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移動通信技術對生活經濟的影響有關的文獻

移動通信技術對生活經濟的影響有關的文獻

發布時間:2021-01-10 21:40:54

① 移動通信參考文獻

[1]Ajay R.Mishra 著,中京郵電通信設計院,無線通信研究所譯.蜂窩網 絡規劃與優化基礎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屬 2004.
[2]何琳琳,楊大成.4G移動通信系統的主要特點和關鍵技術.移動通信, 2004.
[3]劉偉,丁志傑.4G移動通信系統研究進展與關鍵技術.中國數據通信, 2004.
[4]袁曉超.4G通信系統關鍵技術淺析.中國無線電, 2005.
[5]陳忠民,田增山.淺談軟體無線電技術及其在 4G中的應用.電信快報, 2006

② 「中國移動對居民生活和經濟建設的影響」論文

呵呵,我只找到這一段。重訪「五點一線」濱海路續寫信息服務新遼寧———中國移動遼寧公司助力沿海經濟帶建設紀實(六)情系鴨綠江畔溝通無處不在中國移動遼寧公司丹東分公司為經濟發展提供卓越通信保障丹東,地處鴨綠江畔黃海岸邊,與朝鮮新義州市隔江相望,是東北亞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重要交匯點,是連接朝鮮半島與中國及歐亞大陸的主要陸路通道,也是「五點一線」6個港口城市中惟一擁有邊境口岸的城市,具有沿海、沿江的獨特優勢。丹東市政府在「五點一線」開發戰略大背景下,努力把丹東建設成東北東部地區重要的現代化沿海邊境城市。中國移動遼寧公司丹東分公司發揮行業優勢,完善網路覆蓋,推進行業信息化,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卓越通信保障。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業務支撐中國移動遼寧公司丹東分公司不斷加強網路覆蓋,持續完善和優化網路質量,建成了一個規模龐大、質量優秀、通達世界各地的移動通信網路。實現了行政村、鄉鎮的100%覆蓋,地區內的公路、鐵路、重點景區全部實現無縫覆蓋,同時,也圓滿完成了每年的鴨綠江國際旅遊節、遼寧台灣周及各種大型招商引資活動期間的通信保障,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好評。作為遼寧省沿海經濟帶的東端起點,丹東臨港產業園區與「五點一線」中的其他4點有所不同,其規劃面積97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39平方公里,起步區共分為3個區塊,每個區塊都有自己的特點。根據丹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著眼於同城牽動,加快推進新區園區建設的戰略,丹東分公司在市政府新城區規劃方案出台之際,組織專業管理和技術人員對新城區整體通信保障進行設計和規劃,全力保障新城區通信網路建設。公司對園區的3個區塊進行了全面細致的網路測試,根據實際需求及測試結果,新建和調整、優化部分基站,完全滿足了目前各區塊的網路覆蓋。同時,中國移動遼寧公司丹東分公司密切關注城市整體規劃建設和招商引資項目,主動與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建立保持聯系,積極跟進管道建設,保證了對已建成的道路管道全部跟進,為未來城區網路覆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丹東分公司在目前可以保證滿足入駐新城區的所有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招商引資項目信息化需求的同時,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丹東與東港同城一體化建設進程的總體要求,立足長遠,提前規劃,滿足臨港產業園區未來需求。網路的完善使溝通無處不在中國移動遼寧公司丹東分公司不僅積極跟進在建項目,對處於籌備期的各個大項目也提前介入,與項目單位進行全面接觸交流,並安排具體的負責人設計項目選址所在地基站建設方案,保證項目建設過程中及結束後的通信暢通。丹東至海城高速公路在東港境內共有2個標段,全長19.4公里。在工程隊伍進駐之前,丹東分公司對全部路段進行了測試並做出詳細規劃,在施工隊伍入駐後,公司設專人負責高速公路項目,設專人現場放號、組網,保證了各施工隊伍的信息通暢,從而促進了沿海地帶的基礎建設。同時,丹東作為省內3G(TD-SCDMA)商用的3期建設城市,中國移動遼寧公司丹東分公司正積極投入到3G(TD-SCDMA)基站建設中,網路開通後,將實現丹東主城區、主幹道、商貿區等熱點區域的3G(TD-SCD鄄MA)信號覆蓋。深化行業應用助力信息化發展丹東市委、市政府明確指出,臨港產業園區的核心部分———丹東港是在東港,東港的工作做好了,丹東臨港產業園區的工作自然也就做好了。基於這樣的戰略,中國移動遼寧公司丹東分公司在加強東港網路覆蓋,提升服務水平的基礎上,著力加快東港的信息化建設步伐。通過公司提供的MAS移動代理伺服器,東港市政府實現了政府辦公管理信息化,方便了政府工作,提高了辦公效率,降低了通信費用。而且通過公司提供的集團彩鈴業務,將政府工作人員的手機回鈴音全部設置成為宣傳東港的彩鈴,不僅體現了政府機關良好統一的整體形象,更重要的是將彩鈴變成了宣傳東港、介紹東港的有聲名片,使每一個撥打東港政府人員手機的人,在第一時間就對東港有了一個生動美好的印象。針對丹東沿海、沿江,是防洪重點區域的特點,丹東分公司與水利行業合作,利用移動的GPRS無線網路,實現了對丹東地區的鴨綠江流域、愛河流域、大洋河流域及全地區水文、雨量、水位、水庫等方面的各項數據的實時採集、傳輸、監控,為丹東的防汛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丹東分公司自有的無線傳輸網路,以領先的移動數據和多媒體業務,為政府、企業、金融、醫療衛生等社會各行業制定全面的移動通信信息化解決方案,推動移動電子政務、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加快地方信息化發展的步伐。目前,應用移動信息化方案的集團單位有180多家,應用移動信息化產品多達十幾種。隨著遼寧「五點一線」上升為國家戰略,丹東走向了一個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的新時代。「在這樣的一個充滿了新機遇、新挑戰的時刻,丹東分公司將不負眾望、不遺餘力,堅持哪裡有通信需求,哪裡就有丹東移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移動遼寧公司丹東分公司將以一流的通信網路、先進的通信技術、優質的通信服務和豐富的通信業務,為丹東市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卓越的通信保障,助力「五點一線」建設。

