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識別

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識別

發布時間:2021-01-10 16:03:14

1. 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反映在消防工作上有哪些具體表現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消防工作機遇與挑戰並存,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徵和新的發展趨勢。從整體上看,我國消防安全基礎建設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社會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不適應社會需求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公眾消防安全意識不適應現代社會管理要求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仍處在火災易發、多發期。消防部隊必須充分認清形勢,堅持以「三句話」總要求為統領,以建設現代化公安消防鐵軍為主線,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業務工作與隊伍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加快推進傳統消防向現代消防轉變,努力使消防部隊成為最具時代特點、適應時代潮流、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警種,使消防工作最大限度地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人民群眾的要求相適應。
建設現代化消防鐵軍,必須以更新思想觀念為先導。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思想觀念必須與時俱進。面對消防工作和公安消防部隊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現代化的工作理念。要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於消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以及現代文化科學、現代管理、現代領導科學等知識,提高把握政策理論的水平,提高對消防工作客觀規律的認識,提高給政府當好參謀的能力。要樹立世界眼光,培養戰略思維,把消防工作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放到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中去思考,放到與世界各國消防發展的水平中去比較,切實向現代化消防看齊,向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學習,開闊眼界,提升思維層次。要善於用現代理念來審視傳統的工作機制和方法,加強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分析研究,切實從那些不合時宜的工作模式和習慣性做法中解放出來,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推動工作發展,使各項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2. 當前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首先 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是最基本的國情 其次 改革開放進入新時期專 新階段 21世紀頭二十年仍是屬我們 必須必須緊緊抓住的 並且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機遇與挑戰並存 機遇大於挑戰 3 改革開放進入深入階段 當前 社會矛盾進一步突出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迫在眉睫 社會貧富差距拉大 這些都是在改革開放深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4 加快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發展方式轉變 縮小貧富差距 關心民生 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 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

3. 社會經濟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對社會經濟簡單劃分為三種模式,這是蘇聯時期的思想模式,並不恰當。不管哪個國家,專發展到哪個階段,屬度不可能是單一模式。例如美國,最市場化的國家,依然有宏觀調控。中國依然是計劃與市場並行。
2,經濟學是社會規律,不是自然規律。他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理論是對過去的經驗總結,他也會發展和變化,甚至過時而廢棄。不能用50年甚至100年前的理論,強行分析現在問題。這是很可笑的。鄧小平曾經說過:不管馬克思還是列寧,都沒有為未來50年甚至100年的問題准備好答案。我們必須學會根據現在的狀況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

4. 中國未來4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可分為哪三個階段

目前至2023年,人口開始老化,每年平均新增620萬,老年人口去到2.7億,中國經濟步入黃昏;內
2024至2050,老人占容人口三成以上,超過四億,經濟步入谷底。
2051年以後,老人人口穏定左4.5億左右,八十歲以上占人口二成半,經濟開始長達五十年的「迷失」。

5. 社會經濟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社會經濟出現了

1,對社會經濟簡單劃分為三種模式,這是蘇聯時期的思想模式,並不恰當。不管哪個專國家,發展到哪屬個階段,度不可能是單一模式。例如美國,最市場化的國家,依然有宏觀調控。中國依然是計劃與市場並行。
2,經濟學是社會規律,不是自然規律。他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理論是對過去的經驗總結,他也會發展和變化,甚至過時而廢棄。不能用50年甚至100年前的理論,強行分析現在問題。這是很可笑的。鄧小平曾經說過:不管馬克思還是列寧,都沒有為未來50年甚至100年的問題准備好答案。我們必須學會根據現在的狀況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

6.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是: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

