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雞西市「1234510工程」是什麼
推進農業產業化,能夠通過全面提高企業經營實力,從而提升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推動農業和農村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有利於培植財源,發展地方經濟;有利於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山東省農業產業化發展走在全國各省(市)的前列。他們的成功經驗為雞西市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和依據。
一、深刻把握產業化內涵,對推進農業產業化,加速雞西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龍頭帶動和科技進步,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形成貿工農,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村經濟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徵:它依據國內外市場需求來組織農產品生產,因此它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因為產業化經營主體是企業,企業經營必須首先研究市場;它立足本地優勢,確立主導產業,因此它符合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它以龍頭企業為紐帶連接產銷兩個環節,實行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符合農村生產經營的組織制度變革的方向。農業目前最大問題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導致農民組織化程度太低,形成不了經濟發展合力,產業化能有效地把農民組織起來進行大規模生產;它以規模經營為基礎,專業分工為內容,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實際,有利於現代科技與標准化的推廣。當前農村土地種植不能連片,不利於機械、科技等推廣應用。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思路:根據市場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組織形式。這個思路強調的是: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類型和模式:市場帶動型。如山東金鄉大蒜、黑龍江省雞西市紅星玉米;龍頭企業帶動型。如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雞東縣萬壽菊;基地推動型。如山東壽光蔬菜、黑龍江虎林綠色水稻;中介組織帶動型如黑龍江省雞西市西郊蔬菜協會、山東養豬、養雞合作社;復合型,即: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如黑龍江雞西苦瓜酒。
農業產業化的興起過程:農業產業化經營在世界發達國家起步較早,20世紀50年代美國首先提出了農業關聯產業概念。其最初含義是:農業再生產中的產、供(加)、銷三方面業務實現有機的結合與綜合。即農業的生產環節和工業的加工環節,商貿的供銷環節再也不是獨立的,封閉的系統,而是三者結合成有機的整體,解決了農產品銷售不暢問題,附加值不高問題,農業效益低下問題,實現了農產品在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的連續增值,提高了農業整體效益,比如美國的玉米可加工成100多種產品,包括食品,實現了加工增值,同時又在銷售環節實施品牌戰略,進一步在銷售環節增值。(膨化食品、油脂、維生素A)目前,美國的農產品加工轉化率90%以上。我國40-50%,山東60%。
我國的農業產業化興起於改革開放,80年代中後期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遇到了發達國家現代化早期所遇到的問題,出現農產品賣難(賣豬難、賣雞難等)……。這一時期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怎樣走出農產品賣難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困境?山東省在全國率先進行了大膽地探索,他們把解決農產品賣難的著眼點放在首先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上,就是圍繞市場上加工,成功地把加工業引入到農業生產領域,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山東諸城縣1987年首先提出了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戰略,這一戰略是一步棋走活,全盤皆活,一躍發展成為全國百強縣58位。山東壽光縣三元朱村當年砍掉莊稼扣大棚,當年攢了錢,以後一發不可收,引領全縣發展成蔬菜大產業,這個縣已成為全國百強縣,經濟實力雄厚。