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體經濟投資好處是什麼壞處是什麼
好處是如果賺了,資金回籠快;壞處是風險太大。
希望採納
⑵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深刻認識實體經濟發展環境新變化
發展實體經濟,重點在製造業,難點也在製造業。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進入深度調整期,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產業協作正在重塑傳統實體經濟形態,全球製造業正處於轉換發展理念、調整失衡結構、重構競爭優勢的關鍵節點。
製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焦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主要發達國家反思脫實向虛的發展模式,重新聚焦實體經濟,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集中發力高端製造領域,力圖重振製造業並不斷擴大競爭優勢。
同時,一些新興經濟體依靠低成本優勢,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加快工業化步伐,致力於打造新的「世界工廠」。
我國應對這種「雙重擠壓」局面,必須把發展實體經濟擺在突出重要的戰略位置,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努力扭轉資本脫實向虛的趨勢,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新工業革命給製造業發展帶來深刻變革。以信息網路技術加速創新與滲透融合為突出特徵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孕育興起,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軟體定義、數據驅動、平台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的特徵日趨明顯,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層出不窮,圍繞工業互聯網平台的競爭愈演愈烈。
新工業革命與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形成歷史性交匯,我們必須把握變革趨勢和時間窗口,做好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努力搶佔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
我國製造業提質升級任務日益緊迫。我國已成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經濟總體規模和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但與主要工業發達國家水平和製造強國建設目標相比,多數領域在技術創新、質量品牌、環境友好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結構性供需失衡問題凸顯。
面向未來,必須著眼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製造業加快實現質量效益提高、產業結構優化、發展方式轉變、增長動力轉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2)發展實體經濟的利弊擴展閱讀: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措施
發展實體經濟涉及方方面面,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從當前我省經濟運行形勢看,要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以抓實體、興實體、強實體的實際成效,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
1、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投資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直接手段,也是推進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保持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擴大有效投資對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切實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後勁。
要圍繞實施「四大國家戰略」擴大有效投資,認真謀劃和實施一批對全省發展有示範引領作用、具有較強帶動力和影響力的重大項目建設,切實把「四大國家戰略」落到實處。
要圍繞「四大建設」擴大有效投資,以實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為切入點,推動大平台加快構築、大產業加快形成、大企業加快發展。
要圍繞改善民生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抓好教育、衛生等領域的項目建設,以及城鎮保障房建設、農村危舊房改造等項目建設。
要圍繞文化強省建設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抓好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項目建設,支持各地規劃建設一批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綜合體。
要圍繞推進新型城市化擴大有效投資,著重抓好一批有利於提升城市建設水平、有利於改善農村面貌、有利於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點項目建設。
2、努力拓展國內外市場。
發展實體經濟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當前,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出口。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著力優化出口主體結構、商品結構、市場結構和貿易結構,大力推進境外貿易促進平台、出口基地和營銷網路建設。
