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石家藁城庄經濟發展

石家藁城庄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06 21:05:36

A. 石家莊真的是石家的庄園嗎

石家莊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東、南、北三面為廣闊的華北平原,是京廣、石太、石德鐵路交匯處。石家莊市現轄6區(橋東、長安、橋西、新華、裕華、井陘礦)5市(鹿泉、辛集、藁城、晉州、新樂)12縣(井陘、欒城、正定、行唐、靈壽、深澤、高邑、無極、贊皇、元氏、趙縣、平山),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石家莊市交通方便,四通八達,素有「燕晉咽喉」之稱,西扼進出山西要道,東接山東,南連鄂豫,北通京津。

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庄」。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范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後街以南,北於家胡同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石門市是石家莊市的前身。在談石門市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休門的情況。「休門」,在當地方言中讀作Qiu men。休門位於今橋東區中部,北臨中山東路,南臨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東段,東臨建設大街。休門原是獲鹿縣的一個村鎮。據村民介紹,約於1939年在小站村東南地內,曾出土一塊古磚,上刻:「大隋大業七年石邑縣休門鄉趙氏」字樣。由此可見,隋朝已有此村。名嘉靖本《獲鹿縣志》也有「休門鄉」名。休門原為一較大集鎮,每逢舊歷四、九為集日。東西大街有店鋪,一些街巷名稱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跡,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當年的棉花市。這個街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才逐漸消失。
由於京漢、正太鐵路通車,火車站建立,石家莊的工商業迅速發展。1925年初,石家莊商務會要求石家莊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經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批准,籌建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由於人口不足等原因,臨時執政又於8月29日指令,將休門、栗村並入,取石家莊、休門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同時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門」之名,就始於此。1928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撤銷市政公所,籌建中的石門市遂告擱淺。1938年1月15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執行委員會批准,成立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直屬偽河北省公署領導。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當地沖要,居京漢鐵路中樞,正太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會萃,人口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批准石門設市,並按照《普通市組織大綱》擬具市政公署辦事細則。11月13日,偽石門市政公署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當時,石門市的行政區劃是:
東北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談村、西崗頭;南至五里庄、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門。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通知》中說:「石門市自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石家莊。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1987年,石家莊市列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些都是石家莊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使石家莊成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則是修建了三條鐵路交匯點的石家莊火車站。
石家莊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東、南、北三面為廣闊的華北平原,是京廣、石太、石德鐵路交匯處。石家莊市現轄6區(橋東、長安、橋西、新華、裕華、井陘礦)5市(鹿泉、辛集、藁城、晉州、新樂)12縣(井陘、欒城、正定、行唐、靈壽、深澤、高邑、無極、贊皇、元氏、趙縣、平山),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石家莊市交通方便,四通八達,素有「燕晉咽喉」之稱,西扼進出山西要道,東接山東,南連鄂豫,北通京津。

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庄」。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范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後街以南,北於家胡同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石門市是石家莊市的前身。在談石門市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休門的情況。「休門」,在當地方言中讀作Qiu men。休門位於今橋東區中部,北臨中山東路,南臨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東段,東臨建設大街。休門原是獲鹿縣的一個村鎮。據村民介紹,約於1939年在小站村東南地內,曾出土一塊古磚,上刻:「大隋大業七年石邑縣休門鄉趙氏」字樣。由此可見,隋朝已有此村。名嘉靖本《獲鹿縣志》也有「休門鄉」名。休門原為一較大集鎮,每逢舊歷四、九為集日。東西大街有店鋪,一些街巷名稱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跡,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當年的棉花市。這個街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才逐漸消失。
由於京漢、正太鐵路通車,火車站建立,石家莊的工商業迅速發展。1925年初,石家莊商務會要求石家莊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經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批准,籌建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由於人口不足等原因,臨時執政又於8月29日指令,將休門、栗村並入,取石家莊、休門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同時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門」之名,就始於此。1928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撤銷市政公所,籌建中的石門市遂告擱淺。1938年1月15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執行委員會批准,成立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直屬偽河北省公署領導。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當地沖要,居京漢鐵路中樞,正太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會萃,人口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批准石門設市,並按照《普通市組織大綱》擬具市政公署辦事細則。11月13日,偽石門市政公署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當時,石門市的行政區劃是:
東北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談村、西崗頭;南至五里庄、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門。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通知》中說:「石門市自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石家莊。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1987年,石家莊市列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些都是石家莊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使石家莊成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則是修建了三條鐵路交匯點的石家莊火車站。

