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述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思想大解放、精神大振奮、作風大轉變、經濟大發展」的大討論思路,全面落實縣委提出的各項任務,任務艱巨,頭緒紛繁,時間緊迫,需要我們隨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概括起來說,正確看待和處理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關系,搞經濟建設不忽視社會穩定,抓社會穩定不沖淡經濟建設,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協調統一、互融共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也是最終實現經濟全面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確道路。
解放思想,就是要提倡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理直氣壯地做好公安工作;振奮精神,就是要提倡同心同德,團結一致,群策群力,以高昂的士氣、百倍的干勁,當好維護穩定的排頭兵;轉變作風,就是要以務實、創新、勤政、為民。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警察的積極性,把思想統一起來,力量凝聚起來,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建設和發展。
解放大思想,振奮大精神,轉變大作風,其落腳點就是推動經濟大發展,四者互為因果,互為表裡,互融共促,相輔相成。是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公安工作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應當貫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環節和全過程。面對新的世紀,我們肩負著黨的囑托,人民的企盼,任重道遠,大有可為。要求我們一定要有強烈的進取心,旺盛的創造力,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經受新的考驗,迎接新的戰斗,奪取新的勝利,開創新的局面。
⑵ 社會穩定的經濟學特徵
GDP穩定增長
充分就業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不少於GDP
低通脹
收入分配差距較小
政府的經濟政策和行為受到監督和制約
⑶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經濟領域出現哪些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
失業!!!!
⑷ 如何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要著力做好以下六項工作:一是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二是完善強農惠農富農財稅政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三是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強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四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經對外交流合作。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深化財經對外交流合作。五是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管理績效。完善財政法律制度體系,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強化「兩基」建設,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推進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狠抓增收節支,嚴格財政監督。六是加強財政幹部隊伍建設,大力改進工作作風。
⑸ 分別舉兩個例子說明網路安全與政治、經濟、社會穩定和軍事的聯系
絡信息安全關乎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穩定。在全球范圍內,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垃圾郵件、系統漏洞、網路竊密、虛假有害信息和網路違法犯罪等問題日漸突出,如應對不當,可能會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帶來不利影響。
例如去年,伊朗的鈾分離提純離心機突然大批量發生故障,後來恆名是美以聯合對伊離心機實施了病毒攻擊。
今年中東的埃及、葉門、利比亞都先後被西方利用網路信息盡行攻擊,導致器政權更迭甚至戰爭。
所以我們必需認識到信息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首先,全面加強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堅持積極防禦、綜合防範,探索和把握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的內在規律,主動應對信息安全挑戰,實現信息化與信息安全協調發展。堅持立足國情,綜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風險,確保重點,優化信息安全資源配置。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重點保護基礎信息網路和關系國家安全、經濟命脈、社會穩定的重要信息系統。加強密碼技術的開發利用。建設網路信任體系。加強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建設和完善信息安全監控體系,提高對網路安全事件應對和防範能力,防止有害信息傳播。高度重視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健全完善信息安全應急指揮和安全通報制度,不斷完善信息安全應急處置預案。從實際出發,促進資源共享,重視災難備份建設,增強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抗毀能力和災難恢復能力。
第二,大力增強國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積極跟蹤、研究和掌握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先進理論、前沿技術和發展動態,抓緊開展對信息技術產品漏洞、後門的發現研究,掌握核心安全技術,提高關鍵設備裝備能力,促進我國信息安全技術和產業的自主發展。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增強國民信息安全意識。不斷提高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能力、基礎支撐能力、網路輿論宣傳的駕馭能力和我國在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影響力,建立和完善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的長效機制。
⑹ 政府在穩定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
穩定社會,和促進經濟發展,相互之間有可能會矛盾,但也會互相促進。
穩定的社會,本身就是版經濟發展的權長期保障。 但是如果只看到眼下的利益,和一些空洞的硬指標(比如GDP),那就會對某些環節放鬆監管,讓企業和官僚以灰色手段積累財富。 或許短期會看到一些表面的繁榮,但是深層的欠賬(如貧富差距,產業失調,社會福利體系倒退)會對使社會失去穩定性,而對長期的經濟發展產生極負面的影響。
