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法國殖民者影響留尼汪島經濟

法國殖民者影響留尼汪島經濟

發布時間:2021-01-06 20:21:29

『壹』 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嗎﹖

500年來法蘭西殖民地列表,當中不包括一些未受直接管治的地方。
非洲版

北非:摩洛權哥 阿爾及利亞 突尼西亞 西非:貝南 布吉納法索 象牙海岸 幾內亞 馬里 茅利塔尼亞 尼日 塞內加爾 多哥 赤道非洲:喀麥隆 中非共和國 查德 加彭 剛果共和國 紅海:吉布地 葉門
亞洲

中東:黎巴嫩 敘利亞 土耳其
南亞:印度(一部份)
東亞:柬埔寨 寮國 越南
現今法國屬土
美洲

北美洲:加拿大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 美國
加勒比:安圭拉 安地卡及巴布達 多米尼克 多米尼加 格瑞那達 瓜德羅普 海地 馬提尼克蒙特塞拉特 聖馬丁島 聖巴托洛繆島 聖露西亞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聖尤斯特歇斯(短暫統治)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屬維爾京群島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南美洲

法屬蓋亞那 巴西
印度洋:馬約特 留尼汪 印度洋斯卡達島
大洋洲

克利珀頓島 新喀里多尼亞 法屬波利尼西亞 瓦利斯及富圖納群島 萬那杜
南極洲

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

『貳』 哪些國家以前是法國的殖民地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
北美洲:
1.加拿大
2.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
3.美國
加勒比:
4.安圭拉
5.安地卡及巴布達
6.多米尼克
7.多明尼加
8.格瑞那達
9.瓜德羅普
10.海地
11.馬提尼克
12.蒙特塞拉特
13.聖馬丁島
14.聖巴托洛繆島
15.聖露西亞
16.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17.聖尤斯特歇斯(短暫統治)
18.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19.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20.美屬維爾京群島
21.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南美洲:
22.巴西
23.法屬蓋亞那
非洲:
24. 西非塞內加爾
25.印度洋模里西斯
26.留尼汪
27.塞席爾
亞洲:
28.南亞法屬印度
2.2 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
北美洲:
1.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
2.加勒比瓜德羅普
3.馬提尼克
4.聖馬丁島
5.聖巴托洛繆島南美洲
6.法屬蓋亞那
非洲:
7. 摩洛哥
8.阿爾及利亞
9.突尼西亞
10.貝南
11.布吉納法索
12.象牙海岸
13.幾內亞
14.馬里
15.茅利塔尼亞
16.尼日
17.塞內加爾
18.多哥
19.喀麥隆
20.中非共和國
21.查德
22.加彭
23.剛果共和國
印度洋:
24.葛摩
25.馬達加斯加
26.馬約特
27.留尼汪
28.印度洋斯卡達島
28.坦尚尼亞
亞洲:
29.吉布地
30.葉門
31.黎巴嫩
32.敘利亞
33.土耳其
34.法屬印度
35.柬埔寨
36.廣州灣租借地(今廣東省湛江市)
37.寮國
38.越南
39.廣州法租界
40.上海法租界
41.漢口法租界
42.天津法租界
43.雲南、海南、兩廣是法國的勢力范圍。
大洋洲
44.克利珀頓島
45.新喀里多尼亞
46.法屬波利尼西亞
47.萬那杜
48.瓦利斯及富圖納群島
49南極洲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

