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蘇州經濟那麼發達
蘇州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蘇州市面積8488平方公里,人口近90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598.85萬人,暫住人口600萬人,下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市,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改革開放初期,是我國鄉鎮企業發祥地之一,現在是長三角製造業基地核心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蘇州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是經濟跳躍式、超常規發展。在1988年以前,蘇州GDP只有32億元,而且基本以農業為主。到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01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2436億元。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6:62.0:36.4,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現行匯率計算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居第五;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68.91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佔GDP比重為10%。各項主體稅種保持平穩增長,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分別增長7.9%、16%和22.3%。公共財政保障能力增強,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619.55億元,比上年增長24.7%。其中用於社會保障與就業、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方面的財政投入增長29.1%。全國第六;工業總產值22103億元,全國第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11.16億元,全國第四;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8532元 、9316元,江蘇第一。蘇州市已成為江蘇省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二是開放型經濟優勢明顯。2008年全市新增注冊外資163.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實際利用外資8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19.8億美元,增長107.6%,佔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達到24.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利用外資項目規模擴大。新批准外商投資項目(不含增資)平均注冊外資超過79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3%。新批准(不含增資)超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590個,注冊外資109億美元,佔全市注冊外資的比重為68%,其中4個項目超億美元(不含增資)。13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先後增資,增資項目注冊外資63億美元,增長5%。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28家落戶蘇州。年末全市服務外包企業達到970家,全年離岸接包合同金額5.2億美元。
三是經濟發展園區化。蘇州現有5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1個省級開發區,開發區發揮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高素質人才集聚的優勢,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條件,注重功能升級、結構優化,並努力向特色化、專業化、生態化方向發展。全市國家級開發區和省級開發區全年新增注冊外資12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2億美元,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40億元,出口總額1080億美元,佔全市的比重分別為73.4%、88.5%、50.8%和82%。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發展良好,全國首個國際電子產品交易基地獲批建設、蘇州高新區建立報關報檢中心、張家港保稅港區獲國務院批准、崑山出口加工區疊加保稅物流功能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太倉港區港聯動、虛擬口岸快速通關和直通放行模式成效明顯。
四是旅遊經濟科學快速發展。旅遊業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整合資源,創新服務,主動融入長三角旅遊城市圈,努力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品牌。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接待境外遊客21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5%;旅遊外匯收入9.78億美元,增長10%;接待國內遊客5270萬人次,增長10%。全市旅行社接待人數550萬人次,增長20%。年末擁有星級飯店148家,其中四星級及以上飯店56家。全市4A級景區點增加到22家,5A級景區點2家。全市景區接待遊客比上年增長12%。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中國蘇州國際旅遊節等重大旅遊節慶活動
B. 蘇州的經濟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為什麼
全國重點城市,蘇州經濟在郊區,蘇州人民很富裕,城市規劃非常好,中國和新加坡合作的蘇州工業園區,是全國第一的工業園區,古城區,陽澄湖和太湖邊都非常美!
C. 蘇州市那些區縣經濟發展較繁榮
2011年8月23號出爐全國百強縣排名2011年全國百強縣市排名【名單】
根據《報告》,第十一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十強縣(市)分別為:【江蘇江陰市、崑山市、張家港市、常熟市】、江蘇吳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蘇太倉市、江蘇宜興市、浙江紹興縣、福建晉江市、浙江義烏市、廣東增城市、浙江餘姚市。其中,江蘇江陰市、崑山市、張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連的四個縣級市作為「區域經濟強縣統籌發展組團」並列第一名。
其中:崑山市、張家港市、常熟市、吳江市、太倉市 是大蘇州五縣市。
D. 蘇州作為一個地級市,為何經濟比這么多省會都發達
雖然蘇州的行政級別只是一個地級市,但是蘇州因為引入了很多外資的企業,特別是在園區和崑山一帶,並且受到了上海的輻射,所以蘇州的經濟總量一直以來都是很高的,加上蘇州的人均GDP也不差,蘇州大約有1075萬人口,人均gdp在江蘇省僅次於無錫,超過了常州和南京,所以說蘇州的GDP總量在全國一直是第六,第七這樣的位置,並且蘇州自古以來就是非常富裕的。
並且蘇州的人均GDP也是非常的高,大約有17萬左右,放在全國也是排行前列的,在江蘇省內僅次於無錫,比南京杭州上海人均都要高,不過雖然蘇州經濟非常的發達,但是如果論綜合實力比起南京杭州等城市還是要差一點的,比方說在高教,醫療各方面,蘇州的市區也是不如省會城市那麼有都市感,畢竟蘇州只是地級市,加上離上海距離比較近,很難發展成樞紐中心城市,當然蘇州的旅遊業還是非常發達的,畢竟蘇州是江南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區也是保護的非常完好。
E. 蘇州經濟強大的原因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大家可能沒有注意:日本人投資太多了!為什麼呢?因為《楓橋夜泊》的石碑在抗戰時期就搶的驚天動地,日本人家喻戶曉。他們都是為了這個古跡來的。我到蘇州旅遊也是主要看看楓橋。
F. 蘇州在經濟發展上有什麼得天獨厚的條件,能躋身一線城市
在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中,江蘇這個省的經濟情況逐漸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實力甚至是有要比肩廣東的趨勢,然而和山東這個人口大省一樣,在江蘇省內經濟實力排名第一的並不是文化底蘊深厚的省會南京,而是蘇州這座有遠見的城市,環抱太湖,瀕臨長江,更是抱緊了上海這條“大粗腿”,在經濟轉型的現在經濟發展的也是如日中天,綜合實力遠超省會南京,成為江蘇省的“大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在江蘇省內這座最具有發展潛力耳朵城市,看看它未來有望力挫成都、重慶、杭州等經濟實力與它不相上下的城市,成為國內的第五個一線城市嗎?