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農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農產品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以往的長期短缺轉向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餘,這一時期農業發展受到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有時市場需求約束更為突出,如何圍繞市場需求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產品賣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問題已上升為這一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同是在這一時期黨中央確定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之後,全國各地各種形式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象雨後春筍一樣,迅速發展起來,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貢獻。2001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科學論斷。這一時期農業產業化得到了全國各地的高度重視,發展速度非常之快。理論界也對產業化給予了充分研究和肯定。
一種觀點認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村家庭承包經營之後的第二次制度革命:
(1)解決了規模經營問題;從國外農業現代化的實踐看,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美國的農場都在萬畝以上。
(2)解決了組織化程度低的問題;農民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永遠形成不了競爭合力,只有組織起來才有合力。
(3)解決了專業化生產,標准化生產問題。
另一種觀點認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還有的觀點認為:農業產業化是我國加入WTO後,應對國際農產品競爭,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總之這些觀點都具有戰略性,正如胡總書記指出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件帶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
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重大戰略意義:就黑龍江省雞西市而言,發展農業產業化有如下四點重大戰略意義:
第一,發展農業產業化對雞西市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有重大戰略意義。雞西目前是煤炭和農業兩大經濟結構,煤炭作為近期戰略可以維持雞西經濟現有的發展速度,但這是受儲量、和開采率限制的,以目前的儲量和年開采量推算,僅有幾十年的開采期。
幾十年以後怎麼辦,這是雞西決策者必須要考慮的長遠戰略問題。這一戰略的基本目標,就是從現在開始培育調整發展一個支柱產業,待煤炭支柱產業在退出歷史舞台之前,能夠支撐住雞西經濟的產業。那麼這個產業是什麼?就雞西目前的條件看,唯有農業產業可以勝任。這一點也是市委1234510工程決定了的,也是被雞西有識之士普遍認同的。
如果農業是雞西長遠發展的戰略支柱產業。那麼,農業要走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才能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答案是:綠色產業化經營之路。這也是1234510工程確定的。所謂綠色產業化經營之路,就是我們農業的發展方向是綠色農業,我們所走的路是產業化經營之路。
為什麼說綠色農業是方向呢?因為發展綠色食品產業①符合可持續農業的方向。地球只有一個,當前人口劇增、土地銳減、水土流失、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已成為主題。②食品產業是永恆的朝陽產業,綠色食品產業又具有安全、營養的性質,是當今世界消費的潮流,(恩格爾系數有關)。③價格具有吸引力、有機食品價格比一般食品價格高1_10多倍。④國際間農產品貿易競爭的主導產品(農產品質量標准所致)。
那麼,為什麼要走產業化經營這路?發展綠色食品農業必須要走產業化之路。因為,這條路是被實踐證明的一條成功的農業發展之路;是推動GPR增長,培植財源,增加農民收入的成功之路。山東膠東半島的許多縣級市GDP的總量都接近200億元,已經超過我們市,其中農業產業化創造的份額在60-70%,財政收入都在12多億元以上,也超過了我們市。今年有的縣要突破20億元大關,其中農業產業化貢獻率達70%;人均收入都超過了5000元大關,其中3000元是產業化為農民貢獻的。
可見,農業產業化無論是對雞西農業經濟發展還是對全市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都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對雞西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大意義。搞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是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提高農業產業開發度,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戰略舉措。