一,是長江綜合經濟帶和京九沿線經濟帶的交匯集中區,使其地位在中部地區不同於其他省區而突出出來。江西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新構架中的區位優勢明顯。
3 區域經濟空間發展模式理論與江西區位優勢分析
區域發展空間模式理論主要有梯度轉移理論、增長極理論、發展軸理論以及網路型發展理論。 3.1 江西在產業梯度轉移中所具有的區位優勢分析
區域經濟發展梯度轉移理論理論認為,創新活動是決定區域發展梯度層次的決定性因素,而創新活動大都發生在高梯度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階段的變化,生產活動逐漸從高梯度地區向低梯度地區轉移,而這種梯度轉移過程主要是通過多層次的城市系統擴展開來的梯度轉移理論。
江西在承接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地區產業轉移方面相比較中部其它省份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促進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建設仍然是實現江西在中部率先崛起的一條有效路徑。
(1)江西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費用低。全省人口4400萬人,2008年跨省外出務工農民工達680萬人,佔全省農村勞動力資源總數40%以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江西省出現了外出務工人員大量、集中返鄉現象。2009年9月,江西省有返鄉農民工315萬。大量農民工集中返鄉及省內企業就業崗位減少給江西省就業局勢增加了巨大壓力,同時也給外商企業的入注提供了豐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江西省土地、水電等要素費用都比發達地區低,全省每平方米房屋價格不到上海的四分之一,僅為廣東的三分之一左右。平均水價只有上海的50%、廣東的60%左右。 (2)珠江三角洲產業內移給江西製造業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
在國際產業轉移加速的大背景下,我國沿海發達地區已經具備向中西部輻射的經濟能量和產業轉移的壓力,聚集在珠江三角洲的眾多製造業港資企業,也面臨著向中西部轉移的選擇。分布在東莞、深圳、廣州、惠州和中山的外資企業,其中有相當一部份面臨二次轉移壓力。江西位於以珠三角為圓心的公路3—8小時經濟圈內,是珠江三角洲港資企業轉移的首選之地。 (3)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推動長三角地區產業轉型
長三角地區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導致土地、淡水、人力、能源等資源的供給緊張,房、地、電、煤、運、原材料、消費品以及用工等價格普遍上揚。與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區相比,長三角地區的生產成本大約高出30%-40%。土地資源匱乏,其中浙江的工業用地已接近用完。而按照「十一五」產業發展規劃,上海的工業用地缺口將達7.4萬畝。特別是近年以來,受出口需求大幅回落,沿海地區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生存危機,不少企業已經瀕臨破產倒閉的邊緣。未來幾年,在高成本的影響下,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將明顯加快,部分產業將進一步向外轉移。 (4)國家的中部崛起戰略對推動贛港產業全面合作帶來重大機遇
在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大戰略後,中央做出了促進中部崛起,建設「三個基地,一個樞紐」的重大決策。最近,國家商務部又把江西定為「萬商西進」工程的橋頭堡。「十五」率先提出中部崛起戰略的江西,在產業定位與國家關於中部的產業布局和定位高度吻合。江西在汽車、冶金、裝備製造、交通運輸設備、高新技術、農產品加工、旅遊物流等優勢產業的項目布局和產業集群方面,在擴大對外開放方面,將能夠得到國家在土地使用、資金、稅收等方面的重大支持。贛港合作將和國家中部戰略產生巨大的聯動效應。
3.2 增長極、發展軸及網路型發展理論與江西區位優勢分析
梯度轉移理論強調創新活動、技術、產業、人才等從高梯度向低梯度地區的轉移。而極化理論強調雙方的互相影響,輻射。增長極強調某一地區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從地圖上看是某一點;而發展軸是由點發展到線,研究海岸線、鐵路線等如何拉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最後由點及面,發展到網路型理論,強調整個面對周邊地區的極化作用,如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 3.2.1 增長極理論與江西區位優勢分析

