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放慢的影響

經濟放慢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1-06 14:26:30

1. 2001年為什麼世界經濟增長放慢

美國貨幣政策變化引發全球經濟減速

聯合國LINK項目的經濟專家的基準預測是,2001年世界生回產總值(GWP)的增答長率將從2000年的4%大幅下降為2.4%;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也將急劇下降到6%,僅為2000年12%的一半左右(見附表)。雖然預計2002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回升至3%左右,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下滑風險。1997-199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剛剛過去3年,現在世界經濟正在經歷又一場動盪。越來越多的信號顯示,最近全球經濟的減速一直在不斷地蔓延並深化。

1997-1998年間,一些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的金融混亂引發了上一次全球經濟低迷。與之相反,目前的全球經濟動盪是由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下滑帶動的。

2001年,世界各地尤其是主要的發達國家的決策者們都遇到了很多挑戰。

主要挑戰是:(1)必須找到盡快扭轉企業和消費者信心消退的辦法;(2)必須打破金融市場和一些工業部門中正在形成的悲觀預測;(3)需要控制住製造業的低迷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在許多發達國家中尤其如此

2. 為什麼中國經濟速度放慢

中國經濟保持什麼樣的速度,才是合適的?
中國經濟近幾年速度放慢,相較於全球而言,仍是快的。
前幾年的高速增長是不科學的,不正常,是不可持續的,會造成嚴重後果的。

3. 經濟放慢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常用的指標有物流業增加值、社會物流總額、貨運總量等等。這里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加值作為物流業增加值來計算我國自1978~2006年間物流業的發展,我國的物流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182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12032.4億元,增長了66倍,而同一時期我國的GDP總量則增長了58倍,物流業增長基本與GDP的增長同步。由此可見,物流業的發展與我國的經濟增長密切相關。我國大眾對「要想富,先修路」的廣泛認同,反映了我國社會對物流業的發展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作用的肯定。物流業對經濟增長能夠產生促進作用的分析,通常是遵照經濟學的創建者亞當·斯密的分析而的。即認為,物流產業是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社會產品總量的增長,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成長起來,並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故而,現代物流的本質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同時現代物流的發展又促進了分工的進一步深化,從而進一步促進經濟的增長。物流的發展,擴大了市場的范圍,促進了進一步的勞動分工。分工越深化,生產率就越高,經濟就越發達,因此現代物流的發展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促進投資增長物流業的發展能促進投資的增長,投資的增長則會導致經濟的增長。物流業的發達能吸引大量投資的觀點是為大家所公認的。無論是我國的香港、上海、深圳,還是歐洲的阿姆斯特丹、北美的舊金山,它們都是以發達的物流業吸引大量投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的優秀典範。當然大家馬上會意識到,在多數時候這個促進關系應該是相互的,即物流業能促進投資的增長,投資也能反過來促進物流業的發展。實際上,正是這種良性的互動關系,使得經濟能夠得以長期穩定的增長。在投資快速增長,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如果物流業的發展不能及時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那麼經濟的增長就會受到制約,最終,經濟增長會受到拖累而放慢步伐。這種例子在我國的經濟增長過程中是有的,運力緊張的情況時而會出現在我們身邊。不過,也正是這種不利情況的出現,才使我們更明確的認識到,物流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物流業發展涉及到交通運輸、倉儲、配送等行業的發展,這些行業的發展為吸引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同等條件下,資本總是願意流向具有發達的物流業水平的地區,這是資本的逐利性所決定的必然結果。發達的物流業能使資本以更低的成本運營,能極大的提高資本的產出效率。絕大多數企業在選取投資地點時,都會仔細的評估其物流業發展水平。對於投資小者而言,投資地點的選擇,不僅要考慮當地的經濟條件和優惠政策,還要考慮其物流環境。企業生產運營體系的建立,總是希望地藉助於當地的物流資源來實現其高效的生產運作和市場擴張。在土地、勞動力價格低廉以及各種優惠政策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發展而逐步減弱的趨勢下,物流環境在吸引外來投資中所佔的權重越來越大。物流業的這一重要作用使得它應當成為我國經濟優先發展的產業。促進需求增長發達的物流業能通過對需求的推動來促進經濟增長。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進程中,經濟生產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幾十年前商品數量生產的矛盾,而是流通矛盾。這一矛盾的核心在於,如何將社會生產的產品以高效經濟的方式進入消費領域。物流業的發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一方面,物流的發展使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大大降低了人們需求被滿足的時滯,從而擴大了需求,促進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物流的發展使得各類商品能便捷高效地擴散到不同地區,客觀上使得一個地區的商品種類更加豐富,從而引發社會需求的增長。通過擴大內需來促進經濟增長,是我國經濟增長亟待解決的問題。物流業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重要手段。我國的經濟增長最終必將以依賴內需為主要基礎,物流業的發展對擴大內需的作用將日益顯現。促進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物流業的發展能夠促進創新、社會分工及產業結構優化,從而滿足製造業供應鏈的需要。物流產業的前向效應是指物流產業對物流新工藝、新技術、新原料、新能源、新裝備工具出現的誘導作用;是指物流產業的發展將促進物流裝備製造業、物流系統業、物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發展,提高物流活動的效率;不但能促進物流產業優化,而且能潛在地增進經濟和社會機會。物流產業的後向效應是指物流產業的發展將帶動公路、鐵路、航空、管道、倉儲、通訊等物流業的發展,進而拉動對鋼鐵、煤炭、水泥和製造業的需求。物流產業的旁側效應是指物流產業的發展將對所有的商業、供銷、糧食、外貿等行業乃至所有行業的供應、生產、銷售中的物流活動產生積極影響,提高各類經濟活動的效率。由此可見,物流產業的發展對促進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有著直接的重要影響。一個發達的經濟必然存在著完善的物流產業結構。現代物流的發展,將有效整合地區內物流資源,將製造業企業物流活動延伸至商務環節,組成並優化鏈路,通過生產、銷售環節,把生產資料以最快的速度變成價值增值的產品,並送到顧客手中,以增加整個供應鏈價值,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目前,物流業發展對促進我國的創新和技術進步具有尤為重要意義。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高速鐵路技術的創新,而高速鐵路技術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增長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物流業發展對我國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涉及到機械製造、電子信號技術、控制技術等許多產業。物流業對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是廣泛而深入的。類似的物流業發展推動創新的例子還有許多,例如我國大型飛機項目的研製等等。物流業發展所促進產生的創新往往是能直接對經濟增長產生效果的創新,其創新活動的經濟效益非常的顯著。

