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再上

經濟發展再上

發布時間:2021-01-05 17:22:03

A. 什麼是經濟發展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經濟就是對物資的管理;是對人們生產、使用、處理、分配一切物資這一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的指一個家庭的家務管理,宏觀的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在這一動態整體中,包括著人類的生產、儲蓄、交換、分配的各項活動;生產是這一動態的基礎,分配是這一動態的終點。

經濟是指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築賴依建立起來的基礎。

(1)經濟發展再上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改革問題的經濟學研究,也都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資源配置問題,一條是激勵問題,當然還有兩者的結合。與資源配置問題相關的是關於市場的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幫助性作用。價格,包括產品市場價格和要素市場價格,是其中的核心問題。

與激勵問題相關的是關於產權、合同、所有制、治理等問題。當然,激勵與價格也密切相關,但是它不僅與價格相關,更與政府與個人、政府與企業、政府層級部門之間的權力配置關系密切。

由於經濟思想和學說受社會、歷史、階級等因素的影響,因而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也必然隨著歷史時代的更迭而發生變化。

B. 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在目標上具有什麼性

低碳經濟與我國生態文明概念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二者有相同的關注專對象,相容的發展屬目標,共同的策略手段;但二者又有區別,兩者在協調能源資源、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之間矛盾上的探索可以互補,但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C. 如何全面推進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再上新水平 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來被視為提升企業源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提質增效的有效舉措。參會企業普遍認為,全面推進精益管理,培育精益管理文化,是推進管理創新,向管理要效益、要方法、要提升的重要舉措,是現階段中央企業提質增效、瘦身健體的現實迫切需要。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強調,中央企業要大力推進精益管理文化建設,把精益管理理念融入企業戰略、目標、願景和使命,堅持「全員參與、持續改善」,建立有效的績效激勵機制。同時,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創新運用、靈活運用精益管理工具,將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全面融入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激發企業內在經營活力。

近年來,一些中央企業在精益管理文化方面努力探索實踐,取得成效。在當天的交流會上,國電河北衡豐公司、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國投靖遠二電、中國中車戚機公司等企業交流了精益管理實踐經驗。

D. 中國面對現在的經濟發展在未來的5年以內該怎麼做

未來5到15年面臨什麼突出矛盾。第一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劇。我們現在看看人均資源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最豐富的煤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第二環境質量局部改善整體惡化,未來十多年不可能根本改變。第三工業化城市化加速還將加大對資源環境的消耗,目前的消耗水平下,經濟增長是難以維繼的,不可持續的。上面羅列這么多問題,要點出它的要害,問題要害就是在現有的技術水平和體制框架以及發展理念指導下,這些問題沒有根治的可能,是沒有出路的,只能這么惡化下去,但是一旦我們技術水平能有突破,體制框架有所更新,觀念也改變了,我們有可能找到打破這種瓶頸的主出路,這才是我們研究這個問題點睛之筆,如果大家都在描述,中國就一片漆黑。中國就是這樣一種國情,就處於這樣一種發展階段,怎麼樣打破這種資源環境的瓶頸約束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現在不滾科學家還是經濟學家還是政治決策者都在說資源環境的危險性,但是需要我們各個方面專業分工不同,術業有專攻,要解決這個途徑的出招,經濟學家講了半天說你科學家應該怎麼做,打破制度瓶頸,技術瓶頸和觀念瓶頸。

第二個方面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體制性根源日益凸現,這一輪投資擴張投資過熱不解決未來很難走出困局的。投資體制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這種改革不太適應目前的需要,還沒有明確的政府職能和民間政府的職能進一步界定清楚。第二財政稅收體制不大規范,不利於消除政府過多干預經濟的內在動因,我在很多場合講,現行的轉移支付和稅制想控制地方政府不讓它過熱做不到的,因為地方政府現在責任大財權小,解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沒有必要的正規收入來源,不開這個門必然要開旁門。從經濟財稅規范關系來說,不能奏效於永遠,未來十一五期間還要在這方面下工夫。第三金融體制改革滯後,金融參數失真。去年可圈可點把貸款利率放開了,今年匯率改革再走一步,以後金融參數失真的情況逐步有所好轉。

另外我們環境和資源的使用成本過低,難以形成相應的替代,信號本身失真發展空間這么大,在這么大空間,成本這么低,地方政府企業誰不上誰傻瓜,這就是我們要研究我們體制矛盾,當然還有政治領域改革。這是帶有相當深刻的影響,我們經濟增長和投資增長高峰往往和黨代會換屆的年份重合的。我沒有做這研究,有學者做過研究,那就說明問題。所以我們要警惕今年是十五最後一年,各地要攀比政績,必然在十五結束的時候,各地都要報政績。