增長極理論認為,經濟增長通常是從一個或數個增長極逐漸向其他部門或地區傳導。因此,在政策選擇上,應選擇特定的地理空間作為增長極,以帶動經濟快速發展。
從增長極理論來看,江西上海、武漢、廣東、香港等經濟發達地區的輻射,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強與上海、廣東,香港等發達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是促進江西經濟發展的一條有效路徑。 3.2.2 發展軸理論與江西區位優勢分析 (1)長江經濟帶對江西經濟的影響
長江經濟帶以浦東為重點,以上海為龍頭,重慶為龍尾,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而構建的經濟帶。長江沿岸經濟帶上形成了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中游經濟圈,以重慶為首包長江上游經濟圈,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又一主軸。
江西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處於沿江經濟帶的皖贛經濟區,成為經濟發展內移的重心。沿江經濟帶把江西與沿海和沿邊、東部與中西部地區聯結起來,使江西具有東聯西拓的樞紐作用,有利於推進江西經濟的發展。
(2)京九沿線經濟帶江西經濟的影響
由「京九沿線經濟帶」開發戰略引起的南北大流通,需要江西更好地發揮「溝通南北,承東啟西」的作用。在我國經濟發展新構架中,京九沿線經濟帶的開發建設和形成壯大,既增強了沿海地區的經濟實力,又填平了東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兩個波峰之間的凹陷畸形狀態,強化東中一體的西進力度和加強西進前沿地區的實力,從而更好地發揮中部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樞紐作用。 3.2.3 網路型理論與江西區位優勢分析
從面上看除了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對江西經濟的帶動、輻射以外,泛珠三角「9+2」模式的提出,與江西省制定的對接「長珠閩」發展戰略不謀而合。江西通過制度安排、資源整合、產業對接以及構建合理的城市體系,主動融入「泛珠三角」,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中的一員,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了江西在中部地區的崛起。
「3+2」泛長三角模式的提出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隨著泛化進程加快,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國際資本在長三角周邊腹地尋找投資合作機會,人才、技術、信息等經濟要素也會在更大范圍內流動,這無疑給江西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4 江西利用區位優勢的經濟發展策略
根據上述的區位優勢及空間發展模式,得出發展對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4.1 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1)政府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管理經濟。要把著重點從行政審批、管理企業轉到制定政策、制定規劃、搞好協調、提供服務上來。要優化投資環境,減少行政審批事項。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除中央給中部的相應優惠政策外,還應制定自身的外商直接投資政策,要切實抓好政策的落實,不折不扣地把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杜絕任何部門為了小團體利益違背政策,真正讓投資者感受到優惠、享受到實惠。
(3)要下大力氣改善投資軟環境,推行規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辦事效率,提高服務質量,優化社會治安環境,減輕外商投資不合理的負擔,落實各項優惠政策。
(4)打造公正的法制環境。執法部門對投資者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凡對外來企業執法檢查,須事先通知企業並報縣優化辦批准方可開展。 4.2 大力抓好工業園區建設
工業園區已成為江西省招商引資的主要平台,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
一是加快園區規劃。我們要著眼於大規模承接產業轉移的需要,重新規劃、定位工業園區,留足發展空間,提高綜合功能。組織專門班子高質量、高標准做好園區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評估等基礎工

作,及時申報,爭取盡快通過國家標准。
二是加快基礎配套。加大投入,大力推進工業園區的道路、水、電、氣、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功能。同時,創新投入方式,鼓勵民間資本通過投資、聯營、入股等多種方式參與園區建設,切實解決園區基礎建設投入不足的問題。
三是加快產業集聚。整合園區內現有企業,推動全縣規模企業向園區集聚,不斷擴大工業園區規模,發揮集約效應,帶動全縣規模工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的企業落戶園區。 4.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先行,江西省基礎設施雖然有了較大改善,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為此,我們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承接產業轉移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完善交通網路,建立配套的交通運輸系統來完善加工代理、倉儲等服務功能,搭建合理的物流系統,全力推進交通、電力、通信、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力網路,為發展提供堅實的電力保障。 4.4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形成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承接基地
江西應依託要素價格相對低廉的優勢,在這些產業、產品上形成優勢,爭奪市場。要改變傳統工業進程中產業結構梯次演進的路徑,縮短由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轉移的過程,或是更大程度地增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含金量,有選擇地發展高科技含量的新興產業,突出加快發展新興的服務產業,加大知識經濟的比重,要利用科技進步迅速發展的機遇,以信息化為契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搶占高新技術制高點,並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全省傳統產業的升級,以此實現江西高新技術產業獲得跨越式發展,全面推動省內結構調整與沿海發達地區及國際結構調整的對接,打好產業轉移承接的爭奪戰。 4.5 建立吸引優秀人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的機制
首先要制定優惠政策,創造寬松的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別是把江西藉的優秀大學生吸引回江西工作。
二是要允許和鼓勵人才在機關、企業、院校之間流動,鼓勵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兼職、兼薪,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入股,參與分配。
三是要建立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對優秀科技人才,應予以重獎;同時,大力抓好職工技術培訓和職業教育,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四是建立企業技術進步機制,允許大中型骨幹企業按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設立技術進步基金,專項用於新技術、新產品開發,以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以加強科技培訓為依託,盡快形成沿海發達地區的勞務輸出基地。
來自於網路

