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俄國經濟發展的總結

俄國經濟發展的總結

發布時間:2021-01-06 16:43:39

A. 俄羅斯經濟特點

俄羅斯經濟特點:重工業是國民經濟支柱,輕工業和農業不很發達專。經濟依賴自然屬資源層度高,進出口貿易不發達。

優勢:自然資源豐富,技術人才多,國土面積大,多海港,重工業技術水平高。

不足:三大產業發展不均衡,過分依賴自然資源,進出口貿易不發達,市場經濟發展不完善,資源利用不夠合理。

(1)俄國經濟發展的總結擴展閱讀:

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蘇聯曾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1978年被日本趕超。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度嚴重衰退,持續下滑,2000年普京執政至今,俄經濟快速回升,連續8年保持增長,外貿出口大幅增長,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俄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同比增長6.1%。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B. 歐洲東西部為什麼經濟社會發展差距這么大

歐洲東西部社會發展差異巨大的原因如下:

第一點是東歐國家缺少像樣的出海口。
因為缺少像樣的出海口,致使這些東歐國家不能像西歐國家一樣大力發展海外貿易。長時間下來,東歐國家積累的財富自然比不上西歐國家。

第二點就是因為俄羅斯的影響。
進入近代以來,東歐國家大部分時間都在與以前的沙俄進行戰爭。不斷爆發的戰爭使得它們的經濟發展嚴重受到阻礙。與此同時,西歐國家卻在進行海外進行殖民地掠奪,藉此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第三點就是受蘇聯模式的影響。
在蘇聯將大部分東歐國家納入自己勢力范圍的70年時間里,沒少走彎路。而後蘇聯解體,對於它們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總結著看,東歐國家經濟發展不好,是先天不足加上後期發展錯誤共同作用的結果。不過有些東歐國家經濟實力雖然不強,但是軍事實力還是非常不錯的。

C. 從客觀上說,1861年改革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俄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仍然相當緩慢,其主要