積極做好各類境內外展會參展工作,不斷完善對外貿易預警機制,促進出口平穩增長、進口為我所需,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發展。
同時,要積極擴大國內市場,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營銷網路,支持專業市場在外設立分市場,繼續推進「浙江名品中心」建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不斷提高浙江產品的國內市場份額。
3、大力推進科技創新。
推進實體經濟發展必須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深入推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強化國內外科技合作,扎實做好杭州、寧波、嘉興等國家級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切實增強科技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加快青山湖科技城和未來科技城建設,充分發揮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寧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和各大企業研發中心的作用,著力集聚和建設一批國內外一流的科研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
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支持和鼓勵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研發力度,加強專利申報,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設人才強省,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4、切實強化要素保障。
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按照適度超前原則,著力加強電源、電網建設,積極組織能源供應,優化能源結構,強化能源保障。
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和耕地的空間布局,合理利用低丘緩坡,統籌配置增量、存量、流量、用量,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大力推進地方金融改革創新,加快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團,加快地方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不斷強化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
要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資源要素向產品有市場、經營有效益、符合節能減排方向企業傾斜的配置機制,不斷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率。
5、加強對企業的服務。
發展實體經濟必須切實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要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力度,落實完善減負惠企政策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不斷增強小微企業發展活力。
要加快培育龍頭骨幹企業,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主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兼並重組、整合產業,著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大企業大集團。
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服務,深化「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和「服務企業、服務基層」專項行動,認真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切實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要抓住國家即將出台促進民間投資新36條實施細則的機遇,進一步深化改革、放寬准入、完善政策、加強服務,不斷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和范圍,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實體經濟。
要認真落實全省改善發展環境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著力減少審批部門、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審批時間,依法下放許可權,不斷提升政府服務的質量和效果,使發展環境得到切實改善。
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良好氛圍,使人才和資金等要素更多流向實體經濟,政策措施更加有助於發展實體經濟,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再創新優勢。
⑶ 人民幣升值的利弊 一 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二對資本市場影響 三對世界經濟影響 四應對人民幣升值的措施
人民幣升值的利弊關系
利
1 有利於商品進口。當幣種升值時,由於進口商可從匯率升值中得到額外利潤,而額外利潤提供了調低進口品在國內市場上價格的可能空間,如進口汽車及其他進口商品價格則會下降,從而可以增加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從而增加進口數量。
2 有利於穩定國內物價和提高收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匯率作為本國貨幣對外價格,其變動也會對貨幣對內價格物價產生影響。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上升要引起進口商 品在國內的價格下降,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3 有利於旅遊和留學。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購買外國商品,老百姓可以付同樣的錢享受更多的外國的產品與服務。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那些供養孩子留學的家庭也因此減少了留學的費用,成為此次人民幣升值直接的受益方,同時使境內居民出境旅遊變得更加便宜。
