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山的經濟在廣東省怎麼樣
中山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工業一般 但經濟可以 找工作還是深圳 不過那邊已經接近飽和 比較難找工作 像惠州就是開發中 好找工作
麻煩採納,謝謝!
B. 2014年廣東金融學院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還是商務英語專業好
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你適不適合。商務英語個人感覺太專了,要考慮一下找工作的問題。聽說國貿的分數不低呢,如果你分數夠的話,可以考慮國貿啊
C. 銀川的發展前景怎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個看怎麼理解了,作為個人曾經在北京、天津、西安一線城市學習和工作過的我來看,銀川可能在某些地方沒有上述超大城市有優勢,但小城有小城的愜意跟安逸,也有豐厚的歷史沉澱,我還是比較看好銀川的發展的,銀川市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銀川是全國101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渾的賀蘭山與黃河,一起造就了銀川平原,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歷史的年輪、多元的文化在這里積淀,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種文化激盪交融,濃郁的回鄉風情,雄渾的大漠風光,秀麗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構成了「雄渾賀蘭、多彩銀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鄉」的鮮明特色,錘煉成「包容、誠信、自強、創新」的城市品格。區位優勢明顯。銀川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的重要商貿城市,位於「呼-包-銀-蘭-青經濟帶」的中心地段,也是寧蒙陝甘周邊約500公里范圍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人口約1000萬,區位優勢明顯。銀川交通便捷,現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立體交通網。4條國道、4條省道從境內穿越。銀川至青島、丹東至拉薩高速公路在銀川匯聚貫通,機場高速、環城高速公路建成使用。包蘭鐵路縱貫銀川南北,成為銀川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正在建設的銀太鐵路,將使銀川與東部沿海的聯系更加便捷。銀川河東機場目前已開通了40多條航線,銀川空港口岸投入使用,拉近了銀川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距離。目前,緊緊圍繞建設西北地區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以「水、綠、路」為重點, 大規模開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布局及功能分區日趨合理。已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節水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連續六年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正在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最高「人居獎」。深入實施興工強市,加快建設寧東國家級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發酵及生物制葯基地、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基地、機械電器製造基地、新材料生產基地、羊絨及其製品生產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等七大產業基地建設,積極打造區域性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區域性交通運輸中心、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和西部旅遊目的地城市,力爭到2020年把銀川市基本建成西北地區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D. 粵府辦【2014】72號
粵府函〔2014〕72號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加快我省
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加快我省循環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日
加快我省循環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我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5號),現就加快我省循環經濟發展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總目標,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堅持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在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園區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堅持高效循環、減量優先,加強源頭減量化和全過程式控制制,促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堅持突出特色、典型示範,培育一批具有地區特色的循環經濟示範典型;堅持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公眾參與,加快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循環經濟社會發展模式。
(二)發展目標。通過重點培育與全面推廣,培育一批循環型企業、循環型園區和循環型產業,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和技術規范體系,建成全社會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到2015年,單位GDP能耗降到0.477噸標准煤/萬元,比2010年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廣州、深圳市的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55%以上,其他地級市達40%以上。到2020年,循環經濟理念貫徹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建成全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示範區。
二、加快建設循環型工業體系
(三)完善工業循環經濟示範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廣東特色的循環經濟示範典型,加快「省循環經濟工業園—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示範體系建設,探索具有廣東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到2015年,建成28個省循環經濟工業園和30個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到2020年,建成40個省循環經濟工業園和50個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四)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引導園區和企業加大投入,推進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產業基地及經省政府批准認定的各類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優先支持位於國家和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范圍內的園區(含開發區、產業基地,下同)實施循環改造,加快園區廢物利用、資源能源分質梯級利用、水資源分類使用和循環利用、公共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園區內項目、企業、產業有機耦合和循環鏈接。到2015年,推動20個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到2020年,推動50個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
