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當前私有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當前私有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1-10 10:20:14

『壹』 私營企業的持續發展對我國整體經濟的意義

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對滿足人們多樣化需要,增加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這些重要論點,進一步明確了私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引申開去,還有許多重大問題值得探討。 (一) 中國私營經濟的出現和發展是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突破,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1、突破計劃經濟的模式,向市場經濟轉變和發展。2、由單一公有制向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轉變和發展。3、由封閉轉向開放。這個重大轉變不僅適應中國落後生產力的水平,而且具有根本和長遠意義。 (二)個體私營經濟實現了生產要素和資源的有效的結合 中國以重工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用行政手段和計劃實現生產要素和資源的配置,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但這種體系不僅存在越來越明顯的低效益和惡性循環,而且犧牲了人民利益,犧牲了農業和輕工業、第三產業的發展,犧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其中致命的問題是壓制人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國家和政府一個主體的投入,而缺少億萬人的投入、創造財富和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前者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所在,後者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溫床。這種類似宗教色彩的理論和信條與信仰一個上帝的超人力量把社會帶入天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是人間社會的發展進步畢竟離不開億萬人的解放和創造力。失去這個基本點,只會導致社會停滯和危機。而這種解放和創造力在於有一個所有制形式作為載體。社會發展至今,私營經濟和它不斷發展的形式是最有效的載體和容器。 私營經濟不僅不需要國家直接投入,而且它和市場經濟共生,是生產要素和資源有效的配置形式。中國的私營企業沒有國家投入,1997年注冊資本已達 5140.12億元,這是資源優化組合的有力的證明。私營經濟的發展,政府的政策和指導十分重要,但它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上有許多特點,主要是:l、以勞動力投入為主,資本、技術、自然資源自然結合,它是這個相當長時期內的特點,也是中國勞動資源優勢的體現,它不但解決國內勞動力就業的難題,而且產品具有競爭力。2、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使私營經濟自發地進行優化和調整,在對外開放度大和市場發育較快的地區,這種調整十分明顯。珠江三角洲的私營企業,走過了80年代來料加工階段,走向自主開發新產品,而且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浙江富陽市等地,上規模的私營企業不但組建了公司,而且和科研部門密切合作,不斷開發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這些地區的私營企業,在全國市場出現蕭條時期,他們的產品仍然暢銷不衰。同樣在這一時期,那些一般消費品,由於供給過剩,企業倒閉。這種現象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 (三)中國私營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出現持續發展,一方面是國有經濟出現了一批新興產業如電子、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企業,但主要支撐力是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1978~1995年國有經濟比重由77.63%降至 33.94%,集體經濟由22.37%上升至36.59%,而非公有制經濟由0上升至29.44%,包括個體私營經濟為主的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已經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而個體工商戶年增長幅度在10%左右,私營企業年均增長20-30%,為國有和集體經濟所不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資料、國家統計局資料)。中國工業品、特別是日用工業品供給迅速增長,主要依靠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 私營經濟在商品零售市場的佔有率也在日益提高。1990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國有經濟3285.9億元,集體經濟2631.0億元,聯營、個體、其他經濟共達 2383.1億元;1997年,國有經濟6533.2億元,集體經濟 4887.6億元,聯營、個體、其他經濟共達15422.5億元,超過國有、集體的總和,如果按非國有經濟計算它的比重,已超70%。 1979~1995年,個體私營經濟共上繳稅金1200多億元。全國百強縣中大部分是個體私營經濟發達的縣,提供的稅收占縣財政收入的30~60%。目前東、中、西部的許多縣(市)著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和鄉鎮企業,開辟富民的通路是重要目的,同時也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投入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事業。 從長遠來說,國家將集中力量加強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的建設,大部分競爭性行業由民間投入和經營,個體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將越來越顯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私營經濟的發展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出路

『貳』 中國社會主義下出現的私有制經濟對當前的中國有何影響利弊大家討論一下下!!

