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鐵的建成將給當地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高速鐵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體現在諸多方面:
第一,高速鐵路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即高速鐵路的投資效果。
第二,高速鐵路建成後對經濟的直接經濟效果,主要包括節約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提高交通安全等對經濟的效果。
第三,高速鐵路建成後對經濟的間接經濟效果,主要包括產業布局的變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交通經濟帶的形成等。
第四,高速鐵路建設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機會,增加人們的收入。
第五,高速鐵路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現代文明和技術進步的體現,能增強一國人民的榮譽感、現代感和民族自信心。
第六,高速鐵路拉近地區之間、城際之間和城鄉之間的距離,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同城化」效應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第七,高速鐵路增強沿線地區居民的榮耀感和自信心,帶來人們文化、習俗、觀念等方面的變化。
第八,高速鐵路建設節約土地資源,高速鐵路運輸節約能源,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
2. 高鐵技術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經濟意義:
第一,「高鐵外交」開啟中國外交的3.0時代
「高鐵外交」作為國家新名片,它是技術集成、產業配套、重大裝備、國際融資、國際貿易、國際關系協調等的綜合能力的表現,標志中國外交開始走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發展道路,開啟了中國外交的3.0時代。
第二,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
中國高鐵的生產和出口已具備相當實力,高鐵的核心技術優勢非常明顯,技術輸出正是建立高鐵國際優勢的開始。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高科技產業輸出起到引領作用,必將帶動一大批高科技產業騰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中國標准必將引領世界。
第三,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利於建立國家安全體系
中國是一個陸權大國,鐵路修到那裡,國家的意志就通達到那裡,國家的安全體系就建構在那裡。以高鐵為支柱的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將為中國帶來一個陸權時代。當「海權」與「陸權」並存時,中國就可以在其全球戰略態勢上建立起一個對沖的局面。誰制定了未來世界范圍內高鐵的技術標准和管理體制,誰就掌握了保障國家安全的「陸地法」。中國高鐵「走出去」維系著中國在歐亞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維系著邊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第四,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我們曾經以向東發展的海洋戰略,希望加入全球經濟循環,承接產業轉移,促進重大裝備的出口。嚴峻的國際環境迫使我們既要堅持以上海自貿區為新起點,實施新一輪對外開放,又要調整戰略,向西、向北、向南發展。謀劃中的中國高鐵「走出去」,包括三個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達新加坡的泛亞鐵路。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第五,中國高鐵「走出去」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高速鐵路「走出去」,為中國在未來發展提供了全新廣闊的地緣空間,高鐵就是升級版的現代絲綢之路。高鐵將把中國的商品、產業、裝備、文化和思想傳播出去,中國高鐵將與中國航天、中國海洋深潛等戰略高技術一道,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中國高鐵走出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經濟意義:
第一,「高鐵外交」開啟中國外交的3.0時代
「高鐵外交」作為國家新名片,它是技術集成、產業配套、重大裝備、國際融資、國際貿易、國際關系協調等的綜合能力的表現,標志中國外交開始走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發展道路,開啟了中國外交的3.0時代。
第二,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
中國高鐵的生產和出口已具備相當實力,高鐵的核心技術優勢非常明顯,技術輸出正是建立高鐵國際優勢的開始。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高科技產業輸出起到引領作用,必將帶動一大批高科技產業騰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中國標准必將引領世界。
第三,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利於建立國家安全體系