(五)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推進我省清潔生產「十百千萬」工程(創建十個清潔生產示範園區、培育百個企業清潔生產技術中心、認定千家清潔生產企業、開展萬人清潔生產培訓)。加強粵港清潔生產合作,引導港資企業積極參與「粵港清潔生產夥伴計劃」並繼續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到2015年,基本完成「十百千萬」工程;到2020年,創建20個清潔生產示範園區,認定3000個清潔生產企業。
(六)加強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工業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大力研發廢棄物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和設備,提高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培育一批省級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推動建立重點領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加快全省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到2015年,培育30個省級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探索建立2個重點領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到2020年,培育40個省級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推動建立5個重點領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聯盟。
(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循環經濟工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和企業創建生態設計機構,加快生態設計公共平台建設。積極開展生態設計國際和區域交流,推進產學研合作,開展家電等重點行業生態設計專題活動,推廣一批先進方案、技術和產品。加快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著力發展符合循環經濟要求、資源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量少的技術、工藝和產品,在電力、冶金、化工、建材、印染、造紙、電鍍及線路板等行業大力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產品。
三、加快建設循環型農業體系
(八)構建「農工商」復合型循環經濟體系。探索「農工商」復合型循環經濟模式,建設省農墾總局湛江墾區等一批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區,構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加工業、物流業、旅遊業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工業、商貿服務業的循環鏈接,實現產業廢棄物的高效循環利用,形成「高效、無廢」的跨企業、跨農戶的循環經濟聯合體。到2015年,培育3個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區;到2020年,培育10個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區。
(九)加強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大力推進秸稈、林木採伐剩餘物、廢舊木材(舊傢具)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積極推廣農村戶用沼氣和畜禽養殖沼氣,到2015年,推廣農戶沼氣45萬戶和規模化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550項以上;到2020年,推廣農戶沼氣池50萬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基本普及沼氣利用。
(十)發展節能環保型農業。大力發展農業節能、節水、減排等技術、工藝、產品與裝備,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環保型農業技術和裝備,鼓勵農田輪作和休耕,減少農田化肥和化學農葯使用量,大幅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到2015年,每畝肥料利用率比2010年提高5%,化學農葯用量比2010年減少10%;到2020年,每畝肥料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3%,化學農葯用量比2015年再減少10%。
四、加快建設循環型服務業體系
(十一)規范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完善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服務管理,逐步實現行業發展規范化、制度化。加強廣州、佛山、惠州、江門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城市建設。發揮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鼓勵企業通過上門回收、定點回收、以舊換新等方式加強廢棄物分類回收,進一步提高我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
(十二)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立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體系,形成覆蓋餐廚廢棄物產生、收集、運輸、處理全過程的管理制度與技術路線,加快推進廣州、深圳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城市建設,推動具備條件的城市(縣)開展試點工作。到2015年,廣州、深圳兩市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系統成熟完善,創建全國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全省5個以上城市(縣)開展試點工作。
(十三)加快服務業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推進餐飲、商場、賓館等服務業企業的節能、節水、低碳等技術改造,實施商場、酒店等大型公共建築能耗限額管理。構建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推進「車船路港」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建立循環、高效、低碳的綠色物流體系。
五、推進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
(十四)加快全社會大循環體系建設。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逐步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循環經濟產業耦合鏈接,搭建循環經濟技術、產品、市場等公共服務平台,實現資源跨企業、跨行業、跨產業、跨區域循環利用,形成多元化的循環經濟大網路。推進污(廢)水處理、廢棄電子電器產品回收拆解、機電產品再製造、垃圾焚燒發電等資源化利用重點工程建設。建立健全社會資源分類、回收和處理系統,促進社會資源的規模化、高值化和清潔安全再利用。建立舊件逆向物流體系,建成集生產、回收利用、資源化、再製造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十五)促進綠色消費。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減少一次性易耗品的使用。鼓勵商貿流通企業開設綠色產品銷售專區,推行包裝綠色化。提高政府采購可循環使用產品、再生資源產品以及節能、節水和環保認證產品等綠色產品的比重。引導消費者購買能效標識產品、節能節水認證產品、環境標志產品、無公害標志食品等綠色標志產品。