:D

D. 俄羅斯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有哪些

眾所周知,前蘇聯曾一度是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但自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其主體——俄羅斯經濟卻由於不能適應新的體制而發生嚴重倒退,國內生產總值連續6年呈負增長。1999年,俄羅斯經濟開始重新復甦。隨後,其國民生產總值連續7年保持了超過6%的高增長率。2007年的前9個月,其經濟增長率又為罕見的7.7%。俄羅斯大有重回經濟大國的姿態。那麼,就目前來說,影響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優劣勢在哪裡?該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對我國經濟發展又有哪些啟示呢?筆者就這個問題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優勢
(一)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給俄羅斯對外貿易帶來好的局面
俄羅斯幅員遼闊,擁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然資源幾乎能夠完全自給的國家。現已探明的資源儲量約佔世界資源總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尤其是俄羅斯境內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其開采時間可長達30年以上。
近幾年來,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從2002年到2006年,國際原油價格指數上漲了256%,而且還有不斷上調的趨勢。這種變化對以能源產業為主要支柱產業的俄羅斯來說,無疑是個強勁的支持和推動。據統計,能源產業的產值約佔俄羅斯工業產值的30%,僅此一項,就為政府創造了大約54%的年預算收入和45%的外匯收入。隨著國際油價的繼續高位運行,俄羅斯能源產業的國際形勢還將越來越好。
(二)強大的科技力量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俄羅斯是一個教育、科研大國。前蘇聯對科技和教育的高度重視使俄羅斯的科技力量有了堅實的基礎。這一優勢突出表現在高科技的航天和太空領域,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並向太空出訪了第一位宇航使者。可以說,前蘇聯在科技領域的成就是位居世界前列的。作為前蘇聯重要組成部分的俄羅斯因此繼承了相當巨大的科研力量。
據統計,目前,俄羅斯有85.8萬科研人員。其中,63.6萬在國家科研機構工作,科學院有11萬人。俄羅斯的科技實力很強,主要集中在基礎理論、軍事工業和一些重化工業領域。其中的武器產業更是俄羅斯知名的產品品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此巨大的科研力量成為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三)與周邊國家良好的互利合作為俄羅斯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對外經濟形勢
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為了盡快實現向自由主義和市場經濟的過渡,對外政策曾出現向西方發達國家一邊倒的趨勢。這一政策非但沒有幫助俄羅斯擺脫因國家解體帶來的混亂和貧困,反倒使俄羅斯出現了連續多年的經濟負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自普京總統上任之後,政府調整了矯枉過正的作法,對外政策更加務實。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對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國政策的調整。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鄰邦,兩國的經濟發展都對雙方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來,兩國在經貿、能源等各方面都保持著重要的合作夥伴關系,中俄「國家年」的活動更進一步加強了兩國的文化和經貿往來。同時,兩國經濟的互補性極強,尤其是在能源方面。相信通過雙方充滿誠意的合作,在此領域將會出現質的飛躍。可以說,俄羅斯與中國和其它周邊國家良好的經濟往來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良好的發展和機遇。
二、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劣勢
(一)對能源產業過分依賴使俄羅斯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毫無疑問,俄羅斯經濟的迅速好轉與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有緊密關系,尤其近幾年來全球性能源價格的暴漲大大幫助了這個昔日大國,但是僅依靠單一的資源優勢是成就不了俄羅斯的復興強國夢的。國家若要強盛發展,要依靠本國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尤其是靠本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而僅依靠現有的自然資源是無法坐享其成的。
放眼世界上發達國家,如英國、瑞士、日本等國,雖然其自然資源十分貧瘠,但憑借其高精尖的具有本國特色的產業成為經濟強盛之國。目前,世界資源性產品價格指數在迅速上漲,但不能保證這類大眾性商品的價格會永遠上漲。一旦出現價格迅速下降,俄羅斯經濟對資源性產品過多依賴的缺陷就會暴露無遺,也會導致因經濟內部缺乏替代性結構,過早結束黃金發展期。此外,新的科技革命也會帶來新的替代性資源,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依賴性將隨著科技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小,這是千百年來印證的真理。
(二)俄羅斯嚴重的債務危機和預算赤字將大大制約經濟的快速發展
經過近8年的經濟復甦,俄羅斯經濟如今已經走出低谷。但隨著國民經濟美元化和資本外流現象的進一步加深,國家的債務危機和預算赤字仍十分嚴重。現在,俄羅斯每年還需償還100億以上的外債,如何緩解沉重的外債壓力對政府來說是不小的考驗。另一方面,由於車臣、第比利斯等地區仍不穩定,俄羅斯軍費開支也在不斷增加。在社會開支方面,居民的工資及退休金等隨著經濟發展也在逐年上漲。因此,俄政府還面臨著要解決巨大的財政預算赤字的問題。
(三)人口數量的銳減使俄羅斯經濟面臨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尷尬
人口危機一直是困擾俄政府的棘手問題。根據近20年來俄羅斯的人口變化趨勢,可以算出,俄羅斯是全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自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口下降了近300萬。極低的出生率、外來移民人口的減少,持續的高自殺率等都使得俄羅斯人口銳減。除此之外,俄羅斯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問題也日益嚴重,青壯年勞動力愈發緊缺。俄羅斯本來擁有令人羨慕的廣闊疆域,但卻因缺少足夠的勞動力而無法進行開發和居住。更為嚴重的是,如果人口數量下滑的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21世紀還沒有過完,俄羅斯可能就沒有足夠的兵力來保衛偌大的國土了。資料顯示,依據俄羅斯目前經濟發展水平,國家至少還需要500萬左右的勞動力。可以說,俄日益嚴重的人口問題使得俄羅斯經濟缺乏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
從俄羅斯經濟發展回歸到中國的經濟建設,我們發現,作為世界上兩個正在高速發展的毗鄰大國,俄羅斯與我國在經濟發展進程中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對比當中也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些問題。因此,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特點對於我國的經濟建設也起到了積極的啟示作用。
三、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特點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幾點啟示
(一)俄羅斯經濟對單一產業的強烈依賴性也同樣出現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主要表現為我國經濟對外資的過分依賴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而在整個進程中,外資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目前,我國外匯儲備早已超過5000億美元,佔中國GDP的比重也已超過40%,這些數字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這樣的比例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和亞洲其他地區國家。外匯儲備過高,將會產生潛在的通貨膨脹。外資增長速度過快,又會加劇經濟過熱的風險。而外資企業憑借其強大的資源、資金優勢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也會逐漸形成市場壟斷,從而使得我國本土企業因得不到強大的資金支持和有效發展而導致萎縮。鑒於國際資本的有限性和流動性,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演變,國際投資商是可能出現戰略方向性的集體轉移的。因此,我國經濟應逐漸改變對外資企業嚴重依賴的現狀,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力更生」。
(二)同樣是幅員遼闊且資源豐富的國家,俄羅斯可以成為能源出口大國,而我國卻無法實現能源自給。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目前極低的能源利用率
眾所周知,當前世界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近幾年來俄羅斯經濟的迅猛發展同世界范圍的能源短缺有直接關系。因此各國政府都在採取各種措施不斷地開發新型能源並在降低單位產品能源消耗方面加大力度。但我國卻是一個公認的單位產品高能耗的國家,其工業領域的單位產品能耗和工藝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顯著。如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主要高耗能行業的產品單位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其中,水泥綜合能耗高45.3%,造紙綜合能耗高120%。目前,我國現有的資源開采還不能滿足工業發展需要,仍需進口一部分能源。在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的今天,這大大增加了單位產品的成本。因此,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關繫到我國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大事。
(三)人口問題是中俄兩國在經濟發展中都不可避免的嚴重問題,能否合理解決關繫到國計民生
同俄羅斯人口數量銳減的危機相反,我國最突出的人口問題恰恰是人口數量過大。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數量佔世界總人口的21%。為控制人口增長,30多年前,我國實行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一政策的實行使我國到2007年少生了至少4億多人,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增長過快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的壓力。因此也有人提出,中國人口數量過多的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但事實並不樂觀。人口數量的低增長只限於上海等一些經濟發達城市,而廣大農村卻並非如此,超生多生現象也都普遍存在。據科學估算,我國與經濟發展、資源分布相匹配的合理人口應是9億人。但目前,我國人口數量早已超出13億,這個龐大的數字無疑是拉緩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沉重包袱。此外,我國人口素質偏低也是困擾政府多年的「頑疾」。
有關數據表明,我國目前的人口素質明顯低於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農村人口,更是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的「貧困區」。極端落後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影響極深的封建思想意識,使這些貧困地區的人口以「高速度、低素質」的特點逐年增長著。而與此同時,人口素質相對較高的一些發達城市卻出現了人口增長緩慢和老齡化日益嚴重的趨勢。另外,遍布城鄉、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又使得目前中國人口性別比例出現嚴重失調:男生數量大大多於女生是目前中小學的普遍現象。這一性別比例上的嚴重失衡也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著力改善人口環境,合理解決人口危機是關繫到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點說明】:該文章發布日期為2008年,但目前依然有效。後半部分,也就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特點對於中國經濟建設的啟示部分,僅僅作為參考性閱讀。