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受資源和市場需求的雙重約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資源和市場需求,合理地進行農村經濟結構布局,以實現農村經濟的效益最大化。當前一些農副產品銷售不暢,價格偏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矛盾不斷暴露出來,這主要是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所謂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不是指簡單的各種農產品的種、養比例調整,也不是就農業抓農業的老思維定式(抓什麼,什麼賣不出去,長毛兔、大雙覆玉米等,農民說上級讓你乾的千萬別干),而是要用全新的市場化的企業經營理念來調整經濟結構。就是以龍頭企業為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走產業化經營之路。
這是因為:龍頭企業不僅能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地連接起來,有效地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而且發展壯大一個龍頭企業就會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化升級。一般來講,農產品一次加工可增值5%;二次加工可增值15-20%,三次加工會更高,甚至翻番。龍頭企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通過發展各類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合作社等中介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村組織結構的調整。(麻山苦瓜酒、雞東萬壽菊)。就目前我國農村人均1.4畝耕地的現狀看,分散經營與大市場的矛盾永遠是農業現代化的障礙。因此,推進農村經營制度改革,把農民組織起來,實行規模生產才是出路。農業產業化起到了這個作用。
第三,發展農業產業化對提高我市農業科技水平,標准化水平和農產品國際競爭能力具有重大意義。我國加入WTO後,農業已置身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競爭的大格局中,我們越來越感受到國際間農產品競爭的壓力,這種壓力不但體現在價格上,更體現在各國為提高本國農產品標准而設置的貿易技術壁壘上(有的產品多達100多項檢測指標是一道很難越過的紅牆)。山東的實踐證明,戰勝這種壓力挑戰的,只有通過龍頭企業競爭實力的提高才能實現,而龍頭企業競爭實力的提高必須通過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標准化水平才能實現。山東諸城外貿集團走的就是一條依據國際農產品的標准,依靠科技進步來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農產品外貿出口的,出口創匯2.5億美元。上繳稅金3億多元。
第四,發展農業產業化對雞西市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大意義。當前農業效益不高,農展增收困難是農業的首要問題,(去年是個例外,政策性增收240多元)。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還是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這是因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可為農民提供穩定的收入渠道,不愁賣難,收入大幅度提高。例如:雞西的甜玉米、萬壽菊、綠色水稻、穀子、白瓜等已成為廣大農民穩定增收重要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組織起大規模生產,從而提高農業效益。規模經營使機械和科技作用能發揮出來;發展農業產業化是農村向工業化、城鎮化邁進的重要途徑。從發達國家的實踐看,農業現代化的標志主要是看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的實現程度。產業化使小城鎮發展速度,鄉鎮企業發展速度,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加快,促進城鄉經濟融合,打破二元經濟結構;發展農業產業化,可以提高農業與其它產業的關聯度,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繁榮農村經濟。如壽光蔬菜產業推動了種子、農膜、農葯、化肥,機械、包裝、運輸、服務、會展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與蔬菜產業一道為這個縣創造6-7億元的財政收入。
二、雞西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經過多年的發展,雞西市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是發展了一批門類齊全的、多種所有制形式的龍頭企業群體。從米、面、油、糧、經、飼到肉、蛋、奶,畜禽產品再到北葯加工都有龍頭企業牽動。目前全市龍頭企業已發展到74戶,其中,國家級1戶,省級6戶,市級24戶,縣區級18戶。2004年龍頭企業產值33.1億元,農產品加工量434萬噸,農產品銷售收入27億元,利潤18億元,稅金0.5億元。在74家龍頭企業中,私營企業佔20%,股份制企業佔61%,其它形式佔19%。