『叄』 留尼汪是法國殖民地請介紹一下它的歷史

留尼汪島
名稱留尼汪島(l'Ile de la Reunion )。
面積2512平方公里。
人口709470人(1999年)。居民主要為馬達加斯加人、非洲人、歐洲人、印度人、華人和克里奧爾人。官方語言是法語。9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少數人信仰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
首府聖但尼(Saint-Denis ),人口132338人(1999年)。
行政長官省議會主席讓·呂克·布德魯(Jean-Luc Poudroux ),1994年4月當選,2001年3月連任。
[編輯本段]簡況
西南印度洋馬斯克林群島中的一個火山島,西距馬達加斯加650公里,東北距模里西斯190公里。海岸線長207公里。沿海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內地屬山地氣候,溫和涼爽。最熱月平均氣溫26C,最冷月20C。每年5月~11月,涼爽乾燥,11月至次年4月炎熱多雨。1998年3月9日,島上弗爾乃斯火山(Piton de la Fournaise)大噴發。大部為高原山地,沿海有狹窄平原。高原呈東北、西南向斜貫中部,兩側為火山山地,最高峰內日峰海拔3,069米,為熄火山。平原氣候濕熱;山區溫和涼爽,年降水量東坡為2,000—3,000毫米,西坡在1,000毫米以下。世界多暴雨地區。1952年3月11—19日、8晝夜暴雨4,130毫米;1964年2月28日,9小時內暴雨達1,087毫米。1513年,葡萄牙航海家馬斯克林到此。1643年被法國佔領。1767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46年改為法國的海外省。甘蔗種植業佔用三分之二耕地和大多數勞動力,還產玉米、香草、洋蔥、煙葉等。沿海有漁業。工業以製糖為主,其次是香草加工、食品等。糖、糖蜜、糖酒占出口總值80%以上,余為香精等。糧食、蔬菜、肉乳均不足自給。進口以食品、機器、車輛、石油製品為大宗。
17世紀60年代,法國在此建立航海站並移入大批奴隸。1810年該島被英國佔領。1815年4月英法簽訂《巴黎協定》,將留歸還法國。1848年9月正式定名為留尼汪島。1946年3月成為法國的一個「海外省」,統轄臨近的新胡安島、歐羅巴島、印度礁、格洛里厄斯群島和特羅姆蘭島。前面四個島嶼的主權歸屬問題,一直同馬達加斯加有爭議。特羅姆蘭島的歸屬亦同模里西斯有爭議。省長由法國政府任命,是駐該省的國家代表,起監督作用。在法國的議會中,該島有5名國會議員,3名參議員。
政治在1997年6月1日舉行的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中,留尼汪共產黨和社會黨聯盟擊敗右翼法國民主聯盟和保衛共和聯盟,使留尼汪5名法國民議員中,有4位是左翼黨派人士。1999年一季度,手工業者、商販、自由職業者頻頻上街示威,抗議政府的高稅收政策。2001年3月11日和18日,留尼汪與法國本土同時舉行了市鎮選舉。在全島24個城市中,以保衛共和聯盟和民主聯盟為核心的右翼黨派贏得20個城市的市鎮選舉勝利,包括原由左翼黨派控制的留島首府聖但尼和南方重鎮聖皮埃爾市。留共和社會黨為主的左翼「爭取經濟發展聯盟」在4個城市中獲勝。目前,留島處於區省與市鎮兩級左右政黨「共治」的局面。
[編輯本段]大區議會(Conseil regional )
1982年法國權力下放法頒後,留尼汪大區(Region Reunion)議會成為獨立的一級地方權力機構,負責確定並執行大區預算,制定大區經濟發展計劃,並在領土整治、教育培訓和文化促進方面擁有自主權。有45名議員,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現議會於1998年3月組成。以留共為首的左翼「爭取經濟發展聯盟」獲得31·94%的選票,奪得19席,右翼法國民主聯盟(UPF)9席;保衛共和聯盟8席;「自由海外之聲」(Free-Dom Mouvement )獲5席;「參選名單」4席。留共主席保羅·維爾吉斯(Paul Verges)當選主席。本屆議會的目標是:推動留尼汪島持續發展,與失業做斗爭。
[編輯本段]省議會 (Conseil general )
地方權力機構,在交通、社會保障、衛生、初中教育等領域擁有自主權。1982年3月法實行權力下放以後,省議會主席替代省長成為省行政長官。有48名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1/2。現議會於1994年4月組成,席位分配情況如下:留尼汪共產黨12席,社會黨12席,法國民主聯盟11席,保衛共和聯盟5席,其它共7席。主席讓·呂克·布德魯(Jean-Luc Poudroux ),2001年3月連任。
http://ke..com/view/98265.html?wtp=tt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分為4個專區(無實權),24個市鎮。4個專區是:聖但尼、聖保羅、聖皮埃爾、聖伯努瓦。
[編輯本段]司法機構
有一個上訴法院,兩個大審庭,一個重罪法院,四個初審法庭,兩個兒童法庭,兩個拘留所。上訴法院院長亨利·蒂利沃(Henri Thiriot)。
[編輯本段]政黨
有11個政黨,其中一些政黨是法國政黨的支部或與其有聯系。主要政黨是:
(1)留尼汪共產黨(Le Parti Communiste Reunionnais):1959年成立,是該島勢力最大、組織最為嚴密的政黨。在法國國民議會中有3名議員。總書記保羅·維爾吉斯。
(2)保衛共和聯盟(Le Ressemblement pour la Republique):法國保衛共和聯盟的一個省部。1986年在地區議會選舉中與法國民主聯盟合作,獲得多數票,改變了留尼汪共產黨和社會黨多數派的地位。在法國保衛共和聯盟總部派有代表。現在法國參議院中有1名議員,與法國民主聯盟合作,在法國眾議院中有1名議員。省部書記愛德蒙·勞萊(Edmond Lauret)(3)法國民主聯盟(L』Union pour la Democratie Francaise):1978年成立。法國民主聯盟的一個省部。與保衛共和聯盟合作,在法眾議院中有1名議員。書記吉爾貝·熱拉爾(Gilbert Gerard)。
