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荊州在1949以後經濟的發展
荊州,自古以來就是經濟繁榮富裕之地,在農業文明年代始終都是中華民族最著名的經濟發展區域。但是,在新中國進入「東方風來滿眼春」的改革開放新時期,這座城市幾乎徹底地衰敗破落了,而今不僅在全國內地城市中屬於最貧窮的中等城市,就是在湖北省內也屬於貧窮落後的城市了。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惡果?我們有必要追究一下問題的歷史根源!
荊州經濟的徹底衰落,固然有很多種原因,但究其根源,歸根結底卻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1994年荊州地區與沙市市合並的關鍵時刻,在組織幹部任用上的錯誤路線造成的。當時,荊州地區與沙市市的黨政部門的頭頭們都在絞盡腦汁、削尖腦袋想爭取成為新荊沙市的大掌櫃。但懂得城市經濟建設發展和工業改革的沙市市的頭頭們最終敗北了,荊州地區以盧孝雲為首的那一幫從鄉村走來、根本不懂得如何建設城市和怎樣進行工業發展的幹部們登上了管理新荊沙市的寶座。
他們實施了所謂的「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啟用了一大批根本不懂得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不懂得城市經濟建設、不懂得科技發展創新的鄉村幹部進入這所中等城市的管理層。這些只懂得農業生產的鄉村幹部的上台後,他們的全部精力都被用來經營自己的安樂窩、鞏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權利圈子,把一個好端端的有強大的現代工業基礎的沙市市變成了鄉村市場。於是,幾乎所有的經濟管理部門和工業管理行業都由外行來當了一把手,他們為了爭奪權利,費盡心機打壓懂經濟、懂工業、懂技術的原屬於沙市市的幹部,致使一大批懂得城市建設、工業建設的幹部因被排擠而出走外地,或者躺倒不幹了。
『貳』 荊州的經濟怎麼發展
不說官方的,說實在的。經濟落後。如果你是農村出來的也許覺得還不錯,等很快適應。如果你是小鎮出來的,會覺得荊州就像個縣城。如果你是城市的,會覺得荊州實在不像個「城市」。網上太多誇荊州的了,但都是客氣的,官方的,為了吸引人的,我當初就是看到網上的評價才來這兒的。網上美好的圖片也是荊州僅有的拿得出手的景色。當然以上也只是我個人的感受。
『叄』 荊州六個縣市當中,哪個縣市實力最強經濟最發達最具有發展潛力名氣最大(答案只能有一個!)
松滋最有實力,但是地理位置不好,監利的潛力最大,現在沒有洪水的危害,交通問題一旦解決,監利的發展將會非常驚人,地理覆蓋范圍大.
『肆』 請詳細介紹荊州基本經濟狀況
荊州市統計
第一、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據初步核算(下同),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3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增速是十年最好水平。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26.7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完成141.8億元,增長11.9%;第三產業完成169.6億元,增長11.0%。經濟呈現全面回升態勢,三次產業共同發展,整體經濟增勢強勁。
一是二、三產業比例提高。隨著經濟發展,全市的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29.8:31.6:38.6調整到2006年的28.9:32.4:38.7,三次產業在GDP增長中所佔份額為12.9%、41.0%、46.1%。二、三產業繼續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農業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工業化程度繼續提高,三次產業內部結構也不斷優化。
二是農業穩定發展。全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不斷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最大限度減輕了自然災害給農業造成的損失,保證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22.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8%。受市場行情變化的影響,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調整幅度較大。糧食、棉花、果用瓜以及青飼料面積擴大,油料等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一是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增加。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20.4萬畝,比上年增加31.9萬畝,增長4.6%,其中早稻面積略減,夏糧、中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全年糧食總產321.5萬噸,比上年減產0.2%。其中:夏糧27.7萬噸,增長26.2%。早稻41.0萬噸,增產9.4%。中稻因稻飛虱影響受災嚴重,總產187.5萬噸,減產5.7%。晚稻49.3萬噸,增產2.2 %。二是棉花生產喜獲好收成。棉花種植面積143.5萬畝, 增長3.6% 。總產量比上年提高20.1%,達到14.9萬噸。三是油料面積縮減,總產基本持平。油料面積332.4萬畝,比上年減少2.6%,油料產量45.5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四是生豬市場波動較大。上半年,生豬價格跌到十年來最低、生產大幅下滑,下半年生豬價格的回升,基本扭轉了繼續下滑的態勢。全年生豬出欄331.0萬頭,下降3.9%。五是水產品生產穩定發展。全年水產品產量達到67.9萬噸,增長4.5%。漁業在養殖面積擴大、產值增加的同時,結構明顯優化,優質品種、特色魚種大量增加,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三是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市工業增加值為124.1億元,增長1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97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全市工業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一批優勢行業加快發展,食品加工、化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紡織、木材加工、造紙等重點行業是推動工業增長的主力。其特點:一是重工業生產加速。全市輕工業增加值36.1億元,增速為17.2%,重工業增加值60.9億元,增長20.4%,快於輕工業3.2個百分點。二是工業優勢產業地位有所增強,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全年全市化工、紡織、汽車零部件和農產品加工等行業實現增加值17.9億元、10.7億元、9.7億元和9.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4%、11.5%、34.4 %和35.9%,四大產業增加值約占規模以上工業的一半,拉動工業生產增長9個百分點。