E.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農奴制改革後俄國經濟發展異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業總產值較前增長了6倍。鐵路


積極影響: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工業革命在俄國的擴展;推動了俄國政治變革,有利於俄國政治民主化。
消極影響:改革保留了大量的農奴制殘余,俄國在政治上仍然是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沙皇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農民遭受到一次空前的掠奪,受到更沉重的壓迫。

F. 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起什麼作用

列寧繼承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和領導人,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對科學社會主義做出了極其偉大的貢獻,他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他關於社會的發展階段所採取的一系列政策,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都創造性的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一生對社會主義認識大體劃為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前,列寧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直接來源於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思想。這些思想直接反映在列寧《國家與革命》一書中。第二階段,十月革命勝利後到1920年底俄國國內戰爭結束後。在這一階段里,列寧試圖把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設想,直接運用到俄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去。形成了「直接過渡」的思想,也就是「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裡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產品生產和分配」。結果發現實踐中行不通,在這個發展階段列寧採取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戰時共產主義」的實質是一種向共產主義運動的失敗的嘗試,帶有極左的傾向,超越了社會發展的階段,不符合俄國的國情,結果是造成了十月革命後俄國社會主義政權的危機,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行不通的。第三階段從1921年春天到1924年列寧去世,這一階段列寧從俄國的經濟文化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實際情況出發,重新審視以往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適合俄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的建設戰略構想和發展進程,並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應該說:列寧第三階段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是對落後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進程規律的深刻把握的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靈活運用和發展,是在總結了戰時共產主義和新經濟政策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列寧不在拘泥於馬克思、恩格斯的關於社會發展階段的某些論述,也不再固守自己原來的看法,而是根據俄國的實踐來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他強調「實踐比世界上所有理論爭論都更為重要。」列寧第三階段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階段有了重大改變。

