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羅斯托經濟發展階段市場細分法

羅斯托經濟發展階段市場細分法

發布時間:2021-01-08 19:55:48

1. 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論
1960 年,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WaltWhitmanRostow)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中提出了他的「經濟成長階段論」,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分為5個階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長階段》中增加了第6階段。經濟發展的6個階段依次是傳統社會階段、准備起飛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階段、大眾消費階段和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1) 傳統社會階段
傳統社會是在生產功能有限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是圍繞生存而展開的經濟,而且通常都是封閉或者孤立的經濟,生產活動中採用的技術是牛頓時代以前的技術,看待物質世界的方式也是牛頓時代以前的方式,社會似乎對現代化毫無興趣。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的一些國家至今還處在這一發展階段。
(2) 准備起飛階段
這一階段是擺脫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的准備階段,它的特徵是社會開始考慮經濟改革的問題,希望通過現代化來增強國力並改善人民的生活。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經濟體制改革,為發展創造條件。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則通常是第一產業或者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這一階段要解決的關鍵難題是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3) 起飛階段
這是經濟由落後階段向先進階段的過渡時期。羅斯托認為,經濟起飛必須具備4個條件: ①生產性投資率提高,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 ②經濟中出現一個或幾個具有很高成長率的領先部門; ③發明和革新十分活躍,生產過程吸收了科學技術所蘊藏的力量; ④適宜的政治、社會以及文化風俗環境。 在起飛階段,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量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移到製造業,外國投資明顯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長的產業為基礎,國家出現了若干區域性的增長極。起飛階段完成的標志是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從農業出口轉向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開始出口大量的服裝、鞋、玩具、小工藝品和標准化的家電產品。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歷起飛階段的時期如下:英國1783-1802年,法國1830-1860年,美國1843—1860年,德國1850—1873年,日本1878—1900年。中國,則在1977—1987年間實現了起飛。
(4) 走向成熟階段
這是指一個社會已把現代化的技術有效地應用到了它的大部分產業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國家的產業以及出口的產品開始多樣化,高附加值的出口產業不斷增多,廠家和消費者熱衷新的技術和產品,投資的重點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了資本密集型產業,國民福利、交通和通訊設施顯著改善,經濟增長惠及整個社會,企業開始向國外投資,一些經濟增長極開始轉變為技術創新極。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成熟階段的時間為:英國為 1850年、美國為1900年,德國為1910年,日本為1940年。中國目前也已經進入了這一發展階段。
(5) 大眾消費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的經濟部門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奢侈品消費向上攀升,生產者和消費者都開始大量利用高科技的成果。人們在休閑、教育、保健、國家安全、社會保障項目上的花費增加,而且開始歡迎外國產品的進入。目前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已進入這一發展階段。
(6) 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羅斯托對大眾消費階段以後的社會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不過他認為該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生活質量。隨著這個階段的到來,一些長期困擾社會的老大難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在考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後提出的,它正確地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落後國家追趕先進國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理論。 在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中,第三階段即起飛階段與生產方式的急劇變革聯系在一起,意味著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開始,在所有階段中是最關鍵的階段,是經濟擺脫不發達狀態的分水嶺,羅斯托對這一階段的分析也最透徹,因此羅斯托的理論也被人們叫做起飛理論。

