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發布時間:2021-01-09 06:00:31

① (14分)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南開大學教授杜家驥在《概

(1)全閏性網路復市場和城鄉制市場網路體系形成;長江、沿海成為商品流通的主要干線;工商業市鎮繁榮。(3分)
(2)工業革命。(2分)
經濟領域:a奠定了工業化的經濟體制,開啟了現代化之路和「城市化」的進程,推動了歐洲、北美和東亞等地實現工業化。b.19世紀中後期,一個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
場基本形成。(2分)(任答一點得2分)
政治領域:a.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b.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進行了社會變革,進一步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2分)(任答一點得2分)
(3)1945年。宗旨是穩定國際貨幣體系。(2分)
(4)①中國成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之一;②中國經濟發展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③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的參與;④既體現了世界經濟發
展的全球化趨勢,也體現出區域集團化特徵等。(3分,任答三點,言之有理即可)

② 誰能介紹下人類經濟活動的發展歷史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發展歷史
一、經濟全球化的形成
經濟全球化,是指人類經濟活動和某一產品的生產過程、服務所涉及的地域范圍不斷向全世界擴展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過程
1.從15世紀開始,資本主義國際貿易在歐洲萌生時期。
2.到了18世紀中葉,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使人類經濟活動進入了生產國際化的初級階段。
3.19世紀下半期,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類經濟活動進入了生產國際化的中級階段。
4.二戰後,以電子技術為中心的新的科技革命,使人類經濟活動進入了生產國際化的高級階段——全球化階段。
二、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關系
(一)這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
1.世界經濟一體化
一體化,是指事物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將各個分散的部分組合成一個整體。
世界經濟一體化,是指世界各國通過一定協議、規則使其經濟活動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整體。
2.二者的區別
1.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形成過程中,制度建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經濟全球化則是指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現象。
2.經濟全球化比世界經濟一體化包涵的意義和范圍更加寬廣,內容更加豐富。
3.二者的聯系
1.世界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制度保證,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一體化提供了現實基礎和客觀條件。
2.世界經濟一體化有賴於世界各國之間確立比較穩定和牢固的協調和合作關系。
4、李琮的觀點
聯系: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基礎,只有在經濟全球化的客觀基礎上,才會有世界經濟一體化;
而世界經濟一體化則是在契約上和組織上把經濟全球化固定下來,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二者的區別
經濟全球化是導致經濟成為整體的「自然」發展過程,是客觀的狀態。
而世界經濟一體化是由世界各國在契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定的經濟組織形式,是人們主觀意志的產物。

為了加以區別,有的學者把經濟全球化稱為「非制度性」一體化;
把世界經濟一體化稱為「制度性」一體化。
(二)當今社會的發展階段
目前世界經濟一體化還處於萌芽狀態。近半個世紀是經濟全球化時期,也是各國力圖對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關系共同進行干預和調節的時期。 20世紀下半葉至今建立了許多國際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這些組織對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關系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它們還不屬於世界經濟一體化組織,因為:
⑴ 它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以其強大實力為後盾,按照它的意願建立的。雖然後來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加入,但各國的地位不平等,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很有限。
⑵ 這些組織的規章不嚴密,組織也很鬆散,所作出的決定對成員國約束力不大。
⑶ 這些國際經濟組織都是專業性的,一般只涉及國際經濟關系的某一個方面,其調節作用也只能限於某一專門領域。
由於這些局限性,這些國際金融組織只能算作「准」世界經濟一體化組織或初級形態的世界經濟一體化組織。

