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日本80年代的經濟發展

日本80年代的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05 13:52:06

A. 日本八十年代的經濟到底有多發達,給個基本

因為現在中國發展了,工資也上漲了。80年代早期的工資也就2位數,30元,50元。90年代開始內有300,500的了,90年代末已容經開始有4位數工資出現了。而2000年後的工資普遍4位數了。日本方面,這2,30年工資變化不大,甚至某種程度上還沒80年代泡沫經濟時工資高。

B. 日本發展歷史

日本戰後分為三個時期:戰後初期、後昭和時代、平成時代。

1、戰後初期

日本投降後初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實君立憲制為虛君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日本投降詔書發出的同時,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鈴木貫太郎內閣總辭,授意與皇族東久邇宮稔彥王組閣。東久彌宮內閣,是日本歷史上唯一的皇族內閣。

當時,東久邇宮內閣中,有前首相近衛文麿任國務大臣、重光葵任外務大臣。後來重光葵因故辭職,由前奉天總領事,元老牧野伸顯的女婿吉田茂繼任。此時,盟軍送來一位太上皇,那就是麥克阿瑟,盟軍總司令部要求罷免禁制不利皇室言論的內務大臣山崎巖,東久彌宮內閣於是總辭。成為日本史上最短命的內閣,壽命五十四日。東久彌宮內閣倒台後,昭和天皇任命親美英派的幣原喜重郎組閣,1945年10月9日,幣原內閣成立。幣原令人熟悉的就是20世紀20年代的幣原外交。

民主政體改革戰後的政黨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成立,包括日本自由黨(總裁鳩山一郎)、日本社會黨(片山哲書記長)、日本進步黨(總裁町田忠治)、日本協同黨(委員長山本實彥)、日本共產黨(書記長德田球一)也恢復活動。翌年一月,盟軍總部公布公職追放令,所謂公職追放令,就是要禁止戰犯出任公職。

2、後昭和時代

日本經濟的崛起戰爭後期,由於美軍的空襲,以東京為首,全國119個城市嚴重被炸被毀,到處都變成一片廢墟和焦土。尤其是廣島和長崎,更遭到了原子彈的毀滅性破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

如此長時間的持續的高速經濟增長,不僅在日本歷史上是罕見的,而且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由於伊奘諾景氣的出現,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就達到了光輝的頂點。

政黨政治的勃興鳩山一郎在促成日蘇建交後退下來,由石橋湛山繼任,然而石橋組閣不久,身體出現重大問題,又不得不辭職,最後由曾被指為戰犯的外務大臣岸信介繼任。岸信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要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為此,革新與保守兩大勢力進行最終對決,爆發日本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安保斗爭」。

其後,日美安保條約修訂自然生效後,岸信介退任,由池田勇人繼任。池田勇人提出「寬容與忍耐」口號。池田連續三次組閣,甚至與同屬吉田茂門下的佐藤榮作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競爭,最後因患上喉癌不得不辭職。佐藤榮作繼任。佐藤組閣後,把沖澠縣回歸日本。

經濟放緩與國際地位的提高經過第一次石油沖擊和戰後第一次負增長,日本經濟就由高速增長轉為了低速增長。1976年、1977年和1978年度各為4.0%、4.4%和5.3%,與高速增長時期比,還不及1965年經濟危機時5.7%的水平。盡管如此,但1978年後已擺脫了蕭條的影子,景氣確實是處於上升階段,企業的收益也增加了。

中速增長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期間,除個別年份外,日本實際經濟增長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動不大,而且與其他發達國家比仍屬於增長最快的國家,所以這一時期又被稱為穩定增長時期。

在經濟穩定發展特別是在重化學工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從1983年貿易黑字超過西德、資本輸出超過英國以來,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貿易黑字大國、經常收支黑字大國和資本輸出大國。

