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烏海經濟發展成就及問題

烏海經濟發展成就及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05 16:59:25

『壹』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面臨哪些問題

發展中國家經濟成抄就:
第一,創造了比獨立前更高的經濟發展速度,甚至創造了比發達國家更高的經濟發展速度。
第二,畸形的經濟結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第三,民族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
第四,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增大。
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面臨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進一步深化,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許多發展中國家不僅沒有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得好處,反而遭受了貧困、社會動盪和經濟金融危機等等。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差距形成原因:
一是由資本主義的殖民統治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發達國家生產力基礎好、資本雄厚、技術先進,而發展中國家正好相反,而發達國家實行技術壟斷和封鎖。
二是發達國家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二戰後,大英帝國被美國拋在後頭,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進入80年代後,日本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一度有超越美國的跡象。90年代爆發亞洲金融危機後,日本經濟開始疲軟,而美國經濟在近七、八年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發達國家發展的不平衡,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科技。
三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這主要是取決於是否實行開放型經濟、積極利用外資完進技術和及時調整產業結構。

『貳』 烏海和錦州那個城市經濟好,未來更有發展

烏海為5線城市 錦州為4線城市
錦州經濟實力更強一些,錦州交通發達,是距離蒙東最進出海口。錦州世博圓召開吸引外省乃至外過企業。錦州是遼西中心城市和周圍的兄弟城市共同發展,因為是中心發展應該最好。

『叄』 內蒙古烏海的經濟怎麼樣

你要去烏海投資嗎?
投資和一個地方的經濟沒多大關系,烏海的消費還可以吧!!主要看你准備投資什麼了!先看你投資的市場吧!

『肆』 烏海怎樣發展

願烏海發展更快 人民生活更好

——訪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原副主任夏日

本報記者 袁治平

編者按 金秋九月,碩果累累。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我市舉辦了第二屆黃河明珠·烏海文化節和中國書法城命名活動。值此文化節舉辦之際,我們專訪了參加活動的部分領導和嘉賓,請他們談談對烏海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集大家智慧,開創烏海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建市至今,我們已走過32年的發展歷程,32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和全市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我市實現了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那麼,在下一步的發展中我們應如何努力,應著重處理好哪些問題呢?9月11日,記者就此專訪了參加第二屆黃河明珠·烏海文化節的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原副主任、烏海市委原書記夏日。

夏日說,離開烏海14年了。這14年烏海的變化非常大,應該說發展得又好又快,每一年都有一個新變化。財政收 入由建市時的2000多萬元發展到現在的40個億,這是很了不起的,證明烏海發展的路子走對了。烏海不但經濟高速發展,社會事業發展也很快。比如城市建設,這是個很重要的事情,它一是可以拉動經濟發展,第二是改善人居環境。環境改善了,投資的人多了,居住的人有自豪感和幸福感。烏海的舊城改造與新城建設步伐都非常快,城市建設得很好,這樣烏海人越來越幸福,越來越自豪,工作生活的積極性就越來越高。

從文化上來看,烏海是個移民城市,現有的50萬人,應該說大多數都是從各地移民過來的,這樣就把各地的文化都帶到了烏海,形成了一個烏海自己的文化——黃河文化。這一屆黃河明珠·烏海文化節書法是重點之一,中國書協把烏海命名為「書法城」,這說明烏海的書法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我看文化節開幕式就很有創意,很有文化內涵,策劃、布置、組織都非常好。第二屆黃河明珠·烏海文化節的舉辦將進一步提高烏海的知名度,對烏海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就烏海下一步的發展,夏日說,現在的發展思路非常明確,就按照這條路走下去。烏海市各級領導和幹部群眾要繼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辦事,不斷提升自己駕馭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同時,還要克服滿足已有的成就,不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落實好、貫徹好科學發展觀。