中國是一個陸權大國,鐵路修到那裡,國家的意志就通達到那裡,國家的安全體系就建構在那裡。以高鐵為支柱的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將為中國帶來一個陸權時代。當「海權」與「陸權」並存時,中國就可以在其全球戰略態勢上建立起一個對沖的局面。誰制定了未來世界范圍內高鐵的技術標准和管理體制,誰就掌握了保障國家安全的「陸地法」。中國高鐵「走出去」維系著中國在歐亞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維系著邊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第四,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我們曾經以向東發展的海洋戰略,希望加入全球經濟循環,承接產業轉移,促進重大裝備的出口。嚴峻的國際環境迫使我們既要堅持以上海自貿區為新起點,實施新一輪對外開放,又要調整戰略,向西、向北、向南發展。謀劃中的中國高鐵「走出去」,包括三個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達新加坡的泛亞鐵路。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4. 高鐵經濟的產生影響
高鐵穿越村莊
中國高鐵的開通,將改變中國的基礎產業以及出行的方式。不否認汽車在中國支柱產業的作用,但汽車主要用於休閑出行,而不是上班代步工具。「東京有700萬輛機動車,約為北京的2倍,但是東京日常上班很少有開車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研究2000年的交通運輸發展,就得出結論,中國是一個最適合發展軌道交通長距離運輸的國家,中國不應該學習美國等國家發展以小汽車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模式。
不過隨著買汽車的人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堵,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汽車的發展,並沒有解決交通便利問題,軌道交通發展的優勢反而逐步體現出來。上班基本還是要靠地鐵,至於1000公里之內的出行,應該以高鐵為主。1000公里之外的則可以通過航空。
高速鐵路全面改變中國的不僅僅包括產業結構,產業布局,還有體制改革。以京滬高鐵為例,原先預計該線路為350公里每小時,現在對外公布的速度是已經提高到380公里每小時。這樣的目的是使得京滬1300多公里的線路,正常運行時間在4個小時以內。「4個小時是一個時間點,這會促使更多的人改坐火車而不是飛機。」一位分析人士說。
而高鐵對航空業的沖擊只是一方面,更大的影響則是對沿線產業和城市規劃的重新布局。
以長沙為例,武廣和滬昆高速鐵路線在長沙交匯,長沙市規劃管理局的總工程師王慧芳對外透露,整個城市規劃的修編已經開始。這涉及到2010年到2030年規劃。同樣武漢的高鐵客運新火車站位於楊春湖,該地一夜之間成為城市三大中心之一。因此全國高鐵經過的地區,都開始對城市產業和商務區開始新的規劃。同時由於高鐵線路極大地縮小了城市距離,很多產業規劃的體制性問題得到解決。比如盡管全國規劃了幾大經濟圈,但是各地各自為政的一些問題仍沒有解決。
高鐵將使得中國城市之間的同城效應體現,有利於鐵路沿線形成走廊產業經濟帶,有助於擴大地區間的分工,使得國內市場的統一性提高。並且也有利於農村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增加民眾的工作機會,擴大城市規模。
高鐵帶動基礎建設
全世界歷經江河時代、海洋時代,由於高鐵的開通,人類將進入到路橋時代。根據了解,目前法國、日本盡管高速鐵路技術很高,但是實踐中很多無法運用。主要原因是,日法等國的空間距離小,高速列車難以提速。列車如果提速太快,沿途沒有人流,也會導致乘坐率不高。相反,整個中國的版圖,具有長距離加速運行的優勢。也正是因為此,中國京滬高鐵發展速度預計將推進到380公里/小時。京津線路最高運行速度達到了394.3公里的時速。這都大大超過了日法等國目前的高鐵運行速度。
而中國鐵路通過引進吸收西方國家技術,進而發展出自己的高速鐵路裝備製造業,也給中國的產業發展一個新的機會。據了解,目前國內的機車集團已經擁有了較高的機車製造技術。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國都曾來考察京津線路,預備引進中國高鐵技術。中國也在研究製造時速達到500公里以上的高鐵技術。
5. 「高鐵快遞」推出後將對物流行業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高鐵剛剛起步,線路里程,運力還有提升的空間。 高鐵的速度秒殺長途汽運內,准點率又比空運和容汽運都高。 資本逐利本性,高鐵貨運價格不會低,應該會參照空運定價。 空運的速度優勢主要體現在遠距離大城市之間的點對點, 但對於需要更多轉運環節的小城市而言,空運速度優勢被稀釋。 未來比較看好高鐵貨運,要讓全國大部分的用戶實現快遞一日達,只能藉助高鐵。
6. 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影響區域的『同城化發展
高速鐵路拉近了沿路地區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城鄉之間和城際之間的距離。初步實現了『同城化。『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標是加強相鄰區域,相鄰城市之間的經濟合作。如果實現不同城市間的交流暢通,就能使各城市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在很多公共基礎設施上就能夠做到盡量的節約,不耗費多餘的資源和材料,還能實現各城市之間的產業互補。『同城化的實現可以促近各地區之間的技術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資金流的快速流通。並且在流通的過程中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而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萌發和發展。比如說:休閑娛樂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等。『同城化的實現在促使信息和資金流通之外還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減少了兩個城市的生活成本。對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推動經濟總量持續增長