蘇州就這樣憑借自己長遠的目光抓住在此次經濟轉型中的時機,一舉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實力最強勁的新一線城市,作為我國最“牛氣”的一座城市,你覺得它未來有希望能夠躋身一線城市的行列嗎?
G. 江蘇蘇州的經濟發展如何
江蘇蘇州經濟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而且發展的比較先進,讓人有一種喜歡的感覺。
H. 我想請問蘇州經濟發展狀況的概述
經濟發展再創新業績。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5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7.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9.6億元,增長28.8%,剔除出口退稅等因素後增長4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54.8億元,增長10.3%。農業獲得全面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117.7萬噸,增長 4.4%。深化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建設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批發市場和儲備體系,糧食供應得到有效保障。全力抗禦禽流感疫情,確保了畜牧業穩步發展。水產、蔬菜、蠶桑、園藝等實現增產增收。農產品質量建設扎實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總數保持全省第一。工業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36.4%,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分別增長35.5%和30.5%。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8.7%,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蘇州被列為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帶優勢顯現,沿江基礎產業帶正在崛起,市屬工業企業「退城進區」工作開局良好。新增中國馳名商標6 件、中國名牌產品5個。著力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5%。加大旅遊精品戰略實施力度,旅遊總收入增長42.4%。環太湖地區成為旅遊、休閑、度假產業發展的新亮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8%,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現代物流業快速成長,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園、蘇高新物流園等專業物流園區加快建設,蘇州港貨物吞吐量增長44.2%。年末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長21.1%和24%,全年保費收入增長11.4%。房地產、郵政通信、信息咨詢、中介服務、會展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大力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私營個體經濟上交稅收、完成投資分別佔全市總量的27.3% 和28.9%,比上年提高1.6個和5.4個百分點。
I. 蘇州為來哪個區經濟發展前景好
應該是工業園區比較好。
J. 蘇州的行政區劃和經濟
我來回答你!
1.蘇州大市共有區5市。其中七區分別是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高新區、吳中區、相城區、工業園區,外圍5縣市分別是崑山市、常熟市、吳江市、張家港市、太倉市。需要說明的是,蘇州工業園區只是一個地理上的實體,其區級建制並沒有在民政部備案,但是也有自己獨立的行政系統,名義上其管轄范圍是屬於吳中區的,但實際上是自治的。所以名義上蘇州有6區,但實際上有7區。
2.蘇州7個區中,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城區,也叫古城區,這三個區的面積都很小,位於城區中心,一般集體叫做古城區。在古城區的四周,是外四區,分別是:
高新區,位於古城區以西
吳中區,位於古城區以南
工業園區,位於古城區以東
相城區,位於古城區以北
外四區都是後來新設的,新區和園區成立在上世紀90年代中,而相城區和吳中區則剛剛成立10年,這四個區大部分都是分拆原吳縣市和蘇州郊區得來的。
3.蘇州各區的對比。應該說,蘇州7區的發展各有特色,發展路徑也有所不同,單論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的話應該是工業園區最好,高新區次之,古城區中間,吳中和相城則在最末。
至於你說的城市中心,我倒覺得蘇州沒有明顯的城市中心,各個地方的發展都很均衡,當然傳統上的觀前街地區、石路地區最為有名,但現在的園區環金雞湖地區、高新區獅山路也很是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