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張家港經濟條件好還是太倉經濟條件好啊
總量比較,張家港相對高些,太倉人口數在蘇州地區比較少。
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相差不大。
Ⅱ 太倉的經濟怎麼樣
2013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2.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84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532.46億元,增長9.0%;第三產業增加值432.98億元,增長12.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1785元,增長10.6%。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3.2%。[10]
第一產業
2013年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10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農業產
金倉湖風景區帳篷節
值26.90億元,增長10.2%;畜牧業產值14.90億元,增長8.4%;漁業產值12.95億元,增長7.9%。糧食、棉花、油料種植面積分別為29.35千公頃、0.27千公頃和1.88千公頃,糧食、棉花、油料作物總產量分別為214532噸、324噸和4824噸。年末生豬存欄19.41萬頭,生豬出欄26.03萬頭;年末家禽存欄464萬羽,家禽出欄1785萬羽。[10]
新增高標准農田4.5萬畝、高效設施農業0.6萬畝,新建水稻工廠化育秧點5個。新增農機具1779台(套),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2.7%。新增農民集中居住戶5323戶,集中居住率達63%。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度91.7%。新增合作農場2家,新組建合作聯社6家,9家社區股份合作社完成資產量化工作。村均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達675萬元,比上年增長12%。[10]
第二產業
2013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64.36億元,比上
太倉農民安置房
年增長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83.71億元,增長6.4%。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93家,年產值突破億元企業319家,其中超20億元企業20家、超50億元企業3家。[10]
全年完成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446.15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894.62億元,增長6.5%。實現利稅總額174.87億元,增長12.2%;利潤總額115.17億元,增長1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155.36億元,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104.12億元,增長24.8%。[10]
全年實現新興產業產值987.80億元,比上年增長6.9%,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幅0.5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9.8%。[10]
第三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8.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按消
金倉湖風景區 (6張)
費形態統計,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85.68億元,增長9.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3.02億元,增長26.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1.49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7.21億元,分別增長17.5%和1.7%。[10]
2013年全年新批外資項目85個,完成注冊外資7.9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0.6%。完成實際利用外資6.18億美元,下降23.8%,其中服務業到帳外資3.05億美元,增長162.1%。實現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6.94億美元,離岸執行額2.93億美元,分別增長72.4%和58.4%。
Ⅲ 在經濟發展方面,常熟和太倉哪個好,哪個城市更發達點
兩個灰在全國很牛,但兩個比較,常熟好,2010年全國縣級市GDP排名,常熟第4,太倉11
Ⅳ 太倉橫涇鎮和太倉港區哪個經濟好,哪個更有前景
去年8月9日,太來倉市政府官網源公布了《關於太倉港城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批前公示》。
一起來看看公示內容吧!
規劃范圍
東至濱江大道,南至南環路,西至平江路,北至陸公路,規劃面積約7.92平方公里。
目標定位
打造臨滬協同、創新示範的樣板區,太倉生態卓越、品質宜居的生活區,港城現代活力與文化魅力的展示區
規劃結構
規劃形成「兩核一軸、兩帶三片」的空間結構。
「兩核」:指北環路商務中心和港城商業休閑中心。
「一軸」:指依託和平路的公共聯系軸,重點引導公共功能沿路集中。
「兩帶」:指以七浦路為紐帶的多彩活力功能帶和以北環路為紐帶的創新產業發展帶。
「三片」:包括七浦塘北岸的綜合服務片區,七浦塘南岸的西南居住片區和東南居住片區。
Ⅳ 太倉經濟開發區的經濟效益
隨著進區企業不斷建成投產,全區經濟總量和經濟效益逐年快速增長。建區初期,內全區全年容實現工業總產值為1.2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為1.22億元,創利稅總額為477萬元。至2003年,三項指標分別達到了90億元、82億元和12.1億元,指標增幅高達幾十倍。2004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為12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為109億元,創利稅總額為15.84億元,區內各項經濟指標連續多年以50%以上的增幅上升。
2006年,全區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79.5億元,增長27%;銷售收入161.7億元,增長27%;利潤99719.6萬元,增長27%;實現進出口總額12.57億美元,增長27%,其中出口創匯6.76億美元,增長27%;完成財政收入16.5億元,增長25%。
2007年,全區共完成工業總產值223.52億元,增長25%;銷售收入211.85億元,增長31%;利潤99719.6萬元,增長27%;實現進出口總額15.97億美元,增長27%,其中出口創匯7.62億美元,增長13%;完成財政收入28億元,增長48.48%。
Ⅵ 太倉在百強縣的排位
所謂的百強縣完全就是個騙局,因為人為操縱造假,2012年以後就沒有再評選了。
當時被媒體頻頻質疑發布「全國百強縣」系「野雞獎」的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實為中郡縣域經濟咨詢所)所長的劉福剛,日前接受了中國經濟網記者曹偉的專訪,正面回應了近日來主流媒體們對「注冊資本只有十萬元」的民營小企業評選「全國百強縣」並「涉嫌多環節收費」的質疑。中郡所長劉福剛在回應中高調聲稱,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報及京華時報、南方日報等諸多媒體報道的「部分內容」純屬「子虛烏有」、是「虛假報道和被利益操縱」。
此言一出,媒體嘩然!公眾愕然!