另外,從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國,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債權大國,而美國則開始淪為世界最大的海外債務大國。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不僅進一步鞏固了,而且還開始被稱為「世界第二超級經濟大國」。這樣,日本經濟就達到了戰後的頂點。

3、平成時代

昭和天皇於1989年1月7日駕崩,子明仁繼位,駕崩次日(1月8日)起改元平成,稱為平成時代。1985年,日本已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1986年底海外凈資產一千八百零四億美元。1993年日本海外資產上升到六千八百五十億美元,估計到2000年可上升到一萬億美元以上。 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供應國,東京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正在擴大。

(2)日本80年代的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日本歷史是指日本從日本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C. 我想了解一下日本80年代到90年代的經濟泡沫

在80年代日本的經濟發展迅速,85年廣場會議以後,日本的外匯儲備第二次顯著增加,日元版持續升值和日權本本土土地價格和證券價格上漲又導致除了製造業以外,以金融和不動產投資為主體的對外投資第二次高潮。盡管布雷頓體系給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出口競爭力方面的打擊,但是同時也讓日本在對外經濟擴張方面得到了幫助。這個時期的日本經濟非但沒有受到出口貿易方面的影響,反而利用了其升值的優勢,累計了大量的外匯儲備,提高了日元的抵抗風險資本。然而,也是由於第二次的ODI,日本本土的不動產也隨之急速的發展起來,而這個時期的日本,只是還沒有意識到其本土不動產造成的不良債券,也就是泡沫危機對日本未來10年的經濟影響有多大。簡單說,日本的泡沫也是房地產引起的,當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各國投資家都將資本注入日本,希望能夠在這塊經濟發展迅速的土地上獲得利潤。而房地產作為最大的投資項目,被世界的投資家炒得如火如荼

D.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的經濟政策是什麼

科技立國政策

E. 歷史:20世紀80年代 日本又實行什麼經濟發展

首先,日本實行儒家思想加「托拉斯資本主義」的和諧發展模式。日本把中國的儒家思想引進到自己的國家,在自己的企業里把這種精神的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儒家思想以勤儉,吃苦耐勞為美德,鼓勵遵從和相互信任。日本的企業里,領導者要求員工要有這種意識,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但日本也夾雜了自己本國的一些東西在里邊。

先看文化差異。日本仍然信奉軍國主義的忠誠和民族主義影響。所以他較好的融合了各個體系的優點,將這些東西發揮在企業里,使企業更夠更有長足的發展,這些也許造就了日本的一些強勢民族品牌,比如豐田等。

再看勞資關系,他的勞資關系由文化決定。他們實行的是協商體系的勞資關系。即整個企業里員工可以和股東等共同商討企業發展規劃以及員工可以參加一些高級決策,他們信任自己的員工,並希望員工終身為自己的企業服務。所以為員工制定了終身發展規劃,以及一些及時的技能培訓等。因此員工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比如日本因此而有了零庫存管理之,質量控制體系以及柔性製造。

再次看公司組織,他們推行一種「人性的資本主義」就是他們認為員工可以和領導者平起平坐,員工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找領導商談,避免了許多的中間環節,節省了時間,提高了生產率。

其次,日本政府並沒有像英國,美國那樣,完全實行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他們政府則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實行一種政府導向的市場經濟制度,政府引導企業向一些高科技的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或行業進軍,投入巨大的研究,以及人力。進而保持了一種持續穩健的經濟增長。因此日本企業具有先進的技術在一些如計算機,汽車,航空,交通運輸等。政府亦鼓勵3C「汽車,空調,彩電」的消費。他們的可能會認為亞當斯密的看不見得手在經濟里邊沒有任何意義了,當然這只是本人的一種猜測。

