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義烏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義烏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發布時間:2021-01-11 13:53:53

❶ 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發區簡介

義烏經濟開發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義烏市城區西南,1992年正式成立並實施首期開發,義烏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截止2000年底,浙江義烏經濟開發區建成區3.5平方公里內,共有工業企業296家,配套服務企業350家,總投資超過40億元,工業總產值411億元。形成了彩印包裝、針織服裝、工藝飾品、拉鏈等優勢行業,培育了浪莎針織有限公司、浙江偉海拉鏈有限公司、浙江華鴻工藝品有限公司、浙江三鼎織造有限公司、浙江順時針服飾有限公司、浙江大德制葯有限公司、浙江朝日科磁業有限公司、義烏百思德彩印包裝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在全省乃至全國同行中居於領先地位。義烏經濟開發區依託小商品市場這一得天獨厚的市場優勢和優惠的投資政策,正建設成為以小商品生產和加工工業為特色、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化工業新城。
2012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義烏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繼2010年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躋身「國家隊」後,金華市第二個升格為「國字頭」的經濟開發區。

❷ 義烏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怎麼樣

義烏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義烏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更多信息和資訊。

❸ 義烏哪些鄉鎮最具發展潛力

個人覺得佛堂比較有潛力,目前有成為鎮級市有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考量。現在金華的領導層面義烏人占重要比例,義烏的政治、經濟意義更大,發展實力更雄厚。
身為本地人,也順便誇一下,呵呵:
佛堂鎮山好水好,是古老重鎮,小小佛堂賽蘭溪,是佛教聖地,旅遊勝地;有可能成為鎮級市. 就我所見,現在一開始施工,整治了,打造文化旅遊重鎮。

1.參考資料:
佛堂鎮位於義烏市南部,距中國小商品城10公里,區域面積134.1平方公里,鎮轄106個行政村、1個社區,常住人口8.1萬,外來流動人口6萬。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5億元,財政稅收2.61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90億元,為區域面積最大、聚集人口最多、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義烏市第一大鎮。
佛堂的名字可以追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1年)。梁代(公元502~557年),印度天竺僧嵩頭陀(達摩)來到烏傷傳教。農歷十月初十,他來到佛堂鎮現在叫湖山的地方,恰逢義烏江發洪水,當地不少百姓被水所困。因此,他投磬江中,將磬變成了一隻小船,將百姓渡過安全地帶。
為了紀念傳說中的達摩事跡,老百姓就在達摩救人的地方建了渡磬寺。隨著寺中香火不斷,寺邊商販雲集,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集市———佛堂市。」

2.佛堂的發展潛質:
早在2007年8月,義烏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佛堂古鎮保護開發利用領導小組,將佛堂古鎮保護開發納入義烏文化發展總戰略中。按預算和規劃,從今年開始的幾年時間內,義烏財政(包括鎮財政)將為佛堂古鎮開發投入5億元人民幣。
古鎮開發分古鎮文化、宗教文化和古民居文化三大塊,其中古鎮文化和古民居文化的開發主要集中在古鎮保護范圍內,坐落在佛堂鎮所在地的中心位置,總面積16.1公頃(不包括雙林宗教文化的基礎開發)。
除老街之外,佛堂古鎮保護開發利用領導小組指揮部工程科負責人吳厚興說,到目前,官廳前等9個古碼頭的修復重建工程也已完成。
考慮到恢復舊時原貌,他們還專門請 「老佛堂」來到碼頭模型製造基地,一一指出模型的不足之處。
接下去,他們還要開展蒲川河、萬善浮橋等整治和修復以及28處文保單位的修繕。
跟義烏市場一樣,佛堂古鎮開發也是一個由政府主導的開發項目。等基礎建設完成後,古鎮保護開發利用領導小組指揮部還將引進民間資本共同開發佛堂文化,將古鎮文化變成一項在國內乃至全球叫得響的文化產業。而「2009浙江·佛堂『十月十』民俗文化節」,不少專家已將它看做義烏大手筆開發佛堂古鎮文化的一個先遣信號!