2. 什麼是:市場系列細分法

市場細分的概念是美國市場學家溫德爾·史密斯(Wendell R.Smith)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來的。 市場細分的程序
調查階段
分析階段
細分階段
細分消費者市場的基礎
地理細分:國家、地區、城市、農村、氣候、地形
人口細分:年齡、性別、職業、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類型、家庭生命周期、國籍、民族、宗教、社會階層
心理細分:社會階層、生活方式、個性
行為細分:時機、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產品使用率、忠誠程度、購買准備階段、態度。
市場細分的基本原理與依據
市場是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本身可以細分
消費者異質需求的存在
企業在不同方面具備自身優勢
市場細分的作用
(1)有利於企業發掘和開拓新的市場機會。
(2)有利於企業將各種資源合理利用越目標市場
(3)有利於制定使用的經銷策略
(4)有利於調整市場的營銷策略
1、有利於選擇目標市場和制定市場營銷策略。
市場細分後的子市場比較具體,比較容易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經營思想、方針及生產技術和營銷力量,確定自己的服務對象,即目標市場。針對著較小的目標市場,便於制定特殊的營銷策略。同時,在細分的市場上,信息容易了解和反饋,一旦消費者的需求發生變化,企業可迅速改變營銷策略,制定相應的對策,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力。
聯想的產品細分策略,正是基於產品的明確區分,聯想打破了傳統的「一攬子」促銷方案,圍繞「鋒行」 「天驕」「家悅」三個品牌面向的不同用戶群需求,推出不同的「細分」促銷方案。選擇「天驕」的用戶,可優惠購買讓數據隨身移動的魔盤、可精彩列印數碼照片的3110列印機、SOHO好伴侶的M700多功能機、以及讓人盡享數碼音樂的MP3;選擇「鋒行」的用戶,可以優惠購買「數據特區」雙啟動魔盤、性格鮮明的列印機以及「新歌任我選」MP3播放器;鍾情於「家悅」的用戶,則可以優惠購買「電子小書包」魔盤、完成學習列印的列印機、名師導學的網校卡,以及成就電腦高手的XP電腦教程。