(4)法國留尼汪未來黨(France-Reunion Avenir):1986年成立,右翼政黨。在法國參議院中有1名議員,書記安德烈·田阿公(Andre THIEN AH KOON)。
(5)社會黨-留尼汪聯合會(Le Parti Socialiste Federation de la Reunion):原為法國社會黨的一個省部,1972年分離。在法國民議會中有1名議員。總書記讓-克洛德·弗盧多(Jean-Claude Fruteau)。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經濟以農業、漁業、旅遊業為主,其中又以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以及香草、天竺葵等香料種植為主要支柱。工業化程度較低。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法國援助。1989-1993年,歐共體向留提供了4.5億埃居的貸款(合290億法郎),以使留適應歐洲統一市場的要求。為加速留與歐盟的一體化,1994-1999年,歐盟又向留提供6.6億埃居(合420億法郎)的貸款。2000-2006年,留將獲得歐盟和法國提供的總額160億法郎的貸款。留的主要問題是失業率居高不下,失業率是法國本土的三倍。199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法國本土的40%。1995年,留制定了新的發展旅遊業的戰略和5年規劃,在5年內投入5億法郎發展旅遊業,以緩解高失業率問題,先後修建了里洛機場、2710公里公路等,使旅遊業獲得大發展。自1996年以來,留通貨膨脹率明顯降低,到1998年基本接近法國本土水平。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但並未對留經濟造成影響。年初,留政府實施投資3.5億美元的「公共交通-整潔的環境」(Transport en commun en site propre )計劃,在聖-但尼修建島上第一條步行街。隨後,物價開始攀升,房租、電話、食品、航空運輸、汽油、煤氣、煙草等價格大幅上揚。
島內生產總值(1998年):34億美元。
人均島內生產總值(1998年):4800美元。
島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8年):3.8%。
通貨膨脹率(1998年):1.2%貨幣名稱:法國法郎(french franc )。
失業率(1998年):41.1%[資源] 礦藏豐富。海域蘊藏有鈷、銅和錳等礦。森林覆蓋面積87730公頃,佔全島面積的35%,可耕地佔全島面積的17%,農作物種植面積佔3%,草場和牧場佔5%,其它41%。
[編輯本段]工業
工業總產值約占島內生產總值的26.1%。主要是農副產品加工業(以製糖業為主),此外還有機械製造、日用消費品製造等。1997年,雇員超過5人的企業共341家,比上一年增加10%。其中,製造業共計260家,約佔四分之三。整個工業從業人員8797人,工資總額14.85億法郎。其中,3375人從事農副產品加工業,5351人從事製造業。工業總營銷額85.16億法郎,人均比上一年增加8%,工業附加值22.9億法郎,直接投資3.66億法郎。工業形勢總體良好。農副產品加工業企業數不到四分之一,卻集中了40%的從業人員、實現了53%的營銷額、45%的附加值和55%的投資。其中製糖業成果最為顯著。
[編輯本段]建築業
1998年,建築業總產值50億法郎,其中房屋建設佔72%、公共工程佔28%。由於私人住房市場的發展,近年來住房建設速度加快。
[編輯本段]農業
糧食幾乎全部靠進口。農產品主要包括:甘蔗、天竺葵和香草等其它經濟作物、水果和蔬菜、畜產品和肉類等。耕地63600公頃,其中甘蔗種植面積33200公頃,佔全部耕地的52.2%。1997年,各類農產品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如下:水果、蔬菜類34.8%、甘蔗27.1%、糧食、種子類2.7%、其它經濟作物1.8%、牛肉2.6%、豬肉11.2%、家禽、蛋、蜂蜜類17.5%、牛奶2.3%。甘蔗是留尼汪最主要的農產品,甘蔗及蔗糖出口占農產品出口量的93%,全島出口總量的66%。1999年,得益於有利的氣候條件,留甘蔗產量達到近10年來的最好水平。1998年,出口水果1300噸,其中,菠蘿1150噸。近20年來,香草、天竺葵、香子蘭等傳統經濟作物產量下降,甘蔗產量均未超過200萬噸,不及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而水果、蔬菜、花、糧食等作物在農產品中所佔比重有所上升。
甘蔗及蔗糖近年產量如下(單位:千噸):
1996199719981999甘蔗18071909.61675.91937.9
糖產量204.6207.1180216.7朗姆酒72.1871.8268.17(資料來源:留尼汪經濟研究與統計局)畜牧業發展很快,島上居民能實現豬肉自給。1998年有牛2.69萬頭、豬8.4萬頭、山羊3.8萬,生產牛肉1517噸、豬肉11273噸、兔肉520噸、家禽肉13000噸、牛奶1723.3萬公升、雞蛋1.1億只。
漁業資源豐富,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也是繼蔗糖、朗姆酒、香精外的第四大出口產品。1998年,金槍魚產量600噸、箭魚450噸。近年捕魚量和產值如下:
199619971998產量(噸)517358836363產值(億法郎)1.51.621.73(資料來源:同上)
[編輯本段]旅遊業
近年來,旅遊業發展迅速。地方當局積極開發旅遊業,注意對餐飲業、賓館業人員的培訓,島上旅遊業從業人數為5000人。自1994年以來,客房佔有率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長,1998年接待遊客40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7%,旅遊收入18億法郎,比1997年增加6%。島上各類旅館共有客房797000間,客房佔有率64%,為10多年來的最好水平。遊客主要來自法國本土(約佔80%)、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和歐共體其他國家。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公路發達,主要城市間都有公路相通。