第二節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素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生產力。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經濟國際化程度也不斷提高,最終進入全球化階段。
一、技術進步
科學技術的發展縮短了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使資本、商品、人員的交往地域限制減少、空間靈活性增大,促進了國家之間的政策協調和世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
科學技術最具有世界性,最早實現全球化,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產生深刻影響,為經濟全球化發展提供較好的技術手段。技術創新和產品更新是推動經濟發展,佔領新的市場領域的重要手段。
現代交通運輸和通訊信息在20世紀快速發展,從空間上和時間上把世界各地的經濟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縮短了時間和空間距離,運輸成本的不斷下降,促進人員、物資的交流。
信息技術成果的廣泛運用使信息產業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新產業,對國際分工產生重要影響。
2、跨國公司的興起與發展
早期的跨國公司海外經營活動主要是獲取廉價的原材料,運回國內加工生產。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跨國直接投資快速增加,各國經濟相互依賴性增強。
跨國公司的成長階段可以分為:
⑴ 產品出口
⑵ 設立海外銷售機構
⑶ 建立海外生產企業
⑷ 建立完整的分公司
⑸ 設置海外研發機構
⑹ 海外分公司納入總公司的全球經營網路,成為全球性公司。
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具體表現為:
⑴ 加速了生產與資本國際化,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打破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使資本和其他要素自由流動,優化配置各種資源。資本過剩的國家向海外投資,在勞動力價格比較低的國家加工產品,在物資短缺的國家出售產品,提高生產力水平。
⑵ 促進了技術進步和國際技術交流。跨國公司有先進的技術設備,雄厚的資金、高素質的人才,迅捷的信息,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通過海外投資設廠,可以促進技術的空間擴散。
⑶ 跨國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擴大了國際貿易量,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如果沒有跨國公司,世界貿易總量將比目前的水平低很多。
⑷ 跨國公司的國際金融活動給國際金融市場增添了新的活力。跨國公司一方面可以利用雄厚資金擴大投資,還可以利用其良好的銀行信譽以及對金融市場的專門知識,幫助其它企業從國際金融市場中籌措急需的資金。
⑸ 跨國公司促進了世界各國經濟政策的協調與融合。跨國公司的發展使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賴性增強,一國的經濟波動很容易造成全球經濟的波動,從而迫使世界各國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加強與別國的協調與融合,以保證國家以及全球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
3、國家的經濟調節及干預作用
國家對國內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不僅涉及到該國國內經濟、政治、政策,而且還涉及到對外經濟活動、國際經濟關系甚至整個世界經濟運行規則。
4、國際經濟協調
國際經濟協調是由於各國間經濟矛盾的存在而產生的國與國之間相互磋商、協調與聯合的行動。當地國際經濟協調包括貿易政策協調、匯率政策協調、貨幣政策協調和財政政策協調。各國討論的議題主要是全球性的政治與經濟問題。

第三節 經濟活動全球化的特點

一、世界貿易不斷擴大,世界要素市場逐步建立
世界貿易增長迅速,規模擴大,全世界總產值中有1/3是通過國際交換實現的。各種世界市場如勞務市場、貨幣市場、金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等發展起來。世界服務貿易增長速度超過商品貿易,對外投資大幅度增加。
二戰後,世界貿易增長速度大大高於世界生產增長的速度。勞務、貨幣、金融、技術、信息等世界市場都發展起來,構成了完整的發達的世界市場體系。
二、經濟全球化發展地域差異明顯
如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不平衡十分明顯。
發達國家和地區,如美、日、歐之間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全世界的對外直接投資約4/5集中在發達國家,而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所佔比重不大。
三、.國際水平分工進一步發展,經濟格局發生變化
當代國際分工中,水平分工佔有主導地位。
在以水平分工為主的國際分工體系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各國的對外經濟關系,不再是以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國家和地區為對象,而是以全球為對象,即不再是單方位的,而是多方位、全方位的。
在國際分工中,科學技術起重要作用,而自然資源的作用下降。在國際垂直分工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大力發展製造業和服務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發展中國家仍然是農礦原料等初級產品的主要產地。隨著國際水平分工的發展,逐漸佔有主導地位。發達國家之間技術轉讓由原來美國是最大的技術提供國轉變為美國、日本、歐洲等相互轉讓技術,使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融合。
四、經濟全球化呈現多極化趨勢
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一體化形成了以亞太、西歐為中心的異常活躍和多極化格局。亞太、西歐地區一體化組織不斷擴大、一體化程度提高,拉美、非洲一體化也有較大的進展,世界經濟一體化呈異常活躍的多極化趨勢。
現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呈現出亞太、西歐、拉美、非洲一體化的多極化趨勢。二戰後一定時期內,美國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其後日本和西歐國家實力增強,逐漸形成了以這些國家為中心的經濟區。