③ 跪求信息技術對社會或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論文

構成知識的必須是真實信息,真實信息是對事物在時空中的結構、狀態和變化,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事物發生和發展的規律等情況的客觀表述。信息可以傳遞、復制、擴散而不損耗。信息是構成有生命物質的基本要素,生物通過遺傳信息將自身的性狀從一代傳向下一代,通過各種感官、神經系統和激素感知和傳遞信息,協調身體內各器官的活動。 人身體最重要的器官就是集中收集、存貯、傳遞、分析和調控信息的大腦,它決定人的思維,指揮人的活動,它是生物進化過程中創造的最精細的處理信息的器官,直到現在,大腦的某些功能仍然超出最先進的電腦,但電腦趕超的速度很快,電腦具有更高功能的時期很快將會到來。 生物是通過感覺器官感知外界信息,但它們所獲得的通常是局部的、表面的信息,有時是虛假的信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是獲取真實信息、是形成知識的必要方法。 信息在構成社會組織,進行社會活動,形成有序狀態,或引發社會各種危機,破壞社會穩定等環節中起重要作用。國民經濟信息化是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在競爭中,掌握和控制信息至關重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製造假信息,破壞敵方信息系統 的信息戰,已經成為當今主要的作戰方式。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正在加速經濟的發展、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和社會的全面變革。信息技術正在改變政府和企業的管理模式,成為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社會中,網路和信息產品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方式,信息生產和信息消費的增長將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個性化、微型化、移動化、服務化、參與式和互動式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也是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社會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信息的遠距離實時傳播,使得個人、地區和全球緊密相連 信息又可以是一傳十、十傳百的非線性式的傳播,甚至添油加醋的增長。由於信息具有長距離非線性的作用,對於復雜系統,局部信息(可能是虛假或誇張的信息)在某些條件下也會引發嚴重的災難性後果,如股市炒作帶來泡沫,個別事件引發社會動亂。 在20 世紀 90 年代美國經濟依靠發展信息科技和信息產業,及時調整產業結構,並提高了傳統產業的競爭力,從而擊敗了日本的挑戰,實現了經濟長期的高速發展。 對美國新經濟過分的樂觀情緒和輿論的炒作,對網路經濟過高和過快的期望,在市場和法制條件尚不夠成熟時,集中注入了大量風險資金,產生了一大批重復建設、沒有特色、沒有經濟效益的網路公司,造成了經濟泡沫。2000 年下半年開始的股票下跌,泡沫破滅,使美國和世界經濟發展速度趨緩,進入了停滯和衰退期,並開始又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但不論世界經濟情況如何,信息科技仍在繼續發展,速度不會趨緩,競爭將更加激烈,網路經濟經過結構調整會獲得新的大發展。 信息科學技術是發展最快、帶動面最廣、能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對經濟結構和社會變革影響最大的科學技術。信息技術將滲透到所有產業、服務業和管理工作中去。通信、電腦、攝影、音響、電視等行業已開始在數字化和網路化的基礎上融合,帶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及新一輪產業結構和分工的調整。白色家電也已開始網路化和智能化的進程。 信息科技的某些新的發展領域 高速超大規模微電子晶元,巨型計算機,網路,統一的寬頻綜合業務網。在無線通訊和無線連接領域,全球信息網路和以數字地球代表的全球地理、氣象、資源、災害、交通等信息系統集成通信、感測、計算和控制於一體的智能自動化、參與式的融合網路。 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涉及全面智能化人機界面和軟體。