2、有利於發掘市場機會,開拓新市場。
通過市場細分,企業可以對每一個細分市場的購買潛力、滿足程度、競爭情況等進行分析對比,探索出有利於本企業的市場機會,使企業及時作出投產、移地銷售決策或根據本企業的生產技術條件編制新產品開拓計劃,進行必要的產品技術儲備,掌握產品更新換代的主動權,開拓新市場,以更好適應市場的需要。
3、有利於集中人力、物力投入目標市場。
任何一個企業的資源、人力、物力、資金都是有限的。通過細分市場,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目標市場,企業可以集中人、財、物及資源,去爭取局部市場上的優勢,然後再佔領自己的目標市場。
4、有利於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前面三個方面的作用都能使企業提高經濟效益。除此之外,企業通過市場細分後,企業可以面對自己的目標市場,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既能滿足市場需要,又可增加企業的收入;產品適銷對路可以加速商品流轉,加大生產批量,降低企業的生產銷售成本,提高生產工人的勞動熟練程度,提高產品質量,全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市場細分的步驟
市場細分程序可通過如下例子看出:
一家航空公司對從未乘過飛機的人很感興趣(細分標準是顧客的體驗)。而從未乘過飛機的人又可以細分為害怕飛機的人,對乘飛機無所謂的人以及對乘飛機持肯定態度的人(細分標準是態度)。在持肯定態度的人中,又包括高收入有能力乘飛機的人(細分標準是收入能力)。於是這家航空公司就把力量集中在開拓那些對乘飛機持肯定態度,只是還沒有乘過飛機的高收入群體。
可見,市場細分包括以下步驟:
1、選定產品市場范圍。公司應明確自己在某行業中的產品市場范圍,並以此作為制定市場開拓戰略的依據。
2、列舉潛在顧客的需求。可從地理、人口、心理等方面列出影響產品市場需求和顧客購買行為的各項變數。
3、分析潛在顧客的不同需求。公司應對不同的潛在顧客進行抽樣調查,並對所列出的需求變數進行評價,了解顧客的共同需求。
4、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調查、分析、評估各細分市場,最終確定可進入的細分市場,並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
市場細分的條件
企業進行市場細分的目的是通過對顧客需求差異予以定位,來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眾所周知,產品的差異化必然導致生產成本和推銷費用的相應增長,所以,企業必須在市場細分所得收益與市場細分所增成本之間做一權衡。由此,我們得出有效的細分市場必須具備以下特徵:
可衡量性。指各個細分市場的購買力和規模能被衡量的程度。如果細分變數很難衡量的話,就無法界定市場。
可贏利性。指企業新選定的細分市場容量足以使企業獲利。
可進入性。指所選定的細分市場必須與企業自身狀況相匹配,企業有優勢佔領這一市場。可進入性具體表現在信息進入、產品進入和競爭進入。考慮市場的可進入性,實際上是研究其營銷活動的可行性。
差異性。指細分市場在觀念上能被區別並對不同的營銷組合因素和方案有不同的反應。
市場細分的方法
1、單一標准法
2、主導因素排列法
3、綜合標准法
4、系列因素法
目標市場選擇策略
根據各個細分市場的獨特性和公司自身的目標,共有三種目標市場策略可供選擇.
1、無差異市場營銷
指公司只推出 一種產品,或只用一套市場營銷辦法來招徠顧客.當公司斷定各個細分市場之間很少差異時可考慮採用這種大量市場營銷策略.
2、密集性市場營銷
這是指公司將一切市場營銷努力集中於一個或少數幾個有利的細分市場.
3、差異性市場營銷
指公司根據各個細分市場的特點,相應擴大某些產品的花色,式樣和品種,或制定不同的營銷計劃和辦法,以充分適應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吸引各種不同的購買者,從而擴大各種產品的銷售量.
優點:在產品設計或宣傳推銷上能有的放矢,分別滿足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可增加產品的總銷售量,同時可使公司在細分小市場上佔有優勢,從而提高企業的廚房,在消費者以上中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缺點:會增加各種費用,如增加產品改良成本,製造成本,管理費用,儲存費用。
案例:美國米勒公司營銷案
在60年代末,米勒啤酒公司在美國啤酒業排名第八,市場份額僅為8%,與百威、藍帶等知名品牌相距甚遠。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米勒公司決定採取積極進攻的市場戰略。
他們首先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調查發現,若按使用率對啤酒市場進行細分,啤酒飲用者可細分為輕度飲用者和重度飲用者,而前者人數雖多,但飲用量卻只有後者的1/8。
他們還發現,重度飲用者有著以下特徵:多是藍領階層;每天看電視3個小時以上;愛好體育運動。米勒公司決定把目標市場定在重度使用者身上,並果斷決定對米勒的「海雷夫」牌啤酒進行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從廣告開始。他們首先在電視台特約了一個「米勒天地」的欄目,廣告主題變成了「你有多少時間,我們就有多少啤酒」,以吸引那些「啤酒壇子」。廣告畫面中出現的盡是些激動人心的場面:船員們神情專注地在迷霧中駕駛輪船,年青人騎著摩托沖下陡坡,鑽井工人奮力止住井噴等。
結果,「海雷夫」的重新定位戰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了1978年,這個牌子的啤酒年銷售達2000萬箱,僅次於AB公司的百威啤酒,在美名列第二。
什麼是市場細分的最好途徑?
營銷人員的目標是將一個市場的成員按照某種共同的特性劃分成不同的群體。市場細分的方法經歷過幾個階段。最初,因為數據是現成的,調研人員採用了基於人口統計學信息的市場細分方法。他們認為不同的人員,由於其年齡、職位、收入和教育的不同,消費模式也會有所不同。後來,調研人員增加了消費者的居住地、房屋擁有類型和家庭人口數等因素,形成了基於地理人口統計學信息的市場細分方法。
後來,人們又發現基於人口統計學的方法做出的同一個市場細分下,還是存在著不同的消費模式。於是調研人員根據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動機和態度,採用了基於行為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分類。這種方法的一個形式是基於惠益的市場細分方法,劃分的依據是消費者從產品中尋求的主要惠益。另一種形式是基於心理描述圖的市場細分方法,劃分依據是消費者生活方式的特徵。
有一種更新的成果是基於忠誠度的市場細分,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那些能夠更長時間和使企業獲得更大利潤的客戶身上。
總之,市場細分分析是一種對消費者思維的研究。對於營銷人員來說,誰能夠首先發現新的劃分客戶的依據,誰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企業怎樣才能不斷找到市場的利基?
利基存在於所有市場。營銷人員需要研究市場上不同消費者對於產品屬性、價格、渠道、送貨時間等方面的各種要求。由此,購買者將被分成不同的群體,每一個群體會對某一方面的產品/服務/關系有特定的要求,每一個群體都可以成為一個利基,企業可以根據其特殊性提供服務。
比方說,一家建築公司可以提供設計任何類型的大廈,或者選擇專門設計某特定類型的大廈,像療養院、醫院、監獄或是大學生宿舍。即使選擇療養院時,公司還可以進一步選擇高造價療養院而不是低造價療養院,更進一步地,它還可以只針對佛羅里達州開展業務,這樣,這家公司確定如下的市場利基:為佛羅里達州設計高造價養老院,假定營銷調研顯示這個利基充分大和具有增長潛力。
如何利用互聯網幫助企業進行市場細分?
互聯網的確能夠幫助企業進行市場細分。我對那些針對特定市場細分的網站印象尤其深刻,像針對新生兒母子的、老年人的、西班牙裔的等等,我預計未來還會有上百個服務於特定群體的網站,為客戶提供信息、購物和互動機會。
今天,網路銷售商開始建立一種數據倉庫,把客戶的名字、前景以及其他很多信息輸入其中,營銷人員在數據倉庫中進行數據挖掘以發現新的市場細分和利基。之後他們將特定的市場供給品提供給潛在客戶,這是經典的市場細分。
市場細分的有效特徵:
1、可衡量性,即各個細分市場的購買力和規模能被衡量的程度。如果細分變數很難衡量的話,就無法界定市場。
2、可贏利性,即配送中心選定的細分市場容量足以使配送中心獲利。
3、可進入性,即所選定的細分市場必須與配送中心自身狀況相匹配,配送中心有有事佔領這一市場。
4、差異性,即細分市場在觀念上能被區別並對不同的營銷組合因素和方案有不同的反應。

