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了擺脫經濟大蕭條的影響,美國採取什麼措施,它帶來怎樣的影響
簡單地說,就是運用凱恩斯學派的理論,政府出面拉動內需
政府出頭版,權印票子,然後政府出頭,進行基礎設施投資,搞「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建設需要大量的設備和人員
而設備生產企業為了完成訂單,就要向上游的鋼鐵、石化等企業訂貨,這樣就進一步拉動了需求,發揮了乘數效益
短期之內,需求不足的情況得到了解決,大家都有錢賺了,自然能發工資了,老百姓手裡有了錢,自然會進一步激發消費,原來需求不足的問題就得到解決了
但這種以政府調控取代市場調控的做法有一大缺陷,就是通貨膨脹
政府為了拉動內需,需要印大量的票子,這就造成了通貨膨脹,短期之內,解決了緊縮問題,但從長期角度而言,大量基建無法轉入居民消費,結果就是鈔票貶值,購買力下降,陷入通貨膨脹之中
羅斯福新政實際上是佔了二戰的光,各國要打仗,需要大量物資,美國的過剩物資正好有了渠道輸出,換回真金白銀
否則的話,還是夠嗆
與羅斯福新政基本同期的是巴西的新政,結果就是通貨膨脹;還有國內的4萬億大投資,結果如果,毋庸多言
『貳』 大蕭條怎樣影響美國經濟制度
上個世紀30年代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是從美國開始的。在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美國發生了幾次危機,即1900年、1907年和1920至1921年三次危機。隨後美國在二十年代出現了一個短暫的繁榮時期。
但從1929年開始,一場美國和西方世界噩夢開始了。1929—1933年的大蕭條給美國人留下了痛苦的記憶。在這個持續四年的經濟危機中,證券持有人的損失高達260億美元,成千上萬普通美國人辛勞一生的血汗錢化為烏有。主要的特點是:
一、經濟下滑。從29年中期,美國主要產品的產量開始下降,部分工廠開工不足,工人失業現象開始增加,國民收入下降,消費不足,消費指數在經濟危機期間逐下降,GDP年年負增長,1929年到1933年的美國GDP分別為:314,285,263,226,222 (億美元)
二、股市崩潰的波及效應。1929年6月到1933年6月間,美國股市暴跌85%。其中商業銀行在其中是受到極大沖擊,在股市的崩潰前,銀行大部分資產證券資產,流動性不足,而居民在經濟不景氣之時,急需錢過活,部分小銀行開使無法及時應對儲戶的提現,小銀行的危機開始波及到大銀行直至整個金融系統,銀行面對擠兌只能破產,在此期間關閉的銀行達幾千家之巨!
三、奇高失業率。在29年到33年GNP下降30%,失業率從4%增長到33%。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由於銀行破產,美國百姓一生積蓄變為零,再加上失業,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四、投資不足。凈投資是負增長,也就是投資年年下降。不僅如此,還表現為原有投資結束,如工廠關閉,機器閑置,原料堆放在倉庫老化,發霉,等等。
這是對上個世紀30年代所謂經濟大蕭條的一般概述,實際上情況相當悲慘。因此當我看到格林斯潘說目前的經濟危機是一百多年來最嚴重的危機,心中確實有一種不祥的感覺。如果人們看到發生在二十年代的經濟危機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就會對格林斯潘的話有一個新的理解了。
在「大蕭條」中,美國企業破產l09371家,私營公司純利潤從1929年的84億美元降為1932年的34億美元。1931年美國工業生產總指數比1929 年下降了53.8%。重工業生產的縮減尤為嚴重,作為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標志的鋼鐵、汽車和建築等行業的衰退更是明顯。
1933年初,前總統柯立芝在死前4天還在哀嘆:「舉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連一向處世樂觀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眼見馬里蘭銀行倒閉時也驚呼道,「不知這座用紙板搭的房子會不會倒塌?」
由於工、農、商業萎縮,到1933年3月,美國完全失業工人達1700萬,半失業者不計其數。農民的現金收入從每年162美元下降到48美元,約有101.93萬農民破產,淪為佃農、分成制農民和雇農,許多中產階級也紛紛破產。
危機期間,一方面生產過剩,消費緊縮,導致商品積壓;另一方面普通美國人卻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貧困。為了維持農產品的價格,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產品,用小麥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
