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雙循環
雙循環分好多種,您問的是不是雙循環製冷?
下面我解釋一下雙循環製冷
雙級壓縮製冷循環原理:
其工作過程為:從蒸發器出來的蒸汽經回熱器後被低壓壓縮機吸入,壓縮到中間壓力並與中冷器出來的干飽和蒸汽在管路中進行混合,使從低壓機排出的過熱蒸汽被冷卻後再進入高壓壓縮機,經壓縮到冷凝壓力並進入冷凝器,冷凝後的高壓製冷劑液體進入了中冷器的蛇形盤管進行再冷卻,然後進入回熱器與從蒸發器出來的低溫低壓蒸汽進行熱交換,使從中冷器蛇形盤管中出來的過冷液體再一次得到冷卻,最後經膨脹閥進入蒸發器吸熱蒸發。
這種循環系統,只適用於R12或R22的雙級製冷循環系統中,而決不能用於氨的製冷系統中。這是因為:雖然高、低壓級吸入蒸汽的過熱度都比較大,但是因為氟利昂的絕熱指數K值比氨要小,故壓縮機的排氣溫度不高。
3.兩次節流中間完全冷卻的雙級循環
這個系統的特點是選用了閃發式中間冷卻器。它起兩個作用,其一是相當於兩次節流的中間液體分離器,其二是利用一小部分液體的吸熱蒸發作用,對低壓機的排氣進行完全中間冷卻。這種型式的製冷循環系統,只適用於R717或R22的雙級壓縮製冷循環系統中。為了防止從中間冷卻器出來的飽和液體在管路中閃發成蒸汽,通常要求中間冷卻器與蒸發器之間的距離要近。
綜上分析可知,採用雙級壓縮製冷循環,不但降低了高壓機的排氣溫度,改善了壓縮機潤滑條件,而且由於各級壓縮比都較小,壓縮機的輸汽系數大大提高。此外,採用雙級壓縮循環的功耗也比單級壓縮循環的功耗降低。
② 如何理解內循環加雙循環 發展戰略對我們國家的重大意義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需要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以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和發展作為落腳點之一。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轉變,經濟發展要更加關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1萬美元,從美國、日本、德國等這些大國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一旦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必須要逐步從外向型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模式。十多年前這一規律開始顯現,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從2006年的超過60%下降到2019年的31.8%,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濟配置要求大體一致。
過去,我們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參與國際經濟分工與合作,大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現在,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0%,總體上進入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新階段。靠原有發展模式無法實現新的目標,必須更好地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新的雙循環發展格局,讓發展成果更好地為全體人民所共享,真正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特別是消費升級換代的迫切需要。我們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動力強勁,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加快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形成國內大循環是可行的。重要的是,我們的基本經濟制度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作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有利於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利於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
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戰略目標,我們有著充分的主動權,政策工具也有很多,對這些優勢,我們應當有充分的判斷、認識和信心。應當說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補上消費市場的短板,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利於更好解決我國社會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對外部發展環境變化的應對
我國過去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全球化戰略,在改革開放4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為什麼能取得成功?原因在於,我國在生產要素方面存在著比較優勢,切入全球價值鏈後進行全球競爭,我們有巨大的競爭優勢。獲得成功的同時,我們也發現這樣的全球化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戰略。過於依賴國外的市場,對國內市場開發利用不足,尤其是不能有效地用好逐步擴大的市場容量這一重要競爭優勢。近些年來,我們自身的比較優勢也在發生變化,隨著發展水平的提升,廉價的生產要素不再是競爭優勢,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勢在必行。
外部發展環境的變化,主要是美國對中國的判斷發生了變化,政策發生了變化。美國害怕中國趕上甚至超過自己,因此不遺餘力地打壓中國發展。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國際環境、國際局勢快速變化,美國決策者揚言與中國「脫鉤」,並開始加緊「去中國化」。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步入到一個新時期、新階段,由於經濟增長長期乏力,導致全球化的一些成本全面顯化,收益下降,進一步導致各種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等現象出現。今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各國原本存在的差異和猜忌進一步暴露,加劇了分歧、對立和撕裂。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多年以來,范圍最廣也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危機,使全球供應鏈出現了本地化、區域化、分散化的趨勢。在此背景下,簡單地以原有全球化策略進行發展變得不符合實際。因此,在全球化重構的時代,我們在戰略和政策上必須進行調整。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是閉關鎖國、閉門造車,並不意味著我國經濟不再重視國際經濟循環,經濟開始「內卷化」。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現在國際上保護主義思潮上升,但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可以說,立足國內經濟循環,辦好自己的事情,有利於更好地推動國際循環,形成雙循環互動。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體現了我們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的統一。獨立自主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也是我國社會長期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繼續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的統一。