B. 2020年石家莊藁城區按天然氣收接頭費2900元合理嗎

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壟斷行業都是這樣,原來就是這樣,後來說是取消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你有疑問可以撥打城市服務熱線12345咨詢

C. 我是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縣金庄村的村申請民,2014年我老公在報就開始紙上看見一家辦信用卡小廣告,老

要你老公打錢咋就打呀!都是騙人的。

D. 藁城成為石家莊藁城區了有什麼好處

他們可以名正言順的賣藁城的土地了~

E.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後還發展嗎地方怎麼樣良村屬於石家莊嗎還是藁城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良村開發區,屬藁城轄區,以後一定會發展,近年也得到一定發展,主要是一些化工企業,葯廠,和以前市區大型廠企,現在有一個內陸港,不知以後怎麼樣,地方個人認為在石家莊來說一般,發展不是想像中的好。

F. 藁城市與其他縣市比怎麼樣

藁城行政代碼:130182
鄉鎮名稱 人口數據
廉州鎮 118582
興安鎮 50085
賈市庄鎮 48874
南營鎮 43372
梅花鎮 58444
崗上鎮 51113
邱頭鎮 45576
南董鎮 43103
張家莊鎮 51544
南孟鎮 44699
增村鎮 56167
小常安鎮 51197
前西關鎮 41982
九門回族鄉 40661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 12870