第三個就是,日本政府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比如發行公債等,來刺激經濟的增長,1964年10月日本爆發的經濟危機,雖然也推行了應急的擴大財政支出凱恩斯政策,凱恩斯的這套做法在美國已經做過好幾次了,但是那次沒有很大的成效。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日本的政府經常會在財政方面給予企業一定的寬松政策。同時有一個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日本政府嚴格控制政府消費支出,他們的資本支出遠遠大於消費支出,政府的消費支出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國家儲備,同時可能會造成政府組織機構的龐大,可能出現與應有的政府規模極不協調的現象出現,同樣也會引發腐敗等問題。正好我想起了前一陣,陝西省人事廳的那件事,就是陝西省人事廳一共有40多輛車,稱其名曰公車,但是這個人事廳部門總共只有120人左右,平均每3個人就一輛車,這樣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我想大家可以想像得到。人事廳況且如此,試問如何管理其它部門,近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一些腐敗問題也應運而生。這種消費支出是很不應該的。

上面是鄙人的一點拙見,最重要的是我們中國能從中吸取一點什麼,來提高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我泱泱中華有一天一定會屹立與世界強林之中,諸位共和國的驕傲要全力以赴實現自己的價值觀。以促進我大中華之繁榮,富強,文明,和諧。

F. 80年代的日本經濟和現在的中國經濟,哪個強

應該說日本強一點。畢竟來說日本當時靠電子產品這些。。。你感覺中國靠什麼?說到經濟當然需要說到出口和進口。。。

G. 20世紀70,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的原因

從主觀上看,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誘因與日本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採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經濟政策是分不開的。

一、強化凱恩斯理論,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戰後日本政府推行凱恩斯理論,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加強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引導和控制,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1、加強資本主義經濟的計劃性。戰後初期日本政府制定許多經濟計劃,如「1948-1949年兩次制定了『經濟復興五年計劃試行方案』;1951年又編制『自立經濟的三年計劃。』」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戰後中期又在「1955年底鳩山內閣制定《經濟自立五年計劃》(1956-1960);1957年12月,岸信介內閣制定《新長期經濟計劃》(1958-1962年);1960年池田內閣時期制定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等等。通過這些計劃,避免了資本競爭中的一些盲目因素,使日本經濟有了連續性發展的基礎。2、發展國有企業,到1965年,國營企業占日本全國固定資產總額的15.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彌補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某些缺陷,促使了日本經濟的高度繁榮。

二、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增加資本總量。1、大力發展教育,重視培養人才。日本在1947年進行教育改革,改行九年義務教育。「1950年九年義務教育完全普及,就學率達99%;1965年初中畢業升入高中的比率達69.6%;1970年高中畢業升入大學的比率達23.6%。」政府又加大對教育的投資「1950年教育經費為1599億日元,1972年增至40244億日元,在當年預算中佔20%。」高度重視教育的結果,為經濟的現代化提供了充分數量的優秀工人及科技人才,成為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人才資源。2、引進大量國外先進技術。50年代日本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的數量:「1950-1954年度為446件,1955-1959年度為577件,1960-1964年度為2039件。」可見日本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之快。到1979年,日本系統的、大規模的引進3.1萬項世界先進技術,其中一半來自美國。引進主要以購買技術專利和圖紙的方式進行,再結合本國特點改造提高,結果使日本工業在短時期內集中了其他國家長期以來開發的成就,而且節省了巨額資金。「據統計1945-1970年,日本只付出60億美元就得到了國外耗費1800億美元才研製出來的技術。」當時日本人有個口號:「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產,三號機出口。」3、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和獨特的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日本傳統文化中的集體主義、重教育、重和諧、守紀律和節儉、勤勞的優秀傳統,有利於職工增強對企業的榮譽感,有利職工形成與企業同舟共濟的忠誠心理,對日本經濟的高度發展有積極意義。企業管理體制實現人員專家化、方法科學化、技術自動化、機構高效化,這些獨特的管理體制對於提高勞動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積極推行高投資政策,擴大投資規模。戰後日本迅速掀起投資熱潮,「按照經濟企劃廳的估計,1956年日本企業設備投資額,將比上一年增長7.8%,然而實際上卻增長了57.6%。」1955-1970年的15年中,日本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了115倍以上。「日本政府投資額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為35%,1965年為47%,1970年又上升為52%。據1977年統計,日本政府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6%,相當美國的1.4倍,高於英、法、聯邦德國、意四國同年投資的總和。」固定資本的投資的重點是對電力、鋼鐵、機械等基礎工業和電子、化學、汽車等新興工業。進行大規模投資,不僅使日本迅速建立起了以鋼鐵為中心的工業體系和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而且大大加快了各部門固定資本的更新,提高了企業技術設備和現代化水準。