鐵路:總長614公里。
公路:總長2784公里,其中國家級公路345.7公里,省級公路731.5公里,其它公路1602.9公里。有各種汽車234578輛(1999年1月)。
水運:加萊角港是島上最大的海港,也是法國的第五大港。島上運輸的一半以上經過此港。1998年港口入港船隻885隻,卸貨量2597300噸,裝貨量467900噸。
空運:共有2個機場,其中聖但尼-吉洛國際機場每周都有航班赴法國本土、肯亞和鄰近島國。留航空客運量在法國各省中名列第12位,貨運量名列第5位。1998年抵達乘客677487人次,離港乘客674651人次,轉機111411人次;卸貨15060噸,裝貨7270噸。
[編輯本段]財政預算
省財政預算一半以上靠法國政府撥款。1998年,全島財政收入74.32億法郎,比上一年增加4.3%。其中,國家撥款佔52.7%,稅收收入佔20.2%。支出為154.81億法郎,比上一年增加5.2%,主要包括公共開支和生產性開支。生產性開支中,法國政府撥款佔79%。
[編輯本段]對外貿易
外貿逆差總體呈上升趨勢。1998年,由於日常消費品進口的激增,進口額比上一年增加7.3%;相反,由於主要出口創匯產品蔗糖產量下降,出口額比上一年減少2.9%。主要進口產品為機械設備、日用消費品、農產品和食品、中間產品、石油產品,分別占總進口額的32.7%、24.9%、19.3%、17.5%、5.4%。主要出口產品為蔗糖、朗姆酒和龍蝦,分別占出口總額的59%、2.5%和1.7%。法國本土是最大的貿易夥伴。1998年出口的69.7%輸往法國,9%輸往歐盟,7%輸往周邊島國。進口商品的65.8%來自法國,14%來自歐盟,1%來自周邊島國。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百萬法郎):
199619971998進口額14251.314262.115309.9
出口額1071.21250.71214.9
差額-13180.1-13011.4-14095(資料來源:同上)
人民生活島上社會福利制度與法本土相同。貧富差距懸殊。1998年12月,失業人數95769人。1999年,醫療和社會救助費用佔全省開支的40%左右,全島有350000到400000人享受醫療補貼。1998年,各醫院及醫療機構共有病床2734張,平均每1000個居民擁有3.9張病床。1999年有各類醫務人員5620人,其中醫生1346人,牙醫337人,葯劑師284人,護士2906人,助產士176人。每10萬居民擁有190個醫生、48個牙醫、40個葯劑師。1998年,人均壽命男70.2歲,女78.5歲。1990年以來,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1.9%。1997年,出生率20‰,死亡率5.3‰,1歲以下嬰兒死亡率5.7‰,15歲以下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9.3%,15-39歲的人口佔42.4%,40-59歲的人口佔19.2%,60歲以上的人口佔9.1%。1997年,家庭擁有電視機的比率為94.1%,冰箱96.7%,洗衣機72.7%,電話85.7%,汽車54.6%,微型計算機6.7%,99%的家庭用電,97%的家庭有自來水。
[編輯本段]軍事
1993年法國在留尼汪駐軍3400人(包括在馬約特島的駐軍),其中陸軍2200人,海軍300人,空軍350人,由設在留的法國南印度洋地區武裝力量司令部指揮。此外還有600名憲兵。
[編輯本段]文化教育
教育實行法國本土的教育制度,學制小學五年,中學七年。文盲約占總人口的10%。1998年,幼兒園、中、小學學生總數217147人,大學及各類高等技術學校和師范學院共12663人。幼兒園、小學教師與學生的比例為5:100,中學為1.52:100。有12539人中學畢業,其中大部分繼續接受高等教育。1998/1999年度學校、教師、學生情況如下:
學校(所)教師(人)學生(人)幼兒園176--43137小學3535670(幼兒園+小學)77976中學111663495132大學--36212663(資料來源:同上)
[編輯本段]新聞出版
有三家日報:《留尼汪島日報》,發行2.6萬;《留尼汪日報》,發行2.8萬份;《證言報》,發行5000份。此外,還有11家周刊、月刊和雙月刊。
島上共有3個電視台,法國海外電台每天有4套節目播音,電視台有4個頻道。
對外關系涉外事務由法國政府統一管轄。近年來,法政府允許留同其它國家的省、市簽訂協議,進行文化、經濟和友好往來。
[編輯本段]同中國的關系
1992年2月26-28日,外交部副部長楊福昌過境留尼汪,拜會了留省長德瓦特爾、聖但尼市市長阿內特,並同當地華人社會進行了接觸。4月底,中國僑務代表團和內蒙古藝術團訪留。10月7-18日,聖但尼市市長阿內特、副市長李傳豪等六人訪華。1999年12月,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劉維明訪問留尼汪。1999年,我國同留尼汪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53.1萬美元,其中我向留出口552.8萬美元。
[編輯本段]同印度洋國家的關系
1986年1月,法國以留尼汪的名義加入印度洋委員會。1991年3月,法總理羅卡爾代表法海外省留尼汪出席在馬達加斯加舉行的印度洋委員會第一次首腦會議。1992年9月,留派代表參加了在模里西斯舉行的「印度洋西南島國論壇」第二次會議。1995年11月,葛摩外長阿卜達拉對留進行短暫訪問。1999年12月,法國總統希拉克在留尼汪主持了印度洋委員會第二次首腦會議,會議討論了地區經濟一體化,創建地區旅遊發展協會、解決非法捕魚問題、葛摩問題等。此前,在留尼汪還召開了印度洋委員會第16屆部長級會議。
[編輯本段]世界暴雨最大的地方
留尼汪島上的塞路斯,1952年3月15日-16日,那裡的日雨量地1870毫米。
留尼汪島位於非洲南部的印度洋上,面積為2510平方公里,屬熱帶海洋氣候,那裡5月至11月為冬季,12月至次年4月為夏季。夏季一到,印度洋上潮濕的氣候源源而來,加之島上有一座海拔3069米的活火山,潮濕氣流遇上高高的山脈,氣流的上升運動異常激烈,形成了罕見的大暴雨。