藁城(gǎochéng)位於河北省西南部,省會石家莊市東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7°51′~38°18′44″,東經114°38′45″~114°58′47″。北鄰新樂市,南接趙縣境,東與晉州市、無極縣接壤,西與石家莊市及正定縣搭界,西南與欒城縣毗鄰。西距石家莊市31千米,東北距首都北京264千米。該市是河北省會石家莊「1+4」組團城市之一。
藁城地理位置優越,緊鄰省會石家莊、近靠京津。交通發達,石德鐵路橫穿境內,307國道、省級正饒公路、石港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市區距民航機場30公里,距京深高速公路15公里,全市油麵路通車里程921公里。通訊便利,程式控制電話和行動電話可直撥國內外任何一座城市。電力供應充足,擁有110KV變電站4座、35KV變電站11座。市區服務設施配套,擁有三星級賓館一家,高標准飯店多家,具有較高的涉外接待能力
藁城市景一瞥
藁城市處於太行山東麓河北平原中南部,屬太行山洪積沖積山前傾斜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以1/1500~1/2000的坡降逐漸傾斜,形成典型的山前傾斜平原地貌。境域中部為滹沱河第二沖積扇之脊,地勢較南北兩面略為低窪;北部為磁河沖積扇及磁河、滹沱河之間的河間地帶,海拔65~55米,向東南緩降;南部邊緣為滹沱河、槐河之間的河間地帶,海拔60~39米,向東南緩傾。由於歷史上滹沱河、磁河、槐河等河流的改道和變遷,洪水泛濫、風沙等外力作用,形成只都、九門、南董一帶,楊馬村至南孟、梁家莊一帶,張村、北樓、小常安、賈市庄一帶的古河道、窪地、沙崗、沙丘、緩崗、河溝、坑塘等微地貌。20世紀60年代以後,通過治沙治水平地造田等,使沙崗、河溝、古河道得以治理,逐漸塑造成藁城大地平曠開闊的現狀。
藁城市
藁城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地處平原,地勢、地貌對氣候影響不大,氣候因素分布比較均勻,表現為冬冷夏熱的氣候特點。全境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氣溫涼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年平均氣溫12.5℃,年極端高溫43.2℃(1961年6月12日),年極端低溫―23.4℃(1985年12月8日)。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3.5℃,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6.4℃。年平均降水量494毫米,年最大降水量為1007.1毫米(1963年)。7-8月份降水量最多,約佔全年的56.2%。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546.5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2711.4小時,日照率61.2%。無霜期190天。
商代王室絲織物經營地
藁城是商代王室所經營的絲織物工場所在地。這從藁城台西商代遺址的文物和《中國科技史探索》一書中以及夏商兩族的商品交換可以證實。 例如《中國科技史探索》中說:「1973和1974年,在河北省藁城縣台西村對商代遺址作了挖掘: ①除了大麻織品以外,還發現了五塊纖維絲織殘片與一件青銅「觚」黏附在一起」;同時發現的青銅斧「鉞」(鐵刃)也是用絲織品黏附在一起的。並且進行了檢查分析,這些絲織物是家蠶絲。從而認定商代已飼養了家蠶,而且用蠶絲和大麻纖維織布技術已由鋸織進展到使用腳踏木機。即利用杠桿原理,以腳踏木控制綜的升降運動來進行提花。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織技術,且為藁城先民首創。 商族是以商立國。「夏桀的女樂舞蹈隊三萬人所穿的絲綢衣服」,都是伊尹「以薄之女工」。 ②針織,以絲織品換取夏桀的糧食。 ③商族在滅夏之前的活動地區,就是在藁城縣域和邯鄲漳河以北地區,商族的老家就是在河北。商的名字也是因居「漳河流域而得名」(古代漳商二字不分)。商湯建國後到祖乙時,遷都到邢(今邢台西南),藁城可能是後勤部;同時藁北的前西關也有商代遺址。它表明藁城縣境內在商代也開始農桑養蠶進行絲織生產了。據《中國科技史探索》一書記載,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開始農桑養蠶了。在台西西鄰的正定南揚庄曾出土了一個新石器時代的陶蠶蛹,外觀黃色,長2厘米,寬高均為0.8厘米,長橢圓形,狀似真蠶蛹。新石器時代早期是炎帝神農氏「教民農耕、日中為市」的時代。 ④晚期是黃帝軒轅「作衣裳而天下治」的時代。相傳有一天黃帝族部落歡慶勝利,忽見一少女身披馬皮,飄飄然從天而降。只見它手中拿著兩束絲,閃爍著金黃和銀白的光彩。她微笑著將這兩束絲獻給了黃帝。從此,黃帝的妻子嫘祖便採桑養蠶。通過「蠶神向黃帝獻絲」和「螺祖養蠶」兩個故事,說明新石器原始社會末期,我們祖先就開始農桑養蠶和紡織絲綢了。所以,到夏、商奴隸社會,紡織技術由席地而鋸織,發展到利用杠桿原理控制綜的升降而進行提花了。黃帝在冀州涿鹿建都,藁城是古冀州盛產農桑養蠶紡織之地,又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台西出土的商代纖維織品可窺見它的歷史發展過程,沒有新石器時代「黃帝授絲」,就沒有商族先民高超地織綢技術;同時,從台西遺址出土的文物品種之多,特別是除生活用品之外,尚有「將軍盔」、「彈丸」、鐵刃青銅鉞」這三件文物乃是武官所用之物;醫葯物「桃仁」和「郁李仁」。醫療器「砭鐮」;冶煉物「鐵渣」和「鐵礦石」;漆和木器、紡織的「刀杼」和「麻、絲品」、羊毛等,反映墓主人是商王室的後勤部的督管,王室絲工場或手工業的管家。二、藁城是商代及後世飼養戰馬基地商族老家在河北滹沱河和漳河流域,從藁城台西商代遺址出土文物表明,藁城是商王室的後勤部,從卜辭得知,商王佔有大量牲畜,狩獵一次就獲鹿384頭。 ⑤祭祀一次就殺牲畜三、四百頭,在甲骨文中還有養戰馬50匹的記載。甲骨文中的馬字,加金字旁,表示象黃金一樣珍貴,可供商王室狩獵、作戰、駕車使用。可惜,藁城志無有記載商代的養馬情況。 但是,歷史是有承繼性和沿續性的,藁城志記載了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養馬的情況。在《馬政》一節中記載:「以民三戶養一牡「母」(應為公)馬,五戶養一牝馬」 。 ⑥藁城縣共領養孳牧牡馬94匹,牝馬376匹;養馬之人具免糧草一半;官府設醫畜人員和管理人員,「馬政俱屬於縣令」。馬匹供軍隊和驛站使用。三、從「槀」字說藁城置縣的人事,藁城是官府的後勤部「槀人」,在周代是一官名。《周禮》記載:周有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地官掌管邦教」。「槀人」是地官的下屬機構,主管糧草、酒肉(牛、羊、馬匹)、弓箭兵器等。鄭司農雲:「槀為犒師之犒,主冗食者,槀讀為芻之槀,箭干謂之槀,此官主弓弩、箭弓之官。」 ⑦周承殷制,在殷商時代管理糧草、兵器之官是司徒。而商族祖先契在舜帝時就任司徒之職、主管教化人民、土地、糧餉之事。所以,《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舜合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藁城是商族王室糧草、兵器、戰馬供應基地;又是周代地官下屬「槀人」籌集糧草、飼養馬匹、供應兵器所在地,因此,春秋時藁城西南有肥纍國(諸侯的盔甲不解曰纍);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置槀城縣。隋開皇十年(公元596年)以槀城置廉州,但時間不長,於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又廢廉州為槀城,還槀城的本來面目