當然抄有矛盾了
公有制全稱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私有制全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
所以矛盾自然就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和私有了
社會主義下出現的私有制經濟對中國而言是必經之路,畢竟由於歷史和執政黨的原因,我們的國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可能改變的,而要發展經濟就肯定要用資本主義方法。對中國的就是人們更加註重生活質量和財富的積累,注重發展經濟,人們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經濟建設上,對於虛無縹緲的所謂政治理想開始持理性的不那麽過分關注的態度。

『叄』 我國現階段私營經濟是指

私營經濟在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由私人投資興建,歸私人所有,存在僱傭勞動關系的經濟成份。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它同占優勢的公有制經濟相聯系,並受公有制經濟的巨大影響。在中國,私營經濟的一定程度的發展,有利於實現資金、技術、勞力的結合,盡快形成社會生產力,促進生產發展,活躍市場,有利於多方面提供就業機會,更好地滿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有利於促進經營人才的成長。它是公有制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在長時期內有其存在的必然性。1956年以後,中國曾在一段時期不允許私營經濟的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社會生產力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1978年底,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決定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方針,從此,私營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私營經濟既然存在僱傭勞動關系,就必然有憑借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佔有他人剩餘勞動的現象。但是,在中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已經確立,私營經濟比重很小,1986年城鎮私營工業產值為29億元,僅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0.3%。有些私營經濟為了適應外部環境,還採取了工人入股、勞動分紅、民主管理或提留公共積累等方式。對於私營經濟具有的消極作用,國家可以通過有關的政策和法律,加強對它們的引導、監督和管理,使私營經濟健康地發展並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肆』 我國目前實施改革開放 主要趨於自由經濟 但是共產主義最終是要徹底消滅私有制的啊 我國什麼時候進行共有化

馬克思主義從來沒有說過「消滅」私有制,而是用的「揚棄」私有制專。
即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屬定高度,傳統意義上的私有制不再適應生產力發展,自動退出歷史舞台。
新的生產關系「公有制」,將取代私有制,成為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
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的很多超級富翁,並不看重自己的私有財產,死後會捐獻所有遺產。比如比爾蓋茨。很多高科技企業,創始人會很願意和員工分享企業的股份和紅利,而不是像傳統工廠主那樣,拚命壓榨工人。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發生的揚棄私有制的行為。
越是富裕發達的地方,對私有財產看得越輕。越貧窮的地方,反而對家產看得很重,斤斤計較。
任何在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強行「消滅」私有制的行為,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曲解。
消滅私有制,一開始是個翻譯錯誤,後來就變成了左傾的思想,從而犯下了一系列的歷史錯誤。

『伍』 1949到1956我國私有制經濟成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過渡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對我國產生了很大影響。本文就其變化的原因及給我國社會帶來的影響作簡要分析。
一. 原因
1.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黨決定把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全會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所面臨和要解決的許多重大問題,為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做好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充分准備。
2. 過渡時期總路線規定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使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3. 在中共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解放和統一了中國大陸,完成了鎮壓反革命運動,為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4. 建國初期,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合理調整,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建立和佔主導地位,全國財經實現統一,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結構變化的重要依靠力量和經濟基礎。
5.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對我國具有巨大的榜樣作用和示範作用。抗美援朝的勝利,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6. 人民對建設社會主義的嚮往和熱情的高漲,使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一方面,由於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是中國人民自己的選擇,人民群眾大力支持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另一方面,常和政府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充分考慮到中國的具體情況,照顧了各方面的利益,使社會各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
7. 採取合理的和平過渡方式,為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提供了可能的手段和途徑。黨和政府對富農實行"中立"的政策,為改革減少了阻力;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合理調整和"贖買"政策,不僅幫助私營工商業克服了生產困難,而且也是私營工商業和平改造的具體途徑,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一大創舉。
二. 影響
1. 社會經濟結構的根本變化表明我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起來。
2. 隨著剝削階級先後被消滅,地主、富農和資產階級中的絕大多數人已經被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的集體勞動者。因此,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實際上就成為了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3.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後,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4. 1954年,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並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它進一步鞏固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制度,更使我國的政治民主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政協成為了統一戰線的主要組織形式,與中共"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5. 我國形成了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在建國初期對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曾起過積極的作用。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工礦企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它超越了歷史發展的階段,其弊端是使企業失去了活力。
6. 我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化的過程,就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的過程。在實踐當中,我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的道路。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豐富和發展。

