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日經濟發展比較

中日經濟發展比較

發布時間:2021-01-07 03:56:45

⑴ 求中日經濟關系及其走勢

中日關系集中體現和濃縮了國家關系的復雜性,它既是鄰國關系,又是大國關系;既是「東西」關系,又是「南北」關系;既有歷史上和平與對立的雙重關系,又有現實中依存和競爭的雙重關系。中日關系正處於歷史上的關鍵時期,正確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是兩國人民,特別是兩國政治家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從戰略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從戰略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主要就是從歷史、全局、未來角度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

一、要善於從歷史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中日關系的現狀很大程度上與中日關系的歷史相關,「以史為鑒」就成為處理中日關系的基礎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中國就把「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作為指導中日關系的基本原則。「以史為鑒」的「史」,即中日關系的歷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關系史,並從中找到可供借鑒的經驗教訓,將是兩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課題和現實任務。

提到中日關系史,歷史上的中日甲午戰爭和日本侵華戰爭就歷歷在目,它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刻骨銘心。難怪人們在中日關繫上一提到「以史為鑒」,就會自然想到這一段歷史,並把這一段歷史上升到民族尊嚴和國家榮辱的戰略高度。這樣理解中日關系史並不算錯,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確。周恩來總理當年曾用十個字說明中日關系歷史,即「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這是中日關系歷史最全面最准確的說明和表達。中日關系,從歷史的角度講,友好是長期的,對立是短暫的;友好是歷史主流,對立是歷史主流中的「艱難和辛酸」的一頁。只看見「五十年對立」而無視「兩千年友好」,或只看見「兩千年友好」而無視「五十年對立」都是不全面的,都會得出錯誤,甚至有害的結論。

「兩千年友好」使中日長期和平,並共同發展。中日兩國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唐朝是兩國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雲集長安,又有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在漫長的交往過程中,中國的文化得以傳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發展。在一衣帶水的地理關繫上,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許多相同因素的東方文化觀念和社會結構。就是到了近代,兩國也不約而同地開始了推動社會發展的「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充分說明了兩國在社會自身發展周期和韻律上的「近似性」。「兩千年友好」,使兩國人民長期享受和平邦交環境,長期享受彼此文化營養,長期享受社會文明成果。就是中日甲午戰爭後,仍然有孫中山、魯迅、郭沫若、周恩來等人為了革命及兩國友誼的需要,來往於中日之間。「兩千年友好」的歷史證明,「和則兩利」,和處才能共生,和諧就會共贏。

「五十年對立」使中日關系破裂,社會停滯不前。日本「明治維新」後,在其迅速強大的國力支持下,忘記了兩國兩千年友好的歷史傳統,擴張野心膨脹,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使中國人民蒙受恥辱。幾十年後的侵華戰爭,在中國人民未愈的傷口上,日本軍國主義又犯下滔天罪行。兩場戰爭在半個世紀中發生,使兩國人民祖祖輩輩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瞬間破壞殆盡,使兩國「兩千年友好」的歷史傳統突然斷裂,使兩國人民失去了和平穩定,飽受著戰爭的煎熬和戰爭創傷的折磨。兩場戰爭使中國社會倒退、國家分裂,使日本的繁榮瞬間變成廢墟,國家主權受到限制。「五十年對立」的歷史證明,「斗則兩傷」,對立必然同輸,戰爭一定同敗。

如果說「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的中日關系歷史,僅僅證明了「和則兩利,斗則兩傷」的文明智慧顯然是不全面的。「兩千年友好」的關鍵是什麼,「五十年對立」的關鍵是什麼,今人必須認真總結。「兩千年友好」的關鍵在中國。在「兩千年友好」歷史中,中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並沒有利用領先地位向日本擴張,更沒有發動戰爭,而是信守睦鄰友好的民族傳統,結果於己於人都有利。「五十年對立」的關鍵在日本,在「五十年對立」歷史前後,日本發展快於和強於中國,日本在發展領先後有恃無恐,野心膨脹,向外擴張,結果於己於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對待自己的領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對待自己的大國地位,正確的做法是:領先而不稱霸,強盛而不擴張;領先不忘睦鄰,強盛更要友邦。