四是第三產業加速發展。以信息、房地產經營、社會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帶動第三產業快速增長。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在消費升級的帶動下增長速度再創新高。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0%。其中:批發零售業增長12.5%,住宿餐飲業增長11.9%,通訊業增長13.7%,房地產經營業增長12.0%,社會服務業增長12.1%,均高於第三產業平均11.0%的增長速度。同時,教育、衛生及文化產業也獲得了穩定的發展。
第二、三大需求快速上升,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1、消費結構升級帶動消費品市場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1億元,增長14.7%,增幅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為1997年以來最高水平。消費結構升級帶動消費品市場活躍。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6.9%,增幅比上年加快2.3個百分點;農村(縣及縣以下)消費品增長12.5%,增速同比加快2個百分點,農村市場已連續12個月達到兩位數增長。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15.4%,增幅同比加快2.4個百分點。住宿餐飲業增長17.5%,增幅同比加快3.3個百分點。從消費熱點看:家居裝潢商品、文化消費類商品、石油及製品類商品、通信、汽車消費和休閑裝飾類商品成為市場消費的熱點。住房消費繼續升溫。全年商品房銷售額增長64.7%,住宅銷售額增長76.7%。
2、社會投資帶動投資大幅增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9.7億元,增長34.0%,增幅比上年上升26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20.5億元,比上年增長40.3%。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三次產業投資全面增長。第一產業累計完成投資2.8億元,增長58.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51.0億元,增長70.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6.7億元,增長23.2%。二產業投資的比重達到42.3%,比上年提高了7.4個百分點。二是地方投資快速增長。全市地方投資118.6億元,增長50.9%,高於投資增幅16.9個百分點。三是民間投資繼續成為投資主體,國有投資增長快於非國有投資。2006年,民間投資完成108.0億元,比重為72.1%,繼續呈現活躍態勢。國有投資完成41.7億元,增長44.9%,比非國有投資增幅高14.7個百分點。四是工業投資力度加大。全市工業投資完成56.6億元,增長61.0%,電力、紡織、化工分別以9.1億元、6.7億元、6.0億元居工業投資總量前三位。五是商品房銷售穩步增長。全市銷售商品房78.5萬平方米,增長48.6%,其中銷售住宅面積73.1萬平方米,增長52.4%。隨著宏觀調控政策配套措施的逐步到位,房地產投資18.1億元,增長12.1%,增幅回落27.7個百分點。
3、經濟外向度提高,出口增長迅速。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出口仍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全市出口總額3.0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8%。石首市仍穩居縣市區出口之首,松滋市、沙市區和荊州區增勢強勁,分別增長96.3%、84.2%和68.9%。出口企業中除沙隆達、楚源兩個出口超六千萬美元外,又涌現出了湖北華麗染料公司、洪湖德炎水產食品公司、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機塞瓦石油鑽采設備有限公司等出口超過千萬美元的企業。
第三、三項收入全面增長,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1、財政收入繼續增長。全市實現財政收入29.06億元,比上年增加4.65億元,增長19.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2.86億元,比上年增長6.7%。工商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74.7%。財政支出達到57.1億元,比上年增長40.2%。其中一般預算支出42.7億元,比上年增長24.5%。
2、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2006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8元。比上年增長7.7%。人均消費支出6161元,增長5.4%,城鎮居民增收一是企業效益好轉工薪收入繼續增長;二是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制度落實力度逐步加大,使城鎮弱勢群體收入增加;三是就業狀況有所好轉增加了部分職工收入。
2006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02元,比上年增加394元,增長12.7%。農村打工人數的快速增長和農民工工資的提高使農村居民打工收入明顯增多,成為增收的主渠道;家庭經營二、三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另一因素。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2700元,比上年增長11.5%。