六、推進重點工程建設
(十六)推進試點示範城市建設。指導廣州市開展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創建工作,推動雲安縣申報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指導東莞、韶關等市開展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創建工作;依託廣州、佛山、惠州、江門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加快全省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推進配方肥和技術全面進村入戶到田,提高測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水平,建立一批測土配方施肥示範縣。
(十七)推進試點示範園區建設。依託石化、鋼鐵、建材、再生資源等重點行業,培育一批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典型;加強現有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產業規劃和重點項目建設,從產業連接循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礎設施綠色化、清潔生產普及化等方面,加快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現有工業園區創建省級清潔生產示範園,支持引導園區內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依託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培育一批省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十八)推進試點示範企業建設。在鋼鐵、石化、紡織、建材、造紙、汽車等重點行業創建一批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試點;在石化、鋼材、建材、塑料、人造板、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培育一批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在鋼鐵、紡織、造紙、石油、食品、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用水行業開展節水型工業企業創建活動,樹立一批行業內有代表性、用水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的標桿企業;在製造業、供應鏈、服務商等方面培育一批粵港「清潔生產夥伴」標志企業;依託國家級汽車零部件、機電產品、輪胎再製造試點企業,培育一批省級再製造試點企業。
七、保障措施
(十九)建立健全法規和標准。推動制定我省促進清潔生產、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築節能、綠色采購等法規規章。各市、縣要結合本地實際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新建、改(擴)建園區要按照循環經濟要求編制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建立健全循環經濟標准體系,加快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行業產品強制性限額標准和市場准入標准,制定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和污染物排放標准。加快推行能效標識制度和再利用品標識制度,積極開展節能、節水、環保產品認證及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標準的研製。建立完善循環經濟計量檢測體系。
(二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從省財政現有資金加大對循環經濟重大項目、科技研發、標准制定、宣傳培訓、技術產品推廣應用、園區與企業循環化改造等工作的支持。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加快推進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工藝)和資源綜合利用電廠(機組)認定工作。有序建立資源性產品階梯價格制度,對資源高消耗行業中的限制類項目,實行差別性價格政策。研究完善懲罰性價格、差別性價格、階梯價格等價格政策,建立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符合循環經濟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積極提供綠色金融服務,推動一批基礎條件好的循環經濟龍頭骨幹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將國家級、省級循環經濟示範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在用地指標、環境容量等方面優先予以統籌安排。
(二十一)強化技術和服務支撐。支持建立各類循環經濟技術支撐機構,創建循環經濟技術中心,推動組建重點領域循環經濟產業聯盟,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共同開展循環經濟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著力推動節能、節水、新能源開發、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加強循環經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定期發布廣東省循環經濟、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等領域技術產品推廣目錄。健全循環經濟服務體系,培育和扶持一批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規劃、設計、建設、改造、運營的專業化服務公司,鼓勵發展循環經濟信息服務業,鼓勵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二十二)加強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信息網路等媒體宣傳普及有關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相關基礎知識。鼓勵開展各種形式的循環文化創意活動,積極開展國內外循環經濟交流、合作與培訓。創建省級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人員的循環經濟培訓,有序推進節能減排義務監督員隊伍建設。
(二十三)加強組織協調。進一步強化對各地區、各部門、各工業園區(開發區、產業基地)落實循環經濟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與統計核算制度,將其納入黨政幹部政績考核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要對全省循環經濟發展工作加強統籌協調和監督檢查,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廳、林業廳、商務廳、地稅局、統計局、質監局和省國稅局等有關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E. 2014年底我國有多少座山地城市
目前我國有個特大型城市
地理學中城市規模大小是用人口來計算的,我國人口在100萬以上的為特大型城市。
中國49個特大型城市(常住人口100萬以上)分布如下:
江蘇省(5個):南京、蘇州、徐州、無錫、常州
遼寧省(4個):沈陽、大連、鞍山、撫順
直轄市(4個):上海、北京、天津、重慶
山東省(3個):濟南、青島、淄博
浙江省(3個):杭州、寧波、溫州
黑龍江省(2個):哈爾濱、齊齊哈爾
吉林省(2個):長春、吉林市
河北省(2個):石家莊、唐山
河南省(2個):鄭州、洛陽
福建省(2個):福州、廈門
廣東省(2個):廣州、深圳
台灣省(2個):台北、高雄
特別行政區(1個):香港
以下均為1個:新疆(烏魯木齊)、甘肅(蘭州)、陝西(西安)、山西(太原)、江西(南昌)、安徽(合肥)、湖北(武漢)、湖南(長沙)、雲南(昆明)、貴州(貴陽)、四川(成都)、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鄉不能算是城市吧,使農村的行政單位了,所以應該是鎮吧