第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們分了這么四層,第一公共資源配置嚴重失衡,主要表現公共教育和衛生領域,嚴重的像少數高校,少數大中城市的醫院傾斜,導致了不公平。

第二現有的公共財政和社會協調機制不適應社會流動性增強,社會分層加快的新挑戰。大家知道為什麼現在矛盾這么多,群體性突發事件規模越來越大,原有的協調機制不適應,大家知道社會流動加快是現代化進程加快的動力機制,低層上到精英層社會才能進步,中國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就構造了這樣一個機制,計劃經濟扼殺了,市場經濟又激發了,這樣矛盾不是計劃經濟那麼簡單。現在市場經濟大量農民要進入城市,大量農民工孩子要上學,我們不能支持他們,就產生各種各樣城鄉矛盾,暴力事件,人口態勢嚴峻,基數大、增長偏快,素質偏低,「未富先老」。因此我們面臨就是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怎麼樣協調發展。

第四個層面就是貧困問題現在日益突出出來了,這里不是一般的說收入分配差距,一般的說沒有意義,我們所觀察的是什麼?社會無助這部分人,喪失勞動能力你得保障基本的生活條件。收入差距拉開以後政府職能把這個差距縮小一些,最重要的減少貧困人口,弱勢群體,現在這方面拉得比較大,也表明我們公共資源配置不大合理,導致我們社會矛盾比較突出。

第四我們區域發展矛盾,將來挑戰越來越嚴峻,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很明顯縮小。第一發展市場經濟必然還會進一步拉大區域差距,再加上公共財政轉移支付,區域政策整合力度不夠,一些地方自我發展能力也不足,這樣在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差距還會繼續拉大,不可能縮小,政府關注的是什麼?我這里要點一下這個要害,區域發展的要害不在於經濟差距而在於社會差距,就是我們每個地方的群眾,能不能享受到比較統一的社會福利條件,能夠有比較平等的發展機會,這是政府要關注的,不然政府都去一個一個關注落後地區的發展,你要布局一些項目就亂套了。所以區域差距擴大,要正視它,政府要干什麼,減少經濟差距和市場配置資源導致經濟差距過大,而進一步引發的社會代價。

第五個突出矛盾,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因素和不可測因素越來越多。這裡面不想多說,一個點的就是新貿易壁壘,綠色壁壘,技術壁壘,還有企業社會責任標准,過去我們接觸得很少,現在跨國公司跟我們簽的合同,由於企業在社會責任不達標,人家把合同撕毀了,這迫使我們將來面對新的情況,不能簡單說新的貿易壁壘不利於我們或者制約我們,這都是中性的東西,我們所要關注的是什麼?對外開放擴大以後,這種不確定性必然越來越多,我們怎麼構造比較靈活的,能夠應對這種不確定性的運行機制。

第三部分簡單說說對未來預測,前景展望。第一個展望就是經濟增長還是有一個比較平穩的,預計前五年平均8%,後十年平均7%,這樣可以實現我們人均3千美元的戰略目標,那時候我想也不過就是中上等收入國家的低限,中上等收入國家高限9665美元,低限2996美元,因此我們剛剛跨越上中等收入國家的門檻的低限,我們現代化道路還非常漫長。為什麼這么預測,從理論分析來說,我們有很多長期支撐的因素,第一內源型的要素優勢很明顯,市場迴旋餘地大,勞動力充裕,低成本優勢還會保持很長時間。再有居民儲蓄率很高,這又解釋為什麼中國投資率高,你想讓它低能低下來嗎?老百姓就是想存錢,個人消費行為不是那麼好弄的,高投資率來源於高儲蓄,這是中國獨特的,不像一般發展中國家缺資金。第二消費結構最終拉動強勁的需求需求,另外工業化進入中期,城市化迅猛以及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第二個預測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可以適當得到調整,主要是為了使人民群眾在經濟增長得到更多的實惠,預計十一五期間投資率的下降會有一些但不會非常明顯,後十年我們努力使投資率下降再多一些,但是我們估計空間也不會很大,工業化什麼時候完成了,投資率下降比較明顯,在這進程當中還是要努力提高老百姓的消費水平。

第三要分階段基本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根據預測未來的五年到十年大概能達到什麼程度?到2020年使農業勞動比重降到40%以下,三次產業的比重達到1:4:5。用現代工業改造傳統農業應該考察這方面的進步,再有電子信息產業應當成為支柱產業,現在佔GDP的比重不到3%,一個支柱產業應該達到5%,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基本實現工業化任務相當繁重。