7. 請求一篇關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不同」的文章!注意!是英文的!字數不能太少~謝了~急用啊~

Developed countries, generally include major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this mainly refers to the 1960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24 member countries. They are: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Britain, Japan, Germany, Canada, Italy, Sweden, Finland, Denmark, Norway, the Netherlands, Belgium, Switzerland, Austria, Turkey, Australia, New Zealand, Greece, Iceland, Ireland, Luxembourg, Portugal, Spain . Among them,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Germany, France, Britain, Italy, Canada is the largest developed countries 7. Developed countries, mainly in Europe, North America, Oceania, Asia, only Japan i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發達國家,一般包括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這里主要是指1960年成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24個成員國。它們是: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義大利、瑞典、芬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瑞士、奧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亞、紐西蘭、希臘、冰島、愛爾蘭、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其中,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是7個最大的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亞洲只有日本是發達國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also known as least developed or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is already politically independent, economically more poverty, weak instrial base, low per capita GNP of countries, mostly after World War II The newly independent Asian and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ncluding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hina is a developing socialist country.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more 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are four general types: the newly instrialized countries, oil exporting countries, raw material exporting countries,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Although a few oil-exporting countries than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per capita income is also rich, but according to their level and ext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ill a developing country.
發展中國家,又稱不發達國家或欠發達國家,是指政治上已獨立,經濟上比較貧窮,工業基礎薄弱,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的國家,絕大多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新獨立的亞非拉國家,也包括東歐一些國家。中國屬於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可分為較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按其經濟發展的特點大致有四種類型:新興工業國家、石油輸出國家、原料輸出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少數石油輸出國人均收入雖比某些發達國家還富裕,但按其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程度,仍屬於發展中國家。

8. 國家建立蘭州新區的意義

國家建立蘭州新區的意義是:蘭州新區是未來發展的預留地。

蘭州新區被分專成了現代農屬業示範園區、空港物流園區、臨空產業園區、裝備製造業園區、新興產業園區、循環產業園區、生態休閑區等十個園區。

其中僅生態休閑區就佔地50平方公里,將依託現有的一塊濕地,建成主題文化公園,此外還有248平方公里將被儲藏起來,表面是生態修復,其實質是未來發展的預留地。

(8)軟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蘭州新區位於隴西黃土高原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也是祁連山脈東延之餘脈插入隴西盆地的交錯地帶。

地區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地貌類型,平川、梁峁、溝壑及河谷地貌發育。整個地域寬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兩面是低矮黃土山丘。

南北長60公里,東西最寬處21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910米。土質多為黃綿土,土層深厚,表面土層平均厚度在0.5~3米之間,自然植被稀疏。

9. 汕尾的地理位置不差,為什麼在廣東是經濟落後的城市。

汕尾擁有良好的地理環境,本來可以依靠地理環境在廣東就能夠取得良好的發展,可是因為人才流失,市場經濟秩序誠信缺失以及汕尾交通因素完成汕尾成為經濟落後的城市。

第五,汕尾城區太小,相對其他的城市來說規模也小。核心地位相比深圳惠州等也不突出,能力較弱。在發展經濟的龍頭市場沒有什麼重要的作用,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汕尾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時期。廣東改革開放以來,重要的經濟輻射能力並沒有影響到汕尾地區。這也是導致汕尾在廣東城市中落後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軟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