那麼,到底是主流媒體真的缺乏了公信力?還是「中郡所長」在編織謊言愚弄人?無辜的公眾正在苦苦等待答案。
10月10日,新華社在新華視點發表多位記者署名 「百強縣榜單驚現17個國貧縣,評價權威性受質疑」的新聞,文中稱:在位於北京海淀區酈城工作區「中郡所」總部,記者見到所長劉福剛。劉得知後邊把記者往樓下拽,邊推說自己不是「劉福剛」。記者隨即拿出網上發表其演講圖片當場指認後,劉不得不承認。面對「百強縣評比是否收費」等提問,劉福剛邊拍記者後背邊說:「咱別報道行不?等這事兒風頭一過,我請你喝酒!」。如此情形曝光後,幾日內被幾百家媒體刊轉,網路視頻、電視、報紙、互聯網立體轟炸,萬眾圍觀,盛況空前。
針對媒體的報道,劉福剛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曹偉專訪時更正:我在「采訪」最後確實說過「請喝酒」的話,但「請喝酒」並不是在為了請求「不要報道」的語境下所說!文中所說「向樓下拽」、「避風頭」、「指認照片」等,「純屬子虛烏有」!由此看來,一方說「向樓下拽」,另一方辯稱「沒拽」;一方說「指認照片」了,另一方堅稱「沒指認照片」;一方說「避過風頭」就喝酒,另一方辨稱「子虛烏有」。雲里霧里,公眾被搞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試問:是誰在誤導大眾?是誰在愚弄大眾?是誰在娛樂我們大眾啊?黨報黨刊還需不需要堅持黨性原則?民營企業者還有沒有最起碼的道德底線?
事實真相到底是怎樣的,面對劉福剛對媒體的回應,公眾目前還沒有看到相關媒體對此事的正面澄清。在信息如此發達的文明社會里,倘若是新華社、京華時報這樣的主流媒體出了錯,記者做了虛假報道,冤枉了民營企業經理劉福剛,那麼至少也應該給人家道個歉吧。
當然,身為民企性質、注冊資金區區10萬元的中郡縣域經濟咨詢所的劉福剛經理也絕非等閑之輩。根據公開的資料表明,這個民營企業經理劉福剛至少是凌駕於許多縣市黨政領導之上的。劉福剛所到之處,基本是由縣委書記陪同考察,縣長或者至少是常務副縣長向劉福剛經理匯報本縣近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在聽取了縣市領導的匯報後,劉福剛經理通常要發表感言,通常是充分肯定成績,提出希望;最後指出:要努力早日實現成為全國百強縣的目標。如此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姑且不說,其對地方發展的誤導危害甚廣、甚深。
這是個令人相當迷惑的疑團,一方面中郡所質疑媒體虛假報道,並且澄清自己是民營企業而且很無辜的被媒體曝光了;另一面卻是全國各地的縣委縣政府的主要領導積極的向民營企業經理匯報本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這是一出多麼滑稽的「肥皂劇」,太搞笑了,實在堪稱新版的「拍案驚奇」。
公眾不得不這樣認為:作為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所長、自封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評價委員會主任的劉福剛,如果他不是欺世盜名、蒙騙了百姓父母官的騙子;那就是地道的11年來自費研究百強縣經濟發展狀況,免費出版縣域經濟年鑒,由於個人有著研究縣市經濟的興趣而為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做貢獻的好人了。
由此看來,劉福剛回應"百強縣"質疑:反對利益操縱和不正當競爭一文中,劉福剛經理質疑媒體虛假報道、被利益操縱的說法至少有一點是真實的,那就是媒體曝光「中郡百強縣評比是個野雞獎」的確觸犯了某些個人或者部門的利益。那麼,到底是誰在11年來的縣域經濟百強縣的評比中受益呢?其中道理不辨自明了吧。
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縣域經濟百強縣的評比真相如何?媒體披露:中郡縣域經濟咨詢所所的劉福剛不過是10萬元注冊資本的民營企業經理而已。就是這樣的民企小經理竟然還理直氣壯的提出:著名的國際評級機構標普、穆迪、惠譽都能做的事情我就為何不能做?基於這種理論,劉福剛經理通過網上收集的縣市部分經濟數據再經過電腦的測算,全國百強縣便誕生了。絕了!太有創意了。我想,任何評價體系都該是一項系統工程,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恐怕也不敢這樣隨便的做吧。劉福剛經理真要能與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媲美了那可真是國人的驕傲啊!
