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經濟的發展表現。
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和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同,概括地說就是在創新引領下以美元霸權為工具以軍事實力為支撐的霸權主義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讀。(1)美國經濟是真正的創新驅動發展模式。人類迄今為止的四次工業革命,除了第一次外,後面三次都是美國主導的。我們所經常使用的電子產品和機械產品如手機、電腦、電視、汽車、飛機等等多數都是美國人發明的。美國的國家體制在鼓勵創新方面做得非常完善。美國的創新不僅體現在實體物件產品的發明創造上,同時也體現在金融創新上,比如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可以把固定資產變現為資本,這樣就可以促進再投資、再發展。但過度的金融創新也會搞出問題,比如2008年的次貸危機就是金融創新玩過火導致引發了金融危機,進而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美國的創新還體現在文化上。因為文化創新做得好,所以其文化產品在全世界非常有吸引力,這一點想一想廣受歡迎美國大片、迪斯尼樂園就可以明白了。美國每年的文化產品輸出份額佔全世界的40%以上,超過整個歐洲,而中國只有不到2%。(2)美國是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體。在拉動GDP增長的三架馬車消費、投資、凈出口之中,美國主要依靠消費這架馬車。消費佔GDP的比重在70%至80%之間,與美國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美國也出口東西但其出口的主要是技術,而與之相反我國出口的主要是中低端工業產品。
Ⅱ 美國的亮點經濟,是什麼模式
美國亮點經濟來採用的是五級自三節制,就是五個級別、三個晉升階段。
五級從低到高用英文字母E、D、C、B、A代替,中文名稱對應的分別是實習業務員(1~2份)、業務組長(3~9份)、業務主任(10~64份)、業務經理(65~599份)和高級業務員(600份以上)。由E到D到C為第一晉升階段,只要銷售份額達到(10份),當月當日晉升;由C到B為第二個晉升階段,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銷售產品份額必須達到65份,二是必須培養兩名直接業務主任,實行次月一日晉升;第三個階段為B到A,同樣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銷售份額達到600份,培養3名直接業務經理,實行隔月一日晉升制。
Ⅲ 美國的「新經濟」是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這種經濟增長模式主要體
美國的新經濟是一種以真實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這種經濟增長的是主要體。
Ⅳ 美國經濟發展史
一)反托拉斯
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後,美國出現的第一次政府幹預是共和黨西奧多-羅斯福的反托拉斯,西奧多有「托拉斯轟炸機」的稱號。
謹小慎微的塔夫托幾乎無所作為,最後和西奧多-羅斯福分道揚鑣;
民主黨的威爾遜繼續高舉共和黨人西奧多的旗幟,反對托拉斯,制定了著名的著名的克萊頓反托拉斯法。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國家干預。
(二)自由放任
1921年,共和黨人哈定入主白宮,揭開了哈定--柯立芝--胡佛的時代。哈定對威爾遜的政策非常不滿,主張「回復常態」,是自由放任再次興起。柯立芝信奉「只要政府什麼事都不做,80%的問題就會自然解決」。胡佛極力主張放任自由,他自己也是個人奮斗的成功典範。三任總統自由放任的結果是,給美國帶來了30年代的大蕭條!!!「胡佛」這個詞從英雄的代名詞變成了罵人的前綴。胡佛任期結束時的1933年的GDP(414億)大約下降到了1929年(868億)的50%。
(三)羅斯福新政
1934年民主黨富蘭克林-羅斯福上台後,實行了「新政」,對經濟實行強力的國家干預,首先挽救銀行,然後開展農業復興和工業復興,制定了旨在保護窮人和勞動者的瓦格納法、社會保障法,開展大規模救助,聯邦政府興辦公共事業等。羅斯福的新政,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摸索出了一條延長壟斷資本主義生命的可行途徑,也就是大力發展非法西斯主義的、走所謂「福利國家」道路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羅斯福去世後,杜魯門開展「公平施政」,在經濟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羅斯福的國家干預政策。前後2人5屆20年,這是第二階段的政府強力干預。
(五)艾森豪威爾的現代共和黨主義