3.

❹ 義烏經濟發達還是崑山經濟發達我要義烏人回答這個問題

義烏和崑山都是百強縣,兩個縣級市的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發展也許會崑山好些,但絕對義烏人有錢的多。崑山都外資,就稅收高了點,也許公務員什麼的會有錢點!!
毫無疑問在中國來說義烏和崑山市兩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
一個地方的經濟要發展,最重要的無非就是吸引投資和自主發展。
而崑山在吸引外來投資上面是很有一套的。當然我們不指望義烏能夠像崑山那樣優那麼多的外商投資,但是周邊成都、重慶、西安、蘭州的資金我們總可以吸引吧!
義烏的自然環境和漢中(嚴格來講是和漢中的西鄉縣)差不多。原來真的是一窮二白,可短短的20年時間,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初步建成了一個小型的國際城市。更重要的是帶動了當地的工業以及周邊的經濟發展...
說到這些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服務意識

1.崑山經驗與義烏經驗比較研究初析

長期被稱為農業縣的崑山,在十多年中累計引進注冊外資200多億美元,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IT產業製造基地,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縣第一。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義烏,十多年時間培育出了每天有20萬客商出入的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其中光是外國客商就有130多個國家的8000多人。今年,江蘇省與浙江省不約而同地分別樹立了崑山和義烏兩個縣級市作為全省學習的先進典型,進行總結和宣傳,並且邀請了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以及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黨校等機構進行深入研究總結。崑山經驗與義烏經驗的推介都是在中央大力倡導科學發展觀、推進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對同處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兩地經驗進行比較研究,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其發展的本質內涵,更好地學習借鑒其發展經驗。本文主要從兩地的共同點作一些粗淺的比較分析。

一、從時間上縱深考察,堅定不移地實施既定的發展戰略,是崑山和義烏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無論國際國內形勢如何變化,中央政府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不動搖。相吻合的是,這在崑山和義烏兩個先進縣級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具體生動的體現。

崑山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始終堅持外向帶動戰略,把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作為重中之重,義烏則始終堅持興商建市戰略,把建設完善商品市場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兩地自發展戰略確定以來,雖然歷經國家宏觀調控以及國際國內風雲變幻,領導班子也幾經輪換,但是發展經濟的大戰略不偏移、主思路不調整,真正做到了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發展不動搖。盡管每一任市委(縣委)書記都有各自的執政風格與特點,但在重大決策方面,始終目標如一、方向如一。這是崑山和義烏兩個地方取得今天經濟社會各項成就的重要前提條件。

崑山經驗的鮮明特點是「外向帶動」,義烏經驗的鮮明特點是「市場帶動」。崑山之路的重要切入口和載體是國家級的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義烏經驗的切入口和主要載體是義烏國際小商品市場。崑山以一個縣級市的體量,從開發區起步,把外向型經濟這篇文章做足做透,最終使崑山成為全國縣級市之首;而義烏則是把以前不起眼的、在浙江遍地都是的小商品市場這篇文章做到極致,使義烏小商品市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專業市場。

方向明確、戰略鎖定、堅持不懈,其實也是很多企業、個人走向成功的樸素法寶。相反地,一些地區每年提一個戰略,每一任新領導都想做一翻全新的打上自己明確烙印的發展功績,見異思遷,必然會對一個地方的長期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從創新的節點詳細解讀,每一次發展面臨的困難轉化為創新發展思路、提升發展水平的重要環節,這是崑山和義烏成功的亮點支撐

有趣的是,回顧十多年發展歷史,在江蘇尤其是蘇南范圍內,發展外向型經濟崑山並非獨具優勢條件,而且後期的競爭一直異常激烈;在浙江范圍內,發展小商品市場也並非義烏獨有,曾經也出現了很多個非常有名的小商品市場。在基本上共同起步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對照各自周邊的縣市,崑山的外向型經濟、義烏的小商品市場並不突出,但是在隨後具體發展過程中,面對國際國內一個又一個困難,崑山和義烏各自化險為夷,化腐朽為神奇,制訂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兩地經濟不斷克服困難、戰勝危機、創造輝煌。詳細解讀崑山和義烏兩地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其成功的共同之處在於同樣有很多創新的節點在支撐。

