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國民黨經濟發展指導計劃

國民黨經濟發展指導計劃

發布時間:2021-01-08 07:27:11

1.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1、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時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資企業的刺激和洋務派創辦工業的影響下,中國出現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資的近代工業。著名企業有: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2、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時期

從甲午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加強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客觀條件。

3、近代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時期

1912年~1922年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春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一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4、近代民族工業的顯著發展時期

1927年~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同前期,近代民族工業又出現了一個短暫發展時期,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廣大群眾抵制洋貨,提倡國貨的行動。

5、近代民族工業陷入困境時期

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末,近代民族工業陷入困境,日益萎縮。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空前野蠻的洗劫和破壞使淪陷區民族工業受到毀滅性打擊;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極大地破壞了經濟發展;國民政府的惡性通貨膨脹政策,使民族工業遭到致命的打擊。

(1)國民黨經濟發展指導計劃擴展閱讀:

清朝晚期中國民族工業步履維艱、發展緩慢的社會原因:

1、資本主義列強依仗在中國攫取的特權和利用他們的雄厚強大的資金、技術優勢,壓制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2、腐敗政府徵收高額厘金、各級政府敲詐勒索等因素,又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使民族工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3、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充分和資產階級領導的社會變革的挫折,使中國的民族工業難以獲得真正的獨立發展。

2. 國民黨統治時期,嚴重阻礙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因素有

第一是國家分裂, 國民黨統治時期, 各地軍閥割據, 常年互相打仗.
另外國共兩黨,一直到版49年也一直在打仗,這樣的權內戰國家, 不可能
有正常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第二是貪污腐敗, 國民黨統治時期, 政府里魚龍混雜, 政府想管也
沒有能力管,更嚴重的是自己帶頭貪污腐敗. 這變成誰不貪污,誰不腐敗,
好像吃老大虧似的.這樣的惡劣環境下,怎麼可能有正常的社會進步.

3. 為什麼說在1927-1937年的十年間,國民黨在努力統一國家和發展經濟方面取得了很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走出傳統社會,在西方文化思想廣為傳播的影響下,傳統觀念與傳統社會結構受到激烈的沖擊,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都開始了現代性的轉變。1927年後,隨著現代經濟的成長和政治的不斷動盪,中國社會的變化更加深化。

表現在文化思想意識方面,30年代,不同的政治文化思想的論爭更加激烈。這一時期,特別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尚未形成,但是國民黨的一黨專制制度卻日益強化。國民黨積極推行黨化教育,向廣大人民灌輸「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封建道德觀念,並以此禁錮青年學生的思想。社會上,法西斯主義思想也開始流傳,出現了宣揚法西斯主義的書刊。圍繞著中國應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文明與文化,展開了中西文化之爭,出現了「本位文化派」和「西化派」的論爭。由於國民黨以「訓政」為名,強化一黨專政,箝制輿論,從而引起了廣大社會階層的嚴重不滿,在學術界圍繞現實政治展開了民主與獨裁的辯論。同一時期,還出現了中國社會性質和社會史問題的論戰。1934年2月,蔣介石在南昌發表《新生活運動之要義》的講話,在全國掀起了新生活運動。這場運動的本意是為了強化統治效能,以復興民族為號召。運動的聲勢不小,但並未達到預期效果。運動對全社會提出的移風易俗的要求,仍有深刻的實際意義。

30年代,社會各階層繼續尋求改造中國的道路和模式。1930年12月,胡適在《新月》雜志上發表題為《我們走哪條路》的文章,他認為改造社會要打倒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五個大仇敵。30年代,由於鄉村問題的嚴重,災荒、飢餓、貧困,造成農村經濟衰敗,因而「復興農村」成為社會的普遍呼聲。這一時期,鄉村改良運動遍及大江南北19個省市的廣大農村。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晏陽初主持下的「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以河北定縣為試驗區,大力推廣平民教育,企圖通過啟發民智,推動農村建設。以梁漱溟為首的鄉村建設派,繼在河南建立村治學院後,1931年又在山東主辦鄉村建設研究院,並在鄒平創設縣政建設試驗區,試圖造成一種新的社會組織,推動鄉村社會的重組與建設。30年代,知識分子懷著對農村實施改造與建設的良好願望,做了艱辛的探索與努力,但是由於他們並未抓住改造與發展農村的關鍵,因而農民仍擺脫不了貧窮與悲慘的命運。

