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經濟在發展升級500字

中國經濟在發展升級500字

發布時間:2021-01-05 23:29:59

1.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是多少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6.9%

中國國民經濟正在向著穩中向好的方向發展。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GDP增長6.9%,較2016年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好於預期。

拓展內容

產業升級拉動經濟發展

產業升級在去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據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在消費端,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及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1.7%、15.6%和13.5%。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環比增長0.7%。

居民收入增速加快

消費升級意味著居民收入保持了較好的增速。數據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比上年加快1.0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去年,百姓投資的熱潮已經由樓市轉移到了其他行業。而樓市在多層政策調控之下也正在向著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63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381510億元,增長6.0%,比上年加快2.8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0.4%。

2. (28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國經濟後面故事更精彩。材料一 2013年3月以來新一屆中央政府就任以後,


(1)①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減輕了試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稅負,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4分)②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創業成本,激發社會投資活力,調動社會資本力量,促進小微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成長,帶動就業,推動新興生產力發展。(4分)③行政審批改革,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2分)
(2)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3分)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水平;(3分)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監督;(3分)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3分)。
(3)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積極應對當前國內國際復雜經濟環境。(3分)
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既保持當前經濟平穩增長,又增強中長期發展動力,符合人民根本利益。(3分)

3. 消費升級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業內人士表抄示,消費升級將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農村居民成為新城鎮居民後,其家庭設備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娛樂服務消費類需求將會進一步擴大。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彭波表示,擴大信息消費除了能帶來經濟增長,還將促進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相互滲透,優化產業結構,降低交易成本,節約資源能源,提高生產效率。另外,中國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機遇是城鎮化。在這個過程中,智慧城市、無線城市、數字鄉鎮會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信息消費則有助於提高新興城鎮活力,確保城鎮化順利推進。來源:經濟參考報

4. (17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國經濟後面故事更精彩。圖1 我國GDP增長情況 圖2 我國財政收支情況 材


(1)①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減輕了試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稅負,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②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創業成本,激發社會投資活力,調動社會資本力量,促進小微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成長,帶動就業,推動新興生產力發展。③行政審批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
(2)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監督;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
(3)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積極應對當前國內國際復雜經濟環境。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既保持當前經濟平穩增長,又增強中長期發展動力,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5. 經濟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