3. 美國經濟學家w.羅斯托把一國經濟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美國經濟抄學家w.羅斯托把一國經濟發展分為:
傳統社會階段、准備起飛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階段、大眾消費階段和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在考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後提出的,它正確地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落後國家追趕先進國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理論。一些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曾經自覺地實踐了羅斯托的理論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4. 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指的是什麼它對國際企業經營的意義何在

建議你去買一本叫<<國際企業管理>>的書。
相關信息如下:
作者:王朝暉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書著眼於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分析了國際企業進行跨國經營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環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國際企業的進入模式、組織控制、運營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人務資源管理等方面的主要策略。
本書的編輯宗旨,是以大學和研究生作為主要讀者對象,內容力求全面、系統、實用、注意通俗易懂,強調「應知」(知識點)和「應會」(可操作性),立足於「國際」、「企業」、「管理」等概念,以「國際企業」為核心,以「跨國經營」為重點,基本不闡述一般的企業管理理論,盡量避免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等宏觀領域著筆過多。

目錄如下: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進程
第二節 國際商務的發展
第三節 國際企業的崛起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企業國際化經營理論
第一節 國際貿易理論
第二節 對外直接投資理論
第三節 其他企業國際化經營理論
本章小畢
思考題
第三章 國際企業的經營環境
第一節 國際企業的政治與法律環境
第二節 國際企業的經濟環境
第三節 國際企業的文化環境
第四節 國際企業的技術環境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國際企業的海外市場進入模式
第一節 貿易型進入模式
第二節 契約型進入模式
第三節 投資型進入模式
第四節 三種進入模式的比較與選擇
本章小節
思考題
第五章 國際企業的組織管理
第一節 國際企業的組織結構
第二節 國際企業的組織控制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國際企業的運營管理
第一節 國際企業的研發和技術轉移
第二節 國際企業的采購和供應鏈管理
第三節 國際企業的生產管理
第四節 國際企業的物流管理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七章 國際企業的營銷管理
第一節 國企業的目標市場

5. 怎樣論述「羅斯托的經濟發展五階段理論」

介紹其發展歷史與提出背景,分析其對不同國家是否有可行性,找其他發展理論做對比

6. 簡述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理論

經濟成長階段理論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W.W.羅斯托在《經濟成長的階段》提出的理論):該理論按照科學技術、工業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和主導部門的演變特徵,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歷史分為六個「經濟成長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起飛階段、向成熟推進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理論簡介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W.W.羅斯托在《經濟成長的階段》提出的理論):該理論按照科學技術、工業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和主導部門的演變特徵,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歷史分為六個「經濟成長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起飛階段、向成熟推進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特徵
經濟成長階段的特徵如下:

(1)傳統社會階段:此階段沒有現代科學技術,主導產業是農業。

(2)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從傳統社會向起飛階段轉變的過渡階段,農業產量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主導部門是工業部門,如食品、飲料、煙草、水泥。

(3)起飛階段:增長成為各部門的正常現象。此階段農業勞動力逐漸從農業中解脫出來,進入城市勞動,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導產業體系是非耐用消費品的生產部門(如紡織業)和鐵路運輸業。

