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世界經濟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戰美經濟空前繁榮來原: 1、唯本土未遭源受戰爭破壞資本主義 2、戰爭發橫財 3、政局直保持相穩定 4、利用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利位向世界各輸資本力拓展海外市場賺取高額利潤5、家加強經濟宏觀管理 6、世界各戰爭廢墟重建本經濟美經濟發展提供廣闊外市場 7、充利用第三科技革命力發展新興工業 8、具獨厚理條件同擁巨教育、科技才優勢 希望能幫助(∩_∩
㈡ 世界經濟發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經濟領域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發展中國家發展提供了機遇,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不穩定,一國經濟的波動會威脅到其他國家。
㈢ 全球化進程的三個歷史階段
談經濟全球化的三個階段及其意義
經濟全球化是近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宏觀大勢,目前已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商品經濟的全球化。這一階段全球化肇始於英國工業革命。由於地理大發現和遠洋航海事業的發展,發達國家的商品遠銷世界各地,並給自身帶來巨量社會財富,推動世界進入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在這一階段,商品生產中心也就是世界的中心,廣大發展中國家則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全世界經濟活動受這一中心的支配。
第二階段是資本經濟的全球化。這一階段全球化肇始於電力革命。由於電力的普遍使用,發達國家經濟又有了指數級的增長,並推動世界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資本在世界范圍內流動,哪兒能賺錢,資本就去哪兒。世界的中心是掌握巨量資本的帝國主義國家,各國經濟活動均處於帝國注意國家的控制之下。
第三階段是信息經濟的全球化。這一次全球化肇始於二十世紀中期的信息革命,信息網路的建立則是其發展的高級階段。在這一階段,世界的中心是那些掌握了信息網路的國家,誰掌握了信息網路的控制權,誰就能控制整個世界的經濟活動,並能獲取巨量社會財富。但由於社會主義中國的信息網路科技迅速發展,目前發達國家信息網路控制中心地位正在受到沖擊,既由實行霸權主義的美國中心開始轉移到中國中心,而中國5G網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則使這一對美國中心的沖擊加大,中心轉移也加速。由於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信息網路技術服務於全世界,因而它必將極大增強世界各國的發展能力,而削弱帝國主義國家實施霸權的能力,因此也必然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歡迎和支持,而遭到帝國主義中心國家美國的強烈反對。美國近期挑起的封鎖「華為」之戰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的,其目的則在於維護自己的全球化控制權,以便繼續剝削和稱霸世界。由此可見,在第三次經濟全球化之中,信息霸權與各國人民反信息霸權之爭必將是十分激烈的。我們應該對此有充分准備,並保持信息網路優勢,為自身和世界人民發展經濟服好務。
總之,經濟全球化趨勢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其本質是資本主義經濟不斷向世界擴張並攫取世界財富的過程,而信息經濟全球化則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藉助科學技術的力量反對帝國主義霸權的過程。今後還會繼續發展,內容會更新,意義會變化,其特徵亦需人們不斷給予關注。當然,經濟全球化的新階段並不是說就把以往階段的內容完全拋棄了,而是會保留下來,使其繼續發揮作用,所以目前階段的經濟全球化是保留了前兩個階段內容的綜合全球化,只是信息全球化為主要特徵罷了。現階段的經濟全球化將帶來百年未遇的「大變局」,推動世界進入新時代,這個新時代也許會以美國霸權的衰落為特點
㈣ 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和世界經濟發展歷程你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哪些感受和建議
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經濟難有起色。其理由是:(1)國際經濟秩序,尤其是國際金融秩序面臨許多嚴重的問題,有可能導致新的危機。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各國普遍加強了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國際金融秩序有了暫時的好轉。但是,由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規范國際資本流動和限制金融投機活動方面存在嚴重分歧,國際金融秩序難以在短期內發生根本性變化。(2)「9·11」事件的影響短期內不會消除。「9·11」事件不僅使美國經濟受到沖擊,也使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受到影響。要恢復市場和消費者信心需要較長時間。如果反恐怖戰爭持續時間太久,市場和消費者信心還會進一步減弱,這必將導致世界經濟較長時間處於低迷狀態。
㈤ 概述經濟全球化得發展歷程,並分析其主要的推動因素
發展歷程:
新航路開辟,密切了世界各地區的聯系,全球化趨勢出現;
兩次工業內革命,促進了資本容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全球化趨勢形成;
30年代和二戰時,全球化陷入困境;
二戰後,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深。特別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新一輪擴張,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走向體系化和制度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進入全方位發展階段。
因素:
1、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和物質基礎。
2、新交通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
3、兩極格局的解體使原來處於對峙狀態的國家建立和加強了彼此間的交流,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
4、市場經濟體制的廣泛建立,為經濟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跨國公司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因素。
6、區域集團化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基礎。
㈥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發展歷程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抄系即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歷程可概括為四個階段:1、新航路開辟,開始打破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世界日益走向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2、新航路開辟後,西歐國家開始對外殖民擴張,在客觀上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世界市場得到拓展。3、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資本主義國家迫切要求開拓海外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於是加快殖民擴展的步伐,在亞非拉廣大地區建立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這些地區傾銷商品,收購原料,擴大了世界貿易范圍,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4、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壟斷組織的產生,推動資本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世界幾乎瓜分完畢,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完全形成,即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㈦ 二戰後世界經濟格局是怎樣演變的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第一階段,即戰後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的階段。美國正是憑借經濟上的巨大實力和強大優勢,一步一步地奪取世界經濟霸權之基本步驟:第一,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第二,建立以貿易自由化為基本原則的貿易體制,成立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計劃,如馬歇爾計劃以及通過提供「兩個安全網」(「軍事安全網」和「經濟安全網」),加強對歐洲、日本經濟的控制;推行「第四點計劃」,對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實行新殖民主義政策。第四,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經濟和技術封鎖。
2.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發展的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進入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國際金融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沖擊,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兩次宣布貶值,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第二,發展中國家石油鬥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打亂了國際貿易舊有的價格體系。第三,美國逐漸陷入了經濟增長緩慢和通貨膨脹、失業嚴重的困境,日本、西歐的經濟發展比美國快,美、日、歐各國的經濟實力消長明顯。
伴隨著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衰落,歐共體和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兩大新的經濟中心,世界經濟中美國一國獨霸的局面開始向美國、歐共體、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過渡。
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經濟實力也有很大的增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這個時期,在拉丁美洲和亞洲出現了一些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並且形成了一支新興的經濟力量。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興起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進一步加強了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3.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
歐洲聯盟。相比較而言,歐盟是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區域性集團,現有25個成員國,其一體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2004年5月1日,歐盟成員國擴大到25個。擴大後的歐盟整體國內生產總值增加5%,擁有4.55億人口,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實體。10月29日,歐盟正式簽署歐盟第一部憲法條約。這部憲法的通過有利於加快歐盟的決策過程和提高歐盟的國際地位。同時,歐盟加快建設快速反應部隊,並接替了北約在波黑的維和任務。
北美自由貿易區。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經濟集團,具有重大意義。根據協議,貿易區將用15年時間,分三個階段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勞務、資本等的自由流通。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已承諾以多樣化為前提,不推行一種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結構並行的辦法,在促進地區經濟貿易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其成員已增加到21個。
當前,世界經濟正朝著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統一市場、亞太經濟貿易區這三大地區集團化方向發展。21世紀初,以美日歐三大經濟中心為核心的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歐洲聯盟三大區域化組織加快發展的態勢將繼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