智能化辦公和管理系統、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三維沉浸的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和相關的應用,如網上辦公室、學校、研究所、醫院、博物館、圖書館、商店、銀行等,在賽伯空間進行多種遠程、實時、互動式服務,在網上開展教育、科研、會議、購物、游覽、訂票、支付、診斷等等活動。 而集成電路用在何處呢? 電腦佔2%,感測器和控制器佔98%,其中機器人佔6%,車輛佔12%。 隨時隨地隨身的感測器和控制器在不斷增長,一旦形成可由無線接入的全球網路,將大大增強人的感知能力和行動能力。 從網路的角度來看,網路的效率決定於帶寬,即傳輸的速度。網路的功能與網路連接的節點數目的平方成正比。 現在網際網路上每天增加100萬以上的網頁,每個網頁有7~10 個鏈接,網頁總量已超過幾十億。20年美國思科公司推出的設備,已將網路服務商基礎設施帶寬可擴展能力提高到5Tbps(每秒5 萬億比特),可容納1OGbps(每秒百億比特)介面,可擴展到320Gbps 的交換容量。 網路信息社會向統一的 IP 核心網演化是 21 世紀的大趨勢 網際網路採用開放的體系結構,統一的標准協議,任何接入網路只要是採用網際網路協議 (IP) 都可以和它互通互連。而傳統的有線和移動無線電話則不同,它們有著各自獨立的交換和傳輸網路。而無線行動電話的接入網路更是復雜,有著不同的空中傳輸標准。這不僅增加了成本,也給使用管理帶來很大不便。隨著IP 電話的興起,網路技術的發展,傳統電話在向IP 化演化發展,首先長途骨幹網開始 IP化,隨後各種接入網被用於IP電話接入。進一步開始發展將傳統電話智能網和網際網路特徵融合的新一代綜合業務網路系統。 互聯網沙時漏計模型向統一的IP 核心網演化已經是大勢所趨。所有的業務從傳統電話、移動通信漫遊、新一代綜合業務,到電子商務、綜合應用服務,乃至交互電視業務,全部由統一的核心IP 網來完成。差別僅僅是接入網不同,可以是傳統電話網、無線優點電話接入網、有線電視網、區域網接入等。 而電子商務通過直接將廠商和顧客聯系起來,通過網路實現廣告、訂貨、銷售、付款。新的模式採用新的貨物配送方式,會沖擊傳統的批發商和零售商。電子商務改變金融和商業提供服務的方式。也影響政府的服務方式,如網上教育、稅收、儲蓄、股票買賣、遠程醫療、法律咨詢、賬單支付等。軟體、電子讀物和媒體產品可以通過網路傳輸、網上下載,降低管理和運輸成本。軟體、電子讀物和媒體產品的生產商更容易受到網上電子商務的影響。 網路推進高效率服務 寬頻業務能否成功發展,關鍵在於運營模式的改革和調整,形成新的運營模式建設寬頻網路生態系統。寬頻運營商將不能只提供傳輸服務,他必須和內容提供商(ICP)、應用服務供應商(ASP)等結合提供服務平台,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運營商必須制定合理的價值鏈政策,吸引眾多的ICP、ASP等公司參加形成健康的生態系統。只有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才能創造出各種寬頻內容和應用服務,才能形成寬頻服務市場,寬頻網路才能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寬頻生態鏈和服務商生態位與感測器、控制器和制動器有內在和緊密聯系,在復雜網路上通過多層協議和反饋隨時隨地進行計算、通訊和控制,結果是: 每件事的自動化和無縫集成,高效率和經濟的運行,有力和可靠的服務。 柵格或網格 (grid) 實現網際網路或區域網上所有資源,包括計算、存儲、通信、軟體、信息、知識等的全面共享,把整個網整合成一台超級計算機。 柵格(網格)技術及由電腦和感測器共同組成的虛擬現實技術, 將逐步發展成熟和普及。柵格技術和智能軟體相結合,能實現多種資源共亭,多維信息傳輸,不同網路協同,多個網點合作,針對多種需求,面向多個用戶,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為數字地球、數字城市、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災害預警、產品設計、旅遊、科學研究、軍事作戰等提供有力的應用平台。 目前的計算機技術 目前,計算機只能通過數字、圖表或二維圖像來描述多維信息,尚不能讓人們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直接感知多維信息,尚不能進入場景並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尚不能通過自然語言和手勢控制計算機的運行。 