由於人們普遍對未來缺乏信心,導致社會道德進一步淪喪,盜竊、斗毆、兇殺案件層出不窮。當時胡佛總統曾經要求喜劇演員通過給人們以歡笑減輕大家的心理壓力,但結果卻是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話。比如,城市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種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胡佛村」,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做「胡佛袋」,由於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汽車被叫做「胡佛車」,露宿街頭長椅上的流浪漢身上蓋的報紙被叫做「胡佛毯」。紐約大街流行這樣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
據1932年9月《幸福》雜志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8%的人無法維持生計(1100萬戶農村人口未計在內),流浪人口達200萬,僅紐約一地1931年一年中記錄在案的倒斃街頭的案件就有2000餘起。這一時期出生的兒童身材矮小,後來被稱作「蕭條的一代」。全美有 33萬兒童失學,女孩子為了養家糊口冒著懷孕的危險以10美分一次的價格到街上拉客。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當美國參加二戰需要補充大量兵員時,因體質不合格遭淘汰的達40%!
羅斯福就職之日,胡佛送給新政府一句話,「我們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我們無能為力了。」
這場持續4年之久的「大蕭條」使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產生了懷疑。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在1932年出版的《國際事務概覽》第一頁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偉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會的成員們正在自問:西方生命及其成長的長期歷程,是不是在他們的時代很可能將到終點?」
我覺得值得研究的是在面對「大蕭條」時,西方各國採取的不同的應對策略及其後果。歸納起來西方是兩大應對策略。
美國實行了以凱恩斯主義為基礎的羅斯福「新政」,通過加強政府控制可政府投資對付經濟危機。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
而以德國為首的一部分西方國家則策劃通過戰爭脫困。德國當時GDP是世界第一,生產能力在經濟危機中過剩。這時德、日、美、英、法等國都出現了法西斯組織。德國納粹黨在希特勒的策劃下奪取了政權。德國法西斯的口號就是「為雅利安人爭取國際空間」。日本也發生了多次軍人政變,最終建立了軍部法西斯統治。德、日兩國再加上「大蕭條」前不久登台的義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將世界引入了戰爭的邊緣。
英法這些老奸巨猾的西方國家則採取損人不利己的「綏靖」政策,力圖把禍水東引,挑動前蘇聯與德國的戰爭,企圖在前蘇聯與德國等法西斯國家的搏鬥中實現自己脫困的目標。
最終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這樣爆發了。當然最後的結果是美國通過二戰脫困,而英法這些國家沒玩好。
『叄』 美國的經濟危機會對他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現在,美國經濟危機正在迅速爆發中。美國的房市正在雪崩,金融業航母一艘一艘地在沉沒,股市大幅下挫,美國控制的石油等戰略物資的期貨價格正在快速回落,失業正象瘟疫一樣在蔓延。這些都表明美國經濟正在遭遇一次嚴重的大危機。雖然歷史上,美國也曾多次發生過經濟危機,但是這次危機顯然不同於以往歷次危機,前美國經濟舵手格林斯潘認為這次危機甚至超過了1929年的大危機。它給世界其他各國和地區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十分明顯。
長期以來,中國和美國在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發展過程中,在比較優勢經濟理論的指導下,逐漸形成了中國居於生產低端、美國居於生產高端的國際分工格局。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多由中國生產,而高科技方面的產品和服務,則由美國生產。這種格局如果是在一個正常的市場貿易秩序下,也沒有什麼。但是假如增加進另外一些因素,就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這些因素就是各國的貿易政策。長期以來,中國鼓勵對外貿易,採取了出口退稅、出口補貼、維持低勞動成本等措施,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量出口產品的出口價低於其正常的市場價,甚至低於成本價,比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襯衫1美元一件,以及中國產品到處被控低價傾銷就是很好的證明。