夏日說,烏海是一個資源富集區,依託資源這是我們的優勢。但是資源要轉換,加快資源的進一步轉換,這是經濟發展的關鍵。烏海成立時間比較短,原來的基礎差,這就需要烏海借鑒當今先進科技成果為我所用,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這個基礎上,實現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夏日用幾句話概括了他此番回烏海的心情,一是發展快,變化大,質量好;二是天時、地利、人和全具備了,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的步伐會更快;三是烏海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在改善,下一步會生活得更好。

『伍』 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有哪些未來經濟發展將面臨哪些新挑戰

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主要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長。
主要面臨的就是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以及實現高質量發展。

『陸』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總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實現了連續四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長10.4%,不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長4.9%高出5.5個百分點,而且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9.7%高出0.7個百分點.經濟增速不僅快,年度之間波幅也比較小.人均國民總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2、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地區、城鄉和產業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明顯的積極變化,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城鄉經濟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中趨向協調發展.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鄉村人口由農村向城鎮的轉移,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3、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持續大幅增加,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財政收入在四年內翻了一番多.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們辦了多年想辦而未辦成的一些大事,重點加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大了對落後地區和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企業利潤連續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長,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調動了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4、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生產迅猛發展,供給能力大幅提高.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三年增產,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穩產增產。
5、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得到明顯緩解。
6、對外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連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位。
7、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
8、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同步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柒』 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是什麼

1\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總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步入內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容實現了連續四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長10.4%,不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長4.9%高出5.5個百分點,而且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9.7%高出0.7個百分點.經濟增速不僅快,年度之間波幅也比較小.人均國民總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2、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地區、城鄉和產業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明顯的積極變化,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城鄉經濟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中趨向協調發展.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鄉村人口由農村向城鎮的轉移,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捌』 烏海市海勃灣區怎麼樣包括經濟,氣候,發展前景,詳細的介紹一下!還有那裡物價是不是很高