二是發展了一批有競爭實力的外向型龍頭企業。由原來的2戶發展到目前的8戶,由單一的大米出口,發展到大米、蒸熟米、豆粉、甜玉米、瓜籽仁、蜂蜜等多種系列產品。(興達米業大米出口佔65%(大貿),綠都大米出口佔60%(邊貿))。
三是發展了一批產業化的新興組織。全市各類合作組織,專業協會、中介服務機構達320多個。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例如:西郊經紀人景玉坤,麻山苦瓜種植協會,密山、雞東養豬協會,奶牛協會,西瓜協會等。
四是培育了一批叫得響的知名、著名和馳名品牌。例如:完達山、碧珠、珍寶島、虎琳、興凱湖、馨禾等品牌在國內外很有影響。
五是培育了一批屬於企業自己的市場。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大中城市建有我市70多個企業產品銷售網點,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建有50多個銷售機構。
以上「五個一」也基本上體現了雞西市目前產業化的發展現狀。目前龍頭企業共牽動基地503萬畝,畜禽養殖337萬頭(只),連接農戶14.3萬戶,農戶平均增收1050元。
以上是雞西市近年來農業產業化取得的成績,這些成績如果與80、90年代自己比,成績確實是巨大的,發展速度是突飛猛進的。如果放在全國的視野中去比,我們的差距是巨大的,龍頭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拉動作用不強是主要問題。山東省諸城縣一個經營農產品的外貿集團產值64億元,稅金3個億,一個得利斯生豬屠宰廠,年產值30億,稅金2個多億,而雞西市的產業化總產值僅有33億元,稅金0.5億元。諸城的產業化分工非常明星,專業化程度很高,標准化水平也高,幾乎每一個農產品都有龍頭企業牽動,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0-80%以上,接近美國90%水平。我們僅有30%左右,產業化拉動農民增收人均3000元,我們是戶均1050元。產業化對財政貢獻率達60%以上,達7億多元。諸城、壽光、萊陽、金鄉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搞得好的縣,不但財政收入高,城市基礎建設、投資環境好,而且農民富裕程度也高,人均收入都超過5000元。貧富差距小,社會問題少,在這里基尼系數不會超過0.4,超過0.4就是警戒線,而我國已達0.45,雞西可能要高於這個數。
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距?我想除了地域經濟差距外――遠離出海口,遠離經濟發達地區。我認為主要的差距:
一是觀念的差距。政策觀念,領導觀念、市場觀念、行政觀念,企業經營觀念。農民的自足觀念,不致富又怕別人富的觀念,歧視外來人觀念。權力私有化觀念,也叫老爺觀念(權力為自己利益所用,而不考慮為民所用,為企業所用,這種文化只能產生腐敗,而培育不出大企業等)都比較陳舊,觀念的開放度不夠,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育和龍頭企業的發展。政策觀念差距就是你說你的,我干我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策不少,落實起來真難;領導觀念差距就是,計劃經濟時期領導農業的催種催收觀念仍有市場;市場觀念差距就是對市場經濟缺乏認識;行政觀念差距就是服務意識差,管人意識強,不聽管不行;企業經營觀念差距就是想把企業通過自身努力做大做強的意識差,而是玩貸款投資的不少。
二是經濟發展環境的差距。政策環境、制度環境、文化環境、服務環境、法制環境、基礎設施環境(鐵路運輸的瓶頸)金融政策環境等較發達地區都有差距。政策環境差距是我們的政策本來就不比別人的優惠,再加上執行起來的差距很大;制度環境的差距是我們的一些行政制度造成的企業經營的制度成本已超過了一些小企業的利潤,大企業也不堪重負;文化環境差距是我們缺乏象山東培育能人的齊、魯文化;服務環境差距是勒、卡、吃、拿、要屢禁不止;法制環境差距主要是缺乏對企業有效的保護;基礎環境是交通、運輸、電力、通訊等;金融環境主要是貸款。
三是企業競爭實力和發展規模的差距。目前,雞西市龍頭企業產值真正超億元的企業屈指可數,僅三家。其他一般都在5000萬元以下,74家縣市級龍頭企業產值在1000萬元以下的佔多數。因此,龍頭企業不但國外競爭力弱,國內競爭力也不強。
三、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意見
1、認清形勢,提高對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認識
當前,國際間農產品競爭的兩大趨勢是集團化,品牌化(品牌化也是質量化)這兩化都是工業和農業高度有機結合的產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業產業化的高度集中。全國各地正圍繞這一趨勢追趕,奮進,在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上,上規模、上標准、上質量、上品牌,特別是山東農產品出口已佔全國的1/4,出口創匯80億美元,形勢喜人。但對我們來說是形勢逼人。如果我們不認真地好好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我們只能作為一個原料供應的大市,農業利潤受人盤剝的工業弱市,財政小市。WTO框架內的殘酷競爭,我們只能任人宰割。做為我們雞西的有識之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也應該認識到市委提出的1234510工程中,農業推進綠色食品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戰略的重大意義。
2、加強領導,創建一個有利於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的經濟環境
