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二次世界大戰怎麼影響德國的經濟
二戰之後,德國的工業基本完蛋了,主要工業設施都是盟國的重點打擊對象,基本都成了一片廢墟,東部更慘,毛子所過之地能拆的全部拆走了
各大工業城市都被炸成了一片廢墟,按照當時盟軍的估算,清理柏林的廢墟至少需要50年的時間,以至於丘吉爾在回憶錄中寫道「看到這一切,讓勝利者的心情盪然無存」
而且由於東德、西德被分開,原先的工業配套體系更是被一分為二(比如以光學儀器聞名的蔡司)
可以說德國經濟毀於一旦
戰後所說的西德奇跡,是指50年代,美英等從其在德國和歐洲的長遠利益考慮,千方百計盡快把西德納入西方營壘。它們首先採取了減少戰爭賠償和停止拆遷工業設備的措施,同時實行了對西德進行「救濟」和「援助」的計劃,繼而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方面不斷開放綠燈,為西德的自我發展提供有利條件。1949年底,西德成為歐洲經合組織、歐洲委員會和魯爾國際管理機構的成員。1950年,根據北約決定,西德要承擔保衛歐洲的任務。1951年,西德加入歐洲煤鋼聯營條約。同年,美、英、法宣布結束對德戰爭狀態。1955年,西德正式加入北約和西歐聯盟。
1958年,西德成為歐共體成員國,等等。
到50年代末,西德實現了三大轉變,即由昔日的敵對國向西方政治盟友的轉變;由非主權國家向主權國家的轉變;由戰爭賠償國向西方市場重要合作者和競爭對手的轉變。這些轉變不僅對西德50年代經濟發展,而且對以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大影響。
德國也.實行適應當時國情的經濟管理體制。50年代是西德實行社會市場經濟的准備和試驗階段。在這一階段,西德根據本國國情在處理國家與市場關系方面作了重要探索和嘗試。首先,在國民經濟恢復期間,為防止經濟無序發展,並為經濟發展創造基礎條件,對涉及國計民生具有戰略意義的經濟部門實行國有化或國家控股、參股的做法。鐵路、公路、航空、郵電、港口等基礎設施部門,因規模大、見效慢、盈利小,均由國家經營管理,屬國有企業。50年代,大約60%的電力生產,96%的電網和煤氣生產掌握在國家手中。此外國家對民營企業提供大量貸款和扶植
結果在50年代末,德國經濟迅速復甦
Ⅱ 簡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特徵事實
二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
二戰使幾千萬人失去了生命,無數的財產被毀,給世界留下了難以癒合的疤痕,和平與發展成為戰後各國的共識,美國、日本、西歐的經濟成就讓世人矚目,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 一、美國經濟的發展 二戰後,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經濟發展經歷了圖一和圖二所示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繁榮,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低谷,九十年代的新經濟時代。 圖一: 圖二: 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發展,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原因(1)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擁有廣闊的國際市場;(2)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3)政府採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是戰後經濟發展的低谷期。原因(1)1974—1975年經濟危機的打擊;(2)通貨膨脹的困擾;(3)債務負擔加重。 九十年代,進入以信息化和全球化為特徵的新經濟時代。原因(1)社會經濟改革;(2)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高新技術的發展;(3)完成了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二、日本經濟的發展 圖三:二戰後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示意圖 圖四: 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技成就,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組速發展。圖三展示了戰後日本國民生產總值持續高速飆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二號經濟大國;圖四顯示日本在戰後二十年多年裡經濟年平均增長率位居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榜首。 《日本經濟論》一書這樣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豐富的勞動力;超過先進國家的高度教育水平;高速度地引進技術;高度的投資率;高度的儲蓄率;低廉的日元匯率;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日本經濟有極大的「轉化能力」;政府的參與和企業間的競爭極為活躍;在戰時和戰後的經濟衰退下迅速增長了恢復能力;縮減了軍費開支。 《大國崛起》則認為戰後的改革為日本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現代資產階級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成為現代日本的全新起點。日本經濟在這個基礎上迅速起飛,很快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三、西歐經濟的發展 圖五:20世紀50—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率柱狀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二戰後的50——70年代,西歐主義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率保持較高水平,德國、義大利、法國都超過了美國,英國略低於美國,歐洲經濟呈現繁榮景象。戰後西歐的繁榮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國的援助,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採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恰當的經濟政策等都促進了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表一:美國與歐共體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國民生產總值比重 年份19551960196519701974美國36.27%33.73%31.27%30.21%24.36%歐共體17.54%17.53%18.68%19.32%20.12% 表二:1970年西歐與美國經濟對比表 <table FCK__ShowTableBorders"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style="padding: 0px;margin: 0px 0px 0px 0.75pt;border-collapse: collapse"> 出口貿易 西歐 美國黃金外匯儲備(億美元) 885 426 鋼產量(億噸) 270.3 117.O 汽車產量(萬輛) 9 36.4 824.4 水泥產量(萬噸) 11120.3 6405.6 表一歐共體的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的比重呈上升趨勢,美國呈下降趨勢。 