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為什麼要不斷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近年,隨著中國經濟步入一輪新的高速增長期,結構失衡現象也趨於嚴內重: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容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的作用在增強,而消費對GDP的貢獻呈下降之勢。近5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佔GDP的比重上升較快,而消費品零售總額(近似於消費)佔GDP的比重則原地踏步。
內外失衡狀況也日益明顯:內外失衡表現為出口飆升,凈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度增加,中國的國際收支表現為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同時出現了居高不下的「雙順差」,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被動增長和升值壓力,而內部失衡方面,儲蓄過度、投資擴張過快與消費不足特別是居民消費不足問題突出。這樣,出口、投資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就呈現出此消彼長的關系。與「雙順差」並存的是「雙依賴」——投資依賴和出口依賴。近45%的投資率創造了迄今為止世界各國工業化過程中的投資增長之最;而投資帶動的產能劇增和國內消費不足又使中國經濟向外部市場更加傾斜,致使中國出口依賴度不斷攀高,並居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首。
2. 消費對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
投資、出口和消費,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上半年的消費,一如既往地扮演了經濟發展第一驅動力的角色;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後勁足,也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年中回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已成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巨大的內需增長潛力、完善的宏觀調控政策工具手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釋放的紅利,也將有效對沖經濟運行中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可以肯定,通過深化改革、持續創新、改善供給,消費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發揮更加重要的拉動作用。
3. 你認為政府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消費、投資和凈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它們之間的比例是專否合理,直接影屬響著宏觀經濟效益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些年來,我國投資率不斷攀升,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拉動,已經形成了供大於求的格局。這種失衡狀況如不盡快改變,將會造成大批生產能力閑置,並由此帶來銀行不良資產增加等連鎖反應,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採取有效措施擴大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從根源做起最有效,根在哪裡?在社會資源的分配上,誰有分配權?政府。誰代言政府?老百姓心中就是當官的,為官者都會按中央政策辦嗎?肯定不會,誰沒有私心?你沒有私心嗎?所以當官者需要政績需要陞官需要仕途通暢,而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不鼓並不是考察政績的重點,何況這件事又很難辦與漫長,所以為官者要厚此薄彼了,結果就是各種具體政策方案規劃沒有體現在老百姓增收上,老百姓又如何增收?所以中央要改變為官者的政績考察方向,這樣從源頭讓為官者為百姓服務!說了這么多還是那句古話: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
4. 從生產與消費關系的角度,談談我國為什麼要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因為投資會產生產能過剩,出口因為外國經濟危機,只有創造內需,消費
5.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增強了嗎
據報道,今年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1528億元,同比增長10.3%,從「雙11」到「雙12」,年末狂歡只是版我國消費市場火熱的一個縮影,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日益增強。
此外一系列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政策出台,為凈化國內消費環境提供了保障,前三季度網民對市場消費環境評價明顯提高。其中對服務消費滿意度最高,為85.94%,比去年同期提高5.16%。
6. 你認為政府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消費、投資和凈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它們之間的比例是否合理,回直接影響著宏觀經濟答效益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些年來,我國投資率不斷攀升,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拉動,已經形成了供大於求的格局。這種失衡狀況如不盡快改變,將會造成大批生產能力閑置,並由此帶來銀行不良資產增加等連鎖反應,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採取有效措施擴大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
7. 你認為政府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為了抄促進經濟增長一般會採取以下措施:
1、降低利率;2、稅收優惠;3、擴大投資(包括以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4、鼓勵消費(包括鼓勵貸款消費)等方式;5、擴大出口(出口退稅)
降低利率的結果是大家都不願意把錢存在銀行,同時更願意貸款進行消費和投資,消費和投資的增長,將直接帶動經濟的增長。
開放國內的市場也是為了吸引國際投資。
消費、投資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
8. 從生產與消費關系角度談談我國為什麼要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全國人民基本保障性分配可以解決國內外一切問題;
可以解決生產力最大發揮的問題
分配合理則,一切好轉
9. 如何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是我國發展階段必然性的體現,有利於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對世界經濟也具有雙重效應,這需要平衡好擴大消費與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的關系,具體而言,要以投資促消費、以消費促增長,形成新的經濟循環。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擴大消費對於促進經濟增長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擴大消費是我國發展階段必然性的體現 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我國經濟由短缺經濟轉為過剩經濟,需求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此前經常出現的煤電油運和基礎設施瓶頸,逐漸轉為市場需求不足。 傳統增長模式不得不轉變。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採取了壓縮消費、「高積累高投入」的發展戰略,這適應了當時相對封閉獨立的國際處境,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形成了工農業「剪刀差」、城鄉二元結構等,同時居民收入增長相對緩慢。 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有效途徑。投資與消費不平衡是我國發展不平衡的重要根源,並與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等不平衡正相關。 