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紅色旅遊對當地經濟影響
請問你這是 要問啥啊來?是要做論文源呢?還是就是隨便問問,了解一下情況啊!這個影響就跟旅遊業對當地經濟的影響是一樣的。簡單的說一下就是正面的影響較多:1.增加外匯收入,平衡國際收支;2.增加旅遊地的收入;3.擴大當地的就業機會;4.區域經濟的促進;不利的影響有:1.大量的遊客湧入,可能會引起物價的上漲;2.可能會影響到產業結構的不利變化 。基本是這樣子,看你需要是啥,這只是一個框架。如果覺得可以請採納~我是新手!~
❷ 關於紅色景區怎樣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淺談周山紅色旅遊發展經濟效益;一、背景;周山,全稱周佳山或周家山,位於福鼎市東北部的佳陽;周山鄉村旅遊區核心區是周山村和西坑村為核心的區塊;二、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三、原則;1、體現特色;以保護好現存風景資源為前提,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突;2、休閑體驗;景區建設緊扣休閑度假的發展方向,在景觀營造和服務;3、就地取材;開發
淺談周山紅色旅遊發展經濟效益
一、背景
周山,全稱周佳山或周家山,位於福鼎市東北部的佳陽鄉,距城關28公里,坐落於閩浙交界的天湖山下,西北與「世界礬都」浙江蒼南礬山鎮接壤,東北與蒼南馬站鎮為鄰。周佳山因周姓族人聚居於此而得名,系閩浙邊界千年歷史文化名村,素有「進士村、秀才村」、「邊界延安」、邊界「紅色堡壘」、「南國牡丹之鄉」等美譽,是「福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小記者福鼎實踐基地」。
周山鄉村旅遊區核心區是周山村和西坑村為核心的區塊。景區距縣城車程28公里,交通較為便利,旅遊資源相對豐富,是福鼎市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先開發項目,是福鼎市環太姥山旅遊帶的重要節點。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方針,貫徹休閑度假與觀光相結合的規劃理念,通過對景點的整理修繕和重新設計以及旅遊活動項目和服務設施的建設,讓遊人多方位、多層面地接觸周佳山,體驗牡丹文化、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獲得愉悅身心的旅遊體驗,把周山鄉村游打造成為閩浙交界地區的鄉村旅遊知名品牌。同時,充分考慮投資方企業經營的機會和風險,以費用——效益理念為基點,讓投資方的投入產出比達到最佳,幫助政府達到招商引資的目標,促進周山鄉村游迅速啟動,快速發展。
三、原則
1、體現特色
以保護好現存風景資源為前提,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突出「鄉村旅遊」的個性特色。在尊重歷史傳統的基礎上,以概括性、藝術性的手法,加工提煉牡丹特色文化,再賦予時代的新內容,創造一個富有個性魅力的文化鄉村窗口的形象。
2、休閑體驗
景區建設緊扣休閑度假的發展方向,在景觀營造和服務設施配置中,以鄉村休閑度假為主導功能,融入鄉村旅遊活動的開展和旅遊項目的體驗。
3、就地取材
開發中充分利用當地建材,不求華麗,不求排場,但求質朴、韻味、自然。廣場、園路、坡坎的鋪砌、美化亦提倡逐步完善。以地方化和低成本原則為核心,由骨至肉有序開發,滾動發展。
4、美化環境
堅持綠化先行,加強自然生態、水土保護和環境保護的原則,盡量依山就勢進行景觀設計。同時,重點做好周山村和西坑村的環境整理,把旅遊區建成一個旅遊功能設施較為完善的旅遊村。
四、范圍與期限
1、范圍
工作范圍集中於近期開發目標中的「周佳山古村落旅遊核心區和西坑古村落生態休閑區」,具體為周山行政村管轄的周山自然村和西坑自然村所轄范圍,面積約31.04公頃。
2、期限
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5-2018年;遠期2019-2020年。
五、依據
《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農家樂經營服務規范》、《旅遊規劃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旅遊發展規劃管理辦法》;《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指導文件和法律法規。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福鼎市旅遊發展規劃》、《福鼎市城市總體規劃》、《周山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等和其它有關規劃等。