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地處黃河上游,東臨鄂爾多斯高原,南與寧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華北與西北的結合部,同時也是「寧蒙陝甘」經濟區的結合部和沿黃經濟帶的中心區域。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隨著包蘭鐵路的開通、包鋼等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烏海作為資源富集區開始大規模開發。經過五十年的艱苦奮斗,在過去人跡罕至的荒漠上建成了一座新興工業城市。1976年經國務院正式批准,由原來的烏達、海勃灣兩個縣級市合成烏海市,為自治區直轄市;市轄海勃灣、烏達、海南3個縣級行政區,總面積1754平方公里,人口50萬,有漢、蒙、回、滿等25個民族,是西部大開發以來,率先在國內實施城鄉一體化改革、實行城鄉單一戶籍制度的城市之一。
烏海市礦產資源豐富,成組配套,得天獨厚,是一片待開發建設的熱土。烏海市礦產資源儲備量大、品位好、易開采,並且相對配套,工業利用價值高。已探明金屬、非金屬礦藏有37種,其中,煤炭已探明儲量30多億噸,以優質焦煤為主,佔全自治區已探明焦煤儲量的60%左右;鐵礦石儲量600多萬噸;煤系高嶺土儲量在11億噸以上,約佔全國探明儲量的1/5;石灰石遠景儲量在200億噸以上,高品質的石英砂、石英岩總儲量達50億噸,白雲岩、耐火粘土、硅石儲量也很可觀。鄰近地區還有豐富的鹽、鹼、芒硝、太西煤等,這些礦產儲量大、品質高、配置條件好,是發展化工、建材等工業產品的重要原料。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全力打造國家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圍繞煤化工和氯鹼化工產業,集中組織實施了一批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PVC產能約佔全國電石法制PVC產量的1/7,全部達產後200萬噸。已建和在建百萬噸煤焦化項目15個。一大批煤化工、精細化工項目進展順利,焦爐煤氣液化、重型汽車生產、LED燈、電纜、高嶺土、陶瓷等項目將發揮產業結構調整優勢。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11.2億元,增長22.8%;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53.85億元,增長14.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1.16億元,增長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1元,增長10.14%;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8226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0.92億元,增長20%。相對於電力需求,全市電力供應能力充足。截至2010年5月,烏海地區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27.3萬千瓦。
按照城區「一靠三集中」原則,大力調整城市空間發展布局,推進三個城區向黃河靠攏,實施了濱河新區和烏達濱河西區建設,拉大了城市框架。圍繞區際快速通道建設,包括周邊幾個工業園區在內的「一刻鍾」經濟圈初步形成,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功能。便捷的立體交通網路已經形成,京藏高速、包蘭鐵路、109和110國道穿市而過,包蘭、東(勝)-烏(海)電氣化鐵路已經通車,屆時鐵路運輸可直通天津港和黃驊港,運輸能力大幅提升。市內工業園區均有鐵路專用線連接。烏海至呼和浩特、北京、西安、廣州、上海航線開通,全國各地省會城市經轉機後均可當日到達。
烏海物華天寶,地傑人靈,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世界級旅遊產品有桌子山岩畫群、學術界稱為「活化石」的國家級保護植物四合木、亞洲之最的石炭紀硅化木。自然景觀有奇峽谷、胡楊島、金沙灣等。人文景觀有古漢城遺址、古漢墓、滿巴拉僧廟、明代烽火台等。
總體而言,烏海可以用四個美譽來形容,即黃河明珠、書法之城、沙漠綠洲、葡萄之鄉。
「黃河明珠」按照城市向黃河兩岸靠攏的思路,總投資27.41億元的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於2010年4月26日開工建設,該工程建成後,將是黃河內蒙古段唯一一座調節控制性工程,具有調節水量、防凌防汛、發電和生態保護等功能,建成後將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舒緩水面。那時的烏海依山傍水,特色將更加鮮明,環境將更加優美。目前正在「依庫」而建的濱河新區屆時將會成為城市建設新的亮點、觀光景點和商務中心。到那時,烏海已然是名副其實的「黃河明珠」。
「書法之城」烏海市於2008年被中國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城」,另有2所小學被命名為「中國書法蘭亭小學」。在連續兩屆「黃河明珠・中國烏海書法藝術節」上,烏海市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的三項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即「規模最大的書法活動」、「規模最大的青少年書法比賽」、「各民族少兒用最多燈籠拼成的『愛祖國』大型表演活動」,「第四屆黃河明珠・中國烏海書法藝術節暨首屆國際書法產業博覽會也將在今年8月26日舉行」。同時我市又與韓國忠清北道結為文化交流友好城市,地區特色文化品牌初步形成。
「沙漠綠洲」烏海市三山環抱,一水中流,民風淳厚。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比較配套,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綠化美化成效顯著,打造宜居城市邁出新步伐,被稱為「沙漠綠洲」。截至目前,全市生態治理面積累計完成72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由建市初期的0.3%提高到15.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十五」期末的9.6平方米提高到10.6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十五」期末的19.4%提高到30%。到2012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將達到35%,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5%。市內的最高峰甘德爾山將成為一個集歷史人文、城建文化、自然山水景觀於一體,且互相聯系、相映成趣的綜合性旅遊生態景區,建成後將成為城市生態景觀重點和城市景觀的核心。
「葡萄之鄉」烏海市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適合葡萄種植,有「葡萄之鄉」的美稱。黃河流經市區105公里,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有效積溫高,無霜期達156~165天,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適宜蔬菜瓜果生產,是國內可與新疆吐魯蕃地區相媲美的優質葡萄生產基地,多個葡萄品種榮獲國家級獎項,被推薦為奧運會安全優質葡萄。烏海葡萄初步形成了「龍頭十基地」、「企業十農戶」的發展模式,漢森集團、雲飛葡萄等企業成為葡萄產業的龍頭帶動企業。
下一步,我市將以「重環境、調結構、創新富民」為載體,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高標准、高起點加快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全面推動經濟和城市「兩個轉型」,著力打造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區域中心城市,為實現富裕和諧文明生態新烏海而努力奮斗。

