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荊門和荊州的區別
荊門和荊州的區別:
1、行政區域不同。
荊門和荊州同為湖北省地級市,轄區不同。
2、地理位置不同。
荊門位於湖北省中部,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
3、歷史文化不同。
荊門在夏商時屬荊州之域,西周分屬權國、鄀國,春秋戰國屬楚,漢置當陽縣,唐立荊門縣,宋建荊門軍,元設荊門府,明復荊門縣,清為荊門直隸州,民國降州為縣,新中國成立後續為荊門縣。1979年,分設荊門縣、荊門市。1983年,荊門縣與荊門市合並升為地級荊門市。
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
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1)鍾祥省級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荊門,湖北省地級市,鄂中區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荊楚門戶」之稱,位於湖北省中部,漢江中下游,北接襄陽市和隨州市,西靠宜昌市,東臨孝感市,南分別與荊州市、潛江市、天門市接壤。
荊州,古時又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
B. 沙洋縣有那幾個鄉鎮
沙洋縣下轄沙洋鎮、五里鋪鎮、十里鋪鎮、紀山鎮、拾回橋鎮、後港鎮、毛李鎮、官當鎮、李市鎮、馬良鎮、高陽鎮、沈集鎮、曾集鎮等13個鎮,縣政府駐沙洋鎮平湖路33號。
沙洋因唐朝尉遲恭任荊州總管時在漢津口旁的瓊台山修建「沙洋堡」而得名,境內留下了中國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新石器古城遺址──馬家垸遺址,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政權──權縣,出土了郭店楚簡,境內有包山楚墓、楚莊王墓等楚墓群連綿分布。
(2)鍾祥省級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1.地形地貌
沙洋縣地處江漢平原西北部的湖區和荊山余脈東南的山崗丘陵地帶,由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屬北亞熱帶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能充裕、熱量豐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9-10]
沙洋縣地處江漢平原西北部的湖區和荊山余脈東南的山崗丘陵地帶,境內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呈緩慢傾斜。最高處為馬良山,主峰海拔155米;最低在長湖底最深處,海拔27米。區內西北部為丘陵龍崗狀地形,南部為漢江堆積階地,屬漢江平原地域,東部主要為漢江堤防外灘地帶的河漫地。
2.氣候
沙洋縣境內處於中緯度地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光能充裕、熱量豐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的特點。無霜期長,嚴寒酷暑期短。農業氣候災害有低溫、熱害、乾旱、洪澇、陰雨、冰凍、大風、冰雹.
形成沙洋縣的氣候因素主要是太陽輻射、地理位置、地形和大氣環流。太陽輻射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是形成當地四季氣候的基本因素;地形北高南低,有漢水河谷與南陽盆地相連,是冷空氣南侵的通道;冬季多為寒冷乾燥的極地大陸高壓控制,盛行偏北季風;
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暖濕,多吹偏南季風,雨量多;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兩種季風交替,但以偏北風為主。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降水量1025.6毫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沙洋縣
C. 鍾祥市大柴湖經濟開發區2019年外來人口多嗎
哪個地方都有外地的人,要是工資高的話,外來人多也是很正常的,估計鍾祥市比沙洋縣工資高一些,應該有很多沙洋的人跑那邊去工作,具體別的地方的就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