③ (32分)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並對社會政治的發


(1)特點:注重水利設施的興建;鼓勵百姓和官吏興回修水利。(2分)
效果:各地興答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2分)
(2)趨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2分)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確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廣泛建立。(6分)
(3)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2分)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化,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2分)
(4)問題:執政黨(共產黨)和政府脫離群眾;人民生活未得到改善(或生活狀況惡化)。
(4分)歷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未得到糾正。(2分)
(5)認識:柯林頓主張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卡斯特羅認為經濟全球化應以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為前提。(4分)
成果:形成了全方位的開放格局;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加入了亞太經合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等。(4分,答出兩項重大成果可以得4分。)
(6)要切實保障和維護人民的利益;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適時調整政策。(2分)(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④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對於開放或封閉的影響並舉兩個實例。

地理環境的開放與封閉是相對的,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生產力對環境有不同要求,也會產生不同結果。中國有較易於隔離的地理環境。東面臨海,西北橫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

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絕地帶,給予農業民族無法突破的限制。這種一面臨海,其它三面陸路交通極不便利,而內部迴旋餘地又相當開闊的環境,形成一種與外部世界半隔絕的狀態,使中國沒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養成了獨自經營,和平溫順的國民性格。

所以,中國文化大體上是在本土獨自醞釀成長,雖偶有外來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傳入,皆能雍容消納,使中國文化的發展穩定而富於自信。

實例

1、明朝的海禁政策使其錯過的資本主義的萌芽,也就是從那時起漢民族開始走下坡路。間接導致明朝的滅亡。

2、清朝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致使中國很少接受外來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相對封閉性,導致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

(4)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1、地理環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別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層」,分為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三個方面。(注意前面是先分自然和人文,再從人文中分出經濟和社會文化)

2、地理環境主要是自然環境,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環境與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嚴格區分越來越難。

3、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的意識或精神的基礎。

4、地理環境對人類和人類社會所起的作用有四個方面:

一是為人類的生產、生存、發展、消亡或離開這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

二是決定這個環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動,決定其產生、發展以至消亡的過程。

三是在這個環境中的一切物質和由物質產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會減少,只能是以各種形式轉化或傳遞。

四是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順應這一環境的內在規律。(注意:這一條很可能考簡答題,簡記:為人類決定一切生物能量守恆一切活動)

5、盡管地理環境提供給人類的條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類的活動沒有超越這一限度,就能夠擁有相對無限的活動餘地。

因為第一它沒有規定人類從產生到消亡的具體過程、方式和時間;第二它沒有確定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和傳遞的具體過程、方式和時間;第三,人類只要不違背它的內在規定,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利用這一環境,實現對自身有利的物質轉化和能量傳遞。

⑤ 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下面三幅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 圖一是市坊整

相似特點:對外開放。(2分)
原因: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急需海外市場;清政府統治腐朽,對外實行閉關自守。(4分)
題目:「摒棄自閉,積極主動地融入到世界經濟大潮中」。(意思相似即可)(2分)
理由:[提示]歷史證明:閉關自守必將導致落後、挨打。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逐步形成,中國經濟需要與世界經濟全面接軌,這在總體上符合我國的根本長遠利益。(3分)(凡能體現「開放」主題的即可得分)

⑥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經濟活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出發點,這是因

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有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生活資料和生產它們的生產資料,因此,物質版資料的生產是權人類生存的基礎。物質資料生產的發展,又是人類社會各方面發展的前提。因為只有物質資料生產發展了,經濟剩餘才會越來越多,行為的選擇餘地才會越來越大,也就容易達到多重目標,使人類社會走向文明和進步。可見,作為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基礎的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⑦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有什麼樣的關系