表二1970年西歐在黃金外匯儲備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美國,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挑戰。 尼克松總統在1971年的演講中曾說:「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現在美國已經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的國家,已經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強國,世界上也不再只有兩個超級大國。當我們從經濟和經濟潛力方面來考慮時,就可以看到,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所以現在我們有了三個力量中心——美國、西歐和日本。要注意:西歐和日本都是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朋友,是的,盟國,是的。但是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導地位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非常激烈。」 這種情況的出現除前面提過的因素外,西歐國家的聯合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歐共體的成立對成員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六:歐盟盟旗 1993年歐盟的成立證實了法國作家雨果的預言:「總有一天,到那時,……,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築歐洲的友愛關系……」 到2007年,歐盟已擁有27個成員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有利於國際地位的提高。 歐盟等組織的出現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區域集團化趨勢,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前奏。 四、經濟全球化 圖七:福特汽車的全球化生產網路 圖八:世界貿易組織標志 在和平與發展的大國際環境下,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如圖七福特汽車的全球化生產網路。 1995年1月1日,以圖八為標志的世界貿易組織成立,這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是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目的。 在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互相競爭,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但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才能在這一機遇與挑戰中謀得發展。
Ⅲ 戰後德國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奇跡」
1依託於其強大的科學技術。聯邦德國科技基礎雄厚,戰後的德國政府鼓勵科研部門與經濟部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使國家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由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並得到了國家的經濟援助和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
2、利用外國資本。戰後初期的馬歇爾計劃增加了聯邦德國的工業發展資金,擴大了就業,增加了稅收,引進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加速了經濟的發展。
3、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戰後德國人不能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來並在很短時間里在經濟上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
4、法德矛盾的緩和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的發展走出了冤冤相報的怪圈,並走上了「歐洲自主」的發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國、聯邦德國(西德)為代表歐洲六國正式簽訂《煤鋼聯營集團條約》,至此引發法德百年沖突的兩國邊境的煤鋼資源將被置於兩國共同參與管理的聯合機構之下,它結束了兩國爭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根本的糾正。1958年,六國又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日益走向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重要力量,推動了法德關系的改善和德國經濟的發展。
5、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聯邦德國政府通過建立國有經濟,制訂法令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等方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並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這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6、進行社會政治改革。戰後,德國清除法西斯主義,建立民主化的國家,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利,並推行較為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極端貧困和社會動盪,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形勢。
7、聯邦德國人民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和他們的辛勤勞動。1950年聯邦德國的在校大學生為10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學生,到1970年增加到41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學生。此外,聯邦德國還非常重視職工的業余教育,由於教育和訓練,聯邦德國就業的勞動者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聯邦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極大地促進了聯邦德國經濟的騰飛。
呵呵 值得我們借鑒啊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二戰後的經濟,為什麼德國和日本都那麼厲害為什麼義大利那麼菜鳥
因為義大利在二戰時候就很菜,拿著槍都能讓冷兵器打敗,你說他能牛嗎。