未來計算機的虛擬現實技術將允許您能以自然和諧的方式操作使用計算機,能漫遊計算機所構造的虛擬場景並同時獲得視覺、聽覺和觸覺的信息,能直觀、形象、生動地感知多維信息。 而虛擬現實技術通過數值模擬在電腦上形成設計模型的三維圖像,並可以用微型感測器將模型的質感動態地表達出來。戴上特製的頭盔和手套,可以如臨其境地進行觀察,親身感受模型運動的動態過程。虛擬現實技術使人類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去經歷和體驗世界上早已發生或尚未發生的事件。可以深入到人類生理活動難以到達的宏觀或微觀世界去進行研究和探索。將數值模擬的圖像和拍攝的真實物體的三維圖像在電腦中融合,得到虛擬增強現實的圖像。 虛擬現實技術已大量用於科學研究、產品設計和製造、軍事訓練、事故模擬。技術成熟和價格下降後將大規模進入醫療、旅遊、教育、科研、設計和銷售等部門,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全新的方法和手段。 虛擬產品開發技術 產品設計開發手段的革命,在虛擬環境中對產品進行功能測試和應用模擬,研製費用平均降低30%,研製周期縮短40%。 應用領域包括飛機、汽車、機電產品、新概念武器······ 1994 年洛杉磯地區發生 6.8 級地震,23500 座橋梁出現問題,海灣大橋需重建。美國用 VR 技術對三個方案(高架公路、單纜支撐和雙纜支撐)進行評估,只花四周就做出決策,此外用 VR 技術對波音 777 進行設計,省去大量開模、放樣時間,裝配一次成功。 美國把 VR 用於在研的聯合攻擊/戰斗機,使全壽命費用節省 30 億美元,使 F-22 戰斗機的平均單價降低 71.6 萬美元。可見把 VR 用於對信息戰 (C4ISR) 建模,使聯合演習和訓練成為可行,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個人增強現實沉浸系統 未來在衣服上織入太陽能晶元、微型處理器、存儲晶元、鍵盤和導線。利用無線耳飾,可以收聽新聞、音樂,待辦事的提醒。利用眼鏡,可以收看互聯網新聞,收發電子郵件,確定方位。帶在身上的微型攝像機可以隨時拍攝景象。增強現實可以將虛擬圖景和實景無縫結合,顯示出來,幫助進行比較和決策。 人工智慧和人機界面將獲得高度發展。將來,電腦不僅會具備強大的獲取、處理、存儲和傳輸信息的功能,而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能理解人的語言、想法甚至感情,容易和人溝通,將成為人最得力的助手和伴侶。 對用戶而言,將像用水用電一樣方便地獲得和使用信息,不必自身擁有強大功能的電腦,各種信息會按用戶需要,由電腦服務公司加以篩選,經過處理後通過智能服裝、智能家電、智能汽車等連接的無線網路主動提供。 信息戰和信息安全 從美國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中可以看到,充分利用地形、氣候信息的精確致導武器在戰爭中會發揮巨大作用。掌握和壟斷信息對取得作戰的主動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保護我方的信息系統和破壞敵方的信息系統的信息戰,已經成為未來主要的作戰方式。 在網路時代進行網上攻擊成本很低,只需要少數智力極高的計算機黑客,能破譯對方設置的密碼,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點,以一台手提電腦,接通網際網路,對所選定的目標電腦,通過修改操作程序,改變輸入參數,造成電腦指揮失誤來進行攻擊或犯罪(如非法轉移資金)。 為攻擊電腦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的薄弱環節而製造的電腦病毒層出不窮,通過網路傳播的速度愈來愈快,破壞性愈來愈大,會瞬間使成千上萬台電腦癱瘓,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網路中的信息安全已成為信息社會中保持經濟發展,保證政治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課題。 快速發展的信息科技帶來的社會變化 工作組織由專業人員串列作業改變為由多個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團隊,通過網路開展並行工程設計不僅重視試驗和經驗,同時更注重計算和理論,設計模式由進行實物模擬到發展情景虛擬。 企業內縱向層次減少,橫向聯系增加,各部門主動參與制定統一目標和戰略,由各自為政互相競爭到集中目標加強協作,由強調個人能力到發揮團隊智慧生產,由強調規模到強調創新和敏捷製造快速發展的信息科技帶來的社會變化。經濟全球化通過網路加快發展,產業和產品結構需要經常調整以適應世界市場快速的變化。