二、要善於從大局的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

中日關系正處於關鍵的敏感時期,處理不當,就會對大局造成不利影響。從大局出發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最為重要。中共中央十六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指出,要把國家利益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作為判斷國際事務和國家關系的根本標准。何為大局?國家利益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大局。和平和發展就是我們的國家利益,就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中日關系中的共同利益。顧全大局,維護國家利益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成員的神聖使命。

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當今世界的大局。在飽受20世紀前半期的戰爭蹂躪和中期的冷戰恐嚇後的21世紀,人類最需要的就是和平與發展。和平與發展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關系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和平與發展的世界大局。中日關系既是重要的雙邊關系,又是重要的國際關系,既影響著雙方,又影響著世界,必須慎重處理。

進入21世紀後,中日兩國都進入重要的歷史時期。日本經過二戰後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經濟上已經成為世界強國,由於二戰原因,日本的政治軍事國際地位受到限制,現在正積極推動從經濟強國向政治經濟強國的轉變;中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正在實現從傳統的政治大國向經濟政治大國的轉變。中日兩個國家都處於向更高的國際地位、更重要的國際角色轉變過程中,兩國的經濟總和對世界經濟影響很大。中日兩國都處於亞洲,又是近鄰,又有歷史遺留問題,必然產生各種各樣的摩擦。如果對兩國摩擦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勢必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成為世界和平發展大局中的消極因素。中日兩國應從世界和平發展大局出發,正確對待和處理兩國在向重要的國際角色、國際地位轉變過程中產生的摩擦。

為了使中日關系處理中具有大局意識,至少有兩點需要重點加以解決:一是正確認識世界大國應當承擔和履行的國際責任。中日都是世界性大國,主觀和客觀上都在向綜合性世界強國邁進,但在成為世界強國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這個心理准備就是對世界和平發展大局有深刻認識,對歷史問題有深刻反思,願意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貢獻。對日本來講,首先就是對歷史上給世界和平發展造成的破壞進行真正反省,對其侵略行徑對亞洲各國造成的傷害進行懺悔和道歉,並用其和平發展道路及對世界,特別是對周邊國家的睦鄰富鄰實踐,取得相關國家和人民的信任,真正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世界和平發展的推動者和建設者。對中國來講,首先要以世界和中日大局為重,正確認識和處理中日關系中的摩擦,不以暫時的關系緊張而犧牲未來,不以局部的不和諧影響兩國的全面關系。多作有利於和平發展的努力,不作激化矛盾擴大緊張的舉動,是中日兩國必須履行的國際義務,也是大國形象的基本要求。二是中日兩個世界大國在各自向世界強國轉變過程中,必須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中日同屬亞洲,又都處於東北亞,在各自向世界強國轉變中不可能沒有競爭關系,不可能不產生摩擦,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處理這種競爭關系及摩擦。從世界格局演變的歷史看,區域發展和區域一體化,既有以美國為單一核心的北美自由貿易區,也有以法德為雙核心的歐洲國家聯盟,還有多核心的東南亞國家聯盟。中日兩國在亞洲,特別是在東北亞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未來的亞洲一體化,特別是東北亞一體化過程中,中日應當成為雙發動機,共同推動包括東北亞在內的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中國在21世紀的大局及國家利益很清楚,那就是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保持國家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和平的國際環境,特別是和平的周邊環境,是當前中國的重要國家利益,這是因為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是保持國內穩定和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前提。沒有和平的環境,什麼都談不上。中日關系是周邊環境和周邊關系的重要因素。保持國內穩定是當代中國的根本利益,社會穩定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又是人民和諧生活的保證,更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周邊關系摩擦會影響國內穩定,國內人們情緒不穩更會威脅穩定。促進社會發展是當今中國的核心利益。「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於世界後列。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於世界前列,發展對於中國的重要性遠遠比對日本更重要。發展問題解決不好,中國就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國,日本與美國、歐盟一起成為中國的前三大貿易國,經濟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著巨大的共同利益。中日關系直接關繫到維護和平國際環境、保持國內穩定、促進社會發展的國家大局和國家利益。在此大局面前,人人必須清醒,處處必須理性,一切愛國情感和行為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大局和國家利益。有利於大局和國家利益的感情和行為,就是愛國,否則就會走向愛國的反面。