Ⅳ 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能快速崛起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能快速崛起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依託於其強大的科學技術。聯邦德國科技基礎雄厚,戰後的德國政府鼓勵科研部門與經濟部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使國家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由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並得到了國家的經濟援助和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
2、利用外國資本。戰後初期的馬歇爾計劃增加了聯邦德國的工業發展資金,擴大了就業,增加了稅收,引進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加速了經濟的發展。
3、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戰後德國人不能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來並在很短時間里在經濟上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
4、法德矛盾的緩和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的發展走出了冤冤相報的怪圈,並走上了「歐洲自主」的發展道路。
1951年4月,以法國、聯邦德國(西德)為代表歐洲六國正式簽訂《煤鋼聯營集團條約》,至此引發法德百年沖突的兩國邊境的煤鋼資源將被置於兩國共同參與管理的聯合機構之下,它結束了兩國爭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根本的糾正。
1958年,六國又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日益走向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重要力量,推動了法德關系的改善和德國經濟的發展。
5、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聯邦德國政府通過建立國有經濟,制訂法令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等方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並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這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6、進行社會政治改革。戰後,德國清除法西斯主義,建立民主化的國家,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利,並推行較為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極端貧困和社會動盪,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形勢。
7、聯邦德國人民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和他們的辛勤勞動。1950年聯邦德國的在校大學生為10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學生,到1970年增加到41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學生。此外,聯邦德國還非常重視職工的業余教育,由於教育和訓練,聯邦德國就業的勞動者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聯邦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極大地促進了聯邦德國經濟的騰飛。
Ⅵ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聯邦德國的阿登納政府建立了一種經濟發展模式,沿著這一發展模式
答案C
戰後上台的阿登納政府廢除以行政控制為特徵的中央統制經濟,建立介於計劃經濟
和市場經濟之間的「社會市場經濟」,這一模式使得聯邦德國經濟產生了奇跡。
Ⅶ 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德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特徵
社會市場經濟
戰後上台的阿登納政府廢除以行政控制為特徵的中央統制經濟,建立介於計劃經濟
和市場經濟之間的「社會市場經濟」,這一模式使得聯邦德國經濟產生了奇跡。
Ⅷ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都遭受了什麼待遇
德國在世界大戰時期真的是一個強國,什麼東西都是發展的又快又好,但是就是因為這一點讓他膨脹了,參與了世界大戰,而且是兩次都有他。這種侵略倍的國家肯定是行不通的,最終還是收到了懲罰。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德國付出了巨額的賠款,規定不能擁有軍隊,只能擁有一定數量的警察,而且重工業大部分被拆除,設備被其他戰勝國瓜分,而且限制德國的軍事技術及其他的重要技術,使得德國不得不以合作的方式在其他國家暗中延續發展。
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形勢
二戰後,只有美國和蘇聯成長成為超級大國的,也就只有這兩個國家賺到了,但是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不是資本主義。
在二戰的時候,美國還沒有參戰就已經在向英法等反法西斯國家出售軍火了,這里賺了不少,只是後來英法等反法西斯國家抵擋不住,美國才將大部分武器轉為無償提供的,因為這些國家要是都滅亡了,那剩下的就只有美國了,之前有看過報道,日本戰敗後,他在亞洲收集的大約一千億美元的黃金,被美國人拿走了。在加上美國本土遠離戰場,因此他不需要戰後重建,因而在二戰後,美國的經濟迅速成長。
這里你必須知道,二戰前,全世界只有蘇聯一個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雖然沒有像美國那樣取得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在戰爭中他的科技也在不斷的增強,是一個典型的越戰越強型的,特別是他將解放的歐洲國家全部由資本主義轉換為社會主義,也因為他能控制這些國家的經濟,也使他的經濟狀況日漸好轉,但始終是比不過美國的,所以最後被美國的軍備競賽給托跨了
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這幾個主義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戰場都是在他們的國土上進行的,單是戰後重建就夠頭疼的。英國在戰時被德國的鷹計劃幾乎炸沉,法國淪陷給了德國,義大利是最早被盟軍攻入國土的法西斯軸心國,也是最早投降的,德國則夾在蘇聯和美英的兩線戰場上,日本本土也被美國炸的面目全非,因此這幾個國家不要說在戰後重建上面了,就是養活自己國內的老百姓也是個問題。
但這時候美國出了了馬歇爾計劃,也就是出錢,讓這些國家可以在戰後進行重建,老百姓有飯吃,因此在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進入了將近20年的黃金時代
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經濟為什麼能恢復的很快拜託各位了 3Q
二戰結束,德國戰敗:做了一件很具有深遠意義的事:就是承認在二戰中的錯誤,並反回對法西斯主義答. 並承擔責任,這一點和日本有很大的區別. 其後戰後重建.大多數的資金是向英.法貸款,並最後的資金不了了之。其次英美等國家對採取政策的改變. 最後德國看到未來發展的發向.重點發展工業. 並未向後來的蘇聯三個產業嚴重脫節.導致解體!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