⑺ 效率與公平問題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解決好分配領域的效率和公平問題,有利於激
材料體現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⑻ 如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運行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
一、經濟下行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
(一)就業減少。受經濟下行影響,中央財政對我區轉移支付相對減少,再因我區經濟固投基數大,而經濟指標「虛高」現象愈加嚴重;此外國家加大煤礦產業整合力度,工業產業投資支撐出現「無補位」狀況,投資持續增長壓力大。這樣,投資增速減緩,導致對產業和企業的支持力度減弱,進而影響就業。
(二)民生事業發展受限。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等因素影響,全區政府基金預算收支矛盾異常突出,2014年全區基金缺口8000多萬元,這些都是以財政公共資金墊付,嚴重影響財政公共運行;同時融資工作受經濟下行影響,也困難重重,全區融資資金到位難。財政收入難,影響財政支出,民生投入增速也相應減少,民生事業因資金缺乏發展受限。
(三) 經濟社會改革受阻。如果中國經濟沒有下行壓力,推什麼改革大概都比較寬裕。經濟形勢好,就可以多做不傷害既得利益的「增量改革」,做結構調整的資本也比較雄厚。反之,一旦經濟增速放緩,改革每割一塊肉都會有更多社會痛苦感,這些痛苦有可能轉化成改革的阻力。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
經濟下行,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正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創新需要人才,目前我區缺乏工業、城市建設、金融、經濟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人才,這就要求我區創新人才引進策略,鼓勵柔性引進人才,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類社會機構開展合作,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養機制。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實施技能型人才和創業型人才培訓等工程,推進勞動力優勢向人才優勢轉變。
三、應對舉措
面對經濟的下行壓力,為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維護社會穩定,達川區應採取以下四個方面的措施,以保障達川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為達川區經濟穩中有進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應有貢獻。
(一)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保持投資持續穩步增長。一是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不動搖,嚴格執行「四個一批」項目建設管理機制。二是緊跟政策走向,抓緊項目儲備申報,力爭我區更多項目進入明年省、市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三是堅持向上爭取與激發民資並重,研究促進民間投資較快增長的措施和辦法,確保實現雙增長。四是緊抓要素保障。切實提高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水平,為項目儲備、新開工、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二)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特色化發展,大力實施「5+5」產業發展規劃,做大做強專業鄉鎮、村組;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引導農民以土地、資本、勞動力為生產要素投入到農業「產業鏈」中。二是著力提升工業質量。狠抓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標准廠房、七通一平建設、國道210線工業園區段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狠抓企業培育,力爭2015年再培育年銷售收入達5億元企業一家,年銷售收入達1億元企業1-2家,新入規企業4家,發展微型企業100戶以上。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產業載體建設,加快推進升華廣場城市綜合體、河市物流園區、商貿物流園區建設,並加快推進農貿市場建設。同時大力發展生活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培育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大力培育扶持競爭力強、質量優的商貿骨幹企業,並引導「走出去」;鼓勵中小微企業運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展在線采購、銷售等經營活動。繼續拉動城鄉市場消費,推進「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的「雙進」工程。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持續發展後勁。一是加大項目包裝、推介、洽談力度,重點梳理、儲備、包裝一批工業、旅遊、商貿服務等產業類項目,積極利用各種推介平台向外推介。二是拓展招商渠道。進一步加大發揮6個專業招商小分隊作用,充分利用登門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等多種方式。三是加大重點對象招商,以世界500強、央企、國企、上市公司等行業知名企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型企業和達州籍在外商人為重點對象開展招商,著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
(四)多措並舉拓展財源,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一是挖掘收入潛力,促進財政增收。重點加強對對主體稅種及重點稅源的挖掘,做到鞏固主體稅源,培育後續稅源。二是著力抓好資金籌措。加快推動五家政府平台公司實體化經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和乘數效應,鼓勵和吸引民間資金、金融資金投入建設。三是加大力度開辟鄉鎮資源,培植發展鄉鎮經濟。四是增加土地存量,加大閑散土地處置力度,足額保障土地「雙掛鉤」經費。
⑼ 如何看待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戰爭之後,就有一段和平期,和平期,沒有內亂,無天災人禍,應該說這樣的社會就是社回會穩定,在社答會穩定期,應該抓住這一時期,進行經濟發展。
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只有社會穩定才能發展經濟,戰爭期間(特別是戰區內,生命不保),人心惶惶,經濟如何發展。
要利用社會穩定這一機會,做好法律建設,倡導人們學法、遵法、守法倡導人們學習文化,學習知識,學習歷史,學習科學技術,掌握尖端技術,高瞻遠矚。 充分利用社會穩定的機遇,研究中國國情、中國版圖、中國地理位置、中國環境,思索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出相應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