崑山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過程中,歷經了艱難起步、亞洲金融風波、國家宏觀調控、縣域經濟事權與行政權不匹配等困擾,可貴的正是這些困擾催生、激發了崑山一系列的創新。這些重要的創新節點包括:1.在全省引進首家外商獨資企業;2.有償出讓第一塊土地;3.自費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4.倡議並第一個封關運作出口加工區。
義烏在發展小商品市場的過程中,也歷經了體制政策阻礙、市場惡性競爭等困難,但是義烏市委、市政府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強力沖破體制機制障礙,積極引導小商品加工業發展,以一系列的創新舉動推動義烏小商品市場鳳凰涅。義烏重要的創新節點包括:1.開放縣城小商品市場,提出「四個允許」。2.創新發展戰略——「以商促工,貿工聯動」,發展與市場關聯的小商品加工業,使義烏市場從銷地向產地拓展,義烏產品從「買全國、賣全國,買全球,賣全球」轉變為「小商品義烏造」。3.提出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的戰略目標,把義烏小商品推向國際市場。4.第一個開展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改革;第一個引進民間投資,實行投融資體制改革;第一個實行跨區域水權交易等等。每一個創新節點都有很多故事,每一個創新節點都是思想觀念的激烈碰撞,每一個創新節點都是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地區競爭力差異的直觀表現就是各地在應對各個時期的發展困難時留下的一個個歷史「節點」 。值得一提的是,崑山之路本身也是對傳統蘇南經驗的提升和創新,義烏經驗也是對以溫州模式為代表的浙江經濟的傳承與發展。

三、從環境的因素比較分析,營造開放、公平、舒適的軟硬環境是崑山和義烏成功的必要保證

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直接地表現在環境的差異上。一個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必定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它能夠引進、激發發展經濟的各種「活力因子」。

合理定位的政務環境。經濟轉型時期的政府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政務環境無疑是各種影響經濟發展變數中最重要的因素,政府作為的導向、力度直接影響著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在發展外向型經濟過程中,崑山始終把建設服務型政府作為自身建設的重要目標。「親商、安商、富商」、「誠信服務、規范行政、降本增效」、「國際慣例、團隊合作、效率效能」、「守信規范、透明高效、合作雙贏」、「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全過程、高績效、專業化」等,從這些崑山近年來提出的政府工作理念就可以看出崑山服務型政府的主要內涵。各個部門都圍繞這些理念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義烏市在發展小商品市場的過程中強調政府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指的是,應該由市場配置的資源由市場配置,政府絕不插手,比如企業的生產經營;有所為指的是,該政府管起來的,政府一定管到位,比如創造環境、保護環境。這些政府工作的理念經過多年的倡導力行,漸漸成為崑山和義烏領導幹部的一種群體思維。兼容並蓄的人文環境。按照幹部任用制度,多年來崑山和義烏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均由異地領導擔任,但這並沒有影響既定戰略的實施,這與兩地十多年來逐步形成的一種獨特的人文環境息息相關。外向型經濟、市場經濟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兩地殊途同歸,都孕育出了開放的、兼容並蓄的人文環境。經濟的國際化必然帶來人文信息、思想觀念以及行為方式的逐步國際化,國際眼光、開放視野必然催生地方領導以更高水平營造優越的投資和人居環境。這是崑山和義烏發展逐步形成良性循環的環境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兩地在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其它各項社會事業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形成了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日趨優化的人居環境。硬環境是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最直觀的體現,而環境保護、社會治安和文化教育形成的人居環境,可以說是吸引投資、信息,尤其是人才的重要因素。目前崑山和義烏的戶籍人口均在65萬左右,但是外來流動人口已分別達到了80多萬和100多萬。崑山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稱號;義烏已經成為一座城鄉統籌的和諧城市,先後被命名為浙江省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全面實施了城鄉一體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城鄉一體污水集中治理、城鄉一體飲用水安全建設.

