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結束之後。經濟一體化,生產全球化將是一個怎樣的發展趨勢
會發現一個不太好的趨勢,因為以前可能會讓他們自己先生產
Ⅱ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什麼時候
在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經過三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0年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2000年,中國還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2007年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中國經濟規模何時能超越日本一直是近些年來國內外經濟學家關注的話題。
美國《華爾街日報》用「一個時代的結束」來形容這一歷史性時刻。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袁鋼明昨天再次強調,國際上衡量國富國窮的指標是人均GDP,「目前中國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國還是一個『窮國』的事實並沒有改變,國內媒體應該淡化這一變化,避免國際輿論借機再度炒作『中國經濟威脅論』」。
(2)疫情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擴展閱讀:
有這樣幾個事實反映了中國地位的凸顯:
第一,在金融危機條件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保持了高速增長。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第二,2010年10月,G20財長會議決定IMF將向中國等新興大國轉讓6%的投票權,其中,中國的份額將由3.72%躍升至6.39%,投票權也將從目前的3.65%升至6.07%,一舉超過英、法、德成為IMF第三大股東。
中國投票權的上升並沒有動搖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擁有的否決權,也沒有動搖發達經濟體的主導權。
第三,中國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其速度比原本位居世界首位的美國「美洲虎號」快47%,被認為是走向科技大國的重要表現。
第四,中國海軍艦隊多次遠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第五,在全球治理層面,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發揮重要作用,作為G20和「金磚四國」成員參與制定和協調國際經濟規則,作為基礎四國的成員參與氣候變化談判,中國的國際話語權顯著提升。
Ⅲ 如何看待現在中國的國際環境
資源和環境是不可分的,資源的實質就是環境,要保證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護環境。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資源高消耗、環境重污染、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實際上我國高速經濟增長是以巨大的生態環境污染為代價的。近20年來,我國在總體上承襲了「先污染後治理」的模式,事實證明,此種模式只能帶來更嚴重的污染。我國目前環境污染現狀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1、水體污染現狀
(1)、地表水體嚴重污染
根據國家環保局2011年的統計調查的139座主要水庫中,水污染極為嚴重的劣V類水質水庫有8座。四大海區沿岸近海海域水質惡化日趨明顯。重點河口、海灣、港口、大中城市附近海域污染較為嚴重。
(2)、地下水體嚴重污染
據環境保護部門對我國118個城市地下水監測資料的評價,污染較重的城市有76個,佔64%,污染較輕的城市39個,佔33%,基本未受污染的城市只有3個,不足3%。
(3) 、降水酸化正成為新的污染源
調查表明,以煤煙型為主的大氣污染導致酸雨的覆蓋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30%,呈明顯的區域性特徵。水污染已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約因素,嚴重威脅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2、大氣污染現狀。國家環保總局對全國大城市的空氣狀況進行監測,發現污染最嚴重、最密集的大城市有3個;污染程度較重的城市相當於世界發達國家20世紀50一60年代嚴重污染時期的水平,1998年大氣污染的狀況有所改善,但仍不容樂觀。污染類型可分為煤煙型、汽車尾氣型、煤煙+汽車尾氣型和復合型。
Ⅳ 簡述我國人民是如何建立「多難興邦」的拼搏精神的
一、同心同德:弘揚民族大德
多難興邦,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越要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的凝聚力。中國人民同心同德、協力奮戰,一定能夠戰勝災害、重建家園,讓災區人民過上美好生活。同心同德,是中華民族思想統一、信念一致、戮力同心、奪取勝利的精神特質和優良傳統。每當遇到災難,這種民族大德就猶如奔騰的江河,煥發出震天撼地的精神力量。同心才能同力,同德才能同道。
二、自信自強:展示國家力量
在中國黨和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國際社會有力支持和幫助下,全體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頑強拼搏,一定能戰勝自然災害,重建災區美好家園。這一莊重宣示,表達了黨和政府領導人民戰勝災害的信心和勇氣,彰顯了國家和民族面對災難時的堅韌與頑強。
這是一個偉大民族的自信自強,它來自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探索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樹立起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來自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國家的日益強盛,來自於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奮力拚搏的偉大力量。
三、科學高效:彰顯制度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能夠集中調配社會資源,集聚各方力量,確保有效應對巨災。此次蘆山地震救援力量的迅速反應、救援體系的合理架構、救災資源的科學配置、救災手段的專業程度,創造了科學高效的救災範例。
四、人民至上:詮釋執政理念
人民至上,就是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從中央領導同志到前線救援人員,都把挽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地震發生後,要求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最大限度減少傷亡。
(4)疫情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擴展閱讀:
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強烈地震。災難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緊急部署,人民軍隊火速赴險,相關部門立即行動,社會各界廣泛響應,四川人民英勇奮起,一場波瀾壯闊、感天動地的抗震救災斗爭迅速展開。
