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疫情期間世界經濟最困難的兩點是
這幾天國際疫情急轉直下,美國義大利確診數據先後快速超越中國,各種壞消息頻傳,於是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區,出現了很多讓人不安的言論,其中有嘲笑、諷刺甚至是幸災樂禍,對此,我想說——
這些人並不清楚現代世界的運作規則,他們並不知道國外的疫情的水深火熱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們並不知道我們要面對的是什麼。
01
我們看到的壞消息
並非真相的全部
首先我需要說的一個點是——我們看到的壞消息並非真相的全部。
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基礎的邏輯——對於傳播而言,壞消息傳播速度永遠比好消息快且廣泛。
舉個例子,在韓國、日本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的公眾號文章都是極力渲染他們的愚蠢的應對策略、慌亂的民眾以及混亂的秩序。
但僅僅兩周之後,我們發現韓國和日本其實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那麼現在又有多少媒體在報道韓國日本如何井然有序穩住疫情呢?幾乎沒有,因為井然有序不是新聞,沒有傳播度,拿不到 10 萬+閱讀。
沒錯,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義大利、美國、英國的疫情慘狀在事實上都是真實的,但請注意,這並非真相的全部——
那些他們進展順利的方面我們的媒體往往會選擇性忽視,因為那沒有可讀性,太普通,太常見,太不算新聞。
不要以為你看到的就是真相,真相永遠比你看到的要復雜,仔細感受一下下面兩張圖:
02
世界需要我們
我們也需要世界
當我們幸災樂禍的時候,或許我們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兩個月我們剛剛經歷了什麼——
沒錯,我們疫情初期非常被動,個別國家的媒體刻意嘲笑、侮辱中國的時候,一轉眼才發現中國對於這個世界的正常運轉是如此重要。
中國作為「中間產品」供應商在世界各地區的份額:
1.蘋果全球限購了,因為我們的富士康不能正常開足馬力生產了;
2.澳洲的龍蝦賣不出去了,因為中國的餐館在疫情期間紛紛關門了;
3.泰國的旅遊業按下暫停鍵,因為中國的旅客隔離在家不敢出門了;
4.韓國的現代汽車工廠停產了,因為中國山東的供應鏈工廠停滯了;
5.巴塞羅那國際電信展取消了,因為中國的電子消費品牌沒法參展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的貿易量佔全世界的 12%;中國是全球 33 個國家的最大出口國,是 65 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同時中國也是全球 120 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2004 年的聖誕節,美國記者薩拉忽然發現,收到的 39 件聖誕禮物中「中國製造」的有 25 件,薩拉突發奇想,決定從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帶領全家開始嘗試一年不買中國產品的日子。
於是她開啟了一段真實而艱難的歷險,在經歷了無數啼笑皆非的痛苦之後,她重新回到了中國製造的懷抱,她把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暢銷書——《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
美國直到疫情告急才發現,他們整個國家使用的青黴素中有 45% 是中國製造的,而布洛芬幾乎是 100% 為中國製造。
B. 面對疫情,中國經濟有哪些應對風險不斷增長的基礎
面對疫情,中國經濟,需要應對的風險在不斷的增加,主要是包括消費不旺以及生產者在復工復產當中存在的問題。
C.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各項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業復工復產加快,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國民經濟實現有序運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兩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2.第一季度GDP會否出現「負增長」?負面趨勢會持續到二季度嗎?
毛勝勇:目前,全國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基本判斷是3月GDP增長會有明顯起色。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弱,前期壓抑的經濟活動將逐步釋放,二季度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下一步還將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
3.失業率會否持續攀升?
毛勝勇:2月失業率整體有所上升,但重點群體總體情況比較平穩,25至59歲失業率(5.6%)比整體低0.6個百分點,20至24歲大專以上人員的失業率比上月低0.4個百分點。隨著生產秩序恢復,中央將以更大力度促進就業,下半年失業率整體會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
加大就業優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對重點人群如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培訓的幫扶,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
4.物價會持續上漲嗎?
