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響股市的經濟數據有哪些
因為經濟數據太多,有些數據容易產生誤導,比如PPI、GDP等就是這樣的,市場在不同時期對這些個數據的反應差異很大。
我這里告訴你幾個穩定的、相關性高的經濟數據。與股市相關性最高的是貨幣供應,主要數據是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上傳的圖是近幾年M1和M2的月度同比增幅折線圖。注意跟股市走勢的相關程度,M1的同比增幅跟股市相關程度最高。並且注意兩個值之間的差值,也有相當的參考性。
其次還有TED利差、金融機構的各項貸款余額、印花稅收入與同比增長新開戶數等。這些都是與股市相關程度非常高的數據,你找到數據作出圖來就可以看到。
㈡ GDP對股市的影響如何
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GDP變動是一國經濟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續上升表明國民經濟良性發展,制約經濟的各種矛盾趨於或達到協調,人們有理由對未來經濟產生好的預期;相反,如果GDP處於不穩定的非均衡增長狀態,暫時的高產出水平並不表明一個好的經濟形勢,不均衡的發展可能激發各種矛盾,我們必須將GDP與經濟形勢結合起來進行考察,不能簡單地以為GDP增長,證券市場就將伴之以上升的走勢,實際上有時恰恰相反。關鍵是看GDP的變動是否將導致各種經濟因素(或經濟條件)的惡化,下面對幾種基本情況進行闡述。
(1)持續、穩定、高速的 GDP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協調增長,經濟結構逐步合理趨於平衡,經濟增長來源於需求刺激並使得閑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資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從而表明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這時證券市場將基於下述原因而呈現上升走勢。
伴隨總體經濟成長,上市公司利潤持續上升,股息和紅利不斷增長,企業經營環境不斷改善,產銷兩旺,投資風險也越來越小,從而公司的股票和債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價格上揚。
人們對經濟形勢形成了良好的預期,投資積極性得以提高,從而增加了對證券的需求,促使證券價格上漲。
隨著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持續增長,國民收入和個人收入都不斷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格增加證券投資的需求,從而證券價格上漲。
(2)高通脹下GDP增長。當經濟處於嚴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長時,總需求大大超過總供給,這將表現為高的通貨膨脹率,這是經濟形勢惡化的徵兆,如不採取調控措施,必將導致未來的"滯脹"(通貨膨脹與增長停滯並存)。這時經濟中的矛盾會突出地表現出來,企業經營將面臨困境,居民實際收入也將降低,因而失衡的經濟增長必將導致證券市場下跌。
(3)宏觀調控下的 GDP減速增長。當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長時,政府可能採用宏觀調控措施以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這樣必然減緩GDP的增長速度。如果調控目標得以順利實現,而GDP仍以適當的速度增長,而未導致 GDP的負增長或低增長,說明宏觀調控措施十分有效,經濟矛盾逐步得以緩解,為進一步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時證券市場亦將反映這種好的形勢而呈平穩漸升的態勢。
(4)轉折性的GDP變動。如果GDP一定時期以來呈負增長,當負增長速度逐漸減緩並呈現向正增長轉變的趨勢時,表明惡化的經濟環境逐步得到改善,證券市場走勢也將由下跌轉為上升。 當GDP由低速增長轉向高速增長時,表明低速增長中,經濟結構得到調整,經濟的瓶頸制約得以改善,新一輪經濟高速增長已經來臨,證券市場亦將伴之以快速上漲之勢。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只沿著一個方向進行,每一點都可沿著相反的方向導出相反的後果。最後我們還必須強調指出,證券市場一般提前對GDP的變動作出反應,也就是說它是反應預期的GDP變動,而GDP時實際變動被公布時,證券市場只反映實際變動與預期變動的差別,因而在證券投資中進行GDP變動分析時必須著眼於未來,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㈢ 經濟數據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不好說。股市作出了反映,才好下結論。
有時候影響特別大,有時候泛不起浪花。
㈣ 宏觀經濟指標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宏觀經濟中的貨來幣政策以及財政政自策會對證券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實施,擴大政府采購,加大政府投資公路,橋梁等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社會的總需求,從而刺激股市的上漲,反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減少政府采購和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股市下跌。
如果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比如,提高利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銀行的存款收益,吸引大量的資金流入銀行,減少社會上的流動貨幣,以及股市的流動資金,這將會導致股市下跌,反之,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比如,降低利率,這會導致資金從銀行流出,增加社會上的流動貨幣,間接的增加股票市場上的流動資金,促使股市上漲。
同時,經濟周期也會對股市產生影響,比如,當經濟處於蕭條時,股市會下跌,處於低迷狀態,而經濟處於繁榮時,股市會上漲,進入牛市。
㈤ 怎麼論述宏觀經濟指標對股票的影響
巴菲特說你永遠也想不到通貨膨脹的嚴重危害; 失業率 過高就會影響社會動盪,經濟就會蕭條,利率 匯率對國家的整體經濟有影響,但對來百姓影響不大
㈥ 影響股市的國民經濟的主要指標數據
經濟指標反映經濟現象及其發展規律,也影響股市運行態勢和趨勢。
一、先行指標
先行指標又稱領先指標或超前指標,是指在總體經濟運行達到高峰或低谷之前,先行出現高峰或低谷的指標。它是經濟景氣分析的有力工具,利用其變動特徵及其與總體經濟變動之間的超前關系,分析研究總體經濟趨勢性變化。