沿線城市的GDP 指標隨著高速鐵路建成到運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比如說:京滬高鐵的運行帶動沿線的經濟發展,對沿線城市的經濟貢獻率是3.45%。高鐵的建成到運營對區域經濟起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這就側面體現了高鐵投資的收益效果。也是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直接經濟成果。高速鐵路的優勢在於降低運輸成本、節省運輸時間。能夠增加沿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規模,加大沿線城市的開發力度,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力。還能夠推動科學的進步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高鐵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明顯。高速鐵路建成後,沿線會設立一大批的中小城市群,有利於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讓農村快速實現城鎮化。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沿線區域與外界的人員、物資、技術、商品的流通。學習新的資本投入方式,改善投資的環境,形成一個全新的經濟發展產業群。為我國的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打下了基礎。
3. 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有著耕地少、人口多、資源儲量大,但是人均佔有少,開采難度大這樣一個基本國情。中國想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還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和阻礙。環境的快速惡化、資源越發短缺、生態逐漸失衡制約著中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高速鐵路有很多的優勢,污染小、佔地省、運能大、能耗低等優勢能讓高速鐵路被廣泛運用。高速鐵路具有適應性強、全天候的技術經濟優勢。高速鐵路是中長距離運輸中最有節約特性的一種綠色環保型交通運輸方式,公路和航路則不具備這樣的特性。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完全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要求,能夠有效的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4. 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高速鐵路的修建到投入運營,能夠給沿線地區帶去很多就業崗位, 6 499 人的就業問題可以由1億元的鐵路投資來解決。鐵路建築業的就業人數除外,還能為社會解決5 349 人的就業問題。例如:京滬鐵路的建設在建設時期一共提供了60多萬個就業崗位,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業問題。站在長遠計劃的角度來看,高鐵的建設還會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向第二、第三產業。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人們的居民收入,很好地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問題。
5.形成走廊經濟帶
高速鐵路能夠促使沿線區域的大中小城市連接在一起,很大尺度的改變空間范圍和產業結構,形成一個整體經濟走廊或者交通走廊。採用上述可以說明,京滬高速鐵路的運營,將山東半島環渤海經濟圈和全國的經濟管理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所處的京津唐經濟圈和全國最繁榮、經濟很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一體的京滬大都市帶。促進三個經濟圈的各個地區間的交流,加深了三個經濟圈之間的聯系。根據自身所具備的的資源優勢,去優化布局,致力改善華北區的整個投資環境。可以有效的增加對外資的吸引力,加強對東部地區甚至全國的覆蓋和帶動。
6.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深深的影響著第二產業的產值。這種影響主要因為高速鐵路的投資很高,對建材和鋼鐵的需求很大,帶動沿線地區的建築業和工業的發展。高速鐵路的建設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對於第二產業來說,高速鐵路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圍繞高速鐵路的規劃新城和站點建設去帶動當地的服務業和旅遊業的發展,使得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對第三產業的拉動產生正面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速鐵路對第三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明顯超過了第二產業。高速鐵路的建設會導致沿線區域的產業布局發生變化,促使產業布局不斷完善,加快產業調整步伐。京滬高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建設京滬高鐵的時候,沿線區域的三大產業結構,在高鐵建成之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產值轉向了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值均有所下降。