『玖』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1.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波動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運行。近兩年來,約20個城市緊急出台的以抑制需求為主的嚴厲調控政策,新政作為一個突變性信號,必然會對短期經濟增長造成明顯沖擊。

若下一步各地再出現政策執行走樣、調控過度、反復折騰,則會對2017年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穩定增長、後續投資安排、居民安居等帶來不利影響和嚴重後患。

2、社會資本:

社會資金加速「脫實向虛」。2015年以來連續五次降息、五次降准,以及通過創新金融工具投放流動性,我國貨幣政策寬松力度較大,但當前金融輸血實體經濟的效果並不理想。

3、金融風險:

各領域金融風險疊加隱患上升,地方政府盲目舉債的沖動有所抬頭,將PPP方式當成單純融資手段,不合理確定權責,給予社會資本遠超風險對價的優厚回報;

政府投資基金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做出違規擔保、明股實債、兜底回購、固定回報等內部安排和承諾,形成隱性地方政府債務。製造業貸款不良率上升,會導致企業債違約事件不斷增多,債券市場杠桿風險加大,最終導致保險公司利用萬能險高杠桿資金舉牌上市公司等事件的發生。

4、活力下降:

民間企業投資活力不足。2016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1—11月份僅增長3.1%,同比回落7.1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下降1.2%,是2012年正式開展民間投資統計以來的首次下降。民間投資增長疲弱,除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振、企業融資成本偏高。

5、增速放緩:

收入增速放緩抑制消費需求,由於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結構性下崗轉崗失業等情況加劇,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出現放緩,因糧價下降農民增產難以增收。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長5.9%,增幅同比放緩3.2個百分點。各省市最低工資標准上調的個數和幅度均減少。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農村現代化和經濟轉型面臨發展乏力、環境問題等三大困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徐紹史:直面中國經濟發展問題 重視並解決