記得採納啊

④ 5G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對我們生活有什麼好處

5G時代將來,我們的生活又將發生什麼變化:

生活上:早晨起床你的5G手機會自動控制家裡的智能家居設備,緩緩調節室內光線,播放悠揚的音樂,將你喚醒。穿上拖鞋時,你的體重、體脂等數據,同樣被採集和發送到雲端。;你上洗手間時,5G智慧馬桶會自動完成尿液採集,並進行化驗,得出相關數據,並上傳雲端。到了早飯時間,你的數字化智能廚房會根據你的健康數據,給出合適的膳食搭配,也就是最佳食譜。當然,你的冰箱也是5G智能的。它會自動對所儲存的食材進行數量和質量分析——哪些食材需要補充,哪些食材已經過期需要處理,它都會通過冰箱門的大屏幕告訴你,或者將提醒信息發到你的5G手機上。除了冰箱之外,實際上家裡所有的電器都內置了5G 通信模塊,支持5G網路,從而變成了5G智能家電。不安全的通信網路已經被淘汰,5G能帶來更安全、更穩定、更低功耗、更大帶寬的網路服務,為家電的智能化提供可靠保證。

基於這種實時傳輸,車端視頻可以實時傳輸到雲端,同樣,雲端信息也可以實時下發到車端。通過這樣的能力,可以在雲端實現智慧交通中樞,對整個交通流量以及車輛做出遠程的實時調節和控制,以及對應急車輛、公交等等做出雲端的遠程調度。據了解,2019年5G崗位將比去年增加20%-80%,未來10年國內5G人才需求將達到2000萬人。而在2020-2022年期間,對5G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屆時將會出現200萬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物聯網安裝調試員、VR攝影師/導演/直播策劃、自動駕駛工程師、遠程醫療解決方案開發者、雲游戲程序員、智慧城市從業者、數據分析師等

⑤ 有關經濟的參考文獻

基於經濟學分析通貨膨脹和房產問題.《商》.2013年10期.蘭琳.

基於經濟學分析通貨膨脹和房產問題.《商》.2013年4期.蘭琳.

用故事講透生活經濟學.《中國石油石化》.2014年1期.翟瑞龍.

姜姐的生活經濟學.《走向世界》.2013年44期.王欣.

有經濟學的生活讀《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軟體工程師》.2004年9期.禪影.

金融市場化與生活經濟學.《大眾理財顧問》.2006年5期.郭銳.

生活中的經濟學.《祝您健康》.2013年7期.泡泡等.

地方文化、地方經濟發展與經濟學研究創新.《學術界》.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被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收錄CSSCI.2014年7期.胡必亮.

白領·下流·經濟學.《理財》.2010年1期.單士兵.

超市中如何排隊.《中國統計》.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被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收錄CSSCI.2004年8期.俞肖雲.

(5)移動通信技術對生活經濟的影響有關的文獻擴展閱讀

經濟學專業學會

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於1930年成立,是全球經濟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專業學會之一,聚集了全球范圍內最頂尖的經濟學家。

學會的主要活動包括出版Econometrica等頂尖學術期刊,以及在全球六大地區組織學術會議。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兩岸三地學者與西方學者的學術交流,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決定在中國定期召開年會,簡稱為世界計量經濟學會中國年會。

⑥ 求:移動通信技術畢業論文

本科 助理工程師)
摘 要: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切換已被作為一種關鍵的技術廣泛應用。本文論述了硬切換、軟切換和接力切換的原理、過程及優缺點,並結合這三種主流的切換技術在GSM、CDMA和TD-SCDMA系統中的應用做了比較,並對三種切換技術的優劣做了總結。
關鍵詞:移動通信系統; 切換 ;硬切換 ;軟切換 ;接力切換。

切換是指移動用戶在通話過程中,從一個基站覆蓋區移動到另一個基站覆蓋區時,或由於受到外界的干擾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質量下降時,使用中的話音信道就會自動發出一個請求轉換信道的信號,通知移動通信業務交換中心,請求轉換到另一個覆蓋區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轉換到另一條接收質量較好的信道上,以保證移動用戶能夠正常通信。
一、硬切換
硬切換是在不同頻率的基站或覆蓋小區之間的切換。這種切換是移動終端在切換狀態時,先暫時斷開通話,並自動向新的頻率調諧,與新的基站接上聯系,建立新的信道,從而完成切換的過程。
簡單來說,硬切換的特點就是「先斷開、後切換」,切換的過程中約有200毫秒時間的短暫中斷。因為原基站和移動到的新基站的電波頻率不同,移動終端在與原基站的聯系信道切斷後,往往不能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這時就出現一個短暫的通話中斷時間。它對通話質量有影響。
硬切換一般採取輔助切換方式,即由移動台監測判決,由交換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換過程中基站和移動台均參與切換過程。其切換過程如下:
移動台在通話過程中,不斷地向所在小區的基站報告小區和相鄰小區基站的無線電環境參數。本小區基站依據所接收的該移動用戶無線電環境參數來判斷是否應該進行切換。當滿足切換條件時,基站便向移動台發出切換請求,同時將切換請示信道傳送給MSC,MSC立即判斷此新基站位置碼是否屬於本MSC轄區。此時有兩種情況:若MSC確認新基站是屬於本MSC轄區的基站,則通知VLR為其尋找一個空閑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換信道),然後將所找的信道及IMSI經過本區的基站發送給移動台,移動台依據信道號的頻率值將工作頻率切換到新的頻率點上,並進行環路核准,核准信息經MSC核准後,MSC通知基站釋放原信道。若MSC發現新基站是屬於非本MSC轄區的基站,MSC就將切換請求轉送給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為其尋找一個空閑信道,然後將找到的基站信道號及IMSI傳送給原MSC,並經由原基站發送給移動台,然後進行移動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釋放過程。