六、目標
規劃區以「歷史文化、牡丹文化、紅色文化」為靈魂,實施旅遊扶貧戰略,調整鄉村產業結構,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功能,延長遊客的逗留時間,提升整體經濟效益,把周山鄉村旅遊區建設成環太姥山旅遊帶上的一顆新星、在閩浙邊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紅、綠、古」相融合的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和國家3A級旅遊區。近期2015年遊客量達到8萬人次,遠期2020年遊客量達到20萬人次。
❸ 發展紅色旅遊,從經濟角度看有何意義
在處理老少邊窮地區和富裕地區的關系中,紅色旅遊不失為一種好方式。各類世界組織都關注貧困問題,「減貧旅遊」(PPT)的概念在國際上比較流行,就是用旅遊的辦法來減輕貧困,使農村貧困地區的經濟得到改善,文化、生態環境得到保護。
增加革命老區人民就業。旅遊業是綜合性、關聯性極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旅遊業將推動革命老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一些旅遊專家認為,在我國,每接待20名國外遊客,就可為我國創造一個就業機會,每接待150名國內遊客,也為地方創造一個就業機會。例如在井岡山,紅色旅遊開發使茨坪鎮吸納就業人口近6000人。
增加革命老區人民收入。 只要利益分配得當,旅遊開發完全可以給景區內的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收入。如河北嶂石岩景區,由於旅遊業的開發,1995年農民人均年收入就已經達到3000多元,周圍鄉村農民達到1600多元,比景區開發前增加了10餘倍和6~7倍。井岡山小井村,村民們原來人均年收入不過300元,現在家家戶戶開農家樂旅遊餐館,銷售土特產、旅遊工藝品等,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在井岡山山下的泰和縣橋頭鄉,當地農民發揮毗鄰井岡山的優勢,辦起了度假村,年納稅額達30餘萬元。
開闊老區農民視野,提高農民素質。農業是相對封閉的產業,與外界的物質交流、人員交流以及信息交流相對較少。隨著紅色旅遊的開展,外地遊客的湧入,革命老區的農民得以和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打交道,可以促進農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觀。
促進老區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改善。發展紅色旅遊,首先要大力改善旅遊目的地的可進入性、對外聯系的便捷性以及住宿、游覽的舒適度。通過基礎設施和服務接待設施的建設,可以將老區的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吸引發達地區的投資,帶動商貿服務、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培育老區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為了大力發展井岡山的紅色旅遊,江西新修了井岡山機場,使老區對外交通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
❹ 貴州的經濟發展能給紅色旅遊帶來哪些機遇
1、經濟的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了,手上的閑銀就更多了,旅遊成為了生活的重要內級成部份,容而紅色旅遊景區也能迎來更多的遊客。
2、經濟的發展會帶動怎個貴州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這樣會讓更多的人記住貴州,到貴州來旅遊,這也是紅色旅遊的機遇之一吧。
3、經濟的發展會帶動紅色旅遊景區設施的完善
這些都是個人的見解,其他還有很多吧,你自己在挖掘下吧!