這樣低價出口無異於白白送給人家東西,其實際是用中國的資源、勞動力來養著別國人,用中國的稅收來補貼別國人。由於中美貿易在中國出口中所佔比重極大,因此,美國是這一割肉喂鷹式的外貿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粗略算一下,中國外匯儲備現在實有約1.5萬億美元,就算其中1萬億是和美國貿易所得,由於這1萬億的產品其正常市場價當在三四五倍甚至六七八九十倍以上,以五倍算,這1萬億美元的產品實際價值當為5萬億,就是說,為了積累這1萬億,中國白白送了美國4萬億美元。這4萬億全是中國的稅收、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支撐著的。美國有了這4萬億後,原來用於生產這些產值的資本就必然轉而之他,不再投資於生產這些產品了。到哪裡去了呢?投資或投機了。
投資或投機的去處,主要是房地產。所以這些年美國的房地產異常火爆,帶動相關的金融服務業也異常增長。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就是這種格局和發展狀況。但是現在變了。一切都變了。變化的起點在於中國以人為本新政的實行。
中國政府迫於國際國內各種壓力,在長期的放血式發展後,終於被迫回頭解決積累下的虛症了。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了,新勞動合同法出台,社會保障擴大,出口退稅大幅減少,出口補貼被逐步取消,環境保護日益增強,資源節約控制不斷嚴厲。這樣做的結果是一切產品的成本都上升了。尤其是出口產品的成本直線上升了。結果,出品商不能再繼續過去那樣低成本的出口了。也就是說,中國不再這樣大手筆地幾萬億美元送人了,同樣,美國也就不再能享受這樣免費的大餐了。這樣的一個轉變,即中國出口產品價格的急升,在美國會激起什麼後果?這數以萬億計的產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不大,美國人不能說不要就不要,美國人節衣縮食也沒法避免不買。買就得承擔上升的成本,就得多付錢。而美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收入是相對固定的。美國人有兩條路,一是多發美元,但這必然造成通貨膨脹,這一招也試過了,美國人顯然不能承受這一後果,目前尚處於有限的放棄中。二是削減開支。美國人必須削減其他方面的開支,來填補這一方面開支的增加。現在主要是這一招。但這會使美國人在其他方面的開支急劇收縮,這必然帶來其他消費和投資或投機的減少,從而引發經濟危機。因為,這必然導致生產的萎縮。從實際來看,首先削減的,必然是過去普遍高消費的領域。房地產正是美國人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普遍高消費的領域,這一領域的投機與投資的異常火爆有目共睹。削減這方面的開支的方式,主要是放棄這方面的開支,這就意味著購房付款的資金鏈的斷裂。這直接導致美國房市的衰退,房地美、房利美的坍塌就是明證。這就是為什麼衰退會首先出現在房地產業的原因所在。而這又直接拖累到依靠美國房市投機與投資大發其財的美國金融業,使其財務狀況迅速惡化,不斷沉沒的金融航母就是明證。由於金融航母之間的緊密聯系,這又將引起其他領域新一輪的沉船事件發生,直到蔓延到整個經濟領域,形成美國的經濟危機。
『肆』 2008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
當前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未來經濟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需要密切關注三個方面:
一是要密切關注對吸引外資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783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達到744億美元。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流動性的減少,估計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會產生一些影響。
二是需要關注對出口增長的影響。出口的快速增長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且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也相當高,2007年已經達到37.5%,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速減緩明顯,這仍將對我國出口產生較大的影響。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8個百分點。