三、要善於從未來的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

「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其中「以史為鑒」是前提,是基礎,「面向未來」是目的,是根本。中日作為亞洲乃至世界上的兩個大國,應該對亞洲的未來和世界的未來作出貢獻。必須以未來目標和未來要求引導過程行為、制約過程行為。對於中國來講,從未來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就顯得極端重要。

未來的世界應當是和平發展的世界,未來的國際秩序應當是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中國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應當為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努力、作出貢獻。用理性和和平方式解決國際關系和國家爭端,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實踐。亞洲,特別是東亞的持續發展,必將在未來國際秩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重要的作用。中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理應從亞洲開始,東北亞新秩序的建立定將首當其沖。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在處理東北亞國家關系和新秩序建立中接受著考驗。不以現在代表未來,不以當前犧牲長遠,不以情感代替理智,不以對抗犧牲合作,就是我們應當具備的正確態度。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學生,應當理解、支持國家和政府在建立國際新秩序、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方面所作的任何努力,決不能因為一時沖動作出的過激行為使我國建立國際新秩序和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努力遭受挫折,甚至成為他國誤解和攻擊的理由。

一體化是亞洲,也是東北亞未來的基本走向,東亞各國在這個問題上存有共識,並且在作著各種努力和實踐。中國是其中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亞洲一體化,東北亞一體化符合中國、符合地區各國的根本利益。中國和日本是亞洲有重要影響的大國,是東北亞的核心國家,兩國關系直接關繫到亞洲未來一體化,東北亞未來一體化的建設。中國和日本都是「10+3」的成員,都是未來這一地區自由貿易區主體國家,都是自由貿易區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中日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這一地區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一體化的進程。從亞洲未來和東北亞的未來著眼,中國和日本應當徹底解決歷史問題,放下包袱,共同融入區域一體化進程中,在一體化進程中發展,在一體化進程中強大。區域一體化對中國更為重要,它既可以保證中國和平的周邊環境,又可以改變世界不合理的經濟政治格局;既可以促進中國的發展,又有利於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樹立,更有利於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基於此,我國應當妥善看待和處理當前的中日關系,善於用大智慧看待問題,善於用大勇氣處理問題。大智大勇的核心就是以地區和平穩定、地區一體化的未來大勢巧妙解決中日摩擦和化解各種消極因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都是未來中國的核心利益。這些未來核心利益的實現,都依賴於從現在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任何鬆懈、怠慢或者被其他因素干擾,都將嚴重影響或阻礙未來中國核心利益的實現。鄧小平曾明確指出,除非發生了大規模的外來入侵,否則我們都應當牢牢抓住發展生產力不放。現在,實現未來中國的核心利益,恰遇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抓住機遇,促進發展就是我們的當務之急。鄧小平講,我們曾經喪失過大的機遇,現在再也不能失去機遇了。20世紀50年代以後,世界出現了有利於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我們沒有抓住,日本則抓住了,當我們「噩夢」醒來的時候,我國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而日本則在戰爭廢墟之上,發展成了世界經濟強國。21世紀初,世界又出現了有利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於中國來講,真是千載難逢,只能抓住,不能放棄,也不能受干擾。當前中國正處於實現未來民族核心利益的關鍵時期,任何局部的暫時的不和諧因素都要關注和重視,決不能使不和諧因素影響到未來中國核心的實現。「小不忍則亂大謀」。中日關系雖然復雜,雖然責任在於日方,但處理不好,對中國影響更大。我們要善於從未來中國的核心利益出發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從暫時看,問題很大、麻煩很多,但從未來中國核心利益看,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中日關系必須妥善處理,從戰略高度,即從歷史、大局和未來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當是理性選擇和最佳方式。