❺ 高一政治題,從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角度,談發展紅色旅遊的經濟意義。(9分)
生產決定消費,來消費對生產具有重源要的反作用:
①紅色旅遊形成了新的消費需要,對革命老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有利於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縮小區域差距。
②紅色旅遊形成了新的消費熱點,帶動了紅色旅遊業的出現和成長,從而有利於增加革命老區的就業崗位,促進當地人民收入的增加。
③紅色旅遊能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而激發勞動者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精神,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❻ 發展紅色旅遊有何意義
一、學習性
紅色旅遊的學習性,主要是指以學習中國革命史為目的,以旅遊為手段,學習和旅遊互為表裡。但是,這種學習不宜搞成灌輸式的「現場報告會」,而應營造出自我啟發的教育氛圍,達到「游中學、學中游」,寓教於游、潤心無聲的境界。
對國民進行本國歷史的旅遊教育,在某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制度。如德國一些州就對中小學生進行反法西斯的修學旅遊做了專門立法,要求每個學校都要定期組織學生到納粹集中營等地游覽參觀,勿忘歷史。中國人的旅遊與學習總是緊密相連在一起,有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現在開展的紅色旅遊,是這個優良傳統的發揚光大。它完全可以歸類於修學的大類,定位於朝覲「革命聖地」的專題旅遊,列入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團工會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序列。
二、故事性
故事性是相對說教性而言,反映出人們對歷史吸引物的取捨觀。現在到一些紅色旅遊點,給人的感覺是在參觀「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地區展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靜態有餘,動感不足,缺乏實景地厚重的歷史感、獨特的親切感和「奼紫嫣紅」的美感。這里除了經濟條件落後、展陳手段單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觀等陳舊觀念影響下產生的人為缺陷之一。
要讓紅色旅遊健康發展,使之成為有強烈吸引力的、大眾願意自費購買的旅遊產品,還需要妥善處理紅色教育與常規旅遊的辯證關系,其中的關鍵是以小見大,以人說史。歷史典故往往形象、生動、有趣,容易讓英雄走下聖壇,貼近群眾和生活,產生親和力。因此,要深入發掘紅色旅遊中的歷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領袖、英雄等「大人物」在歷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過「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真諦,使歷史鮮活和豐滿起來。
三、參與性
有些紅色旅遊景點的旅遊過程較為艱苦,為改變這種狀況,少數景點努力過頭,出現城鎮化、商業化、舒適化的傾向,有損害紅色旅遊本質特色的危險。為避免重蹈覆轍,紅色旅遊點應緊跟體驗經濟的潮流,突出旅遊節目的參與性。紅色旅遊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性學習。紅色旅遊的組織者要設計、組合出「原汁原味、有驚無險、苦中有樂、先苦後甜」的產品來。近年來,有些紅色旅遊景點開展了「穿紅軍服、唱紅軍歌、吃紅軍飯、走紅軍路」等參與性活動,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多數還只是停留在化裝拍照、觀賞節目、飯菜品嘗等淺層次上。
紅色旅遊是指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以及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內涵,以現代旅遊為基本形式,組織接待旅遊者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是紅色革命精神與現代旅遊經濟的結晶。發展紅色旅遊,既是打造中國特色旅遊品牌、繁榮旅遊經濟的重要內容,更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一項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戰略工程,還是展示時代風貌的重要途徑。
❼ 發展紅色旅遊資源對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什麼
看看有沒有需要的,有的話留下郵箱。