『陸』 中國經濟為什麼不能以私有制經濟為主體

中國不能搞私抄有制
所有制改革問題,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問題。改革開放以來,許多爭議、分歧都同深化所有制改革有關。一些人認為,中國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私有化,鼓吹私有化是「人間正道」;還有人說,中國改革方向錯了,主要是公有制經濟的比重減少了,國有經濟削弱了,主張回到以前的經濟體制。這兩種觀點都不符合實際,都是錯誤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這是促進我國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體制基礎。

『柒』 1、我國真的是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嗎2、我國的私有制經濟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哪些人具備私人佔有生產資

我們的教材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具體體現歸納為兩方面,在此,必須完整分析這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里要注意兩點:一是這種優勢是就全國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能有差別,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分布上的優勢;二是這種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正確認識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要克服兩種片面的認識。第一種是要走出以純國有經濟代替公有經濟的誤區。公有制佔主體不等於國有經濟佔主體,國有經濟有所下降,並不會改變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因為公有制的內涵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集體成分。第二種是要走出片面強調數額、數量的誤區。公有資產占優勢,更要體現為質的提高。這就打破了過去認為公有經濟資產總額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的傳統思想觀念。第二個方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要注意對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全面理解。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一是指控制國民經濟命脈,二是指對大企業和大企業集團控股或參股發揮作用,三是做那些非國有經濟做不了或不能做的事情,四是保證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發展方向。同時要注意強調國有經濟的控制力,不僅要有數量上的優勢,也要注重質的提高。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即使國有經濟比重減小一些,也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不會削弱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部門和關鍵領域必須居支配地位,這樣才能控制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從而體現國有經濟的「關鍵性作用」。同時要正確認識公有制主體地位與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聯系與區別。關於這一點,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個問題是,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離不開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保證公有制佔主體地位最主要的就是國有經濟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部門和關鍵領域居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支配作用。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並不等於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因為公有制經濟還包括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集體成分和國有成分。 另一個問題是,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側重於所有制結構中各種所有製成分的比例上講的;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則是就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對國民經濟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所起的作用而言的。

資產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是市場經濟的普遍現象,因為一些資產的所有者要通過資產的經營權與資產的經營者的優化組合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私營經濟與私有制經濟都得到了迅速發展,為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理論上卻由於沒有從我國實際出發將私營與私有進行區別,造成了政策上的一些偏差,這樣不利於私營經濟與私有制經濟的繼續壯大以及公有制經濟通過多種實現形式得以存在和發展.因此,有必要對私營經濟與私有制經濟加以解析,從而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私有制經濟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和社會主義改革中,有著前後兩種完全不同的歷史命運,總的圖式是:消滅――開禁――摘帽――正名,並由此展現其長期存在的前景。這一圖式從一個方面既反映了社會主義實踐的曲折和艱辛;也表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成就和希望。對此作點理論思考,揭示其間演變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規律,對於更新社會主義的理論觀念、推進社會主義的改革事業,具有重要意義。這就是我國的私有制經濟。

『捌』 私有制經濟是什麼

私有制,也叫所有制,相對於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生產回資料進行個人或答集體的排他性佔有。私有制經濟就是生產資料私有,歸個人所有。私人佔有利益是經濟中的主導。
私有制是剝削社會(以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特權主義和專制社會為代表)基本標志之一。
私有制經濟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和社會主義改革中,有著前後兩種完全不同的歷史命運,總的圖式是:消滅――開禁――摘帽――正名,並由此展現其長期存在的前景。這一圖式從一個方面既反映了社會主義實踐的曲折和艱辛;也表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成就和希望。對此作點理論思考,揭示其間演變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規律,對於更新社會主義的理論觀念、推進社會主的改革事業,具有重要意義。這就是我國的私有制經濟。

『玖』 如果我國的經濟制度變為私有制,只面對疫情,我們會出現哪些情況

會出現一些失控的狀況,畢竟來說人們在這種制度下是選擇比較自私的行為,而不是為公共利益進行一定的決策。

閱讀全文

與當前私有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