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經濟增長理論來解釋為什麼我們中國經濟增長這么快,對以後中國的發展會怎樣
很難用西方經濟學理論解釋中國現有經濟狀況,西方經濟學理論多建立在自由市場經濟模型下,中國現有市場環境不具有與西方市場的可比性.中國歷來喜歡創造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市場也不例外.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速度以一句流行的話說"一切皆有可能」.我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受益於全球化進程帶動的,中國經濟發展是由外向型產業化帶動地,因為出口收益在中國GDP增長中佔有很大比重,所以國際市場的變化對中國經濟影響日異增大.政府的宏觀調整不斷出台,但對國內的許多行業的影響力不斷下降,有也是短期的,只要有利可圖行業組織總能有對策,調整方案多成為形像工程.中國經濟是在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中發展的,它的預期也因該有自己的特色.
② 政府採取措施促進經濟發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1、市場調節的滯後性,不能解決國民經濟平衡問題,不能解決收入公平分配問題,不能解決內公共產品的製造問題容,容易導致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制售假冒產品泛濫;
2、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占國民經濟主體地位,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關鍵,決定分配方式和人際關系;
3、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工作。
③ 論述: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增長與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兩個不同概念.經濟增長是指一國一定時期內產品和服務量的增加,用來量度的是GDP(GNP)或其人均值.經濟發展除包含經濟增長外,還包含經濟結構的變化(如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高度化,消費結構的改善和升級),社會結構的變化(如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壽命的延長,嬰兒死亡率的下降)環境的治理和改善,收入分配的變化(如社會福利的增進,貧富差別的縮小)等.所以,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經濟增長就不會有經濟發展,當然也有可能出現有增長而無發展的情況.
④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理論有哪些前沿理論
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王見定 李穎伯
{摘要} 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數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數實質上是一種矢量。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實例對經濟矢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顯像管、一個復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發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發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數,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數,我們定義為經濟矢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矢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矢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矢量之間是不同的。這種經經濟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矢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矢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矢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
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矢量合成的實例,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價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一輛賓士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價格,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⑤ 熊彼特在1912年《經濟發展理論》中指出,創新是指把一種從來沒
《經濟發展理論》
"創新"一詞,最早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於1912年在其《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的.
⑥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經濟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1、提出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開出的葯方。
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2、以人民為中心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和靈魂,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領導發展的根本目的。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3、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也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
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
(6)總理經濟發展論pc擴展閱讀: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4個主要特點:
1、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
2、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
3、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
4、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在看到「四個變化」的同時,還要看到「四個沒有變」,增強新常態下發展的信心。
即: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總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
⑦ 根據經濟增長理論,應該如何實現我國經濟增長的長期穩定增長
在我國經濟社會體系需要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改革需要進一步推進的情況下,立足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中央及時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果斷出台一系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我國經濟在世界各國經濟增長中仍然處在前列。二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改革開放3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為我國打下了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堅實物質基礎。三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趨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依然強勁。四是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當今世界的潮流,全球經濟面臨的調整和重組也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堅持擴大內需為主和穩定外需相結合,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以拉動經濟增長。要堅持保增長和調結構、增效益相統一,把保增長建立在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要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抓住時機、掌握節奏、把握力度,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改革創新增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能力、增強解決我國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能力。要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把保增長、擴內需同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進一步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謝謝,望採納!
⑧ 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的內容包括:他的經濟成長、經濟周期、創新觀點等早期思想雛形。在成長理論方面,他有兩個特殊觀點:第一,認為只有企業家才能把土地和勞動這兩個內在因素的使用進行新的組合,才是經濟成長的基本動力。他只將勞動力和土地視為內在生產因素,而將人El、慾望、生產組織的變化等列為外在因素,顯然是不確切的;第二,他強調銀行信用對經濟發展的推進作用'特別強調銀行對未來勞務和商品所提供的信用(他稱為「非正常信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一觀點中的過分強調銀行信用和將銀行信用分為正常和非正常,是不全面和不合邏輯的。但其強調銀行信用的觀點卻被數十年後的西方貨幣成長論者推崇為珍貴的先行思想資料。此外,他的《經濟周期》對資本主義經濟周期運動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歷史統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