『拾』 烏海是座什麼樣的城市啊工業發達嗎

改革開放以來,烏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加快,特別是「十五」期間,烏海高載能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新的資源轉化格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一個經濟上發展迅猛,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的局面,正吸引著八方來客。
烏海的成立始於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煤炭資源又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當時烏海地區只有幾家舊中國時西北軍閥馬鴻逵留下的地方小煤窯。1958年,隨著包蘭鐵路的開通,特別是包鋼創立後對煤炭、煤焦的需求,這里開始了大規模的煤炭資源開發。
這年10月,為保證包頭鋼鐵公司生產對煤炭的需要,內蒙古黨委和政府要求巴彥淖爾盟和伊克昭盟集中力量大搞煤炭生產。其時,正值全民總動員「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年代,四面八方的建設者開始源源不斷地匯集到這里,黃河西岸,卓子山下出現了亘古未有的建設場面。當時,由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抽調巴盟和包頭礦務局的一大批幹部和技術骨幹來到烏達組成了烏達礦務局,先後動工新建了黃白茨煤礦,蘇海圖煤礦、五虎山煤礦、改造擴建梁家溝煤礦、教子溝煤礦,1963年至1970年陸續建成投產或局部投產,設計能力年產366萬噸,1975年實產原煤301萬噸。
與此同時,由國家煤炭部協調,從黑龍江省雞西煤礦等地調配整編的建井處、綜采隊以及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來到了隸屬於伊盟的海勃灣,成立了海勃灣礦務局的前身——卓子山礦務局。1959至1970年陸續新建或改擴建平溝煤礦、舊洞溝煤礦、老石旦煤礦、公務素煤礦、公務素露天煤礦、設計能力277萬噸,1975年實產原煤125萬噸。此外烏達市和海勃灣市(均為縣級市)還新建或改建紅旗煤礦和摩爾溝煤礦。
與煤炭資源大開發同時進行的其它企業建設項目也在進行之中。1958年10月,由國家投資建設的西卓子山水泥廠動工興建,1971年10月1日,一、二號窯開始試生產;1958年9月,包剛石灰石基地從山西朔縣洪濤山轉到卓子山礦區卡布其,並於第二年開始建設,年設計生產能力150噸石灰石;1958年伊盟開始對甘德爾鉛礦進行開發。經過「邊找礦、邊生產」「土 法上馬、土洋並舉」的2000 人100多天苦戰,硬是用鎬頭、鐵鍬生產出2780噸鉛砂和70噸鉛礦,並用小土爐煉出粗鉛45噸。1975年生產鉛純金屬383.5噸,鋅純金屬628.09噸;1969年5月,由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在海勃灣投資300萬元興建一座小型平板玻璃廠。這就是後來的海晶玻璃集團和藍星玻璃集團的前身。
從1958年開始,烏海地區相繼興建起了海勃灣民用陶瓷廠、海勃灣市磚瓦廠、灰砂磚廠、烏達磚瓦廠、烏達耐火材料廠、海勃灣建陶廠、烏達市水泥廠等一批建材企業。
在煤炭資源深開發和建材企業興建的過程中,1964年,根據中央關於開發三線建設備戰的指示,自治區決定在海勃灣地區卓子山區建立能生產輕型武器的軍工企業。1965年4月,內蒙古第一、第二、第三軍用機械廠以及配套的工具製造廠、機床大修廠、木件生產廠、鑄鍛廠等企業開始動工興建,7 個軍工企業到1984年,累計投資4335.5萬元,擁有工程技術人員297人。
當年,伴隨著煤炭資源開發興建的這些企業,成為烏海建市前的工業雛形。也正是因為這些企業的出現,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管理上的協調,1976年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烏達和海勃灣合並建立烏海市。烏海市的成立對烏海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當年人口不過20萬的烏達和海勃灣地區,經過建市的以後近30 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座初具規模、工業基礎完備的新興城市。這座40多萬人口的城市,已經形成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型產業。推行市場經濟以後,盡管這里當年創辦的一批中小型企業先後破產轉型,被甚至兼並或重組改造,但卻煥發出了新的活力;一批以資源轉換為重點的載能企業迅速崛起,成為烏海新的經濟增長點。去年烏海的工業產值實現300多億元,財政收入突破50億大關,是建市初期的10 多倍。
[編輯本段]【發展及文化】
在大力推進市場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烏海正以自己獨特的經濟優勢,優惠的配套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著國內外的企業家前來這里投資興業。目前,烏達工業園區、海勃灣千里山工業園區和海南西來峰工業園區,入住的上百家企業中,有60%以上是外地投資者。這些企業藉助烏海煤電資源充足的能源優勢,生產煤炭深加工產品,為延伸資源產業鏈大膽實踐著。烏海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實現著工業強市的宏偉藍圖。
烏海的文化是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城市的建立而發展興盛起來的。因此,與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相比,烏海的文化具有濃厚的企業文化、移民文化和新興的城市文化相結合的色彩。
從大文化的范疇審視烏海,這里最具特點的文化是企業文化。經濟中占絕對比重的工業,遍布全市的大中小型企業以及從業者一半以上的企業職工,使得當地的文化構成上,企業文化佔有重要的地位。圍繞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企業承包、轉制、兼並、破產、重組形成的企業文化,內容豐富,影響廣泛,特色鮮明,並且逐漸形成不同類型的企業共有的一種企業精神:創業、爭先、奉獻。