4. 放慢經濟增長速度有利於解決通貨膨脹嗎

是的。
通脹形成原因有幾種,降低經濟增長速度有利於抑制總需求的增速,從而減弱對商品特別是資源的需求,如果此時總供給能跟上來了,從而平抑需求與供給的關系,能夠減弱需求拉動型的通脹。例如,產能過剩的產品多數都會降價,供過於求。
如果是輸入型通脹,也是能通過降低需求來減弱的。即使是石油等輸入性產品,如果需求減弱了,仍然會面臨降價的壓力,因為石油產能形成之後,一般不會輕易放棄產能。
對於成本推動型通脹,減緩需求是沒有什麼幫助的。例如70年代西方社會的滯漲,就是成本推動型通脹的典型特徵。成本不斷提高,收入要求提高,收入要求提高再次推動人力成本提高,直到這個循環自行減弱。在這里,經濟增長速度是難以起到明顯作用。
最後,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之後,實體經濟對資金需求量會有所減弱,基礎貨幣投放增速可以降低,甚至收回部分基礎貨幣,這樣也有利於減少基礎貨幣的投入造成的通脹。不過現代法幣社會,收回基礎貨幣的規模一般都很少。

5. 中國GDP增速放緩會有什麼影響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全球增長。

《華爾街日報》1月31日報道,中國增長放緩的經濟正在通過其主要貿易夥伴,對全球增長構成影響。報道稱,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製造業及消費的下滑正在影響中國自亞洲其他國家、美國及歐洲的進口。多年的高速增長使中國成為世界各國的主要貿易夥伴。過去10年間,中國佔全球進、出口增量的五分之一,並在歐元區金融危機等脆弱時刻充當了支撐全球市場需求的重要角色。

