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將給香港帶來哪些紅利
1.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引領香港企業到內地發展,特別是深圳前海,稅都交給深圳,深圳是最大得益者。
2.招商引資才是增加財政收入的手段之一,如果真心想香港發展就應該從深圳安排企業到香港,稅交給香港,香港才有發展,深圳就在香港隔壁有沒有大灣區對深圳企業落地香港沒有根本影響,所以香港只有企業輸出沒有企業進口得不償失。
3.香港新型企業到內地發展土地成本減輕?個人覺得是短期利益,政府對企業優惠是有時效,而企業追求的是可持續發展,新型企業模式一旦被復制(正因為內地市場大容易復制,遍地開花,就不值錢了)就會走向沒落,除非可以做到龍頭企業,都則都是大浪淘沙。
2. 粵港澳合作對廣東發展的意義
進一步強化粵港澳經濟合作,促進粵港澳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在粵港澳三地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和適應內地市場整體開放步伐的條件下,通過區域內的市場開放與商品要素流動,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形成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機制、制度安排和與新的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產業分工體系,實現共同發展。[1]
1)進一步強化粵港澳經濟合作,有利於帶動珠三角經濟轉型升級,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目前處於工業化中後期的珠三角要想擺脫原來的增長模式,需要加快發展高端產業,利用比較優勢,整合和優化生產資源,增強相互之間產業的綜合配套能力,帶動珠三角經濟轉型升級,進而推動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設國際金融、商貿、會展、物流、旅遊休閑與博彩和世界製造業中心。
2)進一步強化粵港澳經濟合作,有利於保持香港經濟競爭力,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香港要想保持持續的競爭力,澳門要想實現多元化發展,必然離不開珠三角這塊腹地的支撐。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經濟合作,能夠不斷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貿易、物流、航運中心和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地位,並為港澳發展提供空間支持。
3)進一步強化粵港澳經濟合作,有利於密切內地與港澳的合作關系,保持「一國兩制」下的繁榮穩定。廣東作為港澳的經濟腹地和保持港澳繁榮穩定的重要條件,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經濟合作,不僅能夠進一步密切港澳與內地的合作關系,而且有利於保持「一國兩制」下的粵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加強粵港澳合作具有國家戰略的意義。
[1]陳廣漢.不斷推進粵港澳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J].特區經濟,2009年9月,P12.
3. 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知識,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促進港澳和內地共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對內地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4.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廣州花都的影響怎樣
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機遇,攜手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內和世界級容城市群。從地理區位和與內地緊密聯系功能來看,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最核心的城市,是大灣區聯系內地、輻射內地最佳的橋梁和紐帶。花都區作為廣州的北部交通樞紐,將來真的可以超過別的區的。
5. 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與建設是如何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馬全國人來大代表、廣東省自省長興瑞表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預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很快出台。 日前,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王國慶表示,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按程序報批,審批通過後將正式公布。 據悉,規劃初步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定位、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包括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發展平台、重要經貿合作等。規劃范圍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丘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上升為中央決策、國家規劃,也是廣東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加強粵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載體。
6. 粵港澳大灣區將來會如何發展
港澳代表委員譚志源代表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區位、政策和『一國兩制』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經濟活力強,開放程度高,若能統籌協調,實現區內城市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魏明德委員說,「一帶一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灣區提供了疊加優勢。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擁有僑鄉、英語、葡語三大文化紐帶,是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