❺ 為什麼義烏會成為全國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義烏發展三部曲 浙江義烏有「世界最大的襪廠,國內最大的易拉罐生產企業、 圓珠筆芯生產企業、清潔球生產企業坐落其間;佔世界總量40% 的電子鍾表,佔全國總量70%的飾品、40%的拉鏈、35% 的襪子在這里生產,去年市場成交額248.3億元, 產品輻射200多個國家……」。 現在的義烏是建立在小商品大市場上的一座城市, 這是義烏從一個縣發展成一個市的本錢, 也是一個令很多地方求之不得的本錢。得錢不易, 得賺錢的方法更不易。若能得到賺錢的方法,加上苦幹、巧幹, 得錢就是一件易事。於是,探尋義烏的發展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 為什麼有的地方經濟發展得又快又好? 為什麼有的地方經濟發展總是不盡人意?如果談論北京、上海、 深圳、廣州等特大城市、大城市、 特區城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驗,很多人或許會不以為然, 認為他們占據了太多的有利條件而不可學。而如果說浙江義烏、 溫州的發展經驗, 人們也許就不能說他們也占據了很多有利條件而說不可學。因此, 來自義烏、溫州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 人們或許就會多一份天然的認同感,因為他們的經驗來自鄉土, 來自於自己的發明創造,有別於特大城市、大城市、特區城市, 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經開始領先於以前的所謂特大城市、大城市、 特區城市了。這一點, 只要看看有些城市只是一味地向中央要特殊政策就可以知道了。 發明是最難的,因為它不曾有過。在發明剛剛出來時, 發明往往不被人接受,往往要等到它具有說服力時, 人們才願意接受。而一個人要去學習別人的發明, 還必須要放下身段才行,盡管它曾和我們一樣的土氣, 甚至當時還不如我們呢。學習相對於發明是比較容易的事, 因為學習的發明已經存在,並已被人揭示出來。 然而要學習後能運用卻又有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不象照搬在自然科學和工程上那樣自然而然, 照搬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卻不能的,因為這里有民情、縣情、 市情不同的問題,如義烏向溫州學習就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照搬, 而是結合了自己的特點進行了再創造。所以, 因地制宜地改進前人的發明是要費一番腦筋的, 也是要擔一些風險的,但畢竟還是要比前人的發明容易得多。 這就是後來者容易居上的道理。 溫州的發展經驗已經概括在溫州模式中,人們已經耳熟能詳了。 義烏的發展經驗卻因溫州模式的名氣過大而被許多人忽略了, 以為完全和溫州一樣,事實上是有差異的。 義烏的發展模式的確是溫州模式的復制,「義烏當代發展史載明, 義烏人起初向溫州學習興辦民間市場的經驗,並與自身歷史悠久的『 糖換雞毛』傳統做法結合起來,辦起了小商品批發市場。」 除了義烏人民知道溫州模式的秘訣,義烏市政府有沒有貢獻? 有貢獻,又有哪些貢獻呢?因為人們知道溫州模式中溫州市政府的「 無為」做法, 就往往會先入為主地產生義烏市政府在義烏市發展市場經濟中也是「 無為」做法的聯想。其實,來自義烏的經驗表明, 義烏有別於溫州發展市場經濟的地方恰好是政府的「有為」, 而不是「無為」。這就是義烏有溫州可作參考的有利之處, 也是義烏因地制宜加以改進的結果。 這也正是義烏發展市場經濟經驗於各地可資借鑒之處。 那麼,遠離大城市、 工商業發達城市的地方城市究竟如何搞市場經濟, 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地方城市如何搞市場經濟? 地方政府在發展市場經濟中應該如何發揮作用? 來自浙江義烏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作出了初步的回答, 那就是地方政府在發展市場經濟中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即把市場經濟的一般做法和民情、縣情、市情充分地結合起來, 不因小而不為,不因土怕人笑而不做,不因向人學習而可恥, 從而形成了義烏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 這一經驗可以歸納為義烏市發展市場經濟三部曲。 第一部曲: 政府主導建設、開放市場, 激勵人民搞市場經濟。 