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的南美洲曾兩次避開了世界大戰,為何他們的經濟始終發展緩慢
南美洲雖然沒有參與兩次世界大戰,但是南美洲內部一直有矛盾並且南美洲人民不進行拼搏,所以他們的經濟一直發展不起來。南美洲避開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他們的經濟發展完全是兩回事,沒有多大的關系。
第三點,文化因素。
南美洲離美國是很近的,美國的毒品、槍支、自由主義等文化思想影響這南美地區很多國家,這使得很多國家國內的風氣就不是很高。南美地區很多國家充滿著毒品,暴力和犯罪,這嚴重地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的發展。
② 南美洲經濟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天主教狂熱,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聯合,軍人專政,封建殘余重,美國干涉
③ 下列關於美洲經濟的說法,正確的是()A.美洲經濟發展不平衡,南美洲的發達國家只有巴西B.美洲的發
A、美洲的經濟發復展很不平衡,制巴西是南美洲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但南美洲屬於發展中國家;故A不符合題意;
B、美洲的發達國家只有美國和加拿大;其餘都是發展中國家;故B符合題意;
C、墨西哥石油儲量豐富,巴西是南美洲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故C不符合題意;
D、美洲仍然以農礦產出口為主,農業以種植熱帶經濟作物為主,多數國家的糧食生產不能滿足本國的需要;故D不符合題意;根據題意.
故選:B.
④ 南美洲獨立早為什麼發展較差
拉美經濟在發展主義理論指導下,取得了穩定持久的增長, 但這種高速增長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歐洲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世界經濟的繁榮、國際貿易的增長、外資增加以及跨國公司作用的日益突出不無關系。1973年發生石油危機後,西方國家經濟停滯,通脹並發,大量資金湧入拉美,為拉美國家舉借外債提供了外部條件。為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拉美一些國家提出「債務發展」模式,即通過外債來實現國家工業的現代化。「債務發展」模式的主要內容是借錢用以擴大再生產,增加出口,增加收入,還債並進行資本輸出。70年代,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主要國家都走上了這一模式。
通過外債實現工業化的模式歷史上有先例。英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俄國等在實現其工業化的進程中都曾舉債和利用外部資金以加速工業化的步伐,韓國在70年代也採用了這一模式。但負債發展應該有一定的條件,即借來的錢應該用於經濟建設、推動工業化、保證本國貨幣的穩定等。如果舉債用於提高國內消費、彌補中央財政的赤字、或從事沒有把握贏利的投資等,那麼舉債的風險就會很大。拉美國家借債發展模式的特點是:借的錢大大超過外國直接投資,後者僅占借債數額的4%~20%;官方貸款少,商業貸款的比例超過一半,一般來說,商業貸款期限短而利率高;在經濟發展中,出口貿易居重要或戰略地位的國家,如墨西哥、巴西等國的借貸多, 這是因為這類國家外匯短缺,而又需要進口大量的資本貨、中間產品和工業原料;有較強經濟干預能力的國家借貸多,實際上拉美很多國家的債務中,公共債務的比例占很大比例,等等。
借債發展的結果各國有所不同,巴西和墨西哥產業結構層次有所提高,主要表現是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下降,工業和服務業上升;工業中基礎工業和原材料工業比重加大,而傳統輕工業部門比重下降。拉美有不少國家對債務管理較差,負債發展的經濟效益很差,有的國家直接借債用於擴大政府的非投資性開支,或彌補財政赤字,還有的國家甚至用借來的錢購買軍火,造成嚴重問題。
借債發展戰略造成拉美的外債迅速膨脹。據拉美經委會統計,1975年拉美外債總額為780多億美圓,到1982年迅速增至3080多億美圓。
大量舉債造成拉美國家外債失控,外債負擔急劇上升,外債的償還能力發生問題,1980年至1982年,拉美地區的償債率(即當年的還本付息額占商品和勞務出口的比例)分別達到37%河7.6%,遠高於國際公認的警戒線(20%)。
拉美國家償債能力低,一是因為債務結構不合理,其中短期和商業債務比重大,二是由於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下跌,拉美以初級產品為主體的商品出口結構,不利於增加外貿收入,其中特別是80年代初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連續下跌,原來以石油出口為主要外匯收入的墨西哥大受其害。
⑤ 南美洲的國家近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大多屬於什麼國籍
按發展水平劃分,要不是發達國家,要不就是發展中國家。南美洲沒有發達國家,全部是發展中國家。因此國家類型就是發展中國家
望採納,感謝
⑥ 下列有關南美洲經濟的說法,正確的是()A.南美洲經濟發展緩慢B.重要的出口商品是工業產品和半成品
南美洲有巴西、阿根廷、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智利等12個國家.內目前,巴西是南美容洲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阿根廷為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牛肉、羊毛等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突出地位.南美洲的經濟雖有較大發展,但農礦產品仍然是主要的出口商品.能源礦產以石油最為重要,金屬礦產以鐵、銅、鋁土為多.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經濟作物占絕對優勢,大量出產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數國家的糧食生產不能滿足本國的需要.
