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斯格雷夫經濟發展階段增長理論
馬斯格雷夫經濟發
『貳』 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 什麼時候提出的
經濟增長三階段論又稱為馬斯格雷夫定律。 馬斯格雷夫提出了「經濟發展階段增長理論專」,認為屬不同時期由於財政支出作用的不同,財政支出數量也會發生變化。 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公共積累支出占較高的比重。交通、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具有極大的外部...
『叄』 經濟成長階段論的簡介
經濟成長階段論 the theory of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從時間進展來分析經濟成長的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W.羅斯托於1960年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一書中提出。
羅斯托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共分為6個經濟成長階段:一是傳統社會,其特徵是不存在現代科學技術,生產主要依靠手工勞動,農業居於首要地位,消費水平很低,存在等級制,家庭和氏族起著重要作用。二是為起飛創造前提的階段,即從傳統社會向起飛階段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世界市場的擴大成為經濟成長的推動力。三是起飛階段。根據羅斯托的解釋,起飛就是突破經濟的傳統停滯狀態。實現起飛需要3個條件:①較高的積累率,即積累占國民收入的10%以上;②要有起飛的主導部門;③建立能保證起飛的制度,例如建立使私有財產有保障的制度;建立能代替私人資本進行巨額投資的政府機構等。羅斯托認為,一國只要具備了上述3個條件,經濟就可實現起飛,一旦起飛,經濟也就可以自動持續增長了。在西方國家中,英國在18世紀的最後20年裡實現了起飛,法國和美國在1860年以前的幾十年裡實現了起飛,德國是在1850~1875年,日本在19世紀最後25年。四是成熟階段。這是起飛階段之後的一個相當長的、雖有波動但仍持續增長的時期。其特點是,現代技術已被推廣到各個經濟領域;工業將朝著多樣化發展,新的主導部門逐漸代替起飛階段的舊的主導部門。五是高額群眾消費階段。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六是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肆』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第一個階段就是1978年到1984年,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從1984年到1988年,確立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階段。第三個階段大致從1989年到1992年,正式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伍』 著名管理學家波特的經濟發展階段論是什麼!
熊彼特的主要著作如下:《經濟發展理論》(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修訂版)、《經濟周期:資本主義過程的理論、歷史和統計分析》(1939)、《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1942)、《從馬克思到凱恩斯十大經濟學家》(1951,由生前所寫傳記評論匯集而成)、《經濟分析史》(1954)。
創新理論 熊彼特以「創新理論」解釋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解釋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趨於滅亡的結局,從而聞名於資產階級經濟學界,影響頗大。他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創新理論」以後,又相繼在《經濟周期》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兩書中加以運用和發揮,形成了以「創新理論」為基礎的獨特的理論體系。「創新理論」的最大特色,就是強調生產技術的革新和生產方法的變革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至高無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實質。
按照熊彼特的觀點和分析,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在熊彼特看來,作為資本主義「靈魂」的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引進新組合。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實現新組合。資本主義就是這種「經濟變動的一種形式或方法」,即所謂「不斷地從內部革新經濟結構」的「一種創造性的破壞過程」。
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種所謂循環運行的均衡情況下,不存在企業家,沒有創新,沒有變動和發展,企業總收入等於總支出,生產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資」,因而不產生利潤,也不存在資本和利息。只有在他所說的實現了創新的發展的情況下,才存在企業家和資本,才產生利潤和利息。這時,企業總收入超過總支出,這種余額或剩餘就是企業家利潤,是企業家由於實現了新組合而應得的合理報酬。資本的職能是為企業家進行創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便是從企業家利潤中償付的,如同對利潤的一種課稅。在這個創新理論中,人們只能看到生產技術和企業組織的變化,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剝削關系則完全看不見了。
經濟周期理論 熊彼特又以「創新理論」為依據,在《經濟周期》及有關書刊中,提出了他的經濟周期理論。他認為,一種創新通過擴散,刺激大規模的投資,引起了高漲,一旦投資機會消失,便轉入了衰退。由於創新的引進不是連續平穩的,而是時高時低的,這樣就產生了經濟周期。歷史上的創新千差萬別,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大小不同,因而周期有長有短。他綜合了前人的論點,提出在資本主義歷史發展過程中同時存在著三種周期的主張:①歷時50~60年的經濟長周期或長波,又稱「康德拉季耶夫周期」;②通常所說的平均9~10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周期,又稱「朱格拉周期」;③平均40個月的所謂短周期或短波,又稱「基欽周期」。他宣稱,這幾種周期並存而且互相交織的情況進一步證明了他的「創新理論」的正確性。
『陸』 經濟發展階段論的介紹
首先提出經濟發展階段論的是歷史學派先驅F.李斯特,他將發展階段分為:①狩獵狀態;②游牧狀態;③農耕狀態;④農工狀態;⑤農工商狀態。這是在斯密的三階段劃分的基礎上,加上了後兩個階段。目的在於明確當時德國國民經濟所處的歷史的落後地位,和它所應採取的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李斯特的經濟發展階段論是為振興德國產業資本、實行保護關稅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其後舊歷史學派的B.希爾德布蘭德(1812~1878)則提出了經濟發展階段的三分法,他以財貨的流通形態為標志,將經濟發展階段分為:①實物經濟;②貨幣經濟;③信用經濟。他的「實物經濟」是指物物交換的經濟;「貨幣經濟」是指近代市民社會,包含有資本主義經濟一切特徵的經濟階段。由於「貨幣經濟」階段產生了種種的弊害,他認為「信用經濟」是可以解除「貧困」的理想的經濟狀態。他的這種劃分在理論上早已沒有任何影響。但他所用的「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概念,直到現在仍被沿用。
