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漯河經濟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京廣(北京——廣州)、漯阜(漯河——阜陽)鐵路在此交匯,京珠(北京——珠海)、南洛(南京——洛陽)高速縱橫交錯,形成中原地區獨具特色的鐵路、高速公路「雙十字」架紐,6條國道、省道經市區向周邊輻射,具有連南貫北、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到鄭州90分鍾車程150公里;到新鄭航空港40分鍾車程100公里;到連雲港港口5小時車程600公里;到西安5小時車程600公里;到武漢4小時車程400公里。
B.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開發區位於南京市東北郊,緊臨亞洲內河第一大港——南京港新生圩外貿港區和南京長江二橋,距市區5公里,規劃面積13.37平方公里(含烏龍山風景區)。區內設有工業、保稅倉儲、金融貿易和綜合服務4個功能區。開發區所依託的棲霞區面積340平方公里,擁有沿江岸線84公里,是南京重要的石化、汽車、電子、建材工業區和企業、資金、人才、技術密集區,為開發區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腹地。與開發區毗鄰的仙林大學城面積47平方公里,由大學集中區、科技產業區和高檔生活區組成,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擁有眾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其他文化事業團體,是現代信息傳播平台和國內最大的數碼港之一,為開發區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開發區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港口為依託,國際經貿為先導,以先進技術產業為基礎,興辦出口創匯企業為重點,堅持科工貿相結合,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現代化、多功能、環境優美的工業港口新區和開放型的經濟中心。
C. 即墨經濟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東經120°07′-121°23′,北緯36°18′-36°37′,坐落於開放港口青島市市郊,規劃面積13.2平方版公里,權五通一平面積達到3.8平方公里。開發區東瀕黃海,南依嶗山,區域平展,腹地開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平均氣溫12℃。
D. 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開發區位於拉薩市堆龍德慶縣境內,北緯29°39′,東經91°07′,海拔3658米,距市中心的布達拉宮10公里。作為首期開發的A區,北臨拉薩市金珠西路、南臨拉薩河,西臨堆龍河,東臨西乾渠尾水段。開發區溶入了拉薩市「東延西擴」城市總體發展規劃,依託城市基礎設施
E. 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東經120°48′21″~121°版09′04″、北緯31°06′34″~31°32′36″,處江蘇省權東南部、上海與蘇州之間。北至東北與常熟、太倉兩市相連,南至東南與上海嘉定、青浦兩區接壤,西與吳江、蘇州交界。東西最大直線距離33公里,南北48公里,總面積921.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23.1%。
F. 浙江長興經濟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坐落於享有「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化回先進縣、答全國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縣……」美譽的浙北望縣——長興縣。以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圓點,二百公里為半徑范圍內,覆蓋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蕪湖等五十多個大中城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地理核心,涵蓋7300多萬人口。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西臨國際花園城市長興縣城,東接太湖,北迎生態科教城,南靠綜合物流園區。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開發區得天獨厚條件——「開發區在城市裡,城市在花園里,花園在太湖邊」。
G. 象湖經濟開發區地理位置介紹
象湖位於來江西省南昌市自西郊,是一個風景如畫的旅遊景區。象湖由南江、北江、東江、西江,以及青山湖的水流匯聚而成,其象湖的平面圖頗似一頭大象,故得名象湖。而萬壽宮域址,正是位於象湖中的一座小島,總面積約60畝,被人們稱為「祈福島」。島上建築面積約4600平方米的建築群,就是道教聖地的正一派道場——南昌萬壽宮,它就象鑲嵌在整個象湖風景區上的一顆明珠而引人注目,又被稱為景中之聖。
H. 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淮南位於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處東經116°21′21″~117°11′59″與北緯32°32′45″~33°0′24″之間,東與滁州市屬鳳陽、定遠縣毗鄰,南與合肥市屬長豐縣接壤,西南與六安市屬壽縣、霍邱縣相連,西及西北與阜陽市屬潁上縣,亳州市屬利辛、蒙城縣交界,東北與蚌埠市屬懷遠縣相交。最東端位於孔店鄉東河村以東與定遠縣交匯之窯河河面,最西端位於鳳台縣尚塘鄉侯海孜以西與利辛縣接壤處,最南端位於孫廟鄉廟塘村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於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線鳳台縣與蒙城、利辛縣交匯處。?