因中國股市對宏觀經濟政策依賴性強,普通投資者可把一些最先影響政策調整的敏感指標視為先行指標。這樣,便可根據這些指標預判政策調整時機,提前捕捉機會或規避風險。
(一)CPI和PPI
1)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從統計學意義說,它不是先行指標,但它是最先影響貨幣政策調整的指標之一。CPI通常作為觀察通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認為,當CP大於3%的增幅時屬於溫和通脹,當CP大於5%的增幅時屬於嚴重通膨。
2)PPI即生產者物價指數。從統計學意義說,它也不是先行指標,但它在顯示物價指數變動上往往領先於CPI。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
3)當CPI和PPI持續快速升高預示嚴重通脹風險時,政府會出台緊縮政策,管理通脹預期,這對股市構成利空。相反,當CPI和PPI持續快速下滑預示通縮風險時,政府會出台刺激政策,促進經濟增長,這對股市構成利好。
(二)PMI
1)PMI即采購經理指數。一般認為,PMI指數與GDP具有高度相關性,其轉折點往往領先於GDP幾個月。
2)PMI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指數高於50%為經濟擴張訊號,對股市產生正面影響。指數低於50%為經濟萎縮訊號,接近40%顯示經濟衰退,對股市產生負面影響。
(三)金融機構新增貸款
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增速加快,預示經濟上升,會提振股市。但如果增速過快,預示有經濟過熱風險,政府會調控經濟,股市加速趕頂後會向下反轉。新增貸款增速放慢,預示經濟下降,會抑制股市。但如果增速過慢,預示有經濟衰退風險,政府會刺激經濟,股市加速趕底後會向上反轉。
(四)房地產業土地購置面積和開發面積
房地產業與20多個產業有直接關系,共涉及上下游50多個行業,它的擴張和萎縮直接影響到宏觀經濟的景氣度。房地產業土地購置面積和開發面積作為該行業擴張或收縮的預兆性指標,對於預判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具有很強的參考性。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指標上升,預示宏觀經濟景氣度上升,對股市有提振作用。反之,對股市有抑製作用。
㈦ GDP的增長對股市會有何影響
GDP變動是一國經濟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續上升表明國民經濟良性發展,制約經濟的各種矛盾趨於或達到協調,人們有理由對未來經濟產生好的預期;
相反,如果GDP處於不穩定的非均衡增長狀態,暫時的高產出水平並不表明一個好的經濟形勢,不均衡的發展可能激發各種矛盾,
我們必須將GDP與經濟形勢結合起來進行考察,不能簡單地以為GDP增長,證券市場就將伴之以上升的走勢,實際上有時恰恰相反。
(7)經濟指標對股市的影響擴展閱讀:
1、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2、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由此可見,就大多數情況,但不是對所有情況而言,GDP是衡量經濟福利的一個好指標。
4、GDP概念是源自於交換產生財富的原理。這個原理的基本條件是:一是交換必須自願,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生。假定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麼所得出的GDP數值的准確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說GDP的數據就會有瑕疵。
㈧ 宏觀經濟數據的公布對股市影響會很大嗎
周六公布的8月份宏觀經濟運行數據,總體上展現了我國經濟運行在穩健的上行通道。幾個經濟運行指標大多處在偏好的運行態勢之中,gdp增速回穩,外貿保持快速增長,信貸投放略有增加,商品銷售增長強勁,財政收入有所放緩,消費物價明顯上揚,投資增幅高位趨穩,房價漲幅明顯抬頭。
市場關注的焦點集中在cpi再創22個月新高上面。物價漲幅創新高,通脹壓力明顯增大,使市場普遍擔心央行將採取加息的手段抑制通貨膨脹。其中,房價在嚴厲政策調控措施之下,依然頂風作案,保持較快上漲勢頭,推升了通貨膨脹。因此,加息成了一箭雙雕甚至一箭多雕的關鍵舉措。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對近期央行才氣加息手段的擔憂空前高漲。
但是,作為宏觀經濟的嚴厲措施,加息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在世界經濟困難重重,二次探底壓力加大的前提下,貿然加息,首當其中的,就是對當前的經濟運行具有負面的抑製作用。首先是加大了企業的經營負擔,其次是明顯的抑制投資。這對當前的經濟局勢,加息顯然是不合時宜的。管理層當然會兩害相權取其輕。
值得注意的是,在cpi創新高過程中,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是罪魁禍首。而農產品價格上漲,原因又是非常復雜的,既有成本推升的因素,也有氣候及自然災害的因素,更有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傳導的因素。一味的以加息來抑制物價上漲,治標不治本,難以收到成效。而房地產價格的逆勢上漲,當然與流動性泛濫有密切關系,管理層對房價的監控和調節,更多的應該從房地產產業鏈各環節中進行梳理,加息也並非完全之策,甚至可能出現越加息房價漲得越猛的惡性循環。
總之,目前管理層採取加息的強烈手段必然會慎之又慎,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出手的。
從投資、消費、出口等主要經濟運行指標看,整體上,8月份經濟運行還是比較穩健的,偏好的市場格局比較明顯。投資保持高位運行,消費快速增長出口依然保持強勁的運行態勢。這些亮麗的數據,基本體現我國宏觀經濟處在良好的運行態勢之中。
信貸投放較上月明顯增加,表明當前市場的流動性依然相當充裕,對股市構成明顯利好。即使全年維持7.5萬億的信貸規模,對當前的流動性來說,也是足以保持全年相當充裕的流動性環境。
從今天公布的8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看,利好因素壓倒性的多與利空因素,對股市形成實實在在的利好支持。偏好的經濟數據,清晰的表明,我國宏觀經濟處在穩健的運行態勢中之中,這是最真實的基本面
㈨ 每月都要公布的一些經濟指標,對股市有何影響
首先常見的經濟指標有,1反映物價穩定狀況如(CPI,PPI)、2反映失業率狀況、3反映財版政收支狀況的指標權。
CPI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通常反映通脹情況。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如果CPI連續為負說明經濟面臨通貨緊縮,表明經濟形勢惡化,對市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