『柒』 羅雪爾依據「經濟發展階段論」提出看哪些觀點
羅雪爾依據「經濟發展階段論」指出,德國社會已經發展到資本階段,貧富對立的階段到來了。但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生在軀體上的疾病」,必須加以反對。但是社會矛盾又需解決,這就只能實行「人為治療」。他認為,私有制是不能廢除的,因為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想多享受,少勞動,要是實行公有制,人們對社會總節約效果的關心程度就大大降低了。「人為治療」的關鍵就是保護私有制,實行階級調和。只要政治上德國資產階級與容克地主階級相協調,經濟上各階級利益相協調,就能給德國帶來永久的繁榮。
『捌』 西方經濟理論經歷的四個發展階段及其重要代表人物
你裡面是不是放了一萬重要新聞經濟理論怡適是屬於基礎?他們主要是發展經濟,對國家
『玖』 起飛理論的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論
1960 年,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WaltWhitmanRostow)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中提出了他的「經濟成長階段論」,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分為5個階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長階段》中增加了第6階段。經濟發展的6個階段依次是傳統社會階段、准備起飛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階段、大眾消費階段和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這是經濟由落後階段向先進階段的過渡時期。羅斯托認為,經濟起飛必須具備4個條件:
①生產性投資率提高,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
②經濟中出現一個或幾個具有很高成長率的領先部門;
③發明和革新十分活躍,生產過程吸收了科學技術所蘊藏的力量;
④適宜的政治、社會以及文化風俗環境。
在起飛階段,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量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移到製造業,外國投資明顯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長的產業為基礎,國家出現了若干區域性的增長極。起飛階段完成的標志是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從農業出口轉向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開始出口大量的服裝、鞋、玩具、小工藝品和標准化的家電產品。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歷起飛階段的時期如下:英國1783-1802年,法國1830-1860年,美國1843—1860年,德國1850—1873年,日本1878—1900年。中國,則在1977—1987年間實現了起飛。 羅斯托對大眾消費階段以後的社會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不過他認為該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生活質量。隨著這個階段的到來,一些長期困擾社會的老大難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在考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後提出的,它正確地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落後國家追趕先進國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理論。
在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中,第三階段即起飛階段與生產方式的急劇變革聯系在一起,意味著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開始,在所有階段中是最關鍵的階段,是經濟擺脫不發達狀態的分水嶺,羅斯托對這一階段的分析也最透徹,因此羅斯托的理論也被人們叫做起飛理論。
『拾』 簡述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理論
經濟成長階段理論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W.W.羅斯托在《經濟成長的階段》提出的理論):該理論按照科學技術、工業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和主導部門的演變特徵,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歷史分為六個「經濟成長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起飛階段、向成熟推進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理論簡介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W.W.羅斯托在《經濟成長的階段》提出的理論):該理論按照科學技術、工業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和主導部門的演變特徵,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歷史分為六個「經濟成長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起飛階段、向成熟推進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特徵
經濟成長階段的特徵如下:
(1)傳統社會階段:此階段沒有現代科學技術,主導產業是農業。
(2)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從傳統社會向起飛階段轉變的過渡階段,農業產量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主導部門是工業部門,如食品、飲料、煙草、水泥。
(3)起飛階段:增長成為各部門的正常現象。此階段農業勞動力逐漸從農業中解脫出來,進入城市勞動,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導產業體系是非耐用消費品的生產部門(如紡織業)和鐵路運輸業。
(4)向成熟推進階段:起飛後經濟持續發展,已經有效吸收了當時技術的先進成果,並有能力生產自己想要生產的產品。主導部門是重化工業和製造業體系,如鋼鐵、機械和肥料。
(5)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工業高度發達,經濟主導部門轉向耐用消費品部門,主導部門是耐用消費品工業(如汽車)。
(6)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以服務業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有關部門成為主導部門。
其中,起飛階段是關鍵,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突破。主導產業的更替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決定區域經濟發展處於哪個階段的主要因素。但該理論忽略了生產關系變革對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