毛勝勇:從價格構成的角度看,食品價格漲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資運輸成本等。下一階段,生豬存欄和出欄環比將上升,價格呈現高位回落的趨勢,疫情影響逐步減弱。而在貨幣政策方面,有關部門將採取精準幫扶措施,不會對價格上行帶來明顯推動。整體來講,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回落的趨勢是大概率事件。
5.樓市漲幅持續回落,對國民經濟影響有多少?
毛勝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這一點很明確。中國投資領域和空間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擴大有效投資,也要努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著重在促進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上發力,使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
6.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影響有多大?
毛勝勇: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確實有一定影響,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時推進國際合作,借鑒中國經驗幫助國際社會;二是在全球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推動把一些不合理的貿易壁壘、貿易規則破除和取消,讓世界經濟和貿易回歸到正常的軌道。
1至2月主要經濟數據
■ 口罩產量增長127.5%
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從產品產量看,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增長較快,口罩、發酵酒精產量分別增長127.5%和15.6%,凍肉和方便麵分別增長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製造業企業復工率達到85.6%,生產經營活動正在有序恢復。
■ 餐飲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葯品類商品分別增長9.7%、3.1和0.2%。
■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
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
■ 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
■ 豬肉價格上漲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1至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5.6%。其中,豬肉上漲125.6%,鮮菜上漲13.8%,鮮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
1至2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0.2小時,比1月份減少6.5小時。
D. 疫情當下你認為中國保持經濟增長有哪些困難
在疫情當下中國經濟保持增長,有著很大的困難,首先體現在進出口貿易幾乎中斷。另外中國的一部分企業停工停產,這都會使中國經濟增長困難。
E. 面對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形勢結合實際論述如何提高自身就業能力
疫情形勢下,我們面臨著很多實際的困難。但是我相信這一切困難都會被克服掉的。由我們偉大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現在線上線下學習的方式都很多。我願意積極努力。認真鑽研。提高自己的各項能力。干中學,學中干。我相信一定能夠完善自我。
F. 疫情導致全球的經濟發生了哪些變化
自從全國都出現了新冠疫情之後,全球四面八方都搜集口罩,紛紛送往我國,幫助我們共同抗疫。但是現在疫情已經嚴重的影響了全球各國的經濟發展和一些各個領域的的相關發展。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很多企業都已經關門,沒有辦法營業,還有一些企業因為扛不住這次疫情而宣布破產或者倒閉。
因為疫情影響的原因,企業不得不進行關門,或者是有一些企業破產。這對於一些求職人員來說是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很多人因為這次的一群原因而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沒有了工作就沒有了一定的收入來源,就沒有辦法更好的去生活,照顧自己和家人。
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是十分不容樂觀的,幾個主要的發達國家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因為疫情的防護措施等人們很少去公共場所進行大規模的聚集,這樣也給很多的一些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因此也會使得全球迎來經濟危機的風險。因為疫情的原因,數字經濟將會突飛猛進,新生的電商企業將會開啟高速發展並造成全球覆蓋的模式。也會使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相應的態度發生很大的改變,對於自己的風險意識也會加強很多。在全球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國家都開始生產口罩,這是一個巨大的調整轉變過程。
G. 疫情給普通人帶來了哪些經濟問題
影響非常大。現在企業都在收縮戰線,優化人力資源,儲備資金准備過冬。普通的你,准備好了嗎?