從國際環境的角度看,無論是「隔離」現象、「孤島」行為和「逆全球化」思潮,還是未來一段時期內各國試圖發展獨立產業體系的可能性,都需要對國內國際循環體系進行再部署、再調整。從國內環境的角度看,國內良性循環體系的建設,對於形成「中國製造+中國消費」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可行路徑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根本指導原則。當前,應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快速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改變出口導向戰略形成的我國長期處於價值鏈中低端的國際分工地位。
國內經濟循環在不斷提升產業水平、技術水平的過程中,能夠快速發現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在這些瓶頸問題上進行全面突破。同時,未來具有很多不確定性,我們要考慮到國際循環可能會發生一些極端現象。為了減輕這種狀況的沖擊,我們必須補齊相關短板,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球競爭力。這就需要對國內經濟循環的短板進行更深入地梳理,提高國內經濟循環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
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體,並不意味著不再重視國際經濟循環,而是強調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暢通國內經濟循環,使得國外產業更加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更加依賴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從而在提高經濟循環能力的同時,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③ 什麼是單循環賽和雙循環賽
單循環賽:是所有參加比賽的隊均能相遇一次,最後按各隊在全部比賽中的積分、得失分專率排列屬名次。如果參賽球隊不多,而且時間和場地都有保證,通常都採用這種競賽方法。
雙循環賽:是所有參加比賽的隊均能相遇兩次,最後按各隊在兩個循環的全部比賽中的積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參賽隊少,或者創造更多的比賽機會,通常 採用雙循環的比賽方法。
④ 從當前經濟形勢看我國「雙循環 新發展格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目前面臨的形勢。
這也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⑤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擴大內需。
中國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理解新發展格局,首先要看到格局中既有「國內大循環」,又有「國內國際雙循環」,前者為「主體」,後者則要「相互促進」。不能片面理解,更不能把兩個循環割裂開來。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是必然的選擇,也是共贏的選擇。
新發展格局是一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論斷。我們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
但這並不是說國際循環不重要,我們依然要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依然要擴大開放、擁抱世界。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大約30%,在新發展格局下,一個依然開放、擴大開放的中國有望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5)經濟發展內循環雙循環擴展閱讀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創新驅動、創新引領,實質在於均衡發展,戰略基點在於擴大內需,戰略方向在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支撐在於以「一帶一路」引領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突破在於打造區域性的新增長極和開放新高地,戰略目標在於全面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內循環、雙循環』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更深層次改革開放的必由之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認為,未來我國需要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加大對企業扶持、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擴大民眾消費等綜合措施,消除痛點、補齊短板,更好激發內生發展動力。
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暢通經濟循環,應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應加快完善科技和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只有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才能更好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效果。」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曉說,面向未來,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要求由「門檻式」開放轉向「規則式」開放,要著力增強我國在區域經濟市場規則的兼容性,更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
⑥ 血液循環中雙循環和單循環
魚類的心臟里全是缺氧血。心室把缺氧血送到鰓進行氣體交換,變成含氧血,再送到身體各部,又變成缺氧血流回心臟。這種血液循環叫單循環.