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

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

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這些情況表明,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7.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一、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加劇
這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最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並處於新一輪上升周期,勢必加大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益的經濟增長方式,必將加劇自然資源的供求矛盾,導致經濟運行成本上升。我國人均資源緊缺,而資源消耗量卻排在世界前列,礦產資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見附表)。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環境代價過於高昂,環境質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於「局部有改善、整體在惡化」的狀態。
資源和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本質上是技術含量低和經濟效率差的問題。我國科技發展不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需要,技術水平低制約著經濟效率的提高和增長潛力的發揮。由於缺乏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保護環境的產業技術,或是有了這些技術而又缺乏推廣應用的動力,致使我們難以走出粗放型增長的怪圈。
二、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體制性根源日益凸顯
投資體制改革明顯滯後。政府投資范圍過寬,習慣於藉助預算內投資來調控經濟運行,而不善於通過政府消費來提供公共服務。在市場准入方面偏重經濟性指標,忽視社會性指標。對全社會投資重監管、輕服務,缺乏科學的、有預見性的宏觀產業導向。
財政稅收體制不規范,政府存在過多干預經濟的內在動因。公共財政體系不健全,分稅制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務開支不足,一般經濟建設開支過多。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劃分不夠合理,地方政府缺乏獨立的正常收入來源。預算外收入和體制外融資的使用隨意性很大,其中相當多資金直接用於盈利性投資。
金融體制改革進展遲緩,金融參數失真。銀行體系不能滿足經濟增長特別是中小企業對市場化融資的需要。利率、匯率機制僵化,資金價格扭曲,容易刺激粗放型經濟增長,不利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證券市場的制度創新久拖不決,難以發揮擴大直接融資、提高資本配置效率的作用。
環境和資源的使用成本過低,難以形成節約資源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建設項目幾乎不計環境、資源的使用成本。礦產資源稅目前還是按照實物量徵收,刺激過量開采。煤、電等資源型產品價格失真,容易導致不計成本、忽視效益的低水平擴張。
土地配置缺乏規范、長效的管理制度。土地產權主體和權利界定不清,保護不力。土地供應方式過於行政化,導致地價嚴重扭曲。土地使用性質缺乏明確界定,土地收入的分配和管理相當混亂,各種「黑箱操作」和腐敗行為猖獗。缺乏權威的國土資源總體規劃和跨行政區域規劃,導致地方各自為政、任意調整規劃和貪大求洋。
政治領域的改革滯後於經濟領域,誘發增長速度攀比和數量擴張沖動。我國經濟波動的「政治周期效應」十分明顯,經濟增長和投資增長的高峰,往往正是地方黨委和政府換屆的時間。現行幹部選拔、考核制度和行政管理體制都存在明顯缺陷,對權力的監督制衡機制也很薄弱。
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矛盾日益尖銳
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公共教育資源向高等教育過分傾斜,而義務教育的公共投入嚴重不足。高等教育占教育經費的比重2003年上升到24%(通常為20%左右),農村義務教育卻面臨危機。公共衛生資源過分向城市傾斜,而農村缺醫少葯仍很嚴重。
現有公共財政和社會協調機制不適應社會流動性增強、社會分層加快的新挑戰。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市大量轉移,而城市財政體系遠遠沒有做好准備。強勢群體的利益訴求日益高漲,而貧困群體和社會邊緣群體的呼聲往往被忽視;部分社會成員既得利益的減少或喪失將引發不滿情緒甚至過激行為。
人口發展態勢仍然嚴峻。基數大、增長偏快、素質偏低、「未富先老」,是未來二三十年我國人口發展的基本態勢。在現有技術水平和制度框架下,這種態勢必將加劇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多重經濟社會壓力必將接踵而至。
城鄉貧困問題有所反彈。隨著城市化浪潮和社會轉型加速,在失業人口、流動農民工、失地農民和老年人口中正在形成新型貧困群體,貧富差距迅速拉大。這也鮮明地折射出社會保障不健全、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以及收入再分配手段不完善等問題。
四、區域協調發展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
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生產要素流動將越來越取決於投資回報率和區域專業化分工等客觀經濟規律的導向,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勢將繼續擴大。盡管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在加快,但與東部的差距仍然在拉大,正是必然反映。
區域發展不平衡的要害並不在於經濟發展差距,而在於社會發展差距。目前中央財政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還不夠,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還較低,區域政策在消弭市場缺陷方面的效果尚不理想,還沒有明顯改善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還沒有顯著增強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後勁,還不能普遍提高欠發達地區的全民福利水平,因而也將不利於逐步改變目前全國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狀況。
五、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和不穩定因素日益增加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並存,各國和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將長期持續,並且可能發生分化重組。參與全球化將給我國帶來一系列新的經濟風險,而我國符合開放型經濟要求的宏觀調節手段和風險防範機制還不健全。
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將帶來持續的貿易摩擦。由於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大國,而出口增長方式粗放,加之處於非市場經濟地位,因此已經處於貿易摩擦高發期。今後我國還會遇到綠色標准、技術標准、勞工標准、企業社會責任標准等「新貿易壁壘」。
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將越來越受到世界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影響。中國經濟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對國際市場和資源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主要經濟體和國際市場波動可能引發國內經濟運行出現異常。
入世過渡期結束後,我國將要全面兌現開放市場的承諾。國內弱勢產業面臨更為嚴峻的國際競爭,同時還會進一步暴露現行經濟體制和政府職能存在的缺陷。
此外,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對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干擾加大,台海局勢動盪和朝鮮核問題等區域不穩定因素正在凸現,對我們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構成嚴峻威脅。這種復雜局面必將對我國完善趨利避害的機制和藝術提出更高要求。

