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浙江桐廬經濟開發區的簡介
1994年8月,桐廬經濟開發區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5年12月, 又成為全國首批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的省級開發區。
桐廬經濟開發區位於桐廬縣城規劃區,緊依320國道、杭新景高速公路,規劃總面積1.5萬畝,落戶企業400多家。開發區的核心區塊以機械電子、醫療器械、皮革箱包、新型建材等行業為主,區內生產的醫療器械佔全國市場的1/3,銷往海外的則接近全國外銷的1/2。分水區塊以制筆業聞名,區內現有制筆生產企業600多家,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65家,包括了原料供應、元件配套、模具設計、加工生產到產品包裝、銷售一條龍產業,直接從業人數達2萬多人。
桐廬也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並於2004年躋身「全國百強縣」之列。而作為桐廬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桐廬經濟開發區更是這秀美山水間一道最濃墨重彩的亮色。截止2008年12月開發區累計投資總額已達89.68億元,自2008年到2008年年均投資增長率高達68.86%。
2008年11月,桐廬經濟開發區在江、浙、滬、皖三省一市「泛長三角」區域范圍內近200個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中脫穎而出,榮獲「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最具產業特色獎」。
開發區形成了以針織、紡織、皮革、服裝、機械、電子、箱包、醫療器械、醫葯保健品等行業為主的產業格局,主導產業集聚率占整個開發區的75.5%。其中,高新企業佔比為22.5%,高新企業產值佔比46.25%,科技人才佔比18.15%,研發中心的數量達21家。
㈡ 浙江桐廬經濟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桐廬經濟開發區的區位好得益於桐廬自身優越的地理位置。桐廬境內有一條國道320國道和一條高內速容公路杭新景(杭州——新安江——景德鎮)高速公路穿過,四條省道(05、16、20、23)和一條黃金水道富春江。建設中杭黃高速鐵路穿城區內設有客運站。距離杭州蕭山國際機場90公里,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均在2小時車程以內。桐廬經濟開發區的西面與桐廬城區相連。開發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投資者的生產、生活、物流提供了最佳的環境。
桐廬經濟開發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錢塘江上游——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桐廬經濟開發區得天獨厚的優勢。區域面積21平方公里的桐廬開發區北臨富春江,南接杭新景高速公路,320國道穿區而過,距杭州55公里,距蕭山國際機場90公里;經20省道至義烏只需1小時,經高速公路3小時內可到達華東地區的主要城市,包括上海、蘇州、寧波、溫州、南京等;區內1000噸級貨運綜合碼頭上可達蘭溪江,下可出杭州灣,距上海、寧波港口各26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