第四對未來做這樣一個展望,十一五期間我們增長方式應當取得較大進步和轉變,我這用的是較大進步,後十年爭取取得重大進步。

第五個展望人力資源應當得到更好開發。

第六社會和諧程度應當有較大提出,這和社會發展水平和歷史發展階段相聯系,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和水平把胃口調高,是非常崇高的理想境界,在這一階段達到什麼程度,能達到什麼水平,我們重點放在哪裡這是構建和諧社會認真思想的,我個人認為放在最貧困最無助的群體和地區。在不能提高水平我們要把現有的結構進行調整,是不是能解決我們深層次的問題,光指增量提高水平構造和諧社會,恐怕也不是太到位,現有的既得利益都保證,那和諧社會不可能和諧了,因此要調既得利益結構。現行水平不能很快提高,政府重點就是調公眾資源怎麼合理分配。

第四部分簡單說說未來的政策取向,主要想強調我們應該堅持五大戰略。第一個戰略要堅持內需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從中長期發展來看,我們內源型發展非常雄厚,不立足這個不是沒發揮優勢嗎?另外把著眼點挪到內部來實際上逼著我們轉經濟增長方式,不能依賴國外的資源,另外這樣可以減少跟國外的摩擦,實際上非常主動的,我們對外講的以內需為主導,我們減少對世界資源的依賴,減少貿易摩擦,在國際上我們非常主動的,中國威脅論也就可以稍微的消滅一點,有些經濟學家講中國就得用世界的資源解決自己就業問題,在國際場合很多人不接受你,實際上這樣就被動了,因此我想這個內需主導型發展戰略要鮮明提出來有利於我們爭取國際上主動,也有利於逼著我們眼睛向內轉變自己的增長方式,另外內需是擴大進口,滿足內需,這不是緩解貿易摩擦,這和外向型經濟和對外開放一點不矛盾,反而相輔相成的。

第二還是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點只說一條,我們在國際分工鏈當中,好多產業處於低端,不要急於向高端提升,高端提升以後我們勞動就業怎麼解決,我們傳統產業怎麼改造,我們比較優勢怎麼發揮?這都要考慮的,因此有條件的一些部門爭取進入國際分工的高端,其他的該在低端待著就待著,那有市場能解決就業,這也是新型工業化道路,能夠使人力資源的優勢得到發揮。

第三個大力推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也不是一般的說科技進步,科教興國國家早就提出的戰略了,我們講產業技術,有利於推進增長方式轉變,圍繞這個你來研發,完善機制,讓它願意用這些技術。你有技術供給才能打破技術瓶頸,有制度創新讓這個企業願意用這些技術,這樣我們才能找到資源環境制約的突破口。

第四還是大力推行人力資源優先開發戰略。哪薄弱,哪政府的資助不到位哪就是我們開發的重點,農村貧困落後群體,低素質人口,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這是我們應該著重開發的。不能一門心思都搞高科技,我們提出的戰略,你要追國家都提出來,人才強國,科技興國有什麼新意,沒有,就是更具有針對性,這些圍繞什麼?一條主線在十一五期間促使我們經濟增長方式能夠發生較大的轉變。

E. 新中國建國以來到2018年在經濟上的發展、變化、成就有哪些(從各方面)

1949年10月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年的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

1952年 土地改革。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

1959年 「反右傾」斗爭。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7年 恢復高考。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82年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

1983年 中國第一台巨型計算機誕生 。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次成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神舟五號。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2008:成功舉辦奧運。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2008年8月8日,成功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

2008年9月25日到9月28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航天員翟志剛首次出艙進行出艙活動。

2010年5月1日,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2010年11月13日,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

2011年9月29日,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成功發射升空,3日凌晨1時36分,神州八號和天宮一號首次空間交會對接成功,中國從此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5)經濟發展再上擴展閱讀: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

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

F. 某鎮政府為了加速經濟發展,決定再上一個投資3 000萬元的大項目,可是資金不足,鎮長找到當地農業銀行,

(抄1)企業從銀行貸款,是對銀行的負債,要償還本息;銀行吸收儲蓄存款,又是對儲戶負債,同樣也要還本付息。
(2)老百姓把錢存入銀行,是出於對銀行的信任。假如借款的企業失信,向銀行貸款而不按期還本付息,銀行就會背上呆賬、壞賬的包袱;銀行如收不回貸款,長此下去,銀行就會倒閉,老百姓就會跟著倒霉。
(3)在我國,銀行作為信貸中心、轉賬結算中心和現金出納中心,是資金活動的中樞神經,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關鍵部門,是整個經濟活動的總樞紐,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從總體上說,銀行的錢要從國民經濟的整體出發,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地發展,而不是某個企業可以隨便亂花的。
(4)貨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的,農業銀行無權發行。而且,紙幣的發行必須與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相一致,不能亂發。如果紙幣發行多了,必然造成紙幣貶值,物價飛漲,最終倒霉的還是老百姓。