四、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日本利用所處太平洋上優良港口的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對外貿易迅速增長,給日本帶來了巨額利潤,日本「60年代後半期,輸出的增長率超過生產的增長率。貿易黑字1968年為25億美元,1970年達到40億美元。」日本將這些巨額利潤一部分再投資到生產領域,繼續促進日本經濟增長。同時外匯儲備迅速增多,據統計「1970年末為20.05億美元(居世界第十位),1972年末增長至183.65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這些巨額的外匯儲備,增強了日本的經濟實力。

五、自民黨長期的執政,使社會經濟發展相對穩定。1955年11月15日,日本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並組成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由於自民黨在議會中占據決大多數席位,所以「1955年體制的實質就在於,他實際是保守的自由民主黨一黨執政的體制。從此,日本開始了由自由民主黨長期執掌政權的歷史。」從50-60年代的執政實踐看,歷屆政府對內對外政策是一脈相承的。在經濟方面,自由民主黨政府廣泛的干預經濟生活,制定計劃,致力於新產業的培育與開發,加大資金投入,採取了促進資金積累的特別措施。在政治和社會方面,政府制定了和頒發了一系列以實現穩定為目標的法令,加強對人民的控制;自由民主黨的對外政策,各屆政府都竭力追隨美國。

綜上所述,日本政府和人民在二戰的廢墟上,僅僅用了二三十年,就將一個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籠罩在核恐懼的國家建設成了一個現代化工業強國。就其發展的誘因,既有二戰後國際環境的客觀原因,也有日本本國的主觀原因,而且這兩種原因是共同起作用的。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H.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政策是什麼

一是初期美國的幫助。所以日本的經濟很依賴美國,金融危機收到沖回擊最大的亞洲國答家就是日本。
二是日本的民族自強精神,是沒有其他國家能跟他們比的。
三日本發展獨立自主的科學技術,根據郎咸平的6+1產業鏈的學說日本應該屬於6也就是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以及終端銷售。所以日本的人才也得到廣泛的利用。
而我朝處於產業鏈的末端既製造環節,只拿到一丁點利潤,還導致環境污染,廉價勞工等問題。

I. 80年代日本經濟達到巔峰時期是怎樣一副狀況

當時日本的經濟比蘇聯高出四分之一,已經有人預期日本將會超越美國,日本專買下了大量的美國資產,一屬副勢不可擋的崛起之勢。
但是在美國眼裡,日本就是一條狗,等狗肥了,果斷吃肉!
美國強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彷彿一夜之間,日本20年的發展成果被美國奪走!直到今天,日本的經濟依然步履維艱,復甦無望!