二、軟切換
軟切換是發生在同一頻率的兩個不同基站之間的切換。所謂軟切換,就是在移動終端進入切換過程時,與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著聯系,一直到移動終端進入新基站覆蓋區並測出與新基站之間的傳輸質量已經達到指標要求時,才把與原基站之間的聯系信道切斷。
簡單地說,軟切換的特點是「先切換、後斷開」。這種切換方式是在與新基站建立聯系信道後,才斷開與原基站的聯系信道,因此在切換過程中沒有中斷的問題,對通信質量沒有影響。軟切換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間發生的切換。
軟切換也是移動台輔助的切換。在進行軟切換時,移動台首先搜索所有導頻並測量它們的強度。移動台合並計算導頻的所有多徑分量(最多K個)的Ec/Io(一個比特的能量Ec與接收總頻譜密度--雜訊加信號--Io的比值)作為該導頻的強度,K是移動台所能提供的解調單元數。當該導頻強度Ec/Io大於一個特定值T_ADD時,移動台認為此導頻的強度已經足夠大,能夠對其進行正確解調,但尚未與該導頻對應的基站相聯系時,它就向原基站發送一條導頻強度測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這種情況,原基站再將移動的報告送往移動交換中心,移動交換中心則讓新的基站安排一個前向業務信道給移動台,並且原基站發送一條消息指示移動台開始切換。
當收到來自基站的切換指示消息後,移動台將新基站的導頻納入有效導頻集,開始對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業務信道同時進行解調。之後,移動台會向基站發送一條切換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經根據命令開始對兩個基站同時解調了。
接下來,隨著移動台的移動,可能兩個基站中某一方的導頻強度已經低於某一特定值T_DROP,這時移動台啟動切換去掉計時器(移動台對在有效導頻集和候選導頻集里的每一個導頻都有一個切換去掉計時器,當與之相對應的導頻強度比特定值D小時,計時器啟動)。當該切換去掉計時器T期滿時(在此期間,其導頻強度應始終低於D),移動台發送導頻強度測量消息。兩個基站接收到導頻強度測量消息後,將此信息送至MSC(移動交換中心),MSC再返回相應切換指示消息,然後基站發切換指示消息給移動台,移動台將切換去掉計時器到期的導頻將其從有效導頻集中去掉,此時移動台只與目前有效導頻集內的導頻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時會發一條切換完成消息告訴基站,表示切換已經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統中,所用的切換技術都是軟切換。由於軟切換是在頻率相同的基站之間進行的,因此當移動終端移動到多個基站覆蓋區交界處時,移動終端將同時和多個基站保持聯系,起了業務信道分集的作用,加強了抗衰落的能力,因而不可能產生「掉話」。即使當移動終端進入了切換區而一時不能得到新基站的鏈路時,也進入了等待切換的隊列,從而減少了系統的阻塞率。因此也可以說,軟切換是實現了「無縫」的切換。