⑵ 從政治經濟角度,理解近代史上中日關系發展

日本還是可以的 那邊 天天研究上網

⑶ 中日美動漫產業的比較 比較中日美動漫產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和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中日美動漫對比
說起動漫我想大家對此都很了解,從小時侯我們看過的「變型金剛」、「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多啦 A 夢」 ....... 很多很多。 在經過一個學期的動漫賞析課程的學習後,我們對中日美的動漫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學習中我們可以發現, 隨著時代的發展, 日本動漫在一步步占居世界動漫的首位,美國動漫也在世界上佔有較高的地位,而中國的動漫卻停滯不前,最近甚至有倒退之勢。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中日美動漫的差距:
由於各自國家文化的差異,中國、日本、美國這三個國家的動漫文化也各不相同。《大鬧天宮》、《黑貓警長》、《葫蘆兄弟》這些國產動畫,我想都是大家兒時的美好回憶,挑戰天庭、叱
的中國動畫片人物造型千篇一律,缺乏生命力,模仿抄襲的成分嚴重,中國動畫線條粗糙,色塊明顯,不和諧,缺乏立體感,背景太過簡單。
在造型方面日本動畫追求唯美,男主角的大部分都是長得很帥,擁有魁梧的好身材;女主角則一頭長發,瓜子臉,一雙大大的眼睛和小巧的鼻子,身材非常好。 日式動畫的場景繪制很細致, 在 以宮崎駿為代表的日本動畫,表現的就是豐富細致的場景。
美國動畫中,人物不算美形,人物造型都比較簡單,人物比例不正確..比較誇張。 美國的動畫無論是場景渲染還是角色表現,都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不過誇張的人物形象依然是不變的風格。
通過以上對比, 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的我們,不禁為中國的動漫事業感到擔憂。希望中國動漫能突破局限,努力改革創新,做出優質動畫作品,再現中國動漫的輝煌,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動漫之路,讓中國早日成為動漫強國。
給最佳

⑷ 中日經貿合作前景淺析

問:中日經貿關系淺析

答: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經濟,而經濟也會依託政治而加速發展。中日經濟貿易關系在日本政府高層官員的頑固參拜靖國神社將會使經濟貿易往來受到影響而逐漸降溫。直至日本政府高層對侵華戰爭的罪行作出相應的回應。 2005年,中日貿易同比增長約12%,這已是連續11年中日貿易增長低於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長水平。所佔比重由1994年的高點24%降至13%,比高點時水平低11個百分點,說明兩國貿易密切程度大幅下降。 從中國角度分析,日本作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的位次在下降,重要程度在減低,貿易熱度在降溫。經濟貿易降溫與中日政治關系趨冷存在著因果關系。 從日本角度分析,兩國貿易持續較快增長,日本對中國加上香港的貿易額已超過對美國的規模。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造成兩國貿易「溫差」的原因,一是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經濟貿易增長水平低於中國,也低於美國和歐盟;二是日本市場規模不如美國、歐盟大,增長空間相對較小;三是中國對日本出口佔中國總出口比重下降更多,2005年約佔10%,而從日本的進口約佔中國總進口量的15%。在各國普遍重視出口的情況下,日本市場對中國的重要性下降更加明顯,而中國市場對日本的重要性卻在迅速提高。四是日本政府的高層官員以及日本右翼分子對上世紀侵華戰爭的罪行不能正確對待 、謝罪,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兩國的經濟貿易往來造成一定影響。

⑸ 急求1949年以來 中日經濟貿易關系發展概述及1972、1979年以來中日經濟聯系、發展、概述

建國後由於沒有和美國建交,日本又和美國穿一條褲子,所以1972年以前雙方沒有專什麼交往屬。1979年到1989年是兩國二戰以來第一個「親密期」,中國放棄對日索賠。日本則給中國提供了大量無息或低息貸款,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之後中日關系進入低谷,但雙方在民間還是有經濟聯系的。進入新世紀,中日經濟進入第二個親密期。雖然參拜靖國神社事件不斷出現,兩國關系一度很冰,但經濟熱一直沒有退下去