G. 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一、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是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的:

1.經濟發展就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續高級化的創新過程或變化過程。

2.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3.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二、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區別:

4.規模不同: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5.依據不同: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體現在國民生產總值,費用與時間在流通、管理、服務等環節的分配與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與效率;因而,管理、服務與流通等環節越是精簡、廉潔和有效率,就越能促進經濟發展。而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

6.影響因素不同: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而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則是投資量、勞動量、生產率水平。

(7)經濟發展再上擴展閱讀:

稅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稅收屬於分配范疇,處於再生產過程中的分配環節,稅收與經濟有著內在聯系,從根本上說,經濟決定稅收,但是稅收作為以國家的政治權力為依據的特殊分配手段,是重要的經濟杠桿,對經濟有反作用。

稅收工作的好壞會深刻地影響經濟的發展,國家可以自覺利用稅收杠桿調節國民經濟中的總供求、生產力布局、生產結構和產品的結構以及所有制結構等,從而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

同時,稅收工作也只有在促進經濟的發展中,才能使稅本強壯,稅源茂盛,使稅收有穩定可靠增長的基礎。稅收促進經濟發展原則的理論依據是經濟決定稅收,稅收反作用於經濟的客觀規律性。

網路-經濟增長

網路-經濟發展

網路-促進經濟發展原則

H. 我國經濟穩中有進再上新台階的原因是什麼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經初步核算,2017年,我國GDP總量達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

這是一份有體量更有質量、有顏值更有氣質的成績單。

觀察一個經濟體的運行態勢,僅看規模和總量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觀察中國經濟不能只考量其增長速度和規模,而應該關注其質量和效益,關注後續的經濟發展動力。

從2017年的經濟運行數據看,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動力和潛力不斷釋放,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在經濟結構方面,我國經濟已經從過去主要依靠工業拉動轉為工業、服務業共同拉動。2017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1.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8.8%,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的主要拉動力。在工業結構中,2017年,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1.3%和13.4%,增速分別高於整個規模以上工業4.7個和6.8個百分點。需求結構已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91%,內需仍然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從發展動能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5大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較好。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等新興行業保持較高增長,新動能成為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動力。C919大飛機、復興號動車組、量子通信和衛星、深海探測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捷報頻傳,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並加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從發展效益看,2017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1.9%,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30.4%,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從財政狀況看,財政收入增長7%至8%,超出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預算要求。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比上年實際增長7.3%,實際增速比人均GDP增長快1.0個百分點。此外,微觀的商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也在提升。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有所下降,反映節能減排成效的全國單位GDP能耗2017年下降3.7%,順利完成全年下降3.4%的目標任務。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在發展路徑的選擇上,要始終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確立以提升發展質量為導向的目標,努力實現就業可充分、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風險可控制、資源環境可持續,推動中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希望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國富民強。

I. 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在哪些產業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預測了中國將來可能的六大重點產業領域。

內第一個是體現國家戰容略要求,由國家直接大量投資支撐的產業,如軍事工業,航空航天產業。

第二個是具有顯著市場和生產規模經濟優勢產業,如鋼鐵、有色、化工、汽車等產業。

第三個是以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為基礎,同時具有一定研發設計能力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如電信設備製造行業。

第四個是以勞動密集和產業配套優勢為基礎,同時具有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品牌等優勢的產業,主要是輕工、紡織服裝,部分電子機械等產業。

第五個是由於技術重大突破,形成新的技術平台和發展機遇的產業,如平板電視對電視行業發展帶來的沖擊和機遇。

第六個是全球范圍內打破技術瓶頸的新產業,如最近出現的新能源、環保能源產業。

J. 十五大報告指出:「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使全國人民過上小康生活,並逐步向更高的水平

答案A
解析:應選A。題干敘述經濟發展基礎上。人民過上小康生活,也就是專生產發展,提供豐富物屬質生活資料,才能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生產決定消費,故選A。B項限制消費是錯誤的。生產發展是生活提高的前提,但不是惟一條件。C項太絕對。D項表述不準確並且與題干無關。因為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滅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因此B、C、D不選。

與經濟發展再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