三、接力切換
接力切換是介於硬切換和軟切換之間的一種新的切換技術。其原理是在切換測量期間,使用上行預同步的技術,提前獲取切換後的上行信道發送時間、功率信息,從而達到減少切換時間,提高切換成功率、降低切換掉話率的目的。在切換過程中,移動終端從源小區接收下行數據,向目標小區發送上行數據,即上下行通信鏈路先後轉移到目標小區,這個過程就像是田徑比賽中的接力賽一樣,因而形象地稱之為「接力切換」。 接力切換有三個基本過程,即測量過程、判決過程和執行過程。
(一)接力切換的測量過程
接力切換與硬切換的測量過程和要求是相同的,即需要終端進行信號強度、質量和符合切換條件的相鄰小區的同步時間參數進行測量、計算和保存,因此接力切換並不需要額外增加新的測量參數,不會給終端設備帶來更多的負擔。
移動台需要計算和保存的參數為:本小區與鄰近小區引導信道的功率差△P和來自各鄰近小區基站的信號與來自本小區基站信號的時延差△t。
這就是接力切換的上行預同步及保持過程。可見,上行預同步及保持過程並不是一個單獨的時間過程,也不需要特別的控制或信令過程,而是在測量過程中同時進行的。
測量過程中一旦發現本小區和鄰小區的導頻強度、信號質量等滿足一定條件,則通過測量上報觸發切換判決過程。移動台的測量上報可以是周期性地進行,也可以由事件觸發進行測量
(二)接力切換的判決過程
接力切換的判決過程由RNC完成。RNC收到移動台的測量結果報告後,按照一定的判決准則(例如基於接收信號強度的判決准則)形成目標小區列表,然後通過接納判決演算法等流程確定要切換的目標小區,最後發出切換命令(例如物理信道重配置命令)。
接力切換的判決過程與傳統的切換判決准則基本相同。判決准則可以利用現有切換技術中的各種准則,同時可以結合TD-SCDMA系統特有的智能天線定位技術對目標小區列表進行優化,從而提高切換的成功率。
(三)接力切換的執行過程
移動台要切換的目標小區確定後,RNC在發出切換命令之前,還應當對目標小區發送無線鏈路建立請求。當RNC收到目標小區的無線鏈路建立完成消息之後,將向原小區和目標小區同時發送業務數據承載,同時RNC向移動台發送切換命令。此命令應附上的在目標小區建立通信需要的各項基本數據,具體包括:小區ID;載波頻率;標稱每碼道的發射功率及此業務所需的接收電平;接收和發射的Midamble及偏移。
移動台接收到接力切換命令後,繼續在原小區的下行鏈路接收業務數據和信令,同時,利用事先獲取的本小區和鄰小區之間的功率差值△P和時間差值△t,通過開環同步和開環功率控制,在目標小區發射上行的承載業務和信令。此分別收發的過程持續一段時間後,將接收來自目標小區的下行數據,實現閉環功率和同步控制,中斷和原小區的通信,完成切換過程。
在切換命令發出後,如RNC收到來自移動台的切換成功消息,則刪除原小區的通信鏈路;如果RNC收到來自移動台的切換失敗消息,則刪除目標小區新建的通信鏈路。如果由於特殊原因(比如終端突然掉電或進入深衰落地區),網路端沒有收到終端的任何信息,則RNC將主動回收為該終端配置的所有信道資源。
在接力切換的過程中,同頻小區之間的兩個小區的基站都將接收同一個終端的信號,並對其定位,將確定可能切換區域的定位結果向基站控制器報告,完成向目標基站的切換,克服了「軟切換」浪費信道資源的缺點。
四、三種技術優劣比較
接力切換與硬切換相比,兩者都具有較高的資源利用率、較為簡單演算法以及系統相對較輕的信令負荷等優點,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接力切換斷開原基站和與目標基站建立通信鏈路時其上下行鏈路是分別進行的,因而克服了傳統硬切換掉話率較高、切換成功率較低的缺點。
接力切換與軟切換相比,兩者都具有較高的切換成功率和較低的掉話率等優點,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接力切換並不需要一個移動終端長時間與多個基站保持鏈路,因而克服了軟切換需要佔用的信道資源較多、信令復雜導致系統負荷加重、下行鏈路干擾提高等缺點。

⑦ 移動通信技術畢業論文

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發展與3G應用前景
移動通信事業的飛速發展
回顧我國行動電話10多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中國的移動通信發展史是超常規的發展史。自1987年中國電信開始開辦行動電話業務以來到1993年用戶增長速度均在200%以上,從1994年移動用戶規模超過百萬大關,行動電話用戶數每年幾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國行動電話第1000萬個用戶在江蘇南京誕生,意味著中國行動電話用10年時間所發展的用戶數超過了固定電話110年的發展歷程。2001年8月,中國的移動通信用戶數超過美國躍居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行動電話用戶總數已達到2.69億戶,普及率為20.8%。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個國家的行動電話普及率超過83%。其中,英國為84.4%,義大利為92.65%,盧森堡為101.34%;當時,中國為16.09%。所以,我國移動通信業務尚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歷史發展的新機遇