首先,列寧將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過渡」轉變為向社會主義「迂迴過渡」。所謂「直接過渡」,就是無產階段奪取政權後,不需要任何中間環節,就直接過渡到「國家按共產主義原則進行生產和分配」。蘇俄十月革命後的1918——1920年,實行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就是這種「直接過渡」思想在實踐中的運用。這種急於進入共產主義的思想,違背了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規律,忽略了社會主義過渡階段的長期性,忽略了社會主義生產力水平不高,商品經濟落後的實際情況,忽略了國情,被革命的熱情所激勵,把經濟建設當作政治任務和軍事任務來完成。上層制定的政策同基層實際情況脫節,超越階段式的發展造成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所以1921年,蘇維埃共和國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民暴動和士兵叛亂。這種情況使列寧認識到必須採取另一種途徑來建設社會主義。於是列寧在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決定立即廢止「戰時共產主義」實行「新經濟政策」。並說:「由於我們企圖過渡到共產主義,到1921年春天我們遭到了嚴重的失敗,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列寧無愧於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雖然沒有做出明確的理論概括,卻對落後國家如何向社會主義高級階段過渡進行了重要的探索。「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允許多種經濟成份存在,通過商品交換,貨幣流通和自由貿易來活躍經濟,培植國家資本主義。並利用外資和技術加快經濟發展,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主義,列寧的思想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列寧認為:「新經濟政策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遠構想,是一個要在若干年內長期實行的政策,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真正途徑的唯一辦法」。值得注意的是,列寧的論述,不僅針對社會主義過渡時期,而且還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而言的,列寧清醒的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他的論述已經從客觀上回答來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發展進程及其長期性,列寧的精典論述和實踐,是鄧小平初級階段理論的思想基礎和理論來源,1985年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究竟是什麼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但並沒有完全搞清楚,列寧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鄧小平這里講的「列寧思路」明確指出「新經濟政策」。就鄧小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內涵、基本特點、基本任務,正是列寧「新經濟政策」思想得到合乎邏輯的延續和發展,鄧小平初級階段的理論更加全面深刻而具體的論證了社會發展進程的特定階段,回答了中國現實社會所處的歷史方位及這一階段所採取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G. 俄羅斯經濟發展狀況

基本情況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但產業結構不均衡,對能源和高能耗工業依賴度高,加工業和機械製造業發展投入不足,發展緩慢。自然資源豐富,許多礦產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蘇聯解體後俄經濟持續下滑,普京執政至今,俄經濟快速回升,連續8年保持增長(年均增幅約6.7%),外貿出口大幅增長,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資源石油探明儲量佔世界第七(6%)、天然氣占第一(33%)、煤占第二(11%),森林占第一(25%),鐵礦占第一(44%)。銅、鉛、鉀、鎳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及化工等;輕紡、食品、木材加工業較落後;航空航天、核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2006年工業增長率為3.9%。

農業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和豆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亞麻、向日葵、棉花、甜菜。近年來糧食產量逐年增加,開始對外出口。農業增長率為1.7%。

財政金融總體趨好。黃金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三位;外債余額從1999年的1080億美元減至501億美元;盧布升值7.6%;國際信用評級提高。

對外貿易出口以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為主,其中石油及其製品占出口總額50%以上,是俄近年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進口以機電產品、食品、農產品、輕工產品等為主。對外貿易保持高額順差。

吸引外資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吸引外資逐年增加。累計吸引外國投資1429億美元,外資主要投向油氣和礦產資源開發、冶金、零售、不動產、租賃及服務等部門。

經濟形勢經濟保持快速增長GDP增長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增幅達6.7%,接近完成GDP十年內翻番所需年約7%的增長率。經濟總量首次超過蘇聯解體前水平,位列世界第十,人均GDP達7010美元。