7. 高鐵物流園對地方經濟起的作用
高速鐵路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既有線貨運運能得到充分釋放,運輸效率將顯著提高
隨著大量客運專線的開行,使得越來越多的旅客選擇高鐵出行,根據旅客流量的變化,鐵路部門可以適當停開部分普通旅客列車,從而在既有線上加開更多的貨車。例如2009年12月武廣高鐵開通後,鐵道部停運了多趟武廣間的普速列車,使老京廣線上的貨運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長期以來,由於存在貨運列車避讓速度更快的客運列車的問題。使得既有線上貨運的運輸效率比較低下。高鐵開通後,即可取消既有線上的部分客運列車,特別是速度較高的高等級列車,從而使貨車避讓時刻減少,甚至未來能實現平圖運輸(不需要避讓),使鐵路貨運的運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2. 利用部分高鐵線路,開行高速集裝箱專列運輸
集裝箱是目前越洋運輸的主要形式,我國的集裝箱運輸一般採用公路或內河航運----海運的聯運模式,鐵路集裝箱運輸量較少。
目前,鐵道部正在部分物流中心城市興建鐵路集裝箱集散中心,相信隨著高鐵路網的完善,越來越多的集裝箱班列將陸續開行,這對降低我國的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節能減排都具有積極意義。
3. 利用高鐵,開行高速快遞行郵專列
進入21世紀後,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網上購物風潮開始盛行,隨著淘寶網,京東商城等網上購物網站的興起,與網購相關聯的快遞行業也迅速發展。目前國內已經有順風、圓通、申通、EMS等多家快遞企業,國際巨頭FEDEX,DHL也紛紛登陸中國。我國國內快遞企業運輸路由有多種形式,目前在超過1000KM的省際運輸中,我國快遞企業主要採用空運,中短途則主要採用公路運輸。由於我過鐵路貨運長期以來存在准點率低,速度偏慢的缺點,不符合快遞對時效的嚴格要求,故快遞企業很少採用鐵路運輸方式。但隨著我國高鐵路網的逐漸完善,鐵路在快遞行業的邊緣化地位,有望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8. 高鐵對沿途經濟有什麼影響
福廈高鐵開通運營助推閩台經濟區提速
2010年04月29日
隨著26日早上7時12分一列時速250公里動車組從福州首發,連接福州和廈門的高速鐵路??福廈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這條高速鐵路不僅使福州和廈門的時空距離縮短到1.5小時,還將福州、廈門這兩個台灣海峽西岸最重要的城市緊密聯系在一起,對於推動閩台經濟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廈門島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將隨著福廈高鐵開通全面對接。加上廈深鐵路的建設,將為兩岸交流帶來極大便利。」福建省新聞辦主任朱清表示。
福廈高鐵是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東南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2009年10月開通運營的甬台溫、溫福高速鐵路和在建的 向莆、滬杭、廈深高速鐵路相連接,貫穿中國東南沿海城市群和重要港口,構成一條連接長三角、海峽西岸和珠三角的長達1650公里的縱向快速客運通道。
福廈高鐵由鐵道部、福建省合資建設,線路全長275公里,旅客列車最高運行時速250公里。沿線設置13個車站。
「過去福建常年處在戰爭前線,兩岸對峙對兩岸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都造成了影響。」朱清說,「希望福廈高鐵的運營,能夠展示兩岸和平發展願景,擴大兩岸 同胞溝通交流。」
他表示,福建與台灣地理距離相近,人緣血緣相親,台灣同胞有80%祖籍地都在福建,來往需求密切。特別是兩岸開放後交流日益頻繁,交通更是備受關注。
南昌鐵路局常務副局長佟永釗表示,福廈高鐵的建成,對完善福建省鐵路網布局,以及形成福廈綜合運輸通道,促進閩東南經濟及閩台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 意義。
「福廈高鐵將全面提升沿線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為海峽西岸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運輸保障。大大縮短海峽西岸與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區的時 空距離,進一步改善海峽西岸投資環境,促進福建沿海及內陸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佟永釗說。
他表示,福廈高鐵對於地處發達經濟帶的閩東南地區作用尤其明顯。海峽西岸陸海交通一體化進程將加速,福廈間「城市聯盟」呼之欲出,將為沿線城市旅遊、地 產、物流、文化等產業鏈注入新的活力。海西核心區的區位、港口、產業、資源、開放優勢都將得到深度釋放,並將極大影響和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擇業方式和生 活方式。
福廈高鐵開通後,不僅方便大陸當地居民出行,也對加強海峽兩岸人民交往有一定意義。屆時,從福州乘坐動車到上海只需6小時,福州到寧波3小時,福州到溫州 1.5小時。隨著閩浙贛沿海交通的整體提速,海峽西岸旅遊將全面迎來「動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