『肆』 介紹一下一戰前英國.法國的殖民地的情況

A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非洲21個: 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

美洲8個: 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

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汶萊,民主葉門.

歐洲3個:愛爾蘭,塞普勒斯,馬爾他.

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註:以上56個國家中除緬甸,愛爾蘭,辛巴威,民 主葉門外,其他國家現在均為」英聯邦」組織成員

現在依然是英國管轄的海外領地,屬地還有16個:
海外領地9個:安圭拉、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直布羅陀、蒙拉賽拉特島、聖海倫納及其附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屬地3個: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島」) 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皮特凱恩群島.

皇家屬地3個:根西島,澤西島,馬恩島.

特殊屬地1個:賽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B法國曾經殖民地:
新法蘭西 路易斯安那 聖皮埃爾和勒克隆 海地 瓜德羅普 馬提尼克 法屬蓋亞那 法屬西非 茅利塔尼亞 法屬赤道非洲 阿爾及利亞 摩洛哥 突尼西亞 法屬索馬里 馬達加斯加

模里西斯 葛摩 留尼汪 克爾戈倫島 塞席爾 敘利亞 黎巴嫩 亞歷山大勒塔 法屬印度支那 東京(越南北部)越南(越南中部)交趾支那 西貢(越南南部) 寮國 柬埔寨 法屬印度

(本地治里 加里加爾 亞南 馬埃 昌德納戈爾) 法屬波利尼西亞 土阿莫土群島 社會群島 土布艾群島 馬斯克林群島 新喀里多尼亞 新赫布里底 廣州灣租借地 在華租界(上海法租

界 天津法租界 漢口法租界 廣州法租界)法屬交趾支那 阿卡地亞 阿爾薩斯 昂儒昂島 阿維尼翁 那瓦爾 比利時 柏林法佔區 喀麥隆 中非共和國 查德 南卡羅來納 科西嘉

島 達荷美 貝南 多米尼克島 費贊 法屬安的列斯 法蘭什孔德 法屬剛果 法屬幾內亞 法屬大洋洲領地 法屬波利尼西亞 聖赫勒拿島上法屬領地 美洲法屬領地 法屬索馬里蘭