J. 為什麼日本80年代經濟繁榮,90年代卻落後於美國

日本經濟衰退:中國前車之鑒[編輯本段]一系列金融大案要案的集中爆發和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張恩照的莫明其妙辭職,給中國金融改革留下了很多的不確定性,政府在努力將國有商業銀行推向市場的同時,卻對絕對控股權的掌握情有獨衷,讓人不禁擔心,中國經濟是否會陷入日本曾經經歷的問題,畢竟兩者有很多的相象。
日本經濟的20世紀90年代被稱為失去的十年,進入21世紀後日本經濟仍然不見起色,甚至出現了通貨緊縮型經濟衰退的嚴峻局面。日本經濟目前的困境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既有國際經濟環境趨緊和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來擴大內需政策未見成效各種矛盾積累的政策後果。其深層次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幹預過多、國際競爭力下降以及被動的體制轉軌破壞了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動力。
破壞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動力日本經濟是東亞經濟的代表,雖然日本政府部門總是聲稱自己並不屬於亞洲經濟的一部分,很多國際投行也因為日本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位而將其單獨列為一個管理區域,但這並不能改變日本經濟發展的模式是具有典型東亞文化屬性的事實。
一國經濟的發展肯定是一國社會的一部分,長期來看,經濟發展將推動並決定這個社會的發展進程,但在短期內並不會決定這個社會的存在面貌,相反,短期內的經濟發展是受到這個社會大環境制約的。日本社會具有典型的東亞特徵:強勢政府部門主導了這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進程,這種發展模式嚴重破壞了經濟發展的內生性動力,經濟體系內部很難自我調整。這種發展模式在短時期內能夠促進經濟飛速發展,但時限一般不超過50年,之後就是綿綿不絕的衰退。
在政府部門主導下,在日本型經濟體系中,雖以市場經濟為法則,但盡量迴避市場調節,更多地採用契約關系的方式,長期合作。像終身僱傭制、企業集團的結合、總公司和承包公司、主銀行和企業的關系等都是一種長期契約,所以說日本的市場經濟是長期契約型經濟。繁榮時限50年的原因就是強勢政府所帶來的社會結構固化,只能在一代人的主導下強大,而不能獲得制度的保證,隨著激發社會全體成員奮發圖強的社會背景消失和制度保障的缺失,社會經濟自然會陷入綿綿不絕的衰退。
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自明治維新以來的140多年的時間里,日本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日本人民的勤勞和社會各方的勉力而為成就了日本的強盛。有經濟學家認為,日本國力強盛和國內市場狹小促使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給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其實不然,真正促使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恰恰是使日本走向強盛的「明治維新」,它的另一面就是政府部門主導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所導致的對經濟增長內生性動力的破壞。
在日本經濟起飛的同時,日本政府部門的權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不論是妄圖恢復封建政權的失意武士還是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影響的民權論者都死於明治政府的屠刀之下。由大地主轉變而來的大資本家深深明白依靠政府權力謀得自身利益的優勢所在,三菱重工集團就是典型案例。即使是在二戰以後成立的和平政權也沿襲了日本的這一經濟政治緊密結合的典型發展模式。
日本無奈,因為這種發展模式來自東亞社會的傳統文化根基,畢竟,在中國歷史上強大、完善和成熟的封建經濟所形成的文化熏陶了幾千年,日本社會的強勢政府文化深深紮根於日本經濟當中,對於善於學習但沒有根基的日本文化來說,想改很難。這恰恰說明了堅持原生文化的重要性,只有一個具備原生文化的社會才具有更新換代的可能,僅僅是模仿,只能成一時,不能成一勢。