弊
1 不利於外國遊客入境旅遊。外國遊客入境旅遊變得相對昂貴,這對國內的旅遊業而言顯然有不利的影響。
2 不利於商品出口。比如原本中國100元人民幣的商品,賣到美國去只要12美元多一點點,現在同樣的一件商品賣到美國去就要將近13美元。顯然人民幣的升值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很不利
3 讓大陸失去對外資的吸引力。人民幣的升值也使得中國失去了對外資在大陸投資建廠的吸引力,因為生產成本提高了。比如同樣是付給中國工人工資,原來只要100美元的,現在就要108美元了。
從歷史經驗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升值,該國或地區的股市都將上漲。人民幣升值將近7%,雖然上漲幅度不大,但它也預示著中國開啟了人民幣升值的「大門」,人民幣就此進入了升值通道。國外熱錢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必然吸引投機資金的快速流入,從而推動股票和房地產市場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日本、泰國和我國台灣地區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統計數據顯示:當年日元的每一輪升值都對應著日本股市的持續上升期。整個上升過程,從1972年啟動到1989年最後結束,延續了整整17年,漲幅高達19倍。在1972年至1989年的18年間,日元有13年處於升值狀態,其中,升值幅度超過15%的年份有6年。而股市則有15年處於上升狀態,其中,升幅超過20%的年份有6年。升幅最大的年份是1972年,當時日元第一次從1:360的固定匯率調至1:301,當年日經指數勁升了91.91%;其次則是1986年,即「廣場協議」達成後的第一年,日經指數勁升了42.61%。因此,日元升值初期對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最大,對指數推動力度最為顯著。反觀當今的中國股市,從2007年農歷農歷新年開始,上證指數幾乎是「坐著火箭」一路狂飆,雖然中間也經歷過一些起伏,但是「瘋牛」的中國股市誰也阻擋不了。就像當初人民幣升值一樣,上證指數的一個個關口相繼輕松告破,一路到達了4300這個歷史「制高點」。似乎中國沉寂多年的熊市一下子就牛了起來,整個中國證券市場一片繁榮之景象,無數的散戶們將他們本來存在銀行的錢取了出來,紛紛扎入股票大海中去。但是仔細想想,究竟誰才是中國股市真正的「莊家」?傳統意義上的莊家就不說了,這里主要討論的就是國外的熱錢。人民幣升值,猶如一塊剛新鮮出爐的大蛋糕,吸引著全世界的熱錢的胃口。人民幣升值了,就意味著人民幣更「值錢」了。具體的表現在,人民幣匯率是8.27的時候,100美元只能兌換827元人民幣,但是現在100美元只能得到770元左右。表面上看中國佔了便宜,但國外投機集團的熱錢可沒有那麼傻。它們在中國政府宣布人民幣升值之前就通過各種渠道,將大量的美元(據估計是幾千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豪賭人民幣的升值。而這些熱錢進入中國後就會進行投資,主要是股市和房地產,把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帶的紅紅火火,使得無數中國資金跟進,造就了一片繁榮的景象。然後人民幣就如其所願開始升值,國外的投機者們這下子可高興壞了。一方面,他們在中國做的投資本身就得到了回報,就算人民幣的匯率沒有變動,按照正常的利潤率一年20%,100億美元(按當時匯率是827億人民幣)這時候就是將近1000億人民幣了。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到7.70,熱錢這時准備全身而退,按照這個匯率1000億人民幣就變成了130億美元。這一進一出,國外投機者們就白白賺走了30億美元!何況真正在中國的投機熱錢是幾千億美元!熱錢撤走了,留給中國的呢?巨額資金的流失必定導致人們對市場失去信心,然後就是崩潰,吃虧的還是中國老百姓。
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可以說,人民幣升值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國的出口貿易了。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就是基於中國對美國巨額的貿易順差。人民幣一升值,中國的貨幣優勢就盪然無存。原本中國100元人民幣的商品,賣到美國去只要12美元多一點點,現在同樣的一件商品賣到美國去就要將近13美元。顯然人民幣的升值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很不利。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升值也使得中國失去了對外資在大陸投資建廠的吸引力,因為生產成本提高了。同樣是付給中國工人工資,原來只要100美元的,現在就要108美元了。中國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應該會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可以看到人民幣的升值畢竟是有限度的。目前人民幣升值7%左右,美國希望人民幣升值10%~40%以解決中美貿易問題,而專家預期中國經濟所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是7%~10%,所以中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大可能讓人民幣大幅升值。其實,中國表面上的數量巨大的出口額,外資和合資企業佔了很大的一部分。2006年中國六千多億出口額,大概有60%左右是外資企業的出口,真正國內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辦企業總而言之中國人自己的企業不到50%。目前,中美兩國經貿關系的主脈已變為美國投資——中國製造——美國消費。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定原來美國生產一雙耐克鞋的成本是20美元,現在轉移到中國之後,離岸中國的成本價是4美元,其中,中國從國外采購這雙鞋材料的成本價是2美元,中國企業獲得的利潤是0.4美元。中國賺的只不過是員工的薪水和企業上繳的稅收。而中國相比美國低很多的工資水平,以及許多省市對外資企業的優惠稅收政策,以至於我們在這兩項上面也沒有得到什麼太大的好處。