雖然劉福剛一味地強調他自創的體系是如何的完善,如何的科學,但公眾至今都沒有看到這套所謂科學的評價體系的廬山真面目。
Ⅶ 太倉哪個鎮經濟實力最強啊(除了城廂)
現在的感覺是沙溪最強,過幾年後應該是浮橋了。那裡的發展速度不可小看。
Ⅷ 太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是哪位領導
太倉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領導分工
徐志強同志主持黨工委、管委會全面工作。回
鄒家宏同志答負責管委會常務工作,負責現代服務業和大物流產業規劃、發展、招商工作。
朱葛明同志負責紀工委工作。
展建良同志負責黨建、組織、宣傳、群團、統戰、武裝、民族宗教、關工委、老幹部等工作。
馬駿同志負責太倉港綜合保稅區工作。
張舒源同志負責新港城開發、運營和城市經濟、文化創意、電子商務、商貿旅遊工作。
許超震同志負責浮橋鎮黨委全面工作。
豐華同志負責招商引資、開放型經濟和工業經濟發展、項目建設協調、企業上市、企業技改、科技、科協、總部經濟、項目環保報批工作。
陸湘元同志負責工業經濟運行管理服務、統計、安全生產、消防、環保等工作。
李焱同志負責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載體開發、新港城建設、公寓房建設,扎口管理招投標、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工程建設管理、土地利用管理,以及規劃設計工作,產業岸線的規劃利用和交通、水利、人防、城鄉大環境整治管理等工作。
Ⅸ 太倉這個地方的經濟怎麼樣
2013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2.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專加屬值36.84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532.46億元,增長9.0%;第三產業增加值432.98億元,增長12.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1785元,增長10.6%。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3.2%。
Ⅹ 太倉經濟開發區的產業發展
立足於得天獨厚的區抄位優勢,得益於高效滿意的親商服務,建區十多年來,已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的許多著名跨國公司來區落戶,其中如美國的耐克、特靈,英國的和路雪,韓國的希安琦、和承、科思泰,德國的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慧魚,日本的太陽電器、興和電子、阿爾派電子,奧地利的老虎塗料、艾伯納工業爐,法國的愛麗歐等等。這些跨國公司品牌響、實力強、市場大、抵禦風險能力強,在開發區內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和新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群。
截止2006年底,全區共引進各類項目近1400家,總投資近300億人民幣,其中外資項目365家,總投資近30億美元。區內總投資額超千萬美元的企業有50多家,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汽車配件等工業項目為主,以房地產、旅遊娛樂、生活服務等三產項目為輔的投資結構。其中,來區落戶的歐美企業約占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40%,日韓企業約佔40%,港台企業約佔15%,並形成了以德國為主的歐美企業群、以日本為主的日韓工業群和以港台為主的國內規模企業群等三大企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