故選:C.
⑦ 南美洲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排名是怎樣的
墨西哥---------6260.80億美元,
巴西----------4923.38億美元,
阿根廷---------1297.35億美元,
委內瑞拉版---------847.93億美元,
哥倫比亞---------775.59億美元,
智利-----------724.16億美元,
...就只有這點,其他權國家沒有列入
⑧ 了解南美洲國家上世紀的發展
南美所有國家,至今為止本質上還是國際經濟循環中負責提供初級產品的角色,在地緣政治上更是處於邊緣的位置,文化上更不具備原生性,而是從屬於宗主國的歐洲文明下自行發展一個旁支。
沒有發生過工業革命,沒有參與過20世紀前的野蠻殖民游戲(南美是被參與)並獲得足夠的籌碼,沒有在核心區經歷冷戰那種變態的和平競賽。自然無法出現在經濟、科技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上都走到一流水準的發達國家。
對於南美翹楚皮將軍的智利絕對不能誇成一朵花的,本來這就是新自由主義的樣板範例,誇皮將軍的同時還可以順便黑一下之前的左翼政府失敗政策以及後來阿根廷的抽風後果,當然更高級的可以在最後黑一下某國,不然對不起1992年以來「歷史終結」以後自由派們全世界播種的努力,對不起從80s至今活躍在某國學術界和思想界的種種僵屍學霸們的栽培呀!
不過,就算是又怎樣?休克療法鼓吹者們變不出第二個智利,因為變不出第二片銅礦金礦到處都是,人口還少的土地,更變不出因為他們深惡痛絕的某國飛速工業化導致的國際金屬礦石價格的30年大牛市。
別的不說,80s後期開始的銅牛市怎麼來的?與此同期世界經濟版圖發生了哪些變化?
拋開所有無聊的意識形態爭論,經濟活動無非就是生產和消費兩種基本元素外加投資這個活動在種種層面上的組合。一定時期內,消費是存量需求,生產是存量供給,投資創造增量的供給,也刺激增量的需求。地球上的初級產品價格連續上漲,只能說明發生了連續的需求增長。需求哪裡來?還用說么?
我現在超級不懷好意地希望某國崩潰一次給他們看,反正要下地獄是一起下的,沒有工業經濟體的進口需求持續增長,資源國如南美如加澳新憑什麼「風景這邊獨好」?
反正現在某國經濟也開始去杠桿了,當年不顧後果大投資造成的泡沫遲早是要擠掉的,軟著陸硬著陸只是手段問題,著陸卻是必然結果;今年以來的情況就是:宏觀「三期疊加」+貨幣偏冷+房地產預期持續收縮,對應的市場反應就是鐵礦石和煤炭已經半年以上大熊市了,3月倫銅也給了大家08之後第二大的」金箍棒「下跌。七月開始連農產品(如兩粕)都開始了劇烈下調(懶得截圖大家自己去財經網站看K線)。
以上多種商品可都是南美加澳新等國的主要出口品。資源和初級農產品10年牛市的終結,就像一次大潮退去一般,海灘上的新自由主義小將們究竟誰沒穿內褲,一目瞭然。
⑨ 南美洲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哪個高些
南美洲國家的的經濟發展水平要比東南亞國家高些論人均GDP,南美洲的智利、巴西、委內瑞拉、阿根廷、烏拉圭的人均GDP都已超過8000美元(2008年),而東南亞只有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的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2008年),南美的近代化進程早,大部分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較高了,而東南亞的柬埔寨、寮國、緬甸、印尼的大部分仍處於欠發達狀態論經濟總量,南美洲和東南亞是沒法對比,因為各個國家的國家實體差異太大,南美有巴西這個經濟大國在,而東南亞拿不出太大的國家來對比。
⑩ 南美洲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排名是怎樣的
巴西
阿根廷
智利
委內瑞拉
秘魯
哥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