不過,日本因為模仿而成就了一時的繁榮,但強勢政府對經濟增長內生性動力的破壞導致了社會經濟陷入了「結構性低迷」。經過50多年的發展強大,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將日本拖下了深淵;再經過將近50年的發展強大,1990年代初期再次陷入衰退。衰退了15年之後的今天,在本次全球經濟的高漲之中,日本經濟猶如蝸牛一樣前行,還經常時不時猶如狗熊一樣冬眠一段時間。
悲情的動漫產業興起有學者認為日本的經濟周期應該是:50年繁榮——20年衰退——50年繁榮——20年衰退,目前日本經濟正處於20年衰退的第十四五個年頭。充滿青少年性格特徵的動漫產業在日本很是興盛,它代表了日本經濟的內生性動力正在成長。
的確,在和平憲法的壓力下,日本無法通過發動戰爭來卸載經濟結構固化所帶來的痼疾。除了默默的忍受就是充滿幻想,幻想也帶來了生產力,動漫產業已經成為了日本的第三大產業,廣義的動漫產業已經占日本GDP的十幾個百分點。著名新制度經濟學家青木昌彥就認為,日本處於自明治維新以來又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中。其結果不光是在日本和韓國出現一串超過汽車工業的賺錢產業,更令人吃驚的還將在後面。
從日本動漫產業的興起,我們可以看出,當世界其他經濟體將計算機技術大量應用於通訊產業的時候,日本卻將其應用於製造新文化產品,這種旁溢斜出的趨勢得到了日本社會上下的贊同和追捧,因為整個社會文化處於經濟增長大蕭條階段,失業率居高不下,在崗員工的精神壓力不亞於失業人員的精神壓力,社會需要動漫產業的興盛來解決整個社會精神壓力的釋放渠道。
但是,正當動漫業似乎進入黃金時代之際,動畫製片商、政府官員和分析師都警告說,該產業的長期前景黯淡。由於薪水微薄、工作條件惡劣,日本的年輕人再也不願從事動漫工作。同時,隨著對動漫的需求猛增,人們擔心製作質量已經下降。「日本動漫業的未來肯定不太光明,」吉卜力工作室總裁鈴木敏雄說道。宮崎駿獲得2003年奧斯卡獎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就是在該工作室製作的。
從十多年來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我們可以深刻地感覺到當代經濟的兩大特徵:第一要有金融市場的強大支持才能獲得飛速的發展;第二是必須要有很好的盈利點和真實的贏利,才能有很堅實的發展基礎。而兩者又歸結為一點:為社會創造價值。
回歸金融回歸財富金融市場對新興產業的支持意味著它應該會有給社會帶來財富增長的預期,否則,金融市場不會支持它,所以,「永動機」項目是融不到資的,日本的動漫產業註定了是一個類似的項目,它不僅僅不能帶來財富的創造,而且還是在消耗財富,消耗財富的產業從本質上就不可能成為主導社會的產業,起碼現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是這樣,沒有聽說哪個國家的經濟是靠開設大量「高爾夫球場」發展起來的。
目前的人類社會還處在創造財富的階段,金融業中流動的就是社會的積累財富,長期來看,這些財富應該是為財富的增長服務。但是,在政府主導的經濟(金融)體系下,金融往往成為了破壞財富的場所。原因很簡單,金融資源的配置不是以效率為核心的,而是以「關系」的近疏為標準的。
在日本,以互相持股為特徵的長期契約型經濟主導了日本經濟,這種經濟模式不僅僅不接受外來的投資,而且還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消費增長。面對經濟長期衰退,日本並沒有真正下決心進行金融改革,而是各個利益集團在你爭我奪,從日本的多黨之爭就可看出。所以,每次日本經濟的繁榮都以房地產迅速增值而告終,日本的土地真的比其他經濟體的土地更能創造財富嗎?不會的,真正更具有財富價值的是人力資本,這種人力資本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得以發揮出來。
中國從計劃經濟轉軌而來,而且處於典型東亞文化的中心,政府主導經濟增長成為了必然。不過,中國還沒有互相持股的固化經濟結構,但是,目前的金融改革中出現了國有金融企業互相持股的苗頭,如果上市不順利,相信這種互相持股局面還會得到進一步發展。但是,這對中國金融業來說絕對是一個壞消息,如果金融企業形成了一個固化的網路,將會導致社會財富分配機制的墮落,從此次房地產泡沫中的情況就能看出一二。
中國的情況和日本有所不同,不僅僅有原生文化作為基礎,而且其中的兼收並蓄促進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日本是一個封閉的市場,而中國的開放前景遠遠超過日本,雖然目前程度不如日本。但是,中國培養市場經濟文化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所以,中國落後西方強國不是三十或者五十年,而是兩百年。

閱讀全文

與日本80年代的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