1 規劃百色"紅色旅遊"資源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發展 ,陸璐珂,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9 Vol.20 No.04 查看全文
2 信陽紅色旅遊資源的分布與開發 ,張元勛、袁德芳,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9 Vol.19 No.04 查看全文
3 湖南長株潭地區紅色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 ,陳雄根,經濟地理, 2007 Vol.27 No.6 查看全文
4 河北省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的優劣勢分析及戰略構想 ,張秋孌、朱紹華、李君芳,安徽農業科學, 2007 Vol.35 No.09 查看全文
5 開發紅色旅遊資源促進皖北經濟發展 ,時應峰,湖南農機, 2006 No.z1 查看全文
6 弘揚長征精神發展紅色旅遊——四川紅色旅遊資源發展特徵論析 ,徐學初、張立輝、吳建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6 Vol.27 No.10 查看全文
7 開發紅色旅遊資源振興革命老區經濟 ,吳國琴,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Vol.19 No.04 查看全文
8 河南省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 ,吳翔、付邦道,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06 Vol.26 No.01 查看全文
❽ 紅色旅遊發展的可行性主要有哪些
1.紅色景區趨同化現象嚴重。現在很多紅色旅遊景區基本上都是模仿當年的建築,各景區之間的風格差異較小,這就使得一部分遊客不禁發出了「紅色景區咋都一個樣」的疑問,進而產生了「游一當十」的心理,影響了紅色旅遊市場的良性發展。2.有些紅色景區基礎配套設施跟不上。如江西紅色旅遊資源雖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岡山、贛州瑞金等革命老區,而這些地方都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普遍存在著產業結構單一、資金短缺等問題,致使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紅色旅遊熱潮時,在吃、住、行、娛、購、游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落後的問題凸顯了出來。3.紅色資源整合力度不夠。許多紅色景點未能很好地與當地自然資源、風土人情相結合,削弱了其經濟利用價值。如有「英雄城」之美譽的南昌,所在紅色舊址缺少秀麗的山水風景,影響了外地遊客前來參觀。另外,現行體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區域資源整合的難度,影響了紅色旅遊目的地的聚集效應。4.資源開發單一,缺乏新意。一些紅色旅遊地在經營上還停留在遺址參觀、簡單的圖片和物品展示階段,如井岡山的舊址和「紅都」瑞金、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等都是這樣,展示的內容雷同,形式單調。旅遊者在游覽此類景點時均以參觀為主,缺乏參與效應。5.紅色導游員和解說員素質偏低。紅色旅遊屬於新興產業,當前紅色旅遊從業人員素質不一,良莠不齊,有些紅色導游員和解說員所編解說詞不能充分反映景區的紅色文化內涵,泛泛而談,缺少針對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6.紅色旅遊市場波動幅度較大,發展不穩定。紅色旅遊發展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整體上呈現為波浪式發展態勢,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紀念日前後和黃金周期間。
❾ 如何提高紅色旅遊景點的經濟效益
淺談周山紅色旅遊發展經濟效益;一、背景;周山,全稱周佳山或周家山,位於福鼎市東北部的佳陽;周山鄉村旅遊區核心區是周山村和西坑村為核心的區塊;二、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三、原則;1、體現特色;以保護好現存風景資源為前提,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突;2、休閑體驗;景區建設緊扣休閑度假的發展方向,在景觀營造和服務;3、就地取材;開發
淺談周山紅色旅遊發展經濟效益
一、背景
周山,全稱周佳山或周家山,位於福鼎市東北部的佳陽鄉,距城關28公里,坐落於閩浙交界的天湖山下,西北與「世界礬都」浙江蒼南礬山鎮接壤,東北與蒼南馬站鎮為鄰。周佳山因周姓族人聚居於此而得名,系閩浙邊界千年歷史文化名村,素有「進士村、秀才村」、「邊界延安」、邊界「紅色堡壘」、「南國牡丹之鄉」等美譽,是「福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小記者福鼎實踐基地」。