現在,全球各國均感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影響。中國對半導體加工設備及智能手機配件的需求下降,使日本去年12月出口同比下降3.8%,創兩年多來最大跌幅;盡管努力增加對華出口,但德國經濟去年僅絲線1.5%的增長,為五年來最低水平;牛津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美國等主要大型發達經濟體及其他亞洲國家去年的對華出口額同比下跌近10%。

(5)經濟放慢的影響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投資公司AMPCapital首席經濟師ShaneOliver表示,中國作為全球增長主要貢獻者的角色如此重要,以致於中國經濟增長一旦放緩,將對全球造成影響。在亞洲,中國增長的放緩使亞洲其他國家間商品出口,尤其是半導體產品出口的競爭壓力加大;

對歐洲而言,2017年中國已成為歐盟在美國之後第二大出口市場,占歐盟出口份額由2007年的5.8%提升至10.5%,中國經濟放緩的趨勢是政治不確定性和貿易摩擦之外,歐洲經濟面臨的又一不利因素;在美國,中國市場銷量下跌使一些美國製造商持續三年的業務蓬勃期宣告結束。

6. 為什麼放慢經濟增長可以抑制通貨膨脹此處「放慢經濟增長」是指減少生產量嗎

不完全正確!其實在之前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基建拉動產業!現在基建差不多完版善再不可能像以前一樣拼權命生產材料來提供基建!之後是把產量過剩的產業調整!例如基建材料和設備有關聯所有產業調整!不要再麻木地生產,所以就經濟放緩!

7. 美國經濟20世紀70年代發展放慢的原因是什麼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內容: 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經濟發展速度為什麼會明顯放慢,最終導致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答: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動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戰後西歐經濟和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對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挑戰。戰後「馬歇爾計劃」實施和西歐國家社會改革和政策調整,使西歐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歐洲共同體和七國自由貿易區等組織形式的出現,增強了西歐貿易的競爭力,隨著西歐、日本與美國貿易競爭的不斷加強,西歐和日本想改變與美國的從屬關系,建立平等的夥伴關系,這樣在激烈的競爭中,力量的對比變化朝著有利於西歐和日本,而不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第二,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解體的主要原因:一是70年代,依賴於美援和扶植的法國、西德、日本等國,經濟發展速度均高於美國,西歐和日本的商品大量湧入美國,美國的貿易逆差擴大。二是戰後美國在經濟上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和軍事上的擴張政策,使財政赤字逐年擴大,美元貶值,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解體。第三,石油危機的沖擊。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中東產油國兩次提高石油價格,從而導致了西方的石油危機,激化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引發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在經濟危機打擊下,美國經濟衰退,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8. 為什麼放慢中國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的源泉大致來自於下面幾個方面:1.勞動生產率的提高。2.資本投入的增加版。3.勞動力投入的增加和權4.人力資本投入的增加。這四個部分增長率的加權平均值,就是一個經濟的增長率。我將論述,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上述四項東西的增長均會放緩。而這直接會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以上是從客觀要求放慢中國經濟增長。
現在中國政府要求經濟增長要有質量,就是「又好又快」地增長。以避免經濟過快增長後造成的無法調控的問題出現

9. 特朗普說要放慢檢測速度會對美國的經濟造成什麼危害

放慢檢測速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是漠視生命的行為,就因為每天陽性數量激增,管控不嚴,數據一直居高不下,對經濟造成影響。所以放慢檢測速度對恢復經濟沒有好處,只能把美國帶到深淵。

10. 國家十二五規劃為什麼要放慢經濟發展的速度的好處,急啊!!!!!!!

一個國家的來經濟就像是自運行中的火車,我們希望火車開的越快越好,但是前提是火車必須安全行駛,風險可控。國家的經濟也是一樣的。經濟發展速度快簡單的想像會認為的國力就快速增長,老百姓會快速的富裕起來,其實不盡然,國家的經濟發展要和上層建築、環境等相適應。經濟長期高速發展給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過度的環境破壞是不可逆的,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另外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對基礎設施、資源能源供給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的要求不是短期內能夠達到的。還有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必然引發社會財富分配公平性問題,國家層面的管理也成為需要研究的課題,上述等等都需要時間需要解決和相互磨合,因此說經過多年來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必須適當降低發展速度以求得社會穩定、公平,也就是可持續發展。

閱讀全文

與經濟放慢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