最新的數據還沒有出來,從2002、2003的統計年鑒來看,不含台灣省和港澳特別行政區的話,全國總計有城市660個,直轄市4個,副省級市15個、地級市260個、縣級市381個,另外鎮的話只查到1999年的是19200多個
希望是你想要的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F. 2014廣東培正學院經濟統計學學費
廣東培正學院專業收費
(一)普通文理科專業:18500元/生·學年。
(二)美術回類專業:19500元/生·學年。
(三答)學分互認項目國內就讀學費:
1.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方向)「3+1」中英學分互認項目:25000元/生·學年;
2.工商管理「2+2」中美學分互認項目:27000元/生·學年;
3.日語「3.5+2」中日學分互認項目:25000元/生·學年。
住宿費:1200-2000元/年·人。(依住宿條件不同而定)
G. 廣東省2014年初級經濟師考試考後審核問題
經濟專業技術資格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制度,由全國統一組織、統一大綱、統一試題、統一評分標准。資格考試設置兩個級別:經濟專業初級資格、經濟專業中級資格。參加考試並成績合格者,獲得相應級別的專業技術資格,由人事部統一發放合格證書。
報名時間一般為5-6月份(具體以當地人事考試部門公布的時間為准),2012年報名時間有所延遲,各地區集中在6-8月份進行,具體各地區報名時間請參考當地人事考試中心發布的信息。
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事(職改)部門頒發人事部統一印製的《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該證書在全國范圍內有效。經濟專業中、初級資格實行注冊登記制度。資格有效期一般為5年,有效期滿,持證者要按規定主動到發證機構辦理注冊登記。
高級經濟師一般實行申報評審的辦法。
報考人員按屬地原則進行考後資格審查時,須提供如下材料:
一、《資格考試登記表》(報考人員從網上自行下載,用A4紙雙面列印,經單位審查蓋章)一式一份。
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和資格證書的原件和復印件各一份,以非全日制學歷報考的人員,還須提交之前所取得的全日制學歷證書原件和復印件一份。
三、除提供上述材料外,符合免考部分科目條件的考生還須提交相應證書、聘書等其他材料的原件和復印件各一份。
以上所附材料原件核對後退回,復印件均須使用A4紙並加蓋單位公章,由驗證人簽名。
考生對提交的報考資歷、學歷的真實性、有效性負責。在報考階段如提交虛假、無效資歷、學歷的,一經發現,取消報考資格;已參加考試且成績合格的,當次全部科目成績無效。情節嚴重者,2年內不得參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對其中涉及職業准入資格的人員,3年內不得參加該項資格考試。同時,考生的違紀違規行為記入公民個人誠信檔案。
H. 2014廣東高考考試說明
今年廣東省普通高考仍設置必考和選考內容,其中語文、英語、歷史、政治等學科考點有調整,其他學科總體保持穩定。與去年比,試卷結構、考查內容及難度沒有大的變化。文綜 難度系數約為0.6
試卷結構:考試時間為150分鍾,滿分300分。其中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三科各佔100分。
第Ⅰ卷為單項選擇題,共36題144分。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共156分,這樣的分值和去年一致,其中必考題為115分,選考題為41分。考生可從中選擇三科各1題作答。其中包括從思想政治學科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和《科學思維常識》兩個模塊的試題中選答一個模塊試題;從歷史學科的《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和《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三個模塊的試題中選答一個模塊試題;從地理學科的《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和《環境保護》三個模塊的試題中選答一個模塊試題。
全卷難度為0.6左右,其中思想政治試題為0.6~0.65,歷史試題為0.6左右,地理試題為0.55~0.6,難度系數和去年一致。
思想政治 必考考點有調整
亮點解讀:考生要引起注意的是,時事政治部分與去年不同的是,沒有特別提出含中共十八大的主要精神;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包括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經濟生活》部分,調整了「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等知識點,增加了「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知識點。在《政治生活》部分,減少了「我國政府關於人權問題的觀點」、「正確行使民主監督權」等知識點。在《文化生活》部分,增加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知識點。
考試范圍:包括必修1《經濟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必修4《生活與哲學》四個必修模塊內容,以及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選修4《科學思維常識》兩個選修模塊內容和本學年度時事內容。選修內容約佔10%左右。
歷史 部分考點有刪減
亮點解讀:在「近代中國」部分減少了「中體西用」知識點。
考試范圍:包括《歷史Ⅰ》、《歷史Ⅱ》、《歷史Ⅲ》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以及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三個選修模塊內容。選修內容約佔15%。
地理 選修內容約佔15%
考試范圍: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以及選修2《海洋地理》、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選修6《環境保護》三個選修模塊內容,《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實驗稿)》規定的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中的相關內容。選修內容約佔15%。
I. 急請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可以報考2014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專業為經濟學(b02)的職位嗎跪求有經驗的人士!
您好,中來公教育為您服務自。
您好,在二本職位中,國際經濟與貿易是屬於經濟類的,您可以報考專業為經濟類的職位,即標明專業為經濟類的(不包括屬於經濟類的其他專業)。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J. (2014廣東)用CaSO4代替O2與燃料CO反應,既可提高燃燒效率,又能得到高純CO2,是一種高效、清潔、經濟
(1)根據蓋斯定律,①×4+②+③×2可得:2CaSO4(s)+7CO(g)?CaS(s)+CaO(s)+6CO2(g)+C(s)+SO2(g)的△H=4△H1+△H2+2△H3,
故答案為:4△H1+△H2+2△H3;
(2)根據圖象曲線變化可知,反應①、③為放熱反應,隨著溫度的升高,平衡常數K逐漸減小,則lgK逐漸減小,而反應②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常數K逐漸增大,則lgK逐漸增大,所以Ⅰ表示的為反應③、Ⅱ曲線表示的為反應②,變化規律為:當△H>0時,lgK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當△H<0時,lgK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根據反應①和曲線Ⅰ(反應③反應)的反應熱可知,當溫度同等變化時,△H的數值越大lgK的變化越大,
故答案為:(a)當△H>0時,lgK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當△H<0時,lgK隨溫度升高而減小;(b)當溫度同等變化時,△H的數值越大lgK的變化越大;
(3)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恆容密閉容器中充入CO,反應方程式為:
1 |
4 |
1 |
4 |
c(CO2) |
c(CO) |
c?8.0×10?5 |
8×10?5 |
8.0×10?3 |
8.08×1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