全市總面積2596.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566.4平方公里,鳳台縣面積103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89.44平方公里
I.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天水市是甘肅省省轄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六盤山、隴中黃土高原和秦嶺山地交接處,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介於東經104°34′至106°43′,北緯34°05′至35°10′之間。東接關中,西通蘭州,南控巴蜀,北倚隴東,是陝、甘、川交通要道。東西長197公里,南北寬122公里,面積14325平方公里。天水屬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最高氣溫18℃至23℃,最低氣溫-5℃至-2℃。年平均降雨量450至600毫米,無霜期185天,光照充足,適宜於多種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長,素有隴上江南之美稱。天水市為甘肅省第二大城市,現轄秦州區、麥積區、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二區五縣,總人口363萬人(2011年),居甘肅省之最,其中非農業人口56.68萬人(2006年)。天水以西秦嶺為分水嶺。中北部渭河水系屬黃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屬長江流域。渭河東西橫貫全境,流經150公里,有藉河、牛頭河、穎川河、東柯河等大小支流260多條,年流量39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8萬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特別是溫泉資源比較豐富,適宜釀造、食品、印染、療養等行業的發展。現已開發利用的溫泉有武山、清水兩個療養院和街子溫泉度假村。
全市呈西高東低走勢,海拔最高處2700米,最低處900米,平均海拔1150米。天水市區位於秦嶺緯向構造和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系的前孤,南北兩山橫亘,地質構造極為復雜,地貌結構基本特徵為「兩山夾一川」。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氣候溫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景色秀麗,被譽為「隴上小江南」。新聞界老前輩范長江先生早在三十年代所寫的《中國西北角》一書中講道:「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於江浙人說道蘇杭一樣,認為是風景優美,物產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國家、省上對天水市各方面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天水市先後被列為全國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國家老工業基地技改重點城市、國家科教興市和技術創新試點城市,被國家和省上授予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的榮譽稱號。
J.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鄭州市東南部,規劃范圍北邊界為隴海鐵路,東邊界為京珠高速公路、西邊界為機場高速路、南邊界為機場高速與京珠高速公路的交匯點,轄區面積53平方公里。
開發區距市中心7公里,距市中心組團邊緣1.5公里,距建設中的鄭東新區CBD中心商務區3公里,是鄭東新區的生態工業園區和產業支撐區。
截至2019年6月,經開綜保區、國際物流園區兩個正縣級專業園區,下轄6個街道辦事處:
明湖街道辦事處、潮河街道辦事處、京航街道辦事處、前程街道辦事處、祥雲街道辦事處、九龍街道辦事處;
共計63個行政村(社區)(45個行政村、18個社區),常住和從業人口約40餘萬人。
(10)經濟開發區地理位置擴展閱讀了:
1、地形地貌
開發區屬黃河沖積區,地勢平坦,相對高度一般為5-10米,多為沙荒地和薄產田。區內村莊稀少,人口密度低(237人/平方公里)。
2、風向
開發區屬季風性氣候。冬季主導風為東北風和西北風,夏季為南風。全年靜風頻率為15%。冬季平均室外風速為2.8米/秒。
3、水資源與河流
鄭州市水資源年平均總量為22.44億立方米(不包括中、深地下水)。地下水為東豐西欠,年徑流量為西豐東欠。開發區地下水位6-8米,地下水資源豐富。300米深井單井出水量達60噸/小時,水質良好。開發區西有七里河,東有潮河,兩河均屬賈魯河支流。
4、工程地質
開發區跨黃河沖積平原和源前沖積平原兩個地貌單元,屬於穩定場地,承載力標准值95~220kpa。水位埋深6~8米。
地震設防烈度為7度。
5、建築物朝向
開發區建築物最佳朝向為南偏東南15度,適宜朝向為南偏東25度,不宜朝向為西北。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走過了整整 10 年的發展歷程。
按照國家關於經濟技術開發區「三為主、一致力」的發展定位,開發區確定了以現代工業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為先導、以第三產業為推動的發展戰略,提出了「整體開發、版塊經營、資本運作、整體開發」的發展思路。著眼新世紀,開發區立志建成河南第一、中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在第二個 10 年和更長遠的發展中,開發區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鄭州市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總體部署和鄭東新區建設的總體要求。
以更加開放的精神,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務實的作風,重點抓好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大項目建設、出口加工區和各產業功能園區建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