從兩棲類開始,在更高效率的新陳代謝基礎上,動物血液循環變成雙循環,就是體循環和肺循環,但是兩棲類和爬行類屬於不完全的雙循環。其心室的分隔不完全,所以這兩類動物心臟里的血液仍是清濁相混,代謝率不高。哺乳類是真正的雙循環,心臟分兩個心房兩個心室,含氧血和缺氧血不再混合。完全的雙循環使哺乳類脊椎動物的身體結構和機能更趨向於完善。體循環負責輸送氧氣、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肺循環負責氣體交換。這樣缺氧血和含氧血不混合,氣體交換和運輸氧氣的效率更高
⑦ 雙循環是什麼
雙循環指所有參賽隊伍在競賽中均能相遇兩次.最後按各隊在競賽中得分多少,勝負場次來排列名次.一般是在參賽隊較少,競賽時間較長時採用。而在生物學上,雙循環指在體內血液的循環過程。
雙循環賽制
在2011年女足聯賽不再實行賽會制,而採用雙循環分站賽賽制。該賽制時間跨度7個月,每支隊伍的聯賽比賽場次將增加到30場,加上今年的足協杯賽和全國錦標賽,每名球員的比賽場次將達到40場左右,而過去全年所有賽事才15至25場左右。
雙循環分站式賽制是指,全年聯賽共分成10站進行雙循環形式的分站比賽,每站設4個賽區,每個賽區4支隊伍。最終比賽名次按照全年各分站賽總積分排列。該賽制已獲得全體會員協會和俱樂部的通過。此前,中國足協考慮過採用主客場雙循環賽制,但考慮到女足球員訓練比賽量的科學分配以及經費限制,因此最終採用了分站賽的形式。
哺乳動物和鳥類的雙循環
簡介
雙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
肺循環的血管包括肺動脈和肺靜脈。
門靜脈系主要是收集腹腔內消化管道,胰和脾的靜脈血入肝的靜脈管道,門靜脈進入肝臟,在肝內又分成毛細血管網(與肝動脈血一起注入肝內血竇),然後再由肝靜脈經下腔靜脈迴流入心臟。
肺動脈從右心室發出,分別經左、右肺門進入左、右肺。肺動脈內的血液為靜脈血。肺靜脈左、右各兩條,分別由左、右肺門出肺,注入左心房。肺靜脈內的血液為動脈血。
體循環的血管包括從心臟發出的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以及返回心臟的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冠狀靜脈竇及其各級屬支。
體循環的動脈從左心室發出,分布於全身。體循環的靜脈從各部的毛細血管網開始,逐漸匯合成較大靜脈,最後匯合成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冠狀靜脈竇,注入右心房。
體循環靜脈可分為三大系統,上腔靜脈系,下腔靜脈系(包括門靜脈系)和心靜脈系。上腔靜脈系是收集頭頸、上肢和胸背部等處的靜脈血回到心臟的管道。下腔靜脈系是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部靜脈血回心的一系列管道。心靜脈系是收集心臟的靜脈血液管道。
體循環
體循環是指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的循環。在體循環進行的同時,肺循環也在進行著。靜脈血流回右心房後,接著流入右心室。以右心室為起點,靜脈血射入肺動脈,再流入肺部毛細血管網。在這里,肺泡和毛細血管中的靜脈血進行了氣體交換:二氧化碳由血液進入到肺泡中,氧從肺泡進入毛細血管里的血液中。這樣,原來含氧較少而含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就變成了含氧多的動脈血。動脈血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環。
肺循環
肺循環自右心室開始。靜脈血被右心室搏出,經肺動脈到達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網,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鮮氧氣,變靜脈血為動脈血,然後再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左心房的血再入左心室,又經大循環遍布全身。這樣血液通過體循環和肺循環不斷地運轉,完成了血液循環的重要任務。
在脊椎動物中兩棲綱及爬行綱的雙循環都不完善。而其中爬行綱較兩棲類又有了一定進步。從鳥綱開始,恆溫動物(及鳥綱與哺乳綱動物)具有了完善的雙循環。
⑧ 經濟學家彭文生是如何從「小事」看「內外雙循環」的
最近,針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了很多討論。市場對這個新提法十分關注,但也存在諸多的認識分歧,譬如內、外循環的含義與兩者之間如何互動?如何理解“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邏輯聯系?彭文生是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他結合新冠疫情給經濟帶來的新挑戰,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闡述。
⑨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意思