三是需要關注對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的影響。投資者進行投資,消費者進行消費,往往都是建立在對未來信心的投資和消費的基礎之上,世界金融危機已嚴重打擊了世界經濟各國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我們國家也不例外。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們國家有抵禦這一影響的能力,有抵禦這一影響的基礎和空間,首先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積累的財富和奠定的基礎;二是有國內較高的儲蓄率,資金來源穩定、豐富、充裕;三是內需潛力較大,擴大內需的空間較為廣闊;四是出口結構仍有拓展的餘地,廣交會就顯示出一些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對非洲的有較大的潛力,資源型國家經濟增長仍還在加快;五是政策操作空間還比較大,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政策、產業政策,都有較多的餘地。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優勢,增強我們克服困難和挑戰的信心,在政策上要採取積極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
『伍』 經濟大蕭條給美國帶來的嚴重危害表現在哪些方面
經濟大蕭條給美國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水平等方面造成版了嚴重的危害權。結婚率和出生率大幅度降低。這期間出生的孩子成為著名的「蕭條的一代」,其特徵是身材瘦小。「失業與失去收入已經破壞了無數個家庭,使這些家庭成員精神頹喪,失去自尊心,摧毀了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可僱傭性,夫妻、父母子女暫時或永遠地離散。」
『陸』 美國經濟衰退,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就會引起世界對美元的信任危機,而一個國家的貨幣是體現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標准之一。如果美元發生了信任危機,那麼使用美元的國家就會減少,那麼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隨著下降,那麼美國的國債就會很難還清了。
就以目前的美國國債情況來看,估計離經濟崩潰也不是很遠了。如果美國想要緩解這個危機,那麼美國就只有增加貨幣的流通量,通過一些技術性的違約來放緩壓力。但這個違約是有很大的風險的,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說是「盜取」世界的財產,如果美國這么做了,那麼美元的價值就會變得不穩定,一旦發生危機,就會更加的嚴重。
『柒』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對歐洲有何影響
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造成全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捌』 經濟大蕭條給美國各行各業帶來了哪些嚴重的影響
經濟大蕭條的嚴重程度在美國史上是空前的,1929年至1933年,私人投資由160億美元減至3.4億美元,工業生產在1929年夏至1932年下降50%。1929年至1933年,國民收入由878億美元降至402億美元,人均收入由681美元降至495美元。有10萬家企業倒閉。1929年10月至1932年底,有5500家銀行破產。1929年非農業工人失業率為1/20,1930年為1/7,1931年為1/4,1932年為1/3以上。在職工人工資低,且只能部分時間作工。1929年至1933年,薪金減少40%,紅利減少近57%,製造業工資減少60%。分期付款購買汽車、房屋的人仍需按原價和利率付款,債務沉重。城市中付不起房租的人被趕出住房,擁擠在被諷喻為「胡佛村」的臨建棚中,許多人靠馬鈴薯,乃至野草度日,死亡相繼。農場主同樣受到大蕭條的打擊,農產品價格下降比非農產品更甚。1932年農產品下跌55%。而非農產品下跌27%。農場總收入由1929年的120億美元降至1932年的53億美元。全國至少有40%的農場被抵押。1930年至1933年,全國約有1/3農場易手。許多佃農的土地被地主收回。最大的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經濟陷於一片混亂。
『玖』 求經濟大蕭條(1919-1933)對美國社會的影響,美國政策的影響,對2戰的影響。。。。。詳細點謝謝
經濟大危機加造來成了自社會的動盪.世界的矛盾加劇.它的危害大時間長給得美國經濟變得蕭條.失業人數重多的局面人們開始懷疑資本主義的民主.社會動盪.而德國.日本等不思變革使人民得以擺脫用欺騙等手段大力發展對外闊張造成世界矛盾加劇第二次世界大戰暴發
『拾』 美國經濟大蕭條和經濟危機的原因
原因就是經濟危機,為什麼經濟危機呢,當然是大家口袋裡沒有錢,而生產內出來的商品又容太多,於是成為惡性循環,企業越來越沒利潤,於是大家手裡的工資越來越少,社會動盪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