(4)向成熟推進階段:起飛後經濟持續發展,已經有效吸收了當時技術的先進成果,並有能力生產自己想要生產的產品。主導部門是重化工業和製造業體系,如鋼鐵、機械和肥料。

(5)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工業高度發達,經濟主導部門轉向耐用消費品部門,主導部門是耐用消費品工業(如汽車)。

(6)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以服務業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有關部門成為主導部門。

其中,起飛階段是關鍵,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突破。主導產業的更替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決定區域經濟發展處於哪個階段的主要因素。但該理論忽略了生產關系變革對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7. 起飛理論的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論

1960 年,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WaltWhitmanRostow)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中提出了他的「經濟成長階段論」,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分為5個階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長階段》中增加了第6階段。經濟發展的6個階段依次是傳統社會階段、准備起飛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階段、大眾消費階段和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這是經濟由落後階段向先進階段的過渡時期。羅斯托認為,經濟起飛必須具備4個條件:
①生產性投資率提高,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
②經濟中出現一個或幾個具有很高成長率的領先部門;
③發明和革新十分活躍,生產過程吸收了科學技術所蘊藏的力量;
④適宜的政治、社會以及文化風俗環境。
在起飛階段,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量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移到製造業,外國投資明顯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長的產業為基礎,國家出現了若干區域性的增長極。起飛階段完成的標志是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從農業出口轉向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開始出口大量的服裝、鞋、玩具、小工藝品和標准化的家電產品。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歷起飛階段的時期如下:英國1783-1802年,法國1830-1860年,美國1843—1860年,德國1850—1873年,日本1878—1900年。中國,則在1977—1987年間實現了起飛。 羅斯托對大眾消費階段以後的社會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不過他認為該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生活質量。隨著這個階段的到來,一些長期困擾社會的老大難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在考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後提出的,它正確地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落後國家追趕先進國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理論。
在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中,第三階段即起飛階段與生產方式的急劇變革聯系在一起,意味著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開始,在所有階段中是最關鍵的階段,是經濟擺脫不發達狀態的分水嶺,羅斯托對這一階段的分析也最透徹,因此羅斯托的理論也被人們叫做起飛理論。

8. 什麼是市場細分七步法

「七步分析法」是 麥肯錫 公司根據他們做過的大量案例, 總結出的一套對商業機遇的分析方法。它是一種在實際運用中, 對新創公司及成熟公司都很重要的思維、工作方法。

滿意請採納

9. 羅斯托提出的 經濟成長階段

經濟成長階段論 the theory of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

公共投資子量投入與經濟增長關系
從時間進展來分析經濟成長的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W.羅斯托於1960年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一書中提出。
羅斯托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共分為6個經濟成長階段:一是傳統社會,其特徵是不存在現代科學技術,生產主要依靠手工勞動,農業居於首要地位,消費水平很低,存在等級制,家庭和氏族起著重要作用。二是為起飛創造前提的階段,即從傳統社會向起飛階段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世界市場的擴大成為經濟成長的推動力。三是起飛階段。根據羅斯托的解釋,起飛就是突破經濟的傳統停滯狀態。實現起飛需要3個條件:①較高的積累率,即積累占國民收入的10%以上;②要有起飛的主導部門;③建立能保證起飛的制度,例如建立使私有財產有保障的制度;建立能代替私人資本進行巨額投資的政府機構等。羅斯托認為,一國只要具備了上述3個條件,經濟就可實現起飛,一旦起飛,經濟也就可以自動持續增長了。在西方國家中,英國在18世紀的最後20年裡實現了起飛,法國和美國在1860年以前的幾十年裡實現了起飛,德國是在1850~1875年,日本在19世紀最後25年。四是成熟階段。這是起飛階段之後的一個相當長的、雖有波動但仍持續增長的時期。其特點是,現代技術已被推廣到各個經濟領域;工業將朝著多樣化發展,新的主導部門逐漸代替起飛階段的舊的主導部門。五是高額群眾消費階段。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六是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1960 年,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中提出了他的「經濟成長階段論」,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分為5個階段,1971年他