1953年,共和黨艾森豪威爾入主白宮,他們擔心新政以來大規模的國家干預,無異於「滑向了社會主義」,因此,他們極力試圖回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狀態),但美國的現實情況最終使得艾森豪威爾政府接受了新政以來民主黨政府的社會經濟改革,走了一條完全不同於胡佛時代的新共和黨路線——一條中間路線。50年代的美國,出現了「豐裕社會」的「另一個美國」現象,社會兩極分化仍然嚴重,貧窮仍沒有消除。50年代經濟增長緩慢,黃金外流,受到蘇聯的嚴重挑戰,黑人運動高漲。
(六)肯尼迪的「新邊疆」和約翰遜的「偉大社會」
1961年,民主黨肯尼迪入主白宮。在經濟政策上,繼續奉行凱恩斯主義,實行以減稅為主的長期財政赤字政策,同時實行雙重利率的廉價貨幣政策,以及在和平時期對工資和物價的非強制性管制。在社會福利政策方面,聯邦政府大大加強了對勞動力再生產的干預,以適應社會會發展和科技革命提出的新需要,使「福利國家」設計的范圍迅速擴大。鑒於黑人運動來勢迅猛,國會通過了3大民權立法,從法律上取消了種族隔離制度。肯尼迪發起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使美國的科技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這是第三次政府幹預,也是政府幹預的最高潮。
(七)反對新政傳統的初步嘗試
1969年,共和黨人尼克松入主白宮,它最初嘗試走一條完全不同於新政的保守主義路線,試圖對經濟、社會福利和政府體制進行大規模改革。在經濟政策上,他幾度採取反凱恩斯主義的政策;在社會福利上,他削減「偉大社會」項目,並提出取代聯邦社會救濟的家庭援助計劃;在政府關繫上主張改變權力集中於華盛頓的流向,實行所謂的新聯邦主義;在民權問題上阻撓以校車接送學童方式消除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制。
這些政策的實施,到了1970年,工業生產回升乏力,失業率高達5.9%。這一切使尼克松不得不採取「姑且一試」的國家干預措施。1971年1月4日,尼克松在電視上公開宣布,他要用赤字財政政策來實現充分就業。
尼克松任內幾次想擺脫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但每次都不得不走回到國家干預的道路上來。
Ⅳ 美國經濟模式和日本經濟模式的不同 政府經濟學
B試題分析:聯系所學,從日本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分析,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內府起來無容可替代的主導作用,實行「統治經濟政策」政府始終掌握社會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的決策權,形成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遠遠大於市場調節,但它不是純粹計劃經濟,所以答案為B。點評:此題難度中等,主要考查二戰後日本經濟政策的內容和特點,考查了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Ⅵ 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什麼
現代市場經濟
Ⅶ 美國的經濟模式是什麼
一是自由,另一個是控制
Ⅷ 21世紀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
美國不同於其它國家,其它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多政府主導或自由發展,美國經濟至今仍是大資產階級壟斷,。
Ⅸ 美國經濟與中國經濟區別
1、經來濟體制不同
中國經濟在所有制結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份和集體成份,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大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都可以大膽利用。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
2、本質不同
美國經濟是國家的經濟支撐民眾,中國的經濟是人民經濟支撐國家從本質上有著截然相反的差別。
3、發展程度不同
中國當前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的經濟份額不斷擴大,與美國的GDP規模差距不斷縮窄,但仍未改變「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的基本現狀。
Ⅹ 美國亮點經濟模式是什麼
美國亮點經濟採用五級三晉制,就是五個級別、三個晉升階段。五級從低到高用英文字母版E、D、C、B、A代替,權中文名稱對應的分別是實習業務員(1~2份)、業務組長(3~9份)、業務主任(10~64份)、業務經理(65~599份)和高級業務員(600份以上)。由E到D到C為第一晉升階段,只要銷售份額達到(10份),當月當日晉升;由C到B為第二個晉升階段,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銷售產品份額必須達到65份,二是必須培養兩名直接業務主任,實行次月一日晉升;第三個階段為B到A,同樣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銷售份額達到600份,培養3名直接業務經理,實行隔月一日晉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