這一時期,國民經濟雖有所發展,但是整體生產力水平不高,人們對自然災害的抵禦能力不強,加上內外戰爭不斷發生,水災、旱災連年不斷,因而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人口出現大規模流動的趨勢,也極大地改變著中國人口的分布。30年代,中國繼續向現代社會轉型,其基本狀況是,傳統與現代兩種社會生活並存,一方面是具有較多現代性特色的城市不斷出現,另一方面在全國廣大農村,仍然較多的維持著傳統的社會關系和生活習俗。應該說,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結構、社會功能及社會運行方式等,基本上已初具現代社會的雛形。在社會結構方面,除地主與農民、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這兩對最基本的階級構成外,城市中知識分子階層更加擴大,貧民和遊民階層也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這一時期,現代意義上的社會組織、政治組織,更多地涌現出來,如各種工人組織、農民組織和知識分子組織,也包括國共兩黨之外第三黨的出現,這些都是城鄉政治變動、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體現,它深刻地影響著這一時期歷史的發展。不久,日本侵華戰爭的進一步擴大,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其對中國社會帶來了更為深刻、更加復雜的影響。

總之,1927年至1937年在中國現代歷史上是一個開創歷史新進程的重要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意識形態,都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們應該以一種平靜的心態、歷史的觀念、科學的方法,去分析、認識這段歷史,給它一個符合客觀實際的歷史地位

4. 高中歷史知識點歸納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這是別處查到的
大約三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人類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隸河貧民大起義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倫王國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亞建立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倫改革
公元前六世紀 居魯士統一波斯,佛教在印度產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佔領巴比倫
公元前525年 波斯滅埃及
公元前509年 羅馬成立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
公元前330年 波斯被馬其頓滅亡
公元前三世紀 摩揭陀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73-71年 斯巴達克起義
公元前27年 屋大維建立羅馬的元首制,共和國轉為帝國
公元前後 朝鮮半島出現高句麗奴隸制國家
公元初 東非阿克蘇姆奴隸制國家興起
公元一世紀 基督教產生
公元三世紀 日本大和奴隸制國家興起
313年 基督教在羅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紀 北非發生「阿哥尼斯特」運動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亞堡擊敗羅馬軍隊
395年 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
410年 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
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
六世紀初 法蘭克王國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拉,伊斯蘭教紀元
八世紀中葉 阿拉伯帝國形成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羅統一朝鮮
九世紀早期 英吉利王國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國分裂,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雛形產生
九世紀 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
962年 神聖羅馬帝國建立
1054年 基督教會分裂
1066年 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
十一世紀中葉 迦納王國全盛時期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紀 衣索比亞封建國家興起
十四世紀 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337年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358年 法國農民起義
1381年 英國瓦特。泰勒起義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十五世紀 桑海興起
十五世紀晚期 英法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圈地運動開始
1480年 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達加馬開辟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航地球
十六世紀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農民起義
1588年 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1598年 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衛國戰爭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 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
十八世紀中期 英國打敗法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十八世紀 罪惡的奴隸貿易達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3-1775 俄國普加喬夫起義
1775-1783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國成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為紡紗機的動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國君主政體
1792年9月 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吉倫特派政權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年7月 法國熱月反革命政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崙發動熱月政變
1804年元旦 海地宣布獨立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十九世紀早期 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宣傳空想社會主義
1807年 富爾敦製造第一艘汽船試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8年5月5日 卡兒。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孫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試行
1831和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法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7-1852年 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1848年2月 法國二次革命
1848年6月 法國巴黎工人六月起義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戰爭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義
1858年 「中俄愛暉條約」簽定,沙俄佔領我國領土60多萬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簽定,沙俄又強占我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十九世紀60-80年代 沙俄侵佔我國西北地區40萬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國際成立
1866年 第一國際日內瓦大會,反對蒲魯東主義的斗爭
1867年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69年 第一國際巴塞兒大會,反對巴枯寧主義的斗爭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76年 第一國際宣布解散
1881-1899 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年 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逝世
1886年5月1日 美國工人舉行爭取11小時工作日的總罷工
1889年 第二國際建立
1892年 俄法簽定軍事協定
1894年 朝鮮甲午農民戰爭
1895-1896年 衣索比亞抗意衛國戰爭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形成
1905年 俄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主解放運動高漲
1907年 英法俄協約最後形成
1910-1917年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 十月革命勝利
1918-1920年 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
1918年11月 德國11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年1月 德國柏林起義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馬爾資產階級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鮮「三。一」人民起義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裝起義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1年 蘇共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過渡到新經濟政策的決議
1921年7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國主義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義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諾會議
1929年-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4月 朝鮮抗日游擊隊誕生
1933年1月 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衣索比亞反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國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 法國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
1941年6月22日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蘇英美德黑蘭會議
1944年6月6日 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英美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7月-8日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5. 為什麼國民黨十分腐敗,台灣經濟卻比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社會發展的好呢呢