烏海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四面八方的建設者源源不斷來到這里創業安居,給這里帶來了原居住地的文化和習俗,也帶來了新的觀念。因此,烏海盡管沒有自己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積淀,也沒有自己普遍使用的方言,甚至沒有固有的地域性傳統習俗,但文化融合能力卻非常強大,不保守,不排外,不墨守成規;任何新生事物都可以在這里生根開花,任何新觀念都可以在這里被接受。由此帶來文化上的兼容並蓄,形成了自己沒有地域局限,不受傳統束縛的文化特徵——勇於創新,善於吸收,多元並存。
伴隨著烏海市的成立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興城市的各種文化開始孕育、發展,商業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結合了烏海的地方特點在去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得以發展。而這幾年興起的社區文化、老年文化、群眾性的演唱文化又漸成時尚,並且打著鮮明的烏海烙印。企業文化、移民文化、城市文化相互交融,衍生出的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本地文化。比如烏海獨樹一幟的書法文化,就是這一特徵的最好體現。
發端於煤礦企業,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書法文化,經過20多年的普及和發展,已經成為烏海聞名區內外,最具影響力的一種文化現象,甚至外地人一提起烏海,首先想到的是這里的書法文化。從未到過烏海的著名作家張賢亮,對烏海的書法藝術有著很高的評價。目前,烏海擁有10多位中國書法協會會員,100多位內蒙古書協會員,近4000名書法愛好者,這在全國地級城市中也是少見的。
書法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能在烏海這樣一個建市不過30年的城市裡得到普及和提高,決非偶然。她與煤炭企業職工豪放的性格,移民人口文化上的多元融合和創新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除了書法之外,在文學藝術的其它方面,如文學、繪畫、攝影等方面,烏海也自己城市的特點。
始於60年代煤炭資源開發,興盛於改革開放以來的烏海文學事業,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在他們勤奮工作的同時,也在文學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煤礦工人作家、教師作家、領導幹部作家。他們以詩歌、散文、小說、隨筆等文學形式,嘔歌生活;刻畫人生。他們是建設者,同時也是文學的愛好者;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也創造了精神財富。喬澍聲的小說、尹君的詩歌、張志升的兒童文學、孫甲的雜文、鄭達的文藝評論風格獨特,噲炙人口,在當地乃至自治區都較有影響,是烏海老一代作家的代表。而近些年涌現出的文學新人更是成果斐然。其中,青年女作家包麗英創作的功史長篇小說《縱馬天下——我的祖先成吉思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為烏海的文學創作樹立了新的高度。
與文學創作同樣繁榮的是烏海的繪畫和攝影藝術。這兩個藝術門類愛好者眾多,其中不乏造詣深厚的本地名家,國畫家靳文藝、王章一、李福祥、白占榮,油畫家黨祥、張德育等自成風格,不斷有新作問世。其中,王章一去年夏天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畫展,成為烏海第一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的唯一一位烏海籍畫家。他的作品,風格雋永,富予創新,題材均取自烏海和西北地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稱為最耗費財力的貴族藝術的攝影藝術,近些年在烏海迅速普及。目前,全市有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3人,內蒙攝協15人,烏海攝協40餘人。愛好者估計有1000多人。其中邱志遠、明鋼、金解放、康小林、楊慧遠等人的攝影藝術功力深厚,風格各有所長,攝影協會每年都要舉辦多次展覽。
此外,烏海的傳媒文化近年也有較快的發展。目前,全市有日報、晚報、電視報、海勃灣礦工報等四家平面媒體;有無線電視和有線電視台各一家,廣播電台和調頻立體聲廣播各一家。這些傳媒逐漸引入競爭機制,努力在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上作文章,成為引領全市輿論導向的重要陣地。
2008年烏海市被納入全國相對發達地區。這是號稱中國縣域經濟第一所——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的調查結果。
經過兩年多調查,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完成了全國首次地市州盟相對富裕程度監測評價工作,並於日前揭曉結果。在此次接受調查的318個地市州盟中,相對發達地區有38個,接近總數的12%。其中,內蒙古的包頭市、烏海市、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被納入相對發達地區,阿拉善盟、呼倫貝爾市位列中等偏上地區。
據了解,全國地市州盟相對富裕程度監測評價採用人口、居民收入、公共服務、地區發展和財政統籌五大類22個公開客觀數據,將指標分為居民富裕集合(居民收支類、公共服務類)和統籌發展集合(地區發展類、財政統籌類)。此次監測評價以人均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核心,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基礎,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要調控手段,根據地區相對富裕程度的等級和類型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時確定基本的保障性等級標准,並進行保障性財政轉移支付,消除絕對落後現象。

閱讀全文

與烏海經濟發展成就及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