⑹ 近幾年中日政治經濟等關系發展

現在的中日關系已進入了重新調整、重新定位的新階段。中日關系如何發展也將取決於日本對中國政治、經濟上的態度。

21世紀初,中日關系正處在共同構建「友好合作夥伴關系」的轉折期。未來10~20年期間,是影響中日關系的一些最重要因素的變化方向進一步明朗化的關鍵時期。「中日夥伴關系」的目標能否得以實現?從目前看,其前景既有光明,也有陰影。就我國的對日政策而言,應在中日關系中力求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盡量爭取實現有利於我國的周邊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最佳前景。

因為日本政府在侵華戰爭問題上的態度,和勞工賠償、慰安婦問題、釣魚島、東海油氣田等等問題,我國國民對日本本能的抱有一種政治上的反對和感情上的拒絕----即使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促進作用的經濟往來。

4月12日上午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東京招開記者招待會要求中國政府對近日以來中國各大城市針對日本的反日抗議活動進行道歉並對中國國民嚴加管束以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日本首相小泉在4月11日夜也對日本全國發表了電視講話公然宣稱中國的反日行動是愚蠢的。中國政府必須向日本國民道歉,中國要為破壞中日關系負全部責任,中國要為愚蠢的行為負出代價並危脅要經濟制裁中國。

對於日本政府對侵華戰爭等罪行一直不予承認和謝罪的行為,哪怕有一點點良知的中國民眾都不會認同。都會堅決反對。基於日本政府在侵華戰爭、慰安婦問題、勞工賠償以及中日島嶼之爭,中國民眾本就憤慨難忍,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和日本首相小犬蠢一狼的言行無異於是火上澆油,更加激起了民眾的反日情緒。現在網上的反日浪潮日益高漲亦表明了中國民眾的意願。

中國政府基於中日經濟、日中友好等等方面一直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加強合作,共同發展。」 的態度。指出只有日本政府坦誠面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勇於承認並承擔應有的責任才會贏得世人的諒解。但是,日本政府所持的態度不能不說讓人感到遺憾。

基於此,中日關系的平穩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日本政府。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如有需求,請追問。

⑺ 世界近代史作業:比較中日甲午戰爭前中日兩國近代工業的發展

近代中日歷史的不同面貌,主要是由近代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特別是工業化的不同成效所決定的。
在近代工業的發展方面,中日存在著諸多差別。兩國在19世紀50和60年代相繼開始了近代工業的發展歷程,在起步階段,中日有一些共同點:同是在西方資本主義的直接刺激和影響下發生,從建立近代軍事工業開始,以軍事工業為中心,並圍繞著軍事需要而發展起來;近代生產技術、機器設備和原材料開始時都來自西方國家;工業化資本原始積累途徑,都包括政府、官僚、內外借貸資本、民間大小商人與地主的投資,其中尤以政府投資為主;同以「土洋並舉」、「以洋帶土」、「以土養洋」為模式。但兩者的結局卻不同:日本基本上完成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任務,而中國根本未能實現工業化。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差異呢?兩國政府的方針和措施的不同。日本在明治維新中對封建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根本性變革,為工業化創造了基本前提,而中國洋務運動不僅沒有觸動、反而維護封建制度,從根本上制約了工業化的進程。明治政府很快從以官辦工業為中心轉向大力扶持民間工業,而洋務派卻始終對民間工業加以控制乃至壓制。
另外,兩國的對外經濟聯系又會造成什麼影響?由此可引發更深一層的思考。國門打開以後,中日兩國在不平等條約體制下都形成了半殖民地貿易結構。如何扭轉這種不利局面,並設法利用外部世界的有利因素,服務於本國近代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是中日共同面對的課題。但在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時期,兩國當權者的因應卻大相徑庭。明治政府與洋務派在本國對外經濟聯系問題上的觀念有近代與傳統之別。明治政府為根本改變半殖民地貿易結構,收回關稅主權和外貿自主權,與西方國家進行了長期交涉與斗爭,並最終取得成功,而清政府卻沒有做到。明治政府徹底清除國內妨礙近代外貿發展的各種因素,多方創造條件促進出口,而清政府在這些方面一概消極無為。結果,日本出口的茶、絲不斷奪去中國在歐美的市場,其工礦產品對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的出口不斷增大,而中國除了一部分器械繅絲產品之外,一直沒有近代工礦產品出口。日本通過擴大外貿出口促進了相關產業的近代化,為本國工業化爭得了資金、市場,使本國經濟在國際競爭推動下發展,而中國卻連原有的外貿優勢也喪失掉,談不上為本國工業化創造條件,並日益受制於西方國家的貿易掠奪。
最後提到新興的資產階級,資產階級的出現無疑是近代中日經濟轉型的重要標志,對他們加以比較研究,可加深人們對兩國所處經濟環境的了解。中日資產階級產生之初,「官商關系」具有同樣的重要性,但差異也很明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資產階級受到政府多方扶持而迅速崛起,兩者對於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有高水準的思想認同和行為合作。但在中國,新型官商關系直到20世紀初期才形成。中日在近代經濟立法上的遲與速、缺與全以及貫徹法規力度的弱與強,對於兩國資產階級的成長產生了不同影響。中國經濟社團在產生和發展的時間上落後於日本30年,且比日本的經濟社團帶有更多的政治因素,更易於受政治風波影響,基礎不穩固,也難以得到政府支持,這些都限制了中國資產階級發揮促進早期現代化的功能。