回顧我國移動通信發展的歷程是第一代移動通信制式較多,有美國的AMPS,英國的TACS,北歐、日本的制式等。我國科技人員分析對比根據國情選用了TACS系統,購買國外設備建設移動通信網,設備製造廠也與外國公司合作生產(裝配)了部分系統設備和手機。研究部門也研製了部分設備,但由於種種原因,都沒有成為氣候。到了第二代,國際上主要是GSM、CDMA兩種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動通信網之前,我國分別在嘉興、天津進行了GSM、CDM的試驗,測試了各種性能。由於GSM標准成熟較早,我國開始選用了GSM系統,後來聯通公司又引進了CDMA統,在第二代移動通信建設中我國制定了較為完整的技術體制和標准系列,為第二代移動通信網路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與此同時,設備製造商如華為、中興等公司也參與標準的制定工作,這樣他們就推進了產品的開發生產,使我國民族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佔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動通信的標准時我國的相關領導和廣大技術人員,明確認識到這是改變我國在移動通信業局面的重要機遇,組織相關技術人員積極參加3G標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無線傳輸技術)評估組,並先後向國際標准組織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為國際上3G的三大主流標准之一,LAS-CDMA也成為3G國際標准組織的後備標准。設備製造廠商在積極參加標准制定的同時,努力開發產品,取得較好進展。尤其是中興、華為開發的產品不僅在國內可以提供運營商使用,而且在國外也佔有一定位置。

3G改變中國通信格局

關於3G的發展,三年前我國政府部門已確定了「冷靜、穩妥、科學、求實」和「積極跟進,先行試驗,培育市場,支持發展」的3G及3G產業發展的基本方針與原則。信息產業部於2002年出台了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頻率規劃,時分雙工獲得了55 100=155MHz的頻譜,FDD獲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頻譜。這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時分雙工標准體制的重視與支持。

根據政府確定的基本方針與原則,2001年6月22日信息產業部成立3G技術試驗專家組(3GTEG),負責實施3G技術試驗,專家組由來自國內的運營、設備製造和科研院校的專家組成。信息產業部六個司局組成3G領導小組。試驗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MTNet(移動通信實驗網)進行;第二階段,在運營商網路和MTNet進行。截止2003年底,已對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階段試驗工作,結論是系統基本成熟,終端尚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改進。2004年進行第二階段試驗。

國際電聯ITU-R在1985年,就開始研究第三代移動通信的技術和標准。其目標是統一全球移動通信標准和頻段,實現全球漫遊,提高移動通信的頻譜利用率及數據傳輸速率,滿足多媒體業務的需求。1998年,國際電聯ITU向全世界徵集第三代移動通信世界標准草案,共徵集了來自美、歐、中、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16種3GRTT(第三代移動通信無線傳輸技術)標准提案。在提案評審和篩選過程中,國際電聯根據對3G標準的要求,對3G標准提案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評估、模擬、融合、關鍵參數的確定工作,通過了包括中國提案在內的5個無線傳輸的技術規范。目前,國際上共認的3G主流標准有3個,分別是歐洲陣營的WCDMA、美國高通的CDMA2000和中國大唐的TD-SCDMA。

⑧ 求一些關於網路對社會影響的書籍,參考文獻~

[1] 汪偉. 計算機網路對社會發展的影響[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5,(12) .
[2] 張建波 ,婁東生 ,石玉華. 計算機網路對人類社會的影響[J]. 統計與咨詢, 2001,(03) .
[3] 吳兆彤. 互聯網路對社會的影響分析[J]. 科學管理研究, 2004,(06) .
[4] 錢晟磊. 論計算機網路對社會發展的影響[J]. 市場周刊.研究版, 2005,(S1) .
[5] 崔建國. 試論網路傳播及其對社會的影響[J]. 貴州社會科學, 2007,(12) .
[6]網路對社會交往行動的影響[J]. 江蘇社會科學, 2006,(02) .
[7] 張悅. 網路對傳統思維方式的沖擊[J]. 國外社會科學, 2005,(01) .
[8] 張琴. 試論網路對社會發展的影響[J]. 成才之路, 2008,(09) .
[9] 周成龍. 信息網路對現代社會關系的影響[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2) .
[10] R.庫馬爾 ,真真. 《網路兒童:信息時代的兒童》述評[J]. 國外社會科學, 2005,(03) . [1] 生活在網路中[J]. 課外閱讀, 2004,(07)
[2] 暮楓. 網路對社會的影響[J]. 國外社會科學, 2005,(02)
[3] 林朝輝. 論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對策[J]. 福州黨校學報, 2005,(01)
[4] 網路快訊[J]. 國外社會科學, 2005,(02)
[5] 魏晶晶. 網路看上去並非很美[J]. 健康大視野, 2000,(04)
[6] 張璇. 都是網路惹的禍?[J]. 時代教育, 2004,(13)
[7] 周舟. 網路很淺,網路很深[J]. 中學生讀寫(高中), 2006,(04)
[8] 網路COMIC WEB[J]. 少年人生, 2004,(12)
[9] 本刊編輯部 , 江南. 網路:讓人歡喜讓人憂[J]. 初中生之友, 2004,(Z5)
[10] 孫松濱. 網路[J]. 教書育人, 2005,(11)

閱讀全文

與移動通信技術對生活經濟的影響有關的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