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領導,我認為各級政府主要作好的就是兩件事。做好了,產業化自然會蓬勃地發展起來,農村經濟和地方經濟自然有一個大的飛躍。
一件事是培育、引進、扶持、發展好龍頭企業,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這個問題後面要論述。
另一件事是創建好適合於龍頭企業發展的經濟環境,這是龍頭企業發展的關鍵。沒有一個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就不會有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
(1)要加大環境治理整頓的力度,堅決廢除一些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和體制性障礙,結合深化改革建立起一個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寬松的有吸引力的經濟環境,堅決打擊勒卡吃拿要和濫用權力腐敗行為。
(2)要制定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財政、土地、項目審批、金融、交通、電力等,山東諸城的土地政策是相當優惠的,對大招商項目政府給無償配送100畝地,這個縣引進的北京福田汽車一次配送200畝)。
(3)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山東泰安、東營的便捷服務)
要開展便捷服務(一站式服務),要制定優質服務細則,獎優罰劣。要開展服務監督,經常監督公務員的服務狀況。
3、要以龍頭企業建設為核心,全面提高產業化的經營水平
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是關鍵。山東的實踐證明,發展農業產業化。一定要有龍頭企業,一定要有大的龍頭企業,一定要有競爭力和牽動力極強的龍頭企業。
首先要大力招商引資,引進外來投資者上項目,上企業,上加工。尤其是要依託資源優勢大上一批科技含量比較高,國內外有市場的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應該說,這是目前雞西發展龍頭企業的一個捷徑,應該舉全市之力抓好,特別是畜禽深加工。山東這樣一個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方,目前仍還引進外資,引進戰略合作夥伴。黑龍江雙城市引進雀巢企業,發展奶牛產業,年交稅2億多元,同時奶牛的發展加快了農民增收;杜蒙一個貧困縣,引進伊利,發展了近7萬頭奶牛,農民富了,財政也富了,年實現稅收近2億元。那麼,我們雞西市要把農業產業化作為經濟發展重大戰略,就更應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引資步伐,大上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
其次要做大做強現有龍頭企業。
(1)要加快企業改革步伐,實現企業產權多元化。要按照國退民進原則,加快龍頭企業改制步伐,積極吸引國內外資本和民間資本,實行收購、兼並、租賃、控股和參股國有龍頭企業(象興達米業)。過去幾年,是我們在龍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上取得一定成績,但有些股份制改革仍不徹底,公私不分,產權不明晰,象虎林綠都集團,密山綠寶石集團仍需進一步深化改革,要象興達米業,海泰公司那樣改得越徹底越好,越有利於龍頭企業的做強做大。實踐證明了這一點,山東的經驗也給我們以啟示……。重要的是要在龍頭企業發表中,大力發展私營和非公有制企業。
(2)要加快企業重組與改造步伐,實現企業規模擴大化。堅持以資產整合與重組為核心,打破地域界限,所有制界限和管理許可權,加快企業重組改造步伐,擴大企業規模,增強競爭實力,實現戰略升級(象北大荒米業)。我們市龍頭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企業規模太小,沒有太大的牽動力。世界農產品加工企業大的產值在500多億美元,我們國家最大120億人民幣,我省最大的30多個億,我市最大的僅有2個多億。因此,必須要把企業規模做大。加快企業重組,必須是以資產重組為核心,要注意企業重組並不是簡單的並構,不是簡單的1+1=2的效果,企業規模一定要做大,這是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方向。
(3)要加快農產品標准化生產,實現企業市場外向化。發展農產品國外市場,必須要強力推行農產品標准化生產,要以出口國的農產品質量標准組織標准化生產,做到十統一:統一技術標准,統一供種、供物資,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標志,統一質量,統一價格,統一重組,統一銷售。
目前,雞西市農業推行的標准化還停留在國內標准階段,由於很少有企業帶動農產品出口,很多基地還並不知道什麼是國際農產品標准,什麼是出口國農產品標准,這一點與山東農業差距甚大。主要問題是我們缺乏開發國外農產品市場的龍頭企業。在這個問題上,各級政府責任重大,企業更是義不容辭的使命,否則農業不能實行標准化,企業就不能積極參與國際農產品競爭,我們的農業就永遠談不上現代化。所以一定要抓標准化,抓外向化。抓外向化,外貿部門應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企業培訓外貿人才,聯系國外》客商,提供外貿信息。