財政狀況良好,抗風險能力增強,俄外匯儲備已達3030億美元。政府利用出口能源產品換取的收益設立穩定基金,為保證俄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俄還提前償還前蘇聯所欠巴黎俱樂部、倫敦俱樂部巨額外債,俄外債已降至520億美元。通脹率由2000年的36.5%回落至9%左右,政府力爭未來幾年將其控制在4-5%。俄實行盧布完全可自由兌換,目前匯率穩定。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吸引外資增加俄外貿額4395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其中出口3020億美元,進口1375億美元。截至2006年底俄累計吸引外資達1429億美元,吸引外資551億美元,同比增長2.7%。

居民收入提高,內需和投資大幅增加2006年俄平均工資上漲13.3%,居民收入增加10%,退休金增加5.4%,職工工資收入增長超過GDP和消費品物價增長。俄零售貿易總額達32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13.2%,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

H. 俄羅斯經濟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只能說有一段時間俄國看起來繁榮過,其實你撥開他兇悍的外衣,實質上俄國就是一個有核武器的沙特,經濟領域並不具備競爭力。

沙特由於石油上面面對頁岩氣的的競爭大打價格戰,讓自身的外匯儲備也消耗的很厲害。開采成本比沙特高得多的俄國經濟狀況自然更加嚴峻。

歷數俄國歷史,最輝煌的時期有兩段時間,一是拿破崙東征俄國失敗,面對西歐一片狼籍,俄國一躍成為歐洲憲兵,積極插手歐洲事務。但幾十年後的克里米亞戰爭,英法聯軍把俄國被一頓胖揍。

這些年這個站在歐洲頂端的國家一下子被揭了老底:他們這幾十年基本沒有進步。

第二段輝煌的時期是前蘇聯,蘇聯的繁榮也是虛的。因為蘇聯的經濟是畸形的,可以理解為它不是以實際需求出發而生產,而是為了經濟指標而生產。

而且蘇聯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戰爭勝利後的紅利,一個是百廢待興的大生產建設,特別是初期主要是恢復民生。這個其實全球都一樣,其次是攻克德國的是蘇聯,所以德國大量的研究資料、科學家實際上對蘇聯日後的航空航天核武器等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蘇聯這個計劃經濟體最大的問題是,人類連一個大城市的交通規劃如今靠著高性能超級計算機都無法模擬預估最佳的規劃方法,卻指望人能預估整個國家的經濟行為。所以蘇聯時期度過戰爭恢復期後工農生產總值是在提高了,可生活水平基本卻是增長遲緩。

蘇聯最大的輝煌成就是重工業,然而重工業生產如軍事裝備,如果不打仗不使用就是廢鐵。過剩的武器多到如今俄國還有使用很多蘇聯時期的裝備武器軍艦。

所以蘇美爭霸,實際上是蘇聯舉國上下全力生產的武器裝備和美國從自身的工商業抽的一部分稅製造的武器裝備打了個半斤八兩,所以最終被拖垮。

當俄國選擇市場經濟後,原本強大的工業體系拿來市場上一檢驗,基本沒有競爭力,自己東西賣不出去不說,國民自行選擇都是他國的產品,哪怕中俄邊界基本只見俄國人來各種瘋狂買買買,而中國人會買俄國人什麼東西?所以老底又被揭開了。俄國在國際有競爭力的只剩下軍火和石油天然氣了。無論解體前還是解體後都是如此。
所以俄國經濟本質上就沒好過,何談衰落。這兩年因為克里米亞問題被歐美聯合制裁加上石油天然氣價格走低,加重了俄國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氣的出口困難。俄國反制美國的制裁措施里卻少有經濟上的辦法。

I. 19世紀中葉俄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第一,19世紀中期,在歐洲工業革命的影響下,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了一定發展,但受到農奴制度的嚴重阻礙。農奴沒有人身自由,工廠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勞動力;農奴收入微薄,購買力很低,使得工業發展缺乏廣闊的國內市場。
第二,殘酷的封建剝削激起廣大農奴的反抗,農奴暴動接連不斷,動搖了沙皇和貴族地主的統治。

J. 1871年俄國經濟的發展對近代史國際關系產生了哪些影響

為向國際社會輸出革命打好了基礎

與俄國經濟發展的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