1984年,「義烏縣委卻做出決定:對外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 允許農民進城經商,允許長途販運,允許城市市場開放, 允許多渠道競爭』,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發展由此而一發不可收拾。」 這正是政府順應人民的要求,主導建設、開放市場, 激勵人民搞市場經濟,經濟發展一發而不可收拾的真實寫照。 二十年後的今天,人們讀到這些很可能不以為然, 因為這些都是常態,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不過中國很大,各地自然、 人文差異很大,發展階段差異很大, 對於處於發展市場經濟起步階段的地方仍具有對號入座的意義; 對處於已有一些發展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對各地來說, 重要的是要看到建設、開放市場起步時的艱難, 要看到地方政府正面倡導的積極意義,要看到這背後是順應民情、 縣情、市情、省情,要看到引導人民走一條正確、可行道路的艱難。 不然的話,經過二十年的馬拉松下來,義烏為什麼就脫穎而出了, 而不是你所在的地方呢?這至少進一步說明當時義烏縣委(政府) 知道對外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方向是正確的。 因為這是對人民有利的,是有利於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 第二部曲: 政府調控市場資源,確保了建設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場。 「義烏市場經濟的象徵—— 小商品市場的產權卻始終牢牢掌握在政府控股的國有企業手中。」「 義烏小商品市場最佳攤位每5年使用權的實際含金量可高達100萬 元,而義烏市政府卻有能力把價格定在5萬元, 有效控制了盲目的高價炒作, 從而不使來自全國乃至全球的市場活水被擋在過高的門檻之外。」 地方政府調控了市場資源,就可以大量引進外來的交易對象, 就可較快、較穩地確保建設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場。在這里, 引進外來交易對象是關鍵,因為這樣就引進了地緣關系, 就可以快速建構商業社會存在的基礎——地緣社會, 從而有利於形成建立商業社會所需的契約社會, 這對鄉土社區邁進市場經濟是最重要的一步, 於是就可以比較快速地復制溫州模式。可惜, 知道這一點的地方政府不多, 知道這一點而又能做到的地方政府更不多,否則, 義烏市場經濟的象徵——小商品市場就不可能這么快、 這么容易地做到今天這種水平和規模, 因為那樣義烏就會面臨更多的競爭者。很多地方政府喜歡大工程、 大項目、大機器、高科技,喜歡顯眼、能讓人記住的政績工程, 不喜歡小商品;喜歡大商場、超市、購物中心,不喜歡小商品市場。 一句話,喜歡能和世界接軌的東西,而不喜歡有點土氣的東西。 結果卻是發展程度與義烏的差距在與日俱增。 這難道不值得人們深思嗎? 第三部曲: 政府主導市場公平和公正,確保了做大市場。 「物流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主動脈』, 當義烏小商品交易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義烏市委、 市政府及時地將各大聯合托運物流場站收歸政府管理: 經營的是個體私營業主,但場站設施的產權很清晰——政府所有, 從而防止了不少地方發生的經營者為『搶碼頭、佔地盤』而動輒『 刀光劍影』的現象。」政府主導市場公平和公正, 是防止市場壟斷的有效途徑,也是其責任, 從而確保了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義烏市政府得市場經濟的精妙。 而這正是被很多地方政府所忽略了的地方, 因為他們喜歡大企業集團,既顯眼,又好管,還省事。 這也正好解釋了沒有大企業集團的溫州、 義烏市場經濟搞得比其它有大企業集團的地方好。一般人們以為, 小商品市場出現壟斷巨頭是不太可能的事, 因為小商品市場是完全競爭型的市場, 而沒有想到物流場站等這些最不起眼的地方十分容易出現壟斷, 一旦這種壟斷形成,小商品市場就會走向消亡。 可見義烏市政府對小商品市場的愛護, 明白市場經濟對義烏市經濟的發展、人民的富裕的巨大作用。 要做大市場,反壟斷是必然要做的事。反壟斷必然要和市場的公平、 公正聯系在一起,否則,人們就會選擇離開。 義烏市政府發展市場經濟三部曲的經驗, 清晰地展示了當地政府在領導人民搞市場經濟中復制溫州模式時應該 和可以發揮的主導作用。 