吉布地 法屬南方及南極領地 法屬蘇丹 馬里 佛羅里達 得克薩斯 加彭 格瑞那達 哈泰/阿歷山德勒塔 哈德遜灣 法蘭西島 模里西斯 伊利里亞 達爾馬提亞 諸省 愛奧尼亞

群島 象牙海岸 蘇埃達 基隆 和 澎湖群島 廣州灣 拉塔基亞 利古里亞/熱那亞 倫巴底 米蘭 洛林 盧森堡 印度(馬德拉斯) 馬爾維納斯群島 福克蘭群島 馬爾他 馬約特島

墨西哥 中央剛果 米諾卡島 莫埃利島 摩納哥 蒙特利爾 蒙特塞拉特島 荷屬東印度 尼維斯島 新喀里多尼亞島 紐芬蘭 新赫布里底群島 萬那杜 尼斯 尼日 帕爾馬 皮

德蒙特 普萊桑斯 魁北克 留尼汪島 波旁島/波拿巴島 魯西永 聖巴特勒米島 聖克里斯托弗島 聖多明各 海地 聖露西亞島 聖馬丁島 聖文森特島 聖多明各 聖多美島 薩爾
薩伏依 塞內加爾 塞席爾群島 多巴哥 多哥 烏班吉沙立 中非共和國 上沃爾特 布吉納法索 威尼西亞 瓦利斯 和 富圖納群島 拿破崙時期短期佔領:(埃及 不來梅 加泰

羅尼亞 但澤 貝爾格和克累弗 厄爾巴島 埃爾富特 西班牙 托斯坎尼 瓦萊 華沙大公國 呂貝克 萊因蘭 羅馬 荷蘭 那不勒斯 皮昂比諾 葡萄牙 漢堡 日內瓦)第二次世界大戰以

後短期佔領:(德國法佔區 柏林法佔區 奧地利法佔區 維也納法佔區)
現有的:
馬提尼克、瓜德羅普、法屬蓋亞那、留尼汪、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和富圖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社會群島、馬約特、法屬南方和南極領地 C1914年英國殖民地的人口近四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領土已分割「完畢」。1876年以後英、俄、法、德、日的殖民地領土有了極大的擴張,到1914年這六個強國的殖民地增加到六千五百萬平方公里,比宗主國的面積差不多大四倍。1914年英國殖民地的人口近四億、俄國三千三百多萬、法國五千五百萬、德國一千二百多萬、美國九百多萬、日本一千九百多萬。但是各國經濟政治發展是不平衡的,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力量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如下:地位 1860年 1880年 1900年第一 英國 美國 美國第二 法國 英國 德國第三 美國 德國 英國第四 德國 法國 法國

『伍』 近代日本為什麽不在非洲爭奪殖民地它有這個實力呀非洲資源比亞洲還豐富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措施。這次改革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列強於非洲的殖民始於1415年,葡萄牙佔領的休達,至現今(歐洲國家仍占據非洲一些小島,例如法國的留尼汪島)。列強殖民非洲的高峰期約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約有95%非洲領土被列強侵佔,只有衣索比亞、賴比瑞亞仍然獨立。非洲殖民地於1847年開始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1960年)則象徵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的結束。

由上兩個簡介應該知道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擺脫被殖民的命運並不斷強大起來,而此時的非洲則基本被歐洲諸國瓜分完畢,如果日本要強行介入非洲就不可避免的與西歐諸國產生沖突進而影響到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日本與西歐諸國尤其是英法兩國的關系,這對日本來說是不明智的。第二個方面是歷史因素,日本早在明萬曆年間就由豐臣秀吉發動了旨在擴張領土於東亞的戰爭,加上此時的朝鮮、清朝都還沒有從閉關鎖國的思維中清醒過來依然是貪污、腐敗,天災人禍不斷。因此日本對朝、清的侵略可以是延續過去的思維,同時還可以得到同樣想進一步打開清、朝國門的歐洲諸國的默許和支持,增加了贏面。第三,,是地理方面的原因。日本離非洲太遠了,以當時的交通狀況從日本到非洲東海岸可能要兩三個月。

『陸』 法國在哪些國家建立過殖民地

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馬里、剛果、敘利亞等。

1、茅利塔尼亞

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英語: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簡稱茅利塔尼亞,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北緯15~27度之間,面積103.07萬平方公里。

茅利塔尼亞西瀕大西洋,北部與西撒哈拉和阿爾及利亞接壤,東南部與馬里為鄰,南與塞內加爾相望。地區屬熱帶沙漠性氣候,全境地勢平坦。有2/3的地區是沙漠。

茅利塔尼亞最早的居民是巴富爾黑人民族,後北非柏柏爾人遷入茅利塔尼亞北部。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茅利塔尼亞。1912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20年成為法屬西非洲管轄下的殖民地。