G. 藁城區五里庄是石家莊鹿泉區哪個方向

藁城區五里庄在石家莊鹿泉區的正東方向,大概距離有四十五公里左右。

H. 石家莊藁城區有多少鄉鎮

截至2019年6月,石家莊藁城區有13個鄉鎮,其中有12個鎮和1個回族鄉。

12個鎮分別為:廉州鎮、興安鎮、常安鎮、賈市庄鎮、梅花鎮、南營鎮、崗上鎮、南董鎮、南孟鎮、張家莊鎮、西關鎮、增村鎮;

1個鄉為:九門回族鄉。

藁城,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東部,1989年7月撤縣建市,2014年9月撤市設區,現轄13個鄉鎮、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開發區、226個村,人口78.43萬,面積836平方公里,素有「冀中明珠」「燕趙天府」之美譽。

(8)石家藁城庄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藁城區行政區劃沿革:

明初,據載藁城全縣編民13里,尋增為16里,後改里為社。崇禎五年(1632)推行「寓兵於農」之法,編營24,尋廢,七年(1634)復置,編22營。清承明制。

民國初,全縣分為5個區,27年(1938)劃為8個區,滹沱河以南為一、二、三、四、五區,以北為六、七、八區。37年(1948)6月,又將8個區劃分為13個區。

1950年2月,將13個區精減為10個區,不久又並為7個區。1953年7月,將全縣238個村劃為96個鄉。

1956年6月,撤區並鄉,將96個鄉合並為29個鄉(鎮),1958年1月,並為28個鄉(鎮),8月,取消鄉鎮建制,全縣改建為8個人民公社。1961年調整公社規模,除城關公社外,其餘各公社由大劃小,全縣劃為28個公社。

1984年1月取消公社,恢復鄉(鎮)建制,復為28個鄉(鎮)。是年,相繼改城關、賈市庄、梅花、南董、南孟、麗陽為鎮建制。1987年將崗上鄉改建為崗上鎮。1994年4月,南營、大同、興安、張家莊、增村五鄉,撤鄉設鎮。

1996年1月,擴鄉並鎮,將28個鄉(鎮),改建為13鎮,1個民族鄉,1個開發區。即廉州鎮、興安鎮、常安鎮、賈市庄鎮、梅花鎮、南營鎮、丘頭鎮、崗上鎮、南董鎮、南孟鎮、張家莊鎮、西關鎮、增村鎮、九門回族鄉和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村共240個。

1998年,新興安村並入興安村,藁城市共有239個行政村。

I. 石家莊欒城和 藁城 哪個更有發展前景 目前經濟發展如何

藁城好像還比欒城強點兒

J. 石家莊藁城區農村宅基地以後怎樣發展,還是統一居民樓呀

像賈市庄離石家莊那麼遠,應該是沒有希望成為市區了,不可能統一蓋居民樓,那樣沒法搞農業生產,除非國家的農業政策發生變化

閱讀全文

與石家藁城庄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