因為人家是多黨制,有競爭

6. 1840-1949國民黨的經濟發展趨勢

國民黨1927年上台,22年來只抄有蔣家王朝,沒有黃金十年。黃金十年是一個美國人說的,不知道國民黨什麼時候就把這個所謂好年景編入教科書,身在大陸的人大抵沒聽說吧。

我也是好長時間都在搞明白,到底是哪十年,結果知道了一點,鬧了半天是說北洋政府一直財政匱乏,而國民黨一上台就有錢花。大量的搜刮民脂民膏,依附英美帝國主義的金融力量,他能沒有錢花嗎?比北洋政府懂得印刷貨幣和玩弄通脹的把戲,何況這貨幣還得到國際的背書,即使剝削人民他也有了信用,他來錢不快?

從魯迅的文章里,我多少感知,北洋政府是有所收斂的,他要做出點現在是民國,而不是帝制的樣子,因為帝制是失敗的,他們又是袁世凱的餘孽,大約自感血統不正吧,好歹要擺譜。蔣介石自認孫中山的傳人,手握生殺大權予奪予取,連擺譜都不必做。

總之如果國民黨說以前最糟,那麼他們只有更糟。在財政充裕官員貪腐的深淵裡面,在事實上從未停止的大小戰亂裡面,在官僚資本的異軍突起面前,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大量破產,是伴隨著底層人民一貧如洗的民國萬稅,是小富的人不願再到鄉下買地,因為中國的農業在國際資本主義危機面前,也給垮的不輕。。。

7. 國民黨統治下,為什麼大地主階級不能發展經濟

這是其階級本性來所導致的。大源地主階級追求的是怎樣獲得更多的土地,以及怎樣更多的壓榨雇農佃戶,至於產業和技術的升級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為了獲得土地,他們會使用各種手段逼迫自耕農的負債和破產,這就是其原罪。

8. 國民黨統治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了哪些嚴重阻礙

國民黨統治時期,1927年1937年是黃金十年,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可是由於採取自由民主制度,不能遏制赤化的罷工和佔山為王,引起日本入侵,經濟受到嚴重破壞。

9. 為什麼國民黨當年把大陸統治得一團糟,到台灣後卻使台灣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出現了巨大的進步

這個問題要是分析仔細的的話,不是幾句就可以說明白的,它包括來自政治,經濟,科技和教育等影響國家綜合實力的多重因素。那就揀主要的幾條說:第一,社會制度,官僚資本主義占國民經濟主導地位,對民營經濟隨意打壓,使得眾多民營經濟沒有發展空間和動力,這個可以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實際發展情況得出比較。就是說這個時候,國民黨還沒有徹底營造國家經濟全面發展的基礎。第二,中國的國情決定的,發展經濟不是說幾年就可以搞定的,中國這么大的攤子,國情極為復雜,亂了那麼多年,被列強鯨吞活剝,傷痕累累,極度衰弱,醫治社會的創傷需要大量的金錢和人才,以及良好的制度保障,這些在當時是不可能立即能實現的,經濟建設也就無從談起了。第三,內有共產黨意識之爭,外有鬼子安全之患,沒有好的建設環境,國民黨也不可能集中精力搞建設。第四,領導人的能力,我個人認為,蔣不是一個搞經濟建設的人,他也不是一個合格統帥,不善於用人,這兩條決定他不可能在經濟建設方面有多大成績,這是大陸的事。到了台灣,當時他帶去了大量黃金,又有美國的從制度到物質的支援,台灣不過是3萬平方公里的小島,比大陸的大塊頭治理起來要容易得多,而且關鍵是到了台灣後蔣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整風,甚至學習共產黨的一些做法,是的他的黨煥發了新活力,人心得以聚攏,有了凝聚力。大概就是這種吧,至於說,這事和共產黨的宣傳有關,我看不是那麼回事,畢竟民國時候中國確實不如共產黨治下好,連火柴都不能自產,更不要說其他高級的工業產品了。

閱讀全文

與國民黨經濟發展指導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