1956年成為「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9月加入法蘭西共同體,11月「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宣布成立。1960年11月28日獨立。

2、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enegal),簡稱塞內加爾,位於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首都達喀爾。北接茅利塔尼亞,東鄰馬里,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西臨維德角群島。海岸線長約700公里。

公元9世紀建立泰克魯王國,13世紀被馬里帝國征服。14世紀中葉建卓洛夫王國,16世紀前後屬桑海帝國。1444年起遭葡萄牙入侵,17—18世紀遭荷蘭、法國和英國爭奪。

1677年法國組建塞內加爾殖民地,1895年劃歸法屬西非管轄。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省。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1959年與馬里結成聯邦,1960年退出,成為獨立共和國。

3、馬里

馬利共和國(République Mali),簡稱馬里,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向南與布吉納法索和象牙海岸、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茅利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

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塞內加爾河源於這里。馬里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

曾是迦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稱法屬蘇丹。1904年並入法屬西非洲。

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定名蘇丹共和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結成馬里聯邦。1960年9月22日獨立為共和國。1979年成立第二共和國,1992年成立第三共和國。

4、剛果

剛果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Congo;法語:République Congo),簡稱為剛果(布),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中部,東、南兩面鄰剛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麥隆,西連加彭,西南臨大西洋。海岸線長150多公里,總面積為34.2萬平方公里。

13—14世紀建立剛果王國。15世紀起被葡萄牙、英國和法國先後入侵。1884年被劃為法國殖民地。

1958年成為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5日完全獨立,定名剛果共和國。1969年改名剛果人民共和國,1991年改回現名。

5、敘利亞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سّوريّة‎;英語:The Syrian Arab Republic;法語:La République arabe syrienne),簡稱敘利亞。

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國土總面積(包括戈蘭高地)185180平方公里。北與土耳其接壤,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以色列為鄰,西與塞普勒斯隔地中海相望,首都大馬士革。

敘利亞在公元前3000年時就有原始城邦國家存在, 公元前8世紀起,先後被亞述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歐洲十字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1946年4月17日獲得獨立。1963年起由阿薩德家族領導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茅利塔尼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塞內加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剛果共和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敘利亞

『柒』 西方國家對非洲殖民時,是歐洲國家分別殖民非洲哪些國家

分別是英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

1、法國的殖民地有:貝南、象牙海岸、葛摩、吉布地、阿爾及利亞、幾內亞、布吉納法索、摩洛哥、馬達加斯加、馬里、毛里坦尼亞、尼日、塞內加爾、查德、突尼西亞、加彭、剛果(布)、中非。

2、英國的殖民地有:南非、波札那、辛巴威、埃及、迦納、肯亞、賴索托、模里西斯、馬拉維、奈及利亞、甘比亞、蘇丹、塞拉里昂、英屬索馬里、史瓦濟蘭、塞席爾、烏干達、尚比亞。

3、德國的殖民地有:坦尚尼亞、納米比亞、喀麥隆、多哥、蒲隆地、盧安達。

4、比利時只有一塊殖民地剛果(金),但這一塊殖民地就有235萬平方公里。

5、義大利的殖民地是:厄利垂亞、利比亞、意屬索馬里。

6、葡萄牙的殖民地是:安哥拉、莫三比克、幾內亞比索、維德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7、西班牙的殖民地是:西撒哈拉、赤道幾內亞、摩洛哥北部沿海地區及南部一小塊。



(7)法國殖民者影響留尼汪島經濟擴展閱讀:

英國對殖民地的統治方式與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德意志帝國、義大利和比利時等殖民國家不同。法、西、葡、荷、德等國採取直接統治的方式,盡力將殖民地在政治和經濟上與宗主國結為一體,大力灌輸宗主國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以便同化盡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統治民族對統治民族緊密產生密切的認同感。當地的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幾乎得不到保存,當地語言在教育系統中很少應用。

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國家的受教育階層(通常是當地的上等富有階層)感到自己的命運與宗主國休戚相關,並擯棄土著生活方式。這種做法導致殖民地人民出現分化,獨立後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穩定。

『捌』 非洲獨立年是哪一年

非洲獨立年是1960年。

1960年,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分別是:喀麥隆、多哥、馬達加斯加、剛果(利)(曾稱扎伊爾,1997年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里、達荷美(現名貝南)、尼日、上沃爾特(現名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現名象牙海岸)、查德、烏班吉沙立(現名中非)、剛果(布)、加彭、塞內加爾、馬里、茅利塔尼亞和奈及利亞。