很詳細吧,呵呵!

8. 當前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階段性特徵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徵。深入研究和把握這些階段性特徵,是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前提。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對這些階段性特徵進行了集中闡述。
這些階段性特徵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9. 怎樣理解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和新的階段特徵

自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經濟的騰飛舉世矚目 經過三十年的快速發展 高污染 高耗能產業也逐漸暴露出很大問題。所以現在處在實體經濟飽和需要殘酷的淘汰掉一些低端垃圾企業。發展綠色環保 節能減排經濟成為社會以及中央的首選。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的虛擬經濟模式 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城鄉一體化。絕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西部大開發究竟開發什麼 實際就是開發人力資源 國家為了平衡區域人口與資金的分布而採取的一種手段。對外並沒有公開 城鄉一體化實際與連鎖經營相結合電視上經常說的傳銷就是這個國家策略。

10. 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幾個階段

人類及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問題
在馬克思的理論中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分為五個階段: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這個劃分一直存在爭議。關於社會階段的劃分應適用於世界上主要文明,也就是說東西方是要通用的。
對於奴隸社會我個人認為,這是主要存在於以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這個區域,按一般說法,奴隸主要產生於戰俘,即勝利者不再殺掉俘虜,這就需要必須有足夠多的戰爭,如果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戰爭不夠多,奴隸也必然不多,奴隸也就不會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比如中國古代,奴隸雖然存在,但始終不是社會主要勞動力,古印度也沒有明顯的奴隸社會痕跡。由此可見,奴隸社會作為一個單獨的社會階段顯然是不合適的。在馬克思的封建社會中農民(農奴)對封建主的依附實際上和奴隸對奴隸主的依附是很像的,勞動力是不能自由流動的。而在中央集權階段,勞動力轉為對國家依附,即不存在人對人的個人依附,農民(佃農)對地主只有契約關系,自由農甚至連這種契約關系也沒有。
對於社會主義階段,把它劃入共產主義階段也是不合適的,從經濟關繫上看它和資本主義的聯系更大一些,甚至可以更直接的說,他就是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純粹的資本主義的資源配置是完全的市場方式,而社會主義則是市場方式和計劃方式相結合,共產主義社會才是完全的計劃方式。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劃在一個大的階段里能夠更好的定義社會主義,也能更好的實現社會主義,而不必出現初級階段之類的可笑論斷。
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就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就要求人類必須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這就需要自動化工業的高度發達,而且還需要個人的高度自覺,這就是說只有經濟的高度發展是不夠的,還必須個人的高度發展,而這兩樣都必須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中打下的基礎,任何民族和國家不可能直接跨入共產主義社會,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作為一個大的社會階段是不可跨越的。