(4)以質量為核心,加快打造名牌產品,實現企業經營品牌化。要以提高產品質量為核心,在整合品牌,宣傳品牌上和精心打造品牌上三個方面狠下功夫。打造品牌的核心是質量,要把質量作為企業生命。現代市場競爭的趨勢是品牌化,農產品競爭也不例外。雀巢、可口可樂、娃哈哈、蒙牛、伊利、完達山等等,不單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而且有相當高的價格和利潤。一個馳名品牌可以成就一方經濟。完達山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50個億,而雞西目前除了完達山有一個馳名品牌,著名品牌也僅有2個。因此,雞西應該在農產品品牌上狠下功夫,打造馳名品牌,提高企業實力,提升產業化經營檔次。
(5)加快企業科技創新,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現代企業的實力競爭是科技競爭,科技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要不惜重金,高薪聘用人才;要加快企業設備改造更新,加快管理手段的更新,努力實現企業的現代化經營管理;要加快科技創新,密切開展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加快科技攻關。
科技創新的重點要放在自主開發新產品上、新技術上。一個企業一定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否則就不會有競爭力。政府要在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給予扶持,包括資金扶持,技術力量扶持和信息服務。
(6)加快特色產品開發,實現企業發展特色化。北葯、珍禽、甜玉米、蜂產品等特色產品是我們雞西的優勢,但目前開發程度很低,企業規模也小。各級政府,各個企業要在這些領域有所突破。
(7)加快營銷體系建設,實現企業營銷網路化。全市外銷網點427個。營銷網路的建立對一個企業十分重要。一個企業除了要注重在各地開設銷售網點,建立銷售機構外,還要學會運用信息網路營銷,學會連鎖營鎖、超市配送和期貨代理等多種現代營銷手段。
搞好產品銷售這是農業產業化的最終實現環節,搞得好,龍頭企業就會發展起來,農業產業化才能繼續發展,相反這個產業就會萎縮。
(8)加快經營機制創新,實現利益連接緊密化。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上,堅持以「雙贏」的利益連接機制為宗旨,按照雙方自願,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民採取訂單或土地、產品、資金、技術等要素入股的形式,與龍頭企業結成緊密的經濟利益共同體。
一要有訂單。體現種養標准,質量價格;
二要有利益返還。龍頭企業搞農產品加工,肯定要實現農產品加工的二次或三次增值,其增值部分應該讓基地農民分享一些,否則農民是不會為企業種、養的。
三要建立互信。企業的誠信問題,農民的誠信問題在經營過程中都會受到市場價格、利潤的嚴峻考驗。諸城外貿集團雞的出口受到了禽流感的打擊,訂單收購雞受到了嚴峻考驗,但集團仍保證了收購,其中也有政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四要有中介組織協調雙方利益關系。既發展公司+中介組織+農民模式。例如山東經驗、雞東萬壽菊、麻山苦瓜酒等。
(9)加快企業經營體制創新,實現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多樣化
重點在以下六種產業化的組織形式上搞突破。一是龍頭企業帶動型;二是市場帶動型;三是主導產業帶動型;四是合作組織帶動型。通過合作社、專業協會、經紀人帶動;五是生產基地推動型;六是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復合型。 黑龍江雞西市農業委員會 袁朝友
❷ 祖國的城市有哪些
華東
地區名。一般指中國東部6省1市所在的區域,包括江西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東省和上海市。1950~1954年曾為一級行政區域。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為主,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面積79.47萬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3.32億,佔全國29.0%。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5681.98億元,佔全國32.2%;國民收入4888.19億元,佔全國33.9%(以上數字均不包括台灣省)。全區自然環境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商品生產發達,工業門類齊全,是中國綜合技術水平較高的經濟區。輕工、機械、電子工業在全國佔主導地位。鐵路、水運、公路、航運四通八達。是中國經濟文化發達地區之一。
華東地區的身份證均以「3」 開頭:
上海:31
江蘇:32
江西:36
浙江:33
安徽:34
福建:35
山東:37
各省(直轄市)簡稱:
上海:滬
江蘇:蘇
江西:贛
浙江:浙
安徽:皖
福建:閩
山東:魯
華東五市
南京:「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東吳孫權遷都南京以來,歷史上先後有10個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會之稱。 古老的秦淮河玉帶般蜿蜒舒展,站立橋頭,眼前宛然是歷史在悠悠流過;點綴兩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靜如處子,似在幽然傾訴;鍾山、棲霞山迤邐悠長,「神龍」般延續著千年的守衛;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內的滄桑繁華刻寫著它的年輪……