1、轉型的四個階段
在某種程度上,全國新一輪經濟轉型浪潮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轉型的延續和發展。因此,要研究當前中國的經濟轉型,必須先研究改革開放後的經濟轉型。改革開放後,中國從計劃經濟邁向了市場經濟,階段性過渡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轉型的主要特徵。有專家認為,中國的經濟轉型一開始並不是朝著市場經濟發展,通常採用「先試驗後推廣」和「不斷調整目標」等做法。總體上講經濟轉型是漸進的,但在某個階段也有激進的性質。
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即經濟的自由化、市場化、民營化和國際化。其一,在經濟自由化的過程中,中國經歷了一個從農村到城市的漸進式改革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農村改革,使農民獲得了土地使用權,以放開國有企業自主經營權為核心的改革,使國有企業初步擺脫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同時也使非國有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其二,經濟市場化的改革將國營企業推向了市場,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展開競爭。其三,經濟民營化改革強調了產權的重要性,允許了經濟更大程度上的經濟自由,各種所有制的競爭,使非國有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力量;其四,經濟國際化的改革,使中國經濟在加速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同時能夠面對世界新經濟的挑戰,逐步向國際經濟一體化過渡,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世界經濟一體化中來。
2、當前全國經濟轉型概況
加入WTO後,中國經濟正飛速地邁向國際化。在國際化競爭和較量的進程中,中國經濟將出現一種新觀念、新技術和新體制相結合的經濟轉型模式。這種經濟轉型模式不僅是中國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且還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當前,全國許多地區提出了經濟轉型的構想,並且許多地區還制訂了經濟轉型規劃。其它地區雖然沒有提出經濟轉型的問題,但是實質上也在做著經濟轉型的工作。整體上看,全國經濟轉型可分為北方的經濟轉型和南方的經濟轉型,並且南北雙方的經濟轉型有著明顯區別。北方的經濟轉型以東北三省為代表,南方的經濟轉型以粵、浙、閩等省為代表。北方是我國的能源基地,改革開放近二十多年來的能源開采利用,許多地區能源開采業進入了萎縮期,由於資源的逐漸枯竭,導致了一些社會矛盾的出現。東北以阜新市、遼源市、伊春市、大慶市為代表的四個國務院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點城市,轉型的主要任務是減少能源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另外,北方是我國重型製造業基地,但是製造業整體水平落後。面對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態勢,北方工業需要有新的提升。因此,北方經濟轉型的核心是發展替代產業、接續產業,其次是產業技術升級和經濟制度創新。也就是說北方經濟轉型是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技術進步為輔的經濟轉型。南方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中國經濟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核心地帶」,盡管如此,南方經濟與世界發達經濟還存在著生產技術、管理上的差距。因此,南方經濟轉型的核心是推進產業技術進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質上是與世界經濟接軌,參與世界競爭。
3、當前中國經濟轉型的實質
縱觀當前全國的經濟轉型,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把科技放在了突出位置。因此,中國當前經濟轉型的實質就是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經濟發展中的高科技含量。
4、當前全國經濟轉型的重點、任務和方向
目前全國許多地區的傳統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受到國家產業政策、資源和環境的制約,不能更好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來。因此,全國經濟轉型的重點是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使之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
轉型的主要任務是開發和應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在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出口和控制污染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轉型的方向是發展高科技,用科技化帶動產業化。當前的世界經濟是高科技主導下全球一體化經濟,高科技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因此,大力發展高科技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提高高科技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使高科技產業化是經濟轉型的必然方向。
5、加入WTO後我國的產業發展態勢與經濟轉型
加入了WTO後,中國的一些優勢行業如紡織、服裝、鞋類、玩具、機電等由於不再受到最惠國、反傾銷之類的威脅,因而得到迅猛發展。這些優勢行業在迅速佔領世界市場的同時,也在發展壯大中佔領了世界生產技術的制高點。以服裝為例,2005年中國服裝在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設限的情況下,許多產品的外貿出口量和2004年相比仍實現了翻番。中國服裝業在向世界市場的邁進中,生產技術和組織管理水平得到了鍛煉和提升,達到和超越了世界一流水平,令歐盟和美國的服裝生產界感到震驚。因此,在部分地區的經濟轉型中,有的地區(如阜新市新邱區)把服裝行業作為了產業的發展方向,並且完成了一定數量的外貿出口。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未來的全國經濟轉型中,我國的優勢行業將是一些地區的最佳選擇。
6、當今世界經濟轉型的潮流
當今世界經濟的兩個主要特徵就是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信息化的突起,經濟全球化是對全球資源和市場追逐的結果,經濟信息化則是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使然,在這場競爭中世界經濟將轉向以商務電子化為代表的新經濟。新經濟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的帶動下,將發展成為以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環境技術和管理技術等七大高科技產業為支撐的龍頭經濟。有的學者甚至把這種新經濟稱為第三次產業革命。
7、經濟轉型與傳統經濟發展
世界經濟轉型的歷史是一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歷史,又是一部新興產業崛起的歷史。世界各地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盡管有許多新興產業的崛起和發展,但是除了一些資源型產業因資源枯竭而退出歷史舞台外,傳統產業並不會因經濟轉型而成為終結者,相反傳統產業會在經濟轉型中得到更大程度地改造和提升。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缺乏強有力的技術、市場和管理支撐,會遇到許多問題。只有在經過漫長而痛苦的孕育發展期後新興產業才可能成為某個區域的支柱產業。因而,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融合,才是經濟轉型的最快和最佳選擇。在經濟轉型中,讓高新技術和商務電子技術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來帶動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的流動,從而推進市場資源進行整合,最終促成傳統產業升級換代是推進經濟轉型的有效方法。

6. 中國經濟如何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通過識別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來界定高質量發展。比如,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風險過度積聚、環境污染嚴重、創新能力不足都不是高質量發展;反之,促進共同富裕、防範化解風險、創新驅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是否有利於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否有利於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否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標准,判斷是否是高質量發展。

有利於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

(6)中國經濟在發展升級500字擴展閱讀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推動基礎研究、實現技術創新及突破、培養造就高水平人才和創新團隊,為創新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

在微觀層面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企業創新活力,在中觀層面推動金融、房地產與實體經濟,生產性活動與非生產性活動報酬結構的再平衡,在宏觀層面維持較高的企業縱向流動性,打開創新創業企業成長空間,為創新驅動提供不竭動力。

7. 如何應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面臨的挑戰

經濟轉型升級離不開企業的發展,以下是國企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 轉型期國企常見問題分析

  • 由於歷史和體制原因,國企的特點、發展的主要障礙和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民企都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是中美嘉倫總結的國企存在三大矛盾:

  • 1、發展積淀與歷史包袱之間的矛盾。相比較民營企業,國企的歷史更為悠久,發展積淀更為深厚,長期的發展使國企掌握了很多資源,但與此同時也背負了沉重的歷史包袱。這個矛盾導致一方面企業沉重的歷史包袱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和活力,並且導致企業改革阻力重重,企業內部穩定的因素壓倒一切;同時又導致大量的資源難以轉化為企業的現實的資本和競爭力,導致企業資源利用效率的降低。

  • 2、企業規模和靈活決策之間的矛盾。相比較民營企業,國企的規模更大,規模優勢為國企帶來融資、政策等方面的諸多優惠,但船大難調頭,龐大的規模也導致國企難以根據外部形勢快速、靈活的調整經營決策,降低了企業的反應速度。如何讓大象跳舞,成為國企發展的普遍難題。

  • 3、體制支持與機制束縛之間的矛盾。國企由於自身體制,容易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優惠政策,但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政府部門的約束,如在產品定價、社會就業方面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必要時需要為社會效益暫時犧牲企業的經濟效益。體制的支持和體制的束縛成為國企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調和的矛盾。

由於國企自身的矛盾和特點,導致國企的管理問題往往存在以下特點:

  • 1、國企問題往往會牽涉眾多的利益主體。國企的問題往往牽涉到管理層、在職員工、離退休員工、上級機構、政府部門等多方利益主體,國企的問題往往不是從企業內部產生,而是在眾多利益主體的沖突和矛盾中產生。

  • 2、國企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盤考慮和設計。正因為國企的問題和眾多利益主體相關,國企問題的解決就不能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而需要從全盤進行考慮,設計整體解決方案,最大限度的兼顧各方的利益訴求,保證解決方案的平穩推進。

  • 中美嘉倫在為國企長期服務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國企特點的認識,加強對國企的研究,根據國企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服務模式和咨詢方案。

8. 發展移動生產力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方法及意義

創業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於每個人心中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種子」。推動發展,不僅要解放社會生產力,更要解放社會創造力。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中間,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試想一下,如果13億人的創新創造潛能充分釋放出來,那將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從自然稟賦看,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固有氣質,中華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源於中國人民自強不息、敢於創新的稟性。從歷史經驗看,新中國開啟了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大門,改革開放更是點燃了人人創業創新的火種,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到城市國有企業改革,放開集體經濟,發展私營經濟等,都是著眼於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從發展階段看,現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增長動力在減弱,資源環境約束在加劇,要素成本越來越高,必須走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升級之路。中國要在世界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格局中占據主動,必須靠創新。世界上資源有限,而人的潛力無窮,這就是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哲學意義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是解放生產力,更是解放人自身的創造力,實現人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從時代趨勢看,中華大地正在興起新的創業創新熱潮,出現了以大學生等90後年輕創業者、大企業高管及連續創業者、科技人員創業者、留學歸國創業者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草根創新、藍領創新、創客、眾創空間等新的形式層出不窮。創業創新正在成為一種價值導向、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氣息。從客觀條件看,人們消費需求多層次、多樣化,需要的解決日常生產生活難題、形成新產業新業態的產品和服務。從制度環境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引導和鼓勵市場主體加快創新,促進創新要素在更廣范圍內加快流動。

9. 什麼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互聯網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進入21世紀,互聯網開始從「人人相聯」向「物物相聯」邁進,當下正處於向工業互聯網邁進的轉折點,製造業互聯網化趨勢風生水起。通過在產品中內置感測器、處理器和軟體系統,並與互聯網相聯,產品開始走向智能互聯,產品數據和應用程序在產品雲中儲存並運行,產品的功能和效能得以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互聯網+」開始向生產過程滲透,傳統工廠的「黑箱」有望徹底打開,工廠可視化、互聯化、智能化正逐步成為現實,工廠與消費者、供應商的實時互動成為可能,生產組織方式在加速向定製化、分散化和服務化轉型。

伴隨寬頻中國戰略的實施和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應用已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域,對人民生活、政府管理、生產方式、產業形態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本質是要貫徹落實創新驅動戰略,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互聯網深入應用。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強化技術應用,創新服務模式,加快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通過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拓展和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轉型升級。

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需要「互聯網+」。中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不僅要求經濟增長速度要更加穩健,更重要的是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可以整合優化行業資源、節省交易成本、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加速傳統生產方式變革,推動傳統行業的優化升級,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依靠創新推動,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由量到質的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互聯網+」。當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深化改革面臨較多制約因素。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將以其強大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應用創新能力等優勢,從市場、資本、資源等層面全面介入傳統行業,破除行業壟斷、促進要素重新分配和產業結構升級,對傳統產業形成具有變革意義的沖擊和倒逼,刺激傳統行業對生產要素、商業模式主動進行調整,成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驅動力量。

與中國經濟在發展升級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