3、工業企業效益顯著提高。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30.8%,同比增加12.9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17.3億元,同比增長28.1%,其中利潤總額7.2億元,同比增長39.2%。分行業看,化學原料及化學品製造業、塑料製品業、紡織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食品加工業等行業效益增幅較大。工業入庫稅金12億元,比上年增長19.0%。
4、居民儲蓄大幅增加。2006年末,全市各項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分別為521.3億元和259.5億元,分別比去年初增加81.9億元和18.1億元,貸款對經濟的支持力度明顯增強。城鄉居民儲蓄存款395.7億元,在上年增長16.9%的基礎上增加49.8億元,增長14.5%。其中,城鎮和農村分別增長15.2%和10.3%。人均儲蓄達到6200元,增長14.4%。這一方面體現了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使得企業效益與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業和個人投資與消費的增長潛力。
『伍』 荊州經濟和黃石哪個強
黃石原來一直都是工業城市,近幾年,大型企業都外遷或者生產規模減小內。所以,要容論經濟,黃石不如以前,但還是可以在湖北排前5強。荊州就進不了前5了。黃石經濟雖然不行了,(原來排第二)但物價在湖北卻不算低,消費水平較高。黃石這2年對於綠化,一直在投資改善,不能靠工業了,就靠環境,所以,黃石的環境還是比較好的。市區就是磁湖,有山有水,荊州的話,個人感覺比黃石亂些,流動人口多。。。
『陸』 湖北十堰的經濟發展怎麼樣,跟荊州、荊門比呢
哥們不要看一樓瞎說,綠松石從來都是竹山縣的
『柒』 荊州經濟發展的優勢和不足怎樣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想關鍵是發展的思路,然後按照思路利用優勢和待進之處具體展開。
優勢內:地理區容委優越,承接「長三角」和「珠三角」,還是長江中游城市群之「宜荊荊」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交通基礎設施便利;農產品豐富;非物質遺產豐富;人文教育資源充足;
待進:物流產業鏈需完善做強;信息知識服務業及其研發的商業轉化需加強;零售連鎖行業加強競爭,形成幾個大品牌;金融發展和創新待提升。
『捌』 武漢荊州發展的怎麼樣經濟方面等
三線城市肯定比不上二線城市,但是荊州比安徽的三線城市要好的多
『玖』 湖北荊州這個城市怎麼樣
荊州,位於沃野千里、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腹地和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處。全市國土面積1.41萬平方公里,下轄荊州、沙市兩區,江陵、公安、監利三縣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總人口664萬,其中中心城區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75萬。荊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優秀旅遊城市、長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區中心城市和中國中部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
荊州地處「兩湖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中心,是我國東西南北的地理要沖,距中國「四大經濟發展極」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均為1000公里左右,從荊州始發和中轉的物資在24小時內可運達這一范圍內的任何城市。獨特的區位優勢,使荊州成為「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經濟發達區域與大西北之間最重要的交通樞紐。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荊州日益成為各類產業資本轉移的重點城市。
荊州交通便利,全國國土開發一級軸線(長江)和二級軸線(京廣、焦枝鐵路)在此交匯,連東西、貫南北,「居中」獨厚。公路交通發達。207國道、二(連浩特)廣(州)、隨(州)岳(陽)等高速公路縱貫南北;318國道、滬蓉高速公路橫跨東西,並與京珠高速公路和全國高速公路網連接。主跨徑長度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荊州長江大橋,將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連為一體。荊州已跨入全國139個公路運輸主樞紐城市行列。荊(門)沙(市)地方鐵路與焦枝鐵路接轉,貨運聯通全國;正在建設的滬漢蓉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穿越荊州,荊(州)岳(陽)鐵路「十一五」期間開工建設,荊州將成為全國鐵路交通網上的重要結點。荊州水運通江達海,長江黃金水道483公里橫穿全境。荊州港是長江中游重要港口和國家一類口岸,開辦了國際船代、國際貨代和綜合物流業務,實現了水鐵聯運、保稅入庫、全球直達;沙市鹽卡新港為長江中上游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唯一一座高樁梁板直式碼頭,年吞吐貨物能力400多萬噸,集裝箱儲運能力40萬標箱以上。航空便利,毗鄰的三峽國際機場距中心城區僅40分鍾車程,開辟有通往國內主要城市的多條航線。
荊州科技、教育資源位居全國地級市榜首,是湖北省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擁有省部級綜合性重點長江大學等7所高等院校,建有博士點3個、碩士點4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2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7個,中專學校36所,在校大中專學生20多萬人。全市科研院所300多家,其中國家和省屬駐荊科研單位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5個;全市科技人才19.8萬人,其中各類專家和工程師22383人,R&D人員6991人;全市擁有博士後流動工作站4個;荊州開發區創業服務中心為國家級科技孵化中心。
『拾』 荊州市那個縣經濟最發達
總的來說名氣洪湖排第一,公安第二。因為
洪湖水浪打浪
,公安是
分洪區內
,現在
石首
是最響容的,因為
石首事件
,全國知曉。相對來說
六縣
市中,交通是監利和公安優於其他縣市,石首和洪湖差些,
松滋
資源多一些。經濟以公安和石首好一點,松滋後來者緊緊其後。
以前有一說法,金松滋,銀公安,玉石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