⑻ 為什麼中日韓經濟發展得那麼快

中日韓都是科技優秀國家 科技帶動經濟

⑼ 簡述中日經貿關系現狀和前景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經貿關系向著互惠互利的方向發展,總體上保持了良好態勢.促進了兩國關系的全面發展。實踐證明,努力實現中日經貿的互利合作、共同發展,是符合兩國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

加強中日經貿合作,是兩國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客觀需要。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必須保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積極推進同各國發展經濟等方面的友好合作。日本是當今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擁有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是我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地和我國引進技術的主要來源地,在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居於重要的地位。中國巨大的市場和活躍的商機、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智力資源,又是日本經濟發展所特別借重的。近年來日本對我國出口大幅上升,中國已成為日本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雙邊貿易總額繼2002年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後,2004年達到了1600多億美元。中日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拉動了兩國經濟的增長,促進了在科技、教育、旅遊等各個領域的廣泛合作。

中日經貿關系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有三個原因

第一,中日經貿關系是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由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日益緊密,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日益發展,出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中日經貿關系就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成為全球經濟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中日關系出現了一些困難,但是中日經貿關系也在不斷發展。去年日本對華投資已經達到30%,中日貿易也達到了創記錄的高水平,這就說明由於經濟全球化主要是市場的因素在起作用,而市場的因素可以超過政治的影響,因此中日兩國關系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可以而且應該得到全面的發展。

第二,中日經貿關系在亞洲經貿一體化的情況下得到開展和發展,亞洲特別是東亞各國在經貿方面聯系密切,特別是通過一條條生產鏈和供應鏈的合作,使得東亞各國的關系從來沒有這么緊密過。像汽車產業,由於汽車的零部件在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這樣一些國家生產,最後汽車的組裝在日本或者在中國,但是總體是由一條跨國的生產鏈完成的,由於各種各樣的生產鏈和跨國鏈的形成,各個國家的產業關系形成一個產業鏈,組成一個大的網路,所以中國和日本經濟的發展成為這個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而且隨著東亞的經濟進程,兩國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密切。

第三,兩國關系在一種比較好的情況下發展。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保持著強勁的發展,而且未來還將保持8%、9%的高速增長,日本經濟也有一個復甦,中國經濟和日本經濟會在這樣比較好的情況下發展,有更多的商機、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對中日經貿關系,今後的發展前景是樂觀的,因為它是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進行的,而這個大背景形成了中日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市場因素。再加上中日兩國經濟關系,中日兩國的經濟形勢都不錯,就保證了今後中日兩國關系的順利發展。

⑽ 中日動畫產業發展現狀比較跟國際經濟與貿易有聯系么

動漫產業的發展。為了擴大本國動漫產品在國際上的銷路,加大日本文版化在海外傳播和權影響的范圍、力度,日本政府不但將動漫產品作為一項重要的出口產品,而且還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化來培養,在政策、資金和組織上都給予極大幫助。

閱讀全文

與中日經濟發展比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