但正是這樣一種形勢,迫使我們的企業必須向著高附加值的方向邁進。低附加值的企業遲早會被市場淘汰,人民幣的升值無疑加速了這一過程。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對外出口打擊是巨大的,但我們也要看到它所帶來的好處。我認為人民幣升值最大的好處就在與部分的平息了美國的怒火。暫且先不討論美國把對華貿易逆差的帳全算在人民幣匯率身上是對是錯,單單憑借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我們就不得不看著他的眼色行事。我們每年40%的出口是對美國實現的,美國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依賴度非常高的市場。如果我們抱著人民幣匯率不放,和美國來「硬碰硬」的話,相信最終吃大虧的還是中國。靈活的匯率政策,正是我們的目標。既不能一味的聽從於美國,也不能目空一切,和他「玩真的」,畢竟我們的實力還夠不上。靈活的應對美國的責難,是為了給中國贏得更多的現代化建設的時間。還有的好處就是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中國的巨額順差,表面上看是再好不過了,但其背後依舊潛伏著危機。一般的貿易順差,說明了一個國家出口的強勁,說明了這個國家的商品優勢和經濟實力。但是巨額的順差就說明這個國家過分依賴外國市場了。舉個例子,2006年我們的對外貿易出口額為9691億美元,占總GDP的30%強,巨額的順差代表著相應巨大的生產能力。萬一哪天中美交惡,美國限制從中國進口商品,那我們的產品還賣給誰?以目前我們低迷的內需能消化這么多的商品嗎?這勢必會導致一些以出口為生的企業的破產和員工失業,不還是中國吃虧嗎?現在人民幣的適當升值,會緩解這方面的壓力。
對各行業的影響
1、外匯負債類行業將明顯受益,主要包括航空、貿易等行業。這些行業由於有較多的外匯負債(特別是美元負債),因此人民幣升值將給這些行業帶來匯兌損益,特別是像航空類公司,往往都有巨額的美元負債,因此將明顯受益。
2、原材料或部件進口型行業也會有所受益,主要包括造紙(紙漿進口)、鋼鐵(鐵礦石進口)、轎車(部分重要零部件進口)、石化(原油進口)、化纖及塑料(原料進口)、航空(航空器材進口)、服裝(高檔面料進口)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每年均需要進口相關的原材料及部件,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這些行業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中國造紙行業中的紙漿成本佔70%,而紙漿中的38%是進口的,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造紙行業的成本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從而明顯提升造紙行業的盈利水平。
3、投資品行業也會受到一定的資金追捧,主要包括具有土地價值的房地產、園區開發等行業、具有資源價值的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由於此次升值幅度不大,因此境外資金有可能對通過投資這些行業中的公司所擁有的土地或房產來獲得升值收益,從而加大資金對這些投資品行業的吸引力,從而引發價格的上漲。
4、傳統的出口優勢型行業則受到直接沖擊,包括紡織服裝、家電、機械等產品。由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利潤率有所下降,但我們認為僅2%的升值幅度影響不大,通過成本壓縮和價格適當轉移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公司,特別是龍頭企業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5、國際化定價的行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包括完全國際化定價的有色金屬、部分國際化定價的石化、鋼鐵、電子元器件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受到國際價格影響較大,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它們以人民幣計價情況下的售價有所下降,從而導致利潤的下降。
6、進口產品替代的行業將也會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包括汽車、工程機械、鋼鐵、家電等。這些行業的產品和國外進口產品競爭較為激烈,而人民幣升值以後會導致國外進口產品以人民幣報價下降,從而使得本土產品的競爭力有一定的下降,並進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盈利水平。
7、外貿服務業行業可能會間接受損。由於人民幣升值可能對我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將可能對港口、機場和航運行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由於升值刺激進口可能也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其影響幅度相對較小。
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是較為復雜和多角度的,往往是利空和利多的綜合。匯總分析,結合對各行業重點公司在人民幣升值2%的情況下的盈利情況變化分析,此次人民幣升值對航空、造紙、園區開發、房地產、通信運營、通信設備等行業構成利好,但除了航空行業外,其他的利好程度不高,而對鋼鐵、視聽器材、石油開采、紡織服裝、元件等行業有一定的利空,但從我們跟蹤的重點公司業績變化來看,程度不大。而其他的行業總體是一個較為中性的情況。
⑷ 升息的利弊,銀行為什麼提升利息,或者加息,對股票證劵市場,實體經濟有什麼利弊
你好,銀來行加息主要是國家發自行的貨幣太多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因而加息,讓部分資金流入銀行,這樣市面上的流通貨幣減少,自然物價就會下跌。加息對於股票和實體經濟都是屬於利空。因為銀行利息高了,很多保守的投資者就會將錢存入銀行,避免股市投資的風險。對於企業來說,因為大部分企業都在銀行進行貸款經營,銀行存款利息提升,同樣的貸款利息也會上漲,這樣就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情況大概這樣,希望我的回答對你的疑問和投資有所幫助。
⑸ 支付寶應用於實體經濟上的利與弊!!急!
支付寶對於用實體經濟上是有利的,畢竟現在是電商時代;但為了保障自己的財產一定要給支付寶買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