如今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⑩ 單循環和雙循環的公式是什麼
單循環
單循環,是所有參加比賽的隊均能相遇一次,最後按各隊在全部比賽中的積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參賽球隊不多,而且時間和場地都有保證,通常都採用這種競賽方法。
單循環比賽輪次的計算
如果參加的隊數是偶數,則比賽輪數為隊數減1。
例如:8個隊參加比賽,比賽輪數為8-1=7輪。
如果參加的隊數是奇數,則比賽輪數等於隊數。
例如:5個隊參加比賽,比賽就要進行5輪。
計算輪數的目的,在於計算比賽所需的總時間。
例如:有7個參加比賽,其輪數是7輪,如果比賽中間再休息兩天,則比賽的總時間為9天。
單循環比賽場次的計算
單循環比賽場次計算的公式為: X=N(N-1)/2,即:隊數*(隊數-1 )/2
例如:8個隊參加比賽,比賽總場數是:
計算場次的目的,在於計算比賽所需的場地數量,並由此考慮裁判員的數量,以及如何編排競賽日程表等。
單循環比賽的編排
單循環比賽順序的編排,一般採用輪轉法。
不論參加隊數是偶數還是奇數,都應按偶數編排。如果是奇數,可以補一個「0」號,與「0」相遇的隊就輪空一次。
例如:有8個隊參賽的情況下,其編排如表1-1。 圖表顯示
這種輪轉法,適用於各隊實力互不了解,故採用抽簽定位的辦法,很可能出現強隊早期相遇。
"逆時針輪轉法",這種編排方法可使最後的比賽保持精彩,是通常採用的編排方法(表1-2)。圖表顯示
在有5個隊參賽的情況下,可用補「0」的辦法編排,如表1-3所示。 圖表顯示
下述方法,通常可使最後的比賽保持精彩,是常用的編排方法,如表1-4所示。 圖表顯示
為了避免勞逸不均的情況,還可以把「0」號放到右邊最下位置,並且保持不動。
輪次表編排完後,各隊進行抽簽,並按各隊抽到的號碼填到輪次表裡(或按上屆比賽的名次順序確定編號),據此再編成競賽日程表。編排競賽日程表,首先要貫徹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的原則,當然也要適當地照顧到比賽(觀眾)的需要,可以從時間(上午、下午、晚上)、場館(大館或小館)、地區(本地或外地)等不同的方面作出調整,達到各隊大體上的平衡。
編排中,要考慮到輪次中間的間隔長短,以保證運動員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如果競賽期限允許,通常打完3輪後要休息一天。至服裝的顏色,應按規則規定執行,即秩序冊中隊名列前的隊(主隊)要穿深色服裝。編排時,要注意到留有洗曬的時間。
表1-5是較為正式的競賽日程表格式。 圖表顯示
雙循環
雙循環,是所有參加比賽的隊均能相遇兩次,最後按各隊在兩個循環的全部比賽中的積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參賽隊少,或者創造更多的比賽機會,通常 採用雙循環的比賽方法。
目前,全國男子籃球甲聯賽採用主客場制,在第一階段預賽和9~12名保級賽中採用的就是雙循環比賽。
雙循環比賽的輪次、場次以及比賽時間,均是單循環比賽的倍數。
分組循環
分組循環,是將所有參加比賽的隊先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第一階段預賽,然後每組的優勝隊之間再進行第二階段的決賽,決定第1名和以下的名次。在分組預賽中採用單循環的比賽方法,在決賽中可採用單循環賽、同名次賽、交叉賽等,故也稱這種競賽方法為混合循環制或"兩階段制"。分組循環適用於有較多的隊參加的競賽,可以在不長的期限內較合理較公平地完成競賽任務。
分組循環的不足之處,是參賽隊由於實力不同,如果分布不均,可能造成強隊先期被削減、弱隊反而名次排列在前面的局面。為了克服這個缺陷,在編排中應設立「種子隊」。所謂「種子隊」,就是實力和成績相對較強的隊,應被合理地分開;種子隊"可以通過協商確定,也可以根據上一屆比賽的名次來確定。為了照顧主辦競賽的單位,有時也將競賽規程中應作出規定,還要經過一定會議的討論和認可。
分組循環的具體編排如下:
例如:有16個參加比賽,為了使各組的隊數相均,可分成4個小組,每組4個隊。如果時間、經費允許,又希望多打比賽,也可分成兩個小組,每組8個隊。在分成4個小組中,「種子隊」可設立4個隊,也可設立8個隊,經抽簽編到小組內,或者將1、8,2、7,3、6,4、5(依照上屆比賽的名次排出)經抽簽編入組內。
其餘蛇形排列方法,將1、4、5、8「種子隊」排到第一組,2、3、6、7「種子隊」排到第二組,其餘各隊再經抽簽編入組內。
第二階段的決賽如果採用單循環賽,4個小組的第1名(兩個小組的第3、4名)編為一組,決出5至8名;其餘依此類推,決出全部名次。
第二階段的決賽如果採用同名次賽,則由兩個小組的第1名決冠、亞軍,兩個小組的第2我中決3至4名,依次類推,決出全部名次。
第二階段的決賽若採用交叉賽,則A組的第1名對B組的第2名,B組的第1名對A組的第2名先進行半決賽,再由兩場比賽的勝者進行決賽決出冠、亞軍,負者決3、4名。其餘名次,也是依照上述交叉的方法進行。如果兩個小組都各有5個隊,剩下的隊不能採用交叉賽,也可採用同名次賽決出最後的名次。此事應在競賽規程中作出規定,如表1-6所示。以上情況,在混合制中還要重點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