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87到2017我國經濟年增長速率是多少
中國歷年經濟增長率
先說文革之後的(1977—-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11.3%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 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 11.4%
再說建國以來至文革末期的(1950—-1976)年工農業總產值的增長率。(此時中國官方沒有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
1949年 466億元(1948年沒數據,所以不知道增長率) 1950 23.4% 1951 19% 1952 73.8%(比49年)
1953 30.3% 1954 9.4% 1955 5.6%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 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1966 17.3% 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1976 1.7%
1953年-2006年中國大陸與台灣歷年gdp增長率比較
2007-06-24 16:54
2006年中國大陸gdp為 26847 億美元,人均gdp為 2042 美元,
2006年台灣gdp為 3660 億美元,人均gdp為 15886 美元,
2006年中國大陸gdp是台灣的 7.3 倍
2006年台灣人均gdp是中國大陸人均gdp的7.8倍
其二,他指出在1820-1952年期間世界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中國由於技術落後、內亂和外國列強入侵,人均gdp反而從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國佔世界gdp的份額從1/3下降到1/20
其三,他指出中國在1952-1978年期間實行了新的國家治理模式,經濟增長明顯加速,gdp增長了3倍;不過人均收入只增長了80%,年增長率只有 2.3%,慢於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屢屢發生的政治運動和種種體制缺陷導致了生產率下降。而1978年以來的30年改革時期中國經歷了高速增長,在世 界gdp中的份額從5%增長到15%,全要素生產率每年增長接近3%,人均收入增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他指出中國在改革期間的經濟表現相當卓越。他所總結了8條原因:1)農業改革先行;2)保持了國家完整統一;3)海 外華人的投資;4)起點低的後發優勢;5)計劃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6)防止了俄羅斯那樣的惡性通脹;7)沒有像俄羅斯那樣通過大規模廉價出售國有資 產、創造超級富豪的方法來推進私有化,而是讓非國有企業發展來自然取代國有企業;8)實現了與世界經濟的接軌。
B.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了多少
報道稱,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超過預期的6.5%。這是中國實現2011年以回來經濟增答速的首次回升。
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這同樣得益於中國良好的經濟表現和傑出的經濟貢獻,世界銀行預計,受油價反彈、全球貿易好轉、低利率和低失業率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經濟的表現。
C. 從2012年到2017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長速度為
這五年,中國GDP年均增長7.2%。
D. 2017中國人均GDP有多少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9%。全年人均GDP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
如果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和2012年分別為5577美元和6264美元,2013年為6995美元,2014年為7595美元,2015年為8016美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
拓展資料
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
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
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9.1%。
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3]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E. 2017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左右。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目標是6.5%左右,比上一內年的6.5-7%目標有容所下調。
對此,發改委在今年提交全國人大的報告中指出,這符合客觀實際,又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
發改委提交全國人大的報告詳細解釋指出,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
F. 2017年的經濟為何發展的那麼快
我們回顧2017年的經濟形勢可圈可點之處很多,我個人認為最突出的有四個方面值得關註:一是平穩。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經濟增長速度都是6.9%,非常平穩,而且與之相關的各項實物量指標,包括發電量、運輸量,包括還有財政收入和貨幣供應量等,這些匹配的指標發展都是非常的平穩,這表明中國經濟協同性、整體性良好。
鋼鐵、煤炭去產能和防範煤電過剩所採取的一些措施,為下一步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一個示範樣本,像平板玻璃、水泥、電解鋁等,一方面淘汰落後的產能,關停一批不適合未來發展需求的產能,另一方年大力發展一批新的產能,在潛移默化、波瀾不驚中實現華麗轉身,我相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G.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是多少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6.9%
中國國民經濟正在向著穩中向好的方向發展。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GDP增長6.9%,較2016年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好於預期。
拓展內容
產業升級拉動經濟發展
產業升級在去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據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在消費端,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及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1.7%、15.6%和13.5%。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環比增長0.7%。
居民收入增速加快
消費升級意味著居民收入保持了較好的增速。數據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比上年加快1.0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去年,百姓投資的熱潮已經由樓市轉移到了其他行業。而樓市在多層政策調控之下也正在向著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63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381510億元,增長6.0%,比上年加快2.8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0.4%。
H. 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有哪些
看下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裡面都有。
I. 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有哪些
財政政策需要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需要保持穩健中性,今年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一共包含如下5個方面的要點:
一、宏觀政策:
① 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
② 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
③ 將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桿約束,降低企業杠桿率;
④ 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為1100萬人以上, 城鎮失業率計劃控制在4.5%以內。
二、人民幣匯率:
《政府工作報告》對人民幣匯率的表述較去年出現變化,新的表述為「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2016年的表述為「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三、房地產:
2017年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將因城施策。擬在房價上漲壓力較大城市增加土地供應;擬在三四線城市支持自住房需求。此前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稱,今年「兩會」沒有把房地產稅草案提起審議安排。
四、國企改革與市場准入:
① 加快國有企業與國有資產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採取切實舉措;
② 2017年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
③ 鼓勵大中型銀行設立普惠金融部門;
④ 凡向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
五、地方政府債務:
① 計劃發行8300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
② 將把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
③ 研究將融資平台公司債務、中長期政府支出事項納入系統檢測。
(9)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擴展閱讀
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
會議提出: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房地產市場: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J. 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經濟形勢2017
2017年,中國經濟趨穩向好的態勢更加鞏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年經濟增速小幅回升至6.9%,是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回升。結構調整不斷深化,最終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升。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產能利用率上升,企業盈利水平提高,質量和效益改善,經濟發展的活力和韌性增強。
1、經濟運行穩定性增強。
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年增長6.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回升。國際收支繼續改善,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負轉正。總體上看,宏觀經濟主要指標好於預期,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指標更趨匹配,已逐步調整至與中高速增長潛力相適應的水平。
2、結構調整不斷深化。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導作用增強,2017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資本形成高26.7個百分點,比2013-2017年最終消費的平均貢獻率高2.6個百分點。
3、發展動能加快轉換。
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加快,推動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保持了2015年以來的回升態勢,扭轉了金融危機後的下行局面。
4、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企業對中高速增長的市場環境適應性增強,盈利能力和利潤狀況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空前,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單位GDP能耗下降3.7%,好於年度目標,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
5、防範金融風險初現成效。
加大監管力度、整治金融亂象、補齊制度短板、去杠桿取得進展,金融「脫實向虛」得到初步扭轉。各方面風險防範意識得到強化,「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的市場預期正在改變,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10)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擴展閱讀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經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827122億元,GDP總量在2016年站上70萬億元台階後,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增速在經過近7年調整後首次實現回升。
2017年,我國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經濟活力、動力和潛力不斷釋放,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