如果把共產主義社會作為人類發展的最終階段,其實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人類社會既然產生也必然會消亡,但我相信人類社會的最終消亡,不會是由外力來滅絕,而是人類本身已經不再需要社會。
馬克思的「五段論」雖然存在問題,但是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思路。對於人類及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問題,僅僅考慮經濟因素是不夠的,要說清這個問題,還是要從人的本性說起,人的本性為三:個人性、社會性、成長性,其中成長性始終貫穿在個人性和社會性中,在判斷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和方式時,將必須綜合考慮這三個特性,否則必將有失偏頗。但是由於經濟行為的變化或者說生產力的發展由於其在人類生存中重要作用,我仍把它作為主線劃分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
人類及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分為五個大的階段:
第一階段:食物採集者社會階段(原始社會,初級階段)
開始標志:火的使用
這個階段雖然農業逐漸開始出現,但主要的食物來源來自食物採集和狩獵,能夠製造簡單的工具,人群形態為部落形式。個人總體上講處於蒙昧狀態,雖然物資的分配是平均分配,但這僅僅是由於氏族和部落存在的必須需要,個體之間服從叢林法則。人口數量少。
第二階段:農業社會階段(低級階段)
開始標志:農具的大范圍使用和家畜的大規模出現
在這個階段人類正式走入文明,國家出現,主要食物來源為農業(種植業和養殖業),
社會主要財富為農業創造。手工業和商業正式出現,但從屬於農業,人口急劇增多。個體之間叢林法則弱化。
這個階段分為兩個亞階段:
1、封建社會階段。這個階段有兩種生產方式:奴隸生產和農奴生產,政府形式為分封制或其變種,國家——部落、國家——奴隸主、國家——封建主,其實質都是分封制。
2、中央集權社會階段。這個階段有兩種生產方式:佃農生產和自由農生產。
第三階段:工業社會階段(發展階段)
開始標志:瓦特蒸汽機的發明
在這個階段工業出現和不斷發展,社會財富主要由工業創造,工業的發展也同時促進農業發展,人口進一步增多。個體之間叢林法則進一步弱化。
這個階段分為兩個亞階段:
1、資本主義社會階段。這個階段有兩個方式:自由競爭和壟斷。這個亞階段的開始標志是英國工業革命。
2、社會主義社會階段。社會主義也可以看作是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有兩個方式:社會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這個亞階段的開始標志是聯合國的建立和關貿總協定的簽訂,國家的主導權逐漸讓位於大區域性和全球性組織,國家主權逐步弱化。這個階段的成熟標志是美帝國的崩潰和多極世界的建立。在這個階段社會財富的一次分配逐漸讓位於二次分配。
第四階段:自動化社會階段(後工業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
開始標志:市場、資本、國家消亡
在這個階段,生產有計劃指導並由自動化設備完成,人類從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人口減少。財富分配方式為按需分配。
第五階段:超人社會(人類消亡階段)
在這個階段人類徹底從勞動中解脫出來,人口數量進一步減少,由於對人類自身的改造,人類完成了對人類自身的超越,人類社會不再成為需要,人類社會解體,然後是人類消亡。
人類社會的正常發展離不開這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是不可越過的,但在每個階段中的亞階段可以是隱形的、不明顯的或短暫的。這五個階段是連續的過程,在各階段的過渡時期階段特性將是模糊的,這是很正常的,這就是人類發展之路,也就是「人道」。
這五大階段就是一部完整的人類史,人類從進入文明到走向消亡。在這五大階段中,雖然表現的是人類的經濟和政治行為,但實際上是人類的個人成長和人類社會成長兩大主線。從人的個體上看人的成長就是人類的自身力量的不斷強大,當這種強大從爭取生存開始,到保證生存,一直到超越生存,這種強大的結果就是個人的生存不再需要人類社會,人的社會性消失,人類也就消亡了。對於人類的消亡,雖然我們不能看到、也不能體會到,但也不必為此而感到悲傷,人類也不會因為最終消亡而變得沒有意義,我想,這意義一定就在人類之中,正像一個人不會因為最終會死掉而變得沒有意義一樣

閱讀全文

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識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