歐洲列強於非洲的殖民始於1415年,葡萄牙佔領的休達(歐洲國家仍占據非洲一些小島,例如法國的留尼汪島)。美國自身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後,也開始殖民其他弱勢國家與地區,包括非洲。

列強殖民非洲的高峰期約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約有95%非洲領土被列強侵佔,只有衣索比亞、賴比瑞亞仍然獨立。非洲殖民地於1947年開始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1960年)則象徵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的結束。

(8)法國殖民者影響留尼汪島經濟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獨立浪潮首先興起於北非。1952年,納賽爾領導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英國控制的傀儡政權,建立了埃及共和國。1956年,納賽爾總統宣布從英、法殖民者手中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962年,阿爾及利亞趕走法蘭西殖民者,贏得獨立。

在北非獨立運動的影響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獨立運動逐漸高漲。1990年,納米比亞共和國獲得獨立,納米比亞為當時非洲最後獨立的一個國家,標志著殖民時代的結束。

非洲的獨立運動改變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非洲的新興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玖』 被法國殖民過的國家有多少個分別是哪些

曾經的殖民地:
新法蘭西 路易斯安那 聖皮埃爾和勒克隆 海地 瓜德羅普 馬提尼克 法屬蓋亞那 法屬西非 茅利塔尼亞 法屬赤道非洲 阿爾及利亞 摩洛哥 突尼西亞 法屬索馬里 馬達加斯加

模里西斯 葛摩 留尼汪 克爾戈倫島 塞席爾 敘利亞 黎巴嫩 亞歷山大勒塔 法屬印度支那 東京(越南北部)越南(越南中部)交趾支那 西貢(越南南部) 寮國 柬埔寨 法屬印度

(本地治里 加里加爾 亞南 馬埃 昌德納戈爾) 法屬波利尼西亞 土阿莫土群島 社會群島 土布艾群島 馬斯克林群島 新喀里多尼亞 新赫布里底 廣州灣租借地 在華租界(上海法租

界 天津法租界 漢口法租界 廣州法租界)法屬交趾支那 阿卡地亞 阿爾薩斯 昂儒昂島 阿維尼翁 那瓦爾 比利時 柏林法佔區 喀麥隆 中非共和國 查德 南卡羅來納 科西嘉

島 達荷美 貝南 多米尼克島 費贊 法屬安的列斯 法蘭什孔德 法屬剛果 法屬幾內亞 法屬大洋洲領地 法屬波利尼西亞 聖赫勒拿島上法屬領地 美洲法屬領地 法屬索馬里蘭

吉布地 法屬南方及南極領地 法屬蘇丹 馬里 佛羅里達 得克薩斯 加彭 格瑞那達 哈泰/阿歷山德勒塔 哈德遜灣 法蘭西島 模里西斯 伊利里亞 達爾馬提亞 諸省 愛奧尼亞

群島 象牙海岸 蘇埃達 基隆 和 澎湖群島 廣州灣 拉塔基亞 利古里亞/熱那亞 倫巴底 米蘭 洛林 盧森堡 印度(馬德拉斯) 馬爾維納斯群島 福克蘭群島 馬爾他 馬約特島

墨西哥 中央剛果 米諾卡島 莫埃利島 摩納哥 蒙特利爾 蒙特塞拉特島 荷屬東印度 尼維斯島 新喀里多尼亞島 紐芬蘭 新赫布里底群島 萬那杜 尼斯 尼日 帕爾馬 皮

德蒙特 普萊桑斯 魁北克 留尼汪島 波旁島/波拿巴島 魯西永 聖巴特勒米島 聖克里斯托弗島 聖多明各 海地 聖露西亞島 聖馬丁島 聖文森特島 聖多明各 聖多美島 薩爾
薩伏依 塞內加爾 塞席爾群島 多巴哥 多哥 烏班吉沙立 中非共和國 上沃爾特 布吉納法索 威尼西亞 瓦利斯 和 富圖納群島 拿破崙時期短期佔領:(埃及 不來梅 加泰

羅尼亞 但澤 貝爾格和克累弗 厄爾巴島 埃爾富特 西班牙 托斯坎尼 瓦萊 華沙大公國 呂貝克 萊因蘭 羅馬 荷蘭 那不勒斯 皮昂比諾 葡萄牙 漢堡 日內瓦)第二次世界大戰以

後短期佔領:(德國法佔區 柏林法佔區 奧地利法佔區 維也納法佔區)
現有的:
馬提尼克、瓜德羅普、法屬蓋亞那、留尼汪、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和富圖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社會群島、馬約特、法屬南方和南極領地

閱讀全文

與法國殖民者影響留尼汪島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