答:有相依互存的關系。因為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場所,人只有在好的環境中回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發答展。 現如今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而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所造成的惡化,如酸雨和水土流失等等已經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人類保護環境就等於保護自己一樣,人類只有保護好自然環境才有可能持續地發展,所以說人類和環境是相依互存的關系。

⑧ 實體經濟的概念

實體經濟,指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是人通過思想使用工內具在地球上創造的容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
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仍存在下行壓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全球金融市場近期也出現較大波動,需要更加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為此,央行決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實施降息及「普降+定向」降準的「雙降」組合措施。至此,去年以來,央行已累計進行4次降息、降准。此時降准降息,主要是為了進一步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變化,適當提供長期流動性,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發展實體經濟是一國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是構建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

⑨ 為什麼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經濟活動

1、生產實踐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發展和全部社會的基礎內.
2、生產實踐對人類社容會的存在和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其決定性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生產實踐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和發展.
第二,它決定著各種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它是人們從事政治、教育、科學、藝術等實踐活動的基礎.
總述:它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它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發展和全部社會的基礎.分述:第一,生產實踐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和發展.第二,它決定著各種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展.第三,它是人們從事政治、教育、科學、藝術等實踐活動的基礎.

⑩ 人類的經濟活動圍繞

任何人類經濟活動無不圍繞著兩個最基本的主題而進行,第一個是:產品創新,或稱「使用價值創新」,第二個是產品之生產力提高,或稱產品生產率提高。這兩個經濟主題所具有的基礎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從古到今,如果沒有新產品源源不斷地被創造出來,人類生活就不可能得到豐富多彩的發展,人類生活就只能停留在類人猿的生活水平上,以野果為生;不會有現在的文明,不會有現在的各種電氣用品,各種快速的交通與通信工具,也沒有將來新產品所帶給人類的新希望。而在今天,人們對新產品的希求越來越強,一種產品,如沒有一些新的功能,人們還很難以接受呢?

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對於新產品的生產率的極大提高,那新產品對於整個人類來說也只是望梅止渴而已,因為剛剛創制出來的新產品其市場價格總是昂貴的,沒有多少人能消費得起。如手機,原來被稱為「大哥大」,因為原先由於其價格昂貴,只有那些有錢有勢的「大哥」才能用得起,現在呢?手機越來越好,但其價格卻越來越低,最早期手機價格上萬元,再降落到幾千元,現在普通手機甚至已經降落到幾百元了。這就是手機行業以至整個人類生產力迅速提高的積極結果,生產力提高後,製造手機所需成本必然下降,從而(在競爭下)引起其價格的大幅度下降,價格下降的結果,便使手機平民化、普及化了。

因此人類經濟的兩大主題,互相關聯,缺一不可。創造了一種新的使用價值(新的產品),如果要使其具有經濟意義,就要使其價格降下來。而使價格降下來的根本方法就是採用先進的工具與設備,使其具有先進的生產工藝,以提高生產率。當然,除此之外,強迫工人拚命工作以增加剝削量、或以其它暫時性的方法也能使產品價格降下來,但這並不是根本性的方法,根本性的方法仍然要依靠科學技術,採用先進設備,以改進生產方式,提高生產率。但有些人的見解卻十分可笑,在他們看來,採用先進設備與提高生產率是兩件根本不同的事情,它們之間沒有什麼同一性。這樣的人已經教條愚腐到無法理解哪怕是最顯然的關系的程度了。以先進科技為基礎採用先進設備,它的一個效果是生產特定的產品(新產品),另一個效果就是提高這種產品的生產率,這是顯而易見的,不必多言。

至於人類經濟的其它方面,如制度創新、資本經營、營銷戰略等等,無不以這兩大經濟主題為最根本的事情,因為這同時就是使資本獲利的根本。這兩個人類經濟主題可以用一句古話加以簡潔歸納,這句話即是:價廉物美。

http://www.gzdzbjgs.net/service/d-1456410983

與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