經歷過「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磨礪,面對新的考驗,強大的救援力量再次集結,浩大的社會資源再次匯聚,博大的愛心熱潮再次涌動。抗震救災斗爭充分體現了「同心同德、自信自強、科學高效、人民至上」的鮮明特點,豐富了中國精神的內涵,彰顯了中國力量的強大,增強了中國道路的自信。
參考資料:人民網-人民日報:同心同德共鑄中國精神
Ⅳ 結合經濟全球化的內涵及其相關影響談談為何疫情會給全球經濟帶來最劇烈震盪
結合經濟全球化的內涵及其相關影響,談談為何以前會給全球經濟帶來最劇烈的震盪,因為意向它不僅影響人的生命健康,也影響著各個方面,包括民生,經濟政治各個方面。
Ⅵ 這次世界經濟衰退,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提升
首先應該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推動世界全球化進程。自從16世紀新航線開辟以來,世界全球化的進程一直在向前發展,世界各國都為全球化裹挾無一倖免。想發展世界經濟,首先應該著手全球化進程,推動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最後,應該大力推進本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屬於投資大,周期長,回收慢的大型工程。這些工程雖然投資巨大,卻是一個國家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工人工資相對低廉,且國家大量的資金無法用於投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可以吸納大量的資金,解決就業問題,還有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可謂是一本萬利。
Ⅶ 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分析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的大格局
國際國內是需要雙循環發展的。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
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波譎雲詭,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影響下,國內國際經濟形勢更是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格局。在這種背景下,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科學分析研判今年上半年國內國際經濟形勢,會更加認識到加快促進這種「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具有極端的必要性,應該成為未來我國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和著力點。
從經濟運行看,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是短期的,中國經濟在疫情沖擊下呈現出深V型恢復的變化趨勢。從中國經濟一季度的數據看出,雖然總體上第一季度經濟增速下降6.8%。
但是如果對比3月份和1—2月份的數據,可以看出,無論三次產業的增加值,還是就業、投資、消費等其他各項經濟指標,都出現了增速反彈、降幅明顯甚至大幅度收窄的特點。而4月份和5月份的數據,進一步說明了中國經濟正在從這次強度前所未有的巨大短期沖擊中逐步恢復過來。
(7)疫情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擴展閱讀:
我國已經步入到工業化後期,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和消費市場形成了具有滿足規模經濟、集聚經濟的要求,具備依靠國內經濟循環為主的經濟效率基礎。
但是國內經濟循環為主,並不意味著我國經濟不再重視國際經濟循環,經濟開始內卷化。這里必須避免一個重要的錯誤傾向:由於中美貿易摩擦、疫情對全球化的影響和一些國家努力推動「去中國化」等原因,我國經濟參與國際經濟循環短期會受到明顯抑制。
我國的供應鏈會受到侵蝕,在這種情況下,相對而言國內經濟循環量「此消彼長」會大幅提高,由此就貿然判斷或者宣布我國國內經濟循環為主、國內國際經濟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Ⅷ 經濟衰退的典型趨勢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每次經濟衰退前都會出現收益率曲線反轉,但許多投資者目前還不擔心這種模式。
摩根士丹利的一組策略師團隊表示,經濟衰退的典型指標將在明年顯現。
他們在上周四的一份報告中預測,在2019年年中之前,描繪不同期限債券收益率的收益率曲線將出現反轉。
上周五,10年期和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之差為24.87個基點,為十一年來的最低水平。這是因為長期債券的收益率(通常較高)並未像兩年期債券收益率那樣迅速上漲。美聯儲一直在提高短期利率,以進一步遠離危機後的政策,但長期利率並未跟進。
當長短期債券收益率之差變成負數時,這是投資者對經濟失去信心的信號。
「如果美聯儲對我們所預期的金融緊縮政策不屑一顧,並在2018年12月上調利率,我們認為收益率曲線的某些部分將在年內處於以持平或反轉的狀態。」包括薩姆·埃爾普林斯(Sam Elprince)在內的策略師表示。
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們表示,美聯儲將在明年4月之前宣布停止收縮資產負債表的計劃——這是危機後的另一項措施。他們還認為,投資者低估了美聯儲資產的規模——所謂的系統公開市場賬戶——這是保持有效的聯邦基金利率在目標之內所必需的。
「我們所設想的資產負債表正常化令人意外的早期結束——包括我們認為美聯儲將展期其公債,並將其機構債和機構MBS本金再投資的方式——應該會直接令公債受益(收益率更低)。」 埃爾普林斯表示。他建議投資者增持美國國債,減持企業債券。
摩根士丹利預計,到年底,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降至2.75%,到2019年年中將降至2.50%,低於兩年期的2.55%。
*這次是否經濟衰退?*
收益率曲線最近因其作為衰退指標的歷史角色而引起了更多關注。如果摩根士丹利對收益率曲線反轉的預測是正確的,但隨後沒有出現經濟衰退,那這將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第二次出現這種情況。
不過,許多投資者並不擔心。
美銀美林利率策略師拉爾夫·阿克塞爾(Ralph Axel)認為,美聯儲的政策和失業率趨勢可以很好地解釋了這種扁平化曲線。阿克塞爾上周四在一份報告中稱,「在某些方面,收益率曲線下滑實際上可以被視為是一件好事。」
與埃爾普林斯一樣,阿克塞爾認為,到2019年年中,2年期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價差「接近或略低於」零。他還指出,在本輪周期中,投資者要求持有長期債券(即期限溢價)的補償低於通常水平。阿克塞爾稱,對此最好的解釋是低通脹風險。通貨膨脹是債券投資者在購買長期債券時通常要求更多補償的原因。
他表示,更可靠的指標將是月度就業數據,而不是看經濟衰退風險的收益率曲線。
即使收益率曲線反轉,經濟衰退也不會馬上發生。LPL Financial的數據顯示,自1978年以來,在反轉和衰退之間的平均差距為21個月。股市目前也沒有立即下跌,月平均回報率為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