經濟成長階段論
在《政治和成長階段》中增加了第6階段。經濟發展的6個階段依次是傳統社會階段、准備起飛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階段、大眾消費階段和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傳統社會階段
傳統社會是在生產功能有限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是圍繞生存而展開的經濟,而且通常都是封閉或者孤立的經濟,生產活動中採用的技術是牛頓時代以前的技術,看待物質世界的方式也是牛頓時代以前的方式,社會似乎對現代化毫無興趣。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的一些國家至今還處在這一發展階段。
准備起飛階段
這一階段是擺脫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的准備階段,它的特徵是社會開始考慮經濟改革的問題,希望通過現代化來增強國力並改善人民的生活。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經濟體制改革,為發展創造條件。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則通常是第一產業或者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這一階段要解決的關鍵難題是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起飛階段
這是經濟由落後階段向先進階段的過渡時期。羅斯托認為,經濟起飛必須具備4個條件:
①生產性投資率提高,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
②經濟中出現一個或幾個具有很高成長率的領先部門;
③發明和革新十分活躍,生產過程吸收了科學技術所蘊藏的力量;
④適宜的政治、社會以及文化風俗環境。
在起飛階段,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量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移到製造業,外國投資明顯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長的產業為基礎,國家出現了若干區域性的增長極。起飛階段完成的標志是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從農業出口轉向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開始出口大量的服裝、鞋、玩具、小工藝品和標准化的家電產品。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歷起飛階段的時期如下:英國1783-1802年,法國1830-1860年,美國1843—1860年,德國1850— 1873年,日本1878—1900年。中國,則在1977—1987年間實現了起飛。
走向成熟階段
這是指一個社會已把現代化的技術有效地應用到了它的大部分產業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國家的產業以及出口的產品開始多樣化,高附加值的出口產業不斷增多,廠家和消費者熱衷新的技術和產品,投資的重點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了資本密集型產業,國民福利、交通和通訊設施顯著改善,經濟增長惠及整個社會,企業開始向國外投資,一些經濟增長極開始轉變為技術創新極。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成熟階段的時間為:英國為 1850年、美國為1900年,德國為1910年,日本為1940年。中國目前也已經進入了這一發展階段。
大眾消費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的經濟部門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奢侈品消費向上攀升,生產者和消費者都開始大量利用高科技的成果。人們在休閑、教育、保健、國家安全、社會保障項目上的花費增加,而且開始歡迎外國產品的進入。目前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已進入這一發展階段。
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羅斯托對大眾消費階段以後的社會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不過他認為該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生活質量。隨著這個階段的到來,一些長期困擾社會的老大難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在考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後提出的,它正確地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落後國家追趕先進國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理論。
在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中,第三階段即起飛階段與生產方式的急劇變革聯系在一起,意味著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開始,在所有階段中是最關鍵的階段,是經濟擺脫不發達狀態的分水嶺,羅斯托對這一階段的分析也最透徹,因此羅斯托的理論也被人們叫做起飛理論。
編輯本段優點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在考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後提出的,它正確地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落後國家追趕先進國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理論。一些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曾經自覺地實踐了羅斯托的理論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編輯本段局限性
一方面,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一種線性的發展理論,不具

經濟成長階段論 信息系統發展階段論
備周期理論的預見性,人們注意到,羅斯托的理論中最初只包含了5個階段,後來被他擴展成6個階段,那麼只要人類社會不滅亡,肯定就還會存在第7個階段,這第7個階段是什麼?有什麼特徵?根據羅斯托的理論人們都無從知曉。所以,羅斯托的理論雖然對落後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對發達國家的發展卻沒有多大參考價值。
另一方面,羅斯托的理論忽略了多種經濟發展模式存在的可能性,實際上,小的經濟體—— 如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 完全可能以其他的路徑實現現代化,或者實現跳躍性的發展。
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理論是最有代表性的階段理論之一,其他的一些經濟發展理論和現代化理論也涉及經濟發展的階段,雖然劃分的方法不同,但這些理論同羅斯托的理論具有同樣的局限性,即缺乏預見性,不適合作為分析產業革命的理論。
針對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理論對發達國家的發展沒有多大參考價值的弱點,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產生了一批思考美國以及人類未來的著作,如托夫勒的《未來沖擊》(1970)、《第三次浪潮》(1980)、《大趨勢》(1990)以及奈比斯特的《大趨勢—— 改變人們生活的10個新方向》(1982)等,這些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影響的著作都涉及到了信息革命或者信息社會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羅斯托理論的欠缺。

閱讀全文

與羅斯托經濟發展階段市場細分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