這是十分值得全國各地政府在發展市場經濟中參考的一個好案例。 同時,各地也要在自己的學習、 實踐中創造並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案例出來,供別人學習借鑒。 這樣一來,全國各地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不就更多了嗎? 供各地取長補短的經驗多了,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就更容易了嗎? 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溫州、義烏的經驗表明, 以商帶工是正確的道路,這樣才不會受制於人, 才能掌握適應市場變化的主動權,才能實現市場和產業的主動升級。 從長遠來看,一個地方指望受惠於大城市、或外資是不牢靠的, 往往在應對市場變化中處於被動地位。從小商品起步, 容易讓人在發展市場經濟中迅速學會游泳,這是十分重要的, 因為市場經濟就是人人參與。人們在參與市場經濟的過程中, 就會根據自己的特長來參與,從而就會創造出更大的市場、 更多的產業來,這是事半功倍的事。也許有人不同意,但溫州、 義烏活生生的發展過程就擺在人們的面前,人們可以到那裡去看、 去聽。 義烏從一個縣到一個市的城市化經歷,全靠義烏小商品市場。 可以說,義烏小商品市場成就了義烏的工業化和城市化, 是義烏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根本動力, 從而使得義烏市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分別從1978年的3萬人 、8%上升到2001年的43萬人、55%。 義烏的城市化又推動了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提高了小商品市場的規模和水平, 成為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場, 從而吸引了更多的外商到義烏來經商辦工業, 以至於義烏小商品市場就是義烏人在世界的名片, 這是何等的驕傲和自豪啊! 然而更實在的卻是義烏人從義烏富裕後城市化的提速已得到或將要得 到的實惠,如「近年來,市裡每年都要投入上百億元資金,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已安排重點工程73項, 計劃總投資250億元, 中心城區的環境和城市道路狀況將進一步改善。在浙江省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的基礎上,義烏開展生態市建設活動, 已落實綠化任務1100公頃,新啟動污水處理廠4座。 嚴格限制和治理污染企業, 採用遠程監控系統對企業的排污情況進行24小時跟蹤監測, 力爭年內達到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標准。」如「2003年, 義烏制訂並實施了全國第一個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 計劃花7至15年時間, 將現有的800個農村整合改造為290個社區, 以集中布局實現集約發展,統籌城鄉,讓居民共享現代文明。」 這時,人們或許就不會再小看小商大市場了, 也不會嫌小商市場開始時的「土氣」了, 反而會看成是創業時的光榮了。

採納哦

❻ 義烏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有哪些啊

義烏市位於浙江省中部,至省會杭州百餘里。處於西太平洋沿岸前居中位置,南通廣東、福建,西接長江腹地,東靠中國最大城市上海,面對太平洋黃金通道。
陸空運輸,交通便利。鐵路方面,貫穿全境的浙贛復線已經全面進入電氣化時代,為了城市的發展,鐵路遷移後,義烏境內新線全線通車後,列車運行時速最高可達每小時200公里。義烏到杭州行程直達時間可縮短至不到1小時。路交通網布,杭金衢高速、金甬高速穿境而過,03省道、20省道、37省道更是把義烏與周圍地區緊密的聯系了起來。正在興建的義烏至蘭溪公路、義烏至武義公路、東陽至義烏至浦江公路、義烏至浦江二線公路,都將為義烏的物流提供方便。

❼ 義烏經濟開發區學校的簡介

義烏經濟開發區學校於1995年由義烏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出資1600萬元創辦,是義烏市教委直屬的九年一貫制學校。

閱讀全文

與義烏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