緩解社會風險的重要舉措。我國社會特徵是貧富差距擴大導致社會消費不足,影響經濟增長,進而造成高失業率和市場消費不足。 我國消費發展呈現新的特徵 一是「中國消費」持續強勁增長。過去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增速超過18%。消費力量開始由國外向國內轉移,商品貿易進出口趨向基本平衡。二是消費結構升級加快。2011年我國人均GDP達5400美元,開始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轉變,住房、汽車、養老、家政和教育培訓、旅遊休閑、健康醫療成為新興消費熱點。三是消費城鎮化趨勢凸顯。我國城鎮化由規模擴張進入市民化階段,2億多常住人口需要轉為真正的市民,對吃穿住行以及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的需求大量增加。四是消費理念與模式發生革命性變化。五是新型消費需求引領產業崛起。節能環保、物聯網、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文化創意等朝陽產業急劇成長。 2009-2011年,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比國際金融危機前3年提升7個百分點。2012年以來,盡管消費增速下滑,但消費貢獻率並不低。一季度經濟增長8.1%,第二季度中一度回落到7.4%,全年經濟增長率為7.8%。物價指數控制在3.5%以下,其中消費貢獻率佔77%,超過了投資和凈出口。以上說明,新的消費時代正在來臨,消費驅動型經濟初露端倪,應當抓住並用好這一歷史性機遇。 擴大消費才能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增長 「十二五」規劃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低為7%左右,但如何應對由此帶來的就業、收入增長壓力和通貨膨脹壓力?這就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保增長、調結構、促內需。其核心是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中,把擴大消費作為主要方向,才能兼顧適度的經濟增速、適度的通貨膨脹率與較高的就業和收入增長水平。 人們通常認為,「三駕馬車」中消費增長乏力。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消費在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中發揮了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幾次大的增長時期,都與消費升級密切相關。 我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人口紅利仍然存在,同時人口素質提升的「紅利」、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的「紅利」進一步顯現,將釋放空前規模的潛力,帶動製造業、服務業和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大發展。 擴大消費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擴大消費可以幫助企業保住生產和資金鏈,換取技術和產品升級換代的時間。今年以來,盡管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就業相對穩定,企業效益下滑問題則凸顯出來。這也為企業升級提供了市場倒逼機遇。 擴大消費是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根本力量。中國市場日益多層次、多元化,既有對一般消費品的巨大需求,同時新的更高層次的需求也加速釋放,對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具有極大吸引力。 促進城鎮化建設,擴大消費從提升要素質量方面為產業升級創造條件。從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經驗看,城鎮化初期要靠「勤奮革命」,隨著要素成本上升,必須轉向提高勞動生產率。我們擴大消費是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的,這既有利於為創業就業解除後顧之憂,又可以提升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為提高勞動生產率提供人才保障。 擴大消費還有利於塑造真正的競爭力。一個消費主導型的經濟體、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現代企業經營模式,才能真正激發企業家精神和人們的創造力,才能真正尊重消費者和勞動者權利,才能與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展開同台競爭。 重視擴大消費的關聯效應 擴大消費會使儲蓄減少,增加信貸壓力,由高儲蓄帶來的粗放型資金籌集模式面臨改變,融資成本上升影響生產和基礎設施投資,必然要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消費增加和成本上升,也會引起物價上漲,因此今後一個時期應當增強各方面對適度通貨膨脹的容忍度。也要看到,我國目前大部分製成品產能過剩,國內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需求增速下降,都會抑制物價過快上漲。 中國擴大消費對世界經濟也具有雙重效應。一方面,國內消費增加,出口產品價格上升,對生產資料進口需求的下降,會引起世界對中國出口下降,自中國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另一方面,中國擴大消費是在擴大開放條件下進行的,巨大的市場潛力的釋放,將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力量。總的看,中國擴大消費對世界經濟是機遇而不是威脅,是重大利好而不是消極因素。 平衡好擴大消費與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的關系 在國民收入一定情況下,積累(投資)與消費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有觀點認為,中國擴大消費必將減少投資,從而影響經濟增長。這並不全面。其一,擴大消費並不是要減少投資,而是投資與消費並重。其二,合理的擴大消費與增加投資,能夠使經濟在持續增長中實現動態平衡。其三,沒有一定的投資,消費本身也難以真正拉動。因此,關鍵是選擇好投資方向和結構。 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和以歐洲為代表的福利資本主義,都暴露出嚴重問題,也警示我們:消費水平應根據經濟發展和生產效率而定,過度的超前消費、負債運營最終難以為繼。 通過選擇合理的擴大消費途徑,我們能夠同步實現投資效益提高和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擴大科學合理、帶動能力強的市場消費。二是著力形成「橄欖型」消費群體結構。三是更多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著力形成消費與投資及總供求的良性循環 今後要合理調整消費與投資關系,以投資促消費、以消費促增長,形成新的經濟循環。為此,要更加註重投資與就業、收入、消費的循環,更加註重經濟有效增長與民生和社會事業的強化。 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為目標,繼續實施重大民生和發展工程。除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外,還可考慮以下方面:實施人口素質提升工程,如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增加城市教育資源以幫助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增加中西部貧困兒童上學補助,開展大規模職業培訓等;實施集中連片扶貧攻堅工程;實施農村水利工程和安全飲水工程;把生態治理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結合起來。 建立確保「兩個同步增長」機制。一是考慮整合「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收入增長、最低工資和低保標准提高等指標,提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計劃。二是創造就業崗位,促進就業率的增長,建立就業優先計劃。三是構建弱勢群體救濟體系。比如為貧困家庭撫養子女建立「家庭補助金」,發展慈善援助事業,建立面向殘疾人、孤兒孤老等的看護津貼等。 重點加強薄弱環節。加快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加強能源資源和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完善市場流通和社會信用體系;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基礎,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縮小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