無錫:2007年GDP 3900 億 位居中國大陸城市第九 無錫居太湖之濱,觀光地很多,兼有江、川、湖、泉、洞之美色,是中國十大觀光城市之一。「太湖明珠」無錫是江南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古物產豐富,富庶江南,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二十世紀以來,更以工商業聞名於世,素有「小上海」之稱。「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無錫風光具山水之勝,共河湖之美,兼人工之巧。黿頭渚集太湖山水與園林建築於一體,被稱為「太湖第一勝境」;天下第二泉清澄甘冽,曾有名曲「二泉映月」歌之詠之;身高88米、堪稱世界第一的銅鑄靈山大佛、祥福寺,是善男信女的朝拜聖地;此外,宜興的竹海、茶林、溶洞,極盡自然風光的秀美。近年來,中央電視台在無錫建造三國城、唐城、水滸城等影視基地,使無錫盡現出"東方好萊塢"的景象……
人間天堂- 蘇州:經濟發展迅速,2007年GDP 5700.85 億排名中國大陸城市第五,僅此與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增長率高達16%。蘇州園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佔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令古今遊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鍾聲。 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於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杭州:2007年GDP 3970億 位居中國大陸城市第八 杭州位於浙江省北部,地處錢塘江沖積平原,是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的終端。杭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文物、古跡眾多,古代庭、園、樓、閣、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眾多景點或詭異神秘、內蘊深沉,或珠簾玉帶、煙柳畫橋,或萬千姿態、蔚然奇觀,或山青水秀、風情萬般。全市現有60多個對外開放景點和40多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靈隱寺、六和塔、飛來峰、岳廟、西泠印社、三潭印月、花港觀魚、龍井、虎跑等最為著名。杭州以她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於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中國人幾乎無人不曉的口號表達出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這座充滿神話和歷史的「人間仙境樂園」的由衷的贊美。早在 13 世紀,杭州便被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尤以西湖秀麗迷人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美麗的西湖三面環山,一面瀕城,兩堤卧波,三島浮水,風景秀麗,四季異色,古跡珠連,名人薈萃,歷代詩人吟詠不絕……
上海:不夜城——上海是中國最大、經濟最繁榮的城市,2007年GDP以12001.16億位居中國城市之首,增長率高達13.3%
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上海,肩負著面向世界、服務全國、聯動「長三角」的重任,在全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這個土地面積僅佔全國0.06%、人口佔全國1%的城市裡,完成的財政收入佔全國的八分之一,港口貨物吞吐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口岸進出口商品總額佔全國的四分之一。
也是中國目前最有國際大都市氣質的一座現代城市。上海旅遊主要景點有外灘、東方明珠塔、豫園、人民公園、上海野生動物園、中共一大會址、孫中山故居、魯迅故居、嘉定孔廟、古猗園、吳淞口炮台等。在上海郊外,還有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青浦縣澱山湖旅遊風景區、朱家角古鎮等一批旅遊景點。
華東五市特色小吃
★西湖桂花藕片:看上去赭紅色的藕片原來是「中華名小吃」。藕片用一層薄薄的糯米糖漿裹著,吃起來糯甜酥口。行家說,其實不只是白糖,外面還加了有蜂蜜、糖桂花等燒至濃稠,才能有這種口感。
★貓耳朵:這款小吃賣相其實並不特別,但它也是杭州知名的傳統風味小吃,也曾獲「中華名小吃」稱號。據說,由於製作貓耳朵時,用的是麵粉,小塊小塊地,每一塊都要用小拇指按一按,形成極小的貓耳朵形狀,所以才叫貓耳朵。
★杭州卷雞:其實所謂的「卷雞」並不是真正的卷雞,而是用筍干撕成絲,用腐皮包卷,再切成「卷雞」段。杭州卷雞非常講究做法,先用旺火熱油炸至金黃色撈出。鍋內留油少許,將筍片、香菇片略煸,放入醬油、白糖、湯汁調味,加入灼熟的綠蔬菜後,一套鮮嫩、濃香的杭州傳統名食就出爐了。
❸ 黑龍江省雞西市經濟情況如何發展前景如何
雞西人,從領導到群眾都比較能吹,干實事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多半不被重用!該給百姓漲得工資大半被扣押。
請你想像一下,這里的經濟狀況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