作為普通人,我們首先要減少大筆支出,例如減少固定資產購入。適當增加現金的配置。
做好財務管理,避免因為被優化後,無法按時供房或還各種貸款,以致影響信用。
認真工作,讓老闆看到你的價值所在,爭取工資能比過往有所提升。
等待資產價格回落到合適位置,然後抄個底;人生能抄到大底的機會就那麼幾次。該出手時就應出手。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獵物的出現。
贊同1
暫無評論
H. 當前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一、疫情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1、挑戰
「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是近3年來我國政府經濟工作的重點,而「穩就業」排在首位,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短期內勞動力市場需求將相應減少
經濟發展速度對就業的影響最為直接和顯著。2019年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城鎮就業人員為44247萬人,依此推算城鎮勞動力為46674萬人,城鎮失業人員為2427萬人。疫情終將過去,但是在短期內疫情會對經濟發展和穩定就業產生不利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預計將顯著低於6.0%,甚至出現更大幅度的下降,勞動力市場需求將相應地「減少」。
(二)本土和海歸高校畢業生規模都在逐年增加
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約874萬人,不僅規模最大,而且相比上一年增加40萬人,增幅是2012年以來的最大值。在國內高校畢業生規模大幅度增加的同時,留學回國的畢業生規模也在逐年增加。2015到2018年,學成回國留學人員分別為40.8萬、43.2萬、48.1萬和51.9萬。2019年和2020年估計仍然保持增長的趨勢,2020年的規模估計在60萬人左右。國內高校畢業生與留學回國畢業生之間存在勞動力的替代效應,在就業中彼此競爭。
(8)面對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抽樣調查」的樣本包括我國東、中、西部地區17個省(區市)32所高校的16571名畢業生。
調查顯示,2019年,已經確定單位、國內升學、出國出境、自由職業、自主創業、其他靈活就業的佔比分別為37.4%、25.3%、4.9%、3.7%、2.3%和6.6%。以上6項佔比的合計為高校畢業生落實率,為80.2%。此外,待就業、不就業擬升學、其他暫不就業、其他的佔比分別為12.3%、3.8%、2.3%和1.4%。
與2017年相比,2019年的就業狀況相對較差。從已經確定單位的佔比看,2019年的佔比下降了1.4個百分點;從待就業的佔比看,2019年的佔比上升了2.2個百分點。此外,2019年出國出境和自主創業的佔比分別下降了1.0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說明出國出境和自主創業的難度都相對增加了。
(四)年底就業率明顯高於6月離校時
2003年是我國1999年高校擴招後入學的本科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第一年,也是發生「非典」疫情的一年。數據顯示,這一年,高校畢業生待就業的佔比為35.8%,也就是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畢業生在離校時尚未找到工作。此次疫情與「非典」的開始時間一致,都是上一年的12月,都對上半年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而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主要是由於市場需求「減少」造成的,規模效應顯著。
數據顯示,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高校畢業生待就業的佔比分別為22.4%、22.6%、26.4%、21.9%、23.4%、12.8%、10.1%、12.3%。需要提醒的是,樣本調查的時間為當年的6月,數據顯示的只是離校時的狀況。從歷年的就業狀況統計看,年底的就業率比離校時的就業率有顯著的提高。
以2003年為例,許多應屆畢業生在上半年由於被封閉在校園內耽誤了求職,在疫情結束後的下半年紛紛找到了工作。因此,就業難的問題是短期現象。
I. 疫情還會對人們造成哪些方面的影響
1、人們對病毒的防範意識增加
這次疫情警告著我們不要隨意踐踏野生動物,疫情過後人們對病毒的防範意識也得到提高,口罩、消毒水等防護物品也會在家裡存放,以防不時之需,人們的健康意水平會很大程度的提升
2、個人經濟上的影響
在這場疫情到來時很多朋友以為會很快過去,所以面對對抗疫情很大意,誰也沒想到疫情持續一個多月還沒有徹底解除,在經濟上相信大家也沒有過多的准備,很多網友表示網貸、房貸、車貸因為工作沒有如期進行而還不上款,這場疫情後人們到個人存款會增加,所以,在疫情過後的幾個月時間中大家的消費水平會比以往降低。
3、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
在疫情期間,學校開學、工廠開工不能如期進行,而推動網上教育、網上辦公等的互聯網發展,線上教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進入了同學們的生活,而且最短的時間還要持續半個月,這同時也推動了「線上知識付費教育」的發展,未來線上教育肯定成為潮流,現在學校推出線上教育無疑是給「線上知識付費教育」打了一次免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