周山鄉村旅遊區核心區是周山村和西坑村為核心的區塊。景區距縣城車程28公里,交通較為便利,旅遊資源相對豐富,是福鼎市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先開發項目,是福鼎市環太姥山旅遊帶的重要節點。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方針,貫徹休閑度假與觀光相結合的規劃理念,通過對景點的整理修繕和重新設計以及旅遊活動項目和服務設施的建設,讓遊人多方位、多層面地接觸周佳山,體驗牡丹文化、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獲得愉悅身心的旅遊體驗,把周山鄉村游打造成為閩浙交界地區的鄉村旅遊知名品牌。同時,充分考慮投資方企業經營的機會和風險,以費用——效益理念為基點,讓投資方的投入產出比達到最佳,幫助政府達到招商引資的目標,促進周山鄉村游迅速啟動,快速發展。
三、原則
1、體現特色
以保護好現存風景資源為前提,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突出「鄉村旅遊」的個性特色。在尊重歷史傳統的基礎上,以概括性、藝術性的手法,加工提煉牡丹特色文化,再賦予時代的新內容,創造一個富有個性魅力的文化鄉村窗口的形象。
2、休閑體驗
景區建設緊扣休閑度假的發展方向,在景觀營造和服務設施配置中,以鄉村休閑度假為主導功能,融入鄉村旅遊活動的開展和旅遊項目的體驗。
3、就地取材
開發中充分利用當地建材,不求華麗,不求排場,但求質朴、韻味、自然。廣場、園路、坡坎的鋪砌、美化亦提倡逐步完善。以地方化和低成本原則為核心,由骨至肉有序開發,滾動發展。
4、美化環境
堅持綠化先行,加強自然生態、水土保護和環境保護的原則,盡量依山就勢進行景觀設計。同時,重點做好周山村和西坑村的環境整理,把旅遊區建成一個旅遊功能設施較為完善的旅遊村。
四、范圍與期限
1、范圍
工作范圍集中於近期開發目標中的「周佳山古村落旅遊核心區和西坑古村落生態休閑區」,具體為周山行政村管轄的周山自然村和西坑自然村所轄范圍,面積約31.04公頃。
2、期限
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5-2018年;遠期2019-2020年。
五、依據
《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農家樂經營服務規范》、《旅遊規劃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旅遊發展規劃管理辦法》;《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指導文件和法律法規。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福鼎市旅遊發展規劃》、《福鼎市城市總體規劃》、《周山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等和其它有關規劃等。
六、目標
規劃區以「歷史文化、牡丹文化、紅色文化」為靈魂,實施旅遊扶貧戰略,調整鄉村產業結構,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功能,延長遊客的逗留時間,提升整體經濟效益,把周山鄉村旅遊區建設成環太姥山旅遊帶上的一顆新星、在閩浙邊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紅、綠、古」相融合的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和國家3A級旅遊區。近期2015年遊客量達到8萬人次,遠期2020年遊客量達到20萬人次。
基礎概況
一、文物古跡
周山千年的歲月積淀,呈現出周族的榮光和生生不息的文脈。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乾隆皇帝、宰相蔡新、刑部尚書孫希旦、四庫全書編撰者陳科捷、翰林院侍讀學士阿肅、大理寺卿藍應元題匾、溫州知府張慎和、福寧府郡守李拔等重要題匾。乾隆皇帝御賜「牡丹」、精巧的「木雕、石雕、磚雕」、明清「書法、詩詞、繪畫」 、清代石獅欄桿、明清古墓等。
傳統建築有周氏宗祠、明清古戲台、古戲台、土地宮、明清古民居、古代水渠等。
二、生態環境
周山的祖先注重風水,也注重樹木的種植和保護,在周氏家譜「族訓規則」中規定:「??周圍樹木,原以培護闔族風水,如敢盜砍強伐者,雖一枝之微,必從重懲治」。所以,使得現在的周山綠樹成蔭,古樹名木眾多。周山的古樹主要有:千年古樟樹、西坑古樹群、後門山楓樹林等。
四、革命傳統
周山是閩浙邊界紅土地,鼎平革命的發祥地。20世紀三十年代,閩東革命迅速發展。1933起,在本村周建生、周欽明、周廣達、周招黨等進步青年的推動下,周山也融進了革命浪潮中。為進一步開展閩浙邊革命斗爭,閩東特委於1935年6月在周山成立中共鼎平縣委(轄今福鼎、平陽、蒼南一帶),周建生擔任委員。同年,上東區蘇維埃政府也在周山成立,組織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1936年初,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粟裕、劉英的領導下挺進鼎平地區,革命力量不斷壯大。懾於形勢的發展,國民黨八十師曾在周山建起炮台長期駐扎清剿,共有87戶人家113間民房先後被燒毀,周山根據地人民慘遭嚴重摧殘。戰火紛飛,周山革命先輩,繼續奮戰在閩浙邊區,為中國革命作出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