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村集體收入
根據村自身特點,探究特色產業。注意一定要有特色。
一般來講,農村發展經濟,農業是專骨架屬,基礎設施(道路橋梁)是血液,旅遊業是靈魂。
從農業入手,由村委會牽頭老百姓進行農業產銷模式的創新(例如利用政府渠道,互聯網渠道等開辟銷路,或由村委會以自願為原則,讓村民拿出自己的糧食集中與企業合作進行二次加工,變成製成品再進行集中銷售,集中分紅,增加二級產業。),完成原始積累。
原始積累完成後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最主要的是道路,橋梁,環境設施和文化設施。規劃旅遊區,進行招商引資,建設度假村,讓村民以傳統的種地為主業轉型到以販賣紀念品,開辦農家院等實體經濟主為主業,逐漸調整產業架構,使農業退居二線,旅遊業占據主流。
第三,經濟實力有一定基礎的時候,進一步加深村子在省市甚至全國中的影響力,可以考慮進行地標性建築或者申請舉辦特色活動。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面一定要記住三點關鍵:其一,一定要團結群眾,深入群眾,帶動大家的致富熱情,勁兒往一塊兒使。其二,一定要根據自身特色發展有特色的相關產業。其三,經濟建設是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切不可朝令夕改。
Ⅱ 村級集體經濟是否涉及非法集資情況匯報
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查取證,是否存在著違法的非法行為行為?
Ⅲ 通過盤活閑置資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有哪些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盤活資產,選准發展方向
1982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後,僅有原老大隊時期借用楊家田、當嘎村民小組120畝的一片山進行造林和佔地約1.1畝的村企業1個。1998年隨著猴橋鎮集鎮第一期開發,社區兩委積極支持配合鎮黨委政府的工作,完成集鎮建設涉及本村98畝土地的征地工作,鎮政府撥給我村相應的工作經費,劃撥給村委會2.03畝土地。如何使用這一筆資金和這塊地,成為下街社區當時討論的重點、熱點內容。為利用這筆資金和土地,發展一項村級長期有收入的產業,村兩委對相關的產業進行了多次調查研究,多次召開村兩委會議討論發展思路,最後形成決議,調整村企業經營內容,以村企業原有的土地為基礎,再加上上級劃撥的土地,建設一個農貿市場,招租承包,村委會收取租金。我們的發展思路得到了黨委政府的同意和支持,進一步盤活和增加了村集體資產,使土地資產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搶抓機遇,率先進行商場規劃建設
根據黨委政府原來的規劃,商場由其他相關單位籌建,經我村多次向黨委請求,黨委政府最終同意下街村委會籌建農貿市場,商場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屬下街村集體所有。2000年對商場進行設計規劃,預算投資50萬余元。當時,村集體資金只有幾百元,如何籌集商場建設資金,又是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為解決籌資問題,社區及時組織召開村兩委擴大會及村民代表大會,對農貿商場建設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經會議充分的討論後決定:一是成立商場籌建領導小組;二是招標拍賣120畝村集體借山造林的地表林木,籌集14萬元;三是以私人的名義向信用社貸款20萬元;四是不足資金採用預招經營戶的方式籌措。
(三)規范程序,商場建設按質按時完工
在商場建設領導小組及成員的辛勤工作下,商場建設有序推進,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商場建設以邀標的方式進行開標,中標單位,按照合同進行施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施工任務。商場建設領導小組對施工的全程進行監督管理,確保了工程建設質量。商場西大門有7格兩層磚混樓房一幢,其中一層中間1格用作大門;東大門有7格兩層磚木結構樓房一幢,其中一層中間1格用作大門。商場建成後有卷簾門商鋪44個、菜攤位30個、肉攤位28個,在商鋪面中磚木結構商鋪6個,磚混結構6個,累計完成總投資137.84萬元。
(四)加強管理,商場內生意紅紅火火
商場建成前期,個體商戶主要在臨街擺攤經營,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村兩委通過合理定價,幫助經營戶拉菜搬運物品等服務方式,引導個體商戶到商場內規范經營。隨著邊貿的不斷發展,外來租戶增多,人員復雜等特點,我們下街社區兩委著力加強商場的管理,一是每年年初公開競價一次;二是合同管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三是聘請一人維護市場秩序;四是及時做好維修,確保安全。由於管理到位,到商場內經營的人越來越多,有很大一部分經營者,從商場建成到現在都沒有離開過,生意一直做得很好,商場內非常熱鬧。
二、壯大集體經濟取得的成效
(一)增加集體積累
商場建成至今,年收取租金由12.4增加到18.6萬元,通過增收節支,不僅還清了貸款本息,而且消滅了「空殼村」,目前已擁有集體資產227.84萬元,貨幣資金余額44.99萬元,增加了集體積累。
(二)增強了凝聚力
村集體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小組長的報酬和工作經費保證了,村兩委開會有人來,布置工作有人做,平時工作有人管,形成了有錢辦事、有人辦事的工作機制,2011年補助村組幹部報酬8.11萬元,確保了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增強了社區黨支部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密切黨群關系
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是全村人民努力的結果,村集體資產是全村人民的物質財富,我們下街社區每年利用七一期間對困難黨員和老黨員進行慰問;對困難農戶和貧困學生給予補助,累計支出4.72萬元,體現了合作經濟組織的內生力量,密切黨群了關系。
(四)投資設施建設
我們下街社區在經濟上雖然有了一些積累,但不買高檔車,而是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一是上下聯動投資72.8萬元,修建村內戶外道路6條;二是出資96萬元用於教育事業硬體建設;三是投資50餘萬元建成村委會辦公樓一幢;四是補助村民小組經費5萬元,興建文化活動室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