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齡40年,2022年在上海60年退休,加了十萬養老金,退休能拿多少
一、來個人賬戶部分養老金=個人賬戶金自額/計發月數。
1、個人賬戶部分金額:自己交的話,40%進入這個賬記,60%進入統籌賬戶。這個數據在檔案中每年都有記錄。
2、計發月數:指按人口平均壽命算得的可能應該發養老金的月數,一般男性都是60歲退休,除以139,一般女性都是55歲退休的,除以170。這其中有個表專門定好了的,如50歲退休除以195,65歲退休除以101。
二、統籌部分部分給的養老金,也叫月基礎養老金=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數)% 即個人退休後所得工資=(一)+(二) 如一個人60歲退休時個人賬戶上有60000元,領養老金當年當地社平工資為1000元 即=60000/139+1000=431.65+1000元=1431.65元 因為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是不一樣的,一般都是不斷上漲的,所以個人的養老金會隨之上漲。
② 上海哪一家大學是1960年成立的然後今天剛好是60周年華誕
上海對外貿易大學。
上海對外貿易大學創辦於1960年。當時,以原上海外國語學院內外貿外語系為基容礎建校,時稱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是對外貿易部直屬院校。其後,經歷多次合並與復校。1994年7月,學校劃歸上海市政府直接領導。2013年4月,學校更名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③ 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上海牌紀念表
不值錢的,不是官方發型的,具體價格淘寶里搜索就知道了
④ 請介紹一下上海從建國至今的60年城市建設史
未來上海會怎樣?不管是上海人還是到上海創業發展的人,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而這樣的問題,如果你能抽空到上海展覽中心去轉上一圈,所有的問號都會找到答案。今天開幕的「上海人居與信息展」,精彩紛呈的展會用目不暇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強烈的視覺沖擊
20年的城市建設成就匯成的是一篇如同輕歌漫舞的詩篇,上海展覽中心東一館序廳高懸的一台led大型全彩屏,正在滾動播出上海詩史般的傑作,綠草如茵的大綠地,縱橫交錯的高架立交,清澈潔凈的條條河道,比鄰而居的各種建築,呼嘯而過的軌道交通……
昨天的期盼,今天的現實,明天更出彩。
你只要花上一點點時間,駐足稍許,恢宏的上海城市建設史就像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一一向你展開,再熟悉不過的城市標志、地標一定可以再次勾起你對上海的記憶和憧憬。
如果這樣的場景你還意猶未盡,那麼,就請你步入東一館,出行、交通、環境、住宅,市民百姓關注的問題都會有個答案。
靈動的水滋潤新生活
踏進水務館,撲面而來的「水簾」和牆上隱約可見的浦江兩岸美景,彷彿讓人置身於外灘。停停神,再看「流動」的浦江水,不得不贊嘆水務館在展館設計上的匠心獨運。吳淞路閘橋前,你會發現它變「臉」了,原來,新的閘橋即將規劃建造,水務局提前將新閘橋「造」到了展館內,而黃金海岸碧水金沙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一座龐大的模型生動地將海灘誘人的風光提前「出爐」。
蘇州河將會是明天市民休閑、景觀的河道,水務館在「環境優美的城市」的展區中,用動靜結合的場景布置讓每一個參觀者在回味上海的昔日的同時,更多地留給人們印象深刻的是將來美麗的城市水景觀。倘若你走累了,你盡可以坐下來看部未來上海水景發展遠景規劃的電視片。
發達的路網讓車輛暢行
未來路上還會堵車嗎?將來的越江通道怎樣建?蘇州河上新橋要造幾座?將來的燃氣發展規模有多大?帶著問號,我們快步走進了「交通暢達的城市」展區內的市政館。
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市政燃氣事業,始終是社會關注的主題。
「氣更潔、路更暢、行更捷」,一台360度的熒屏正在播放著《輝煌市政托起更佳的人居》電視片。還有6年時間,也就是世博會開幕前夕,上海全市將建成由300公里快速路、525公里主幹路和760公里次幹路共同構築起功能互補、間距均衡的總長度約3600公里的中心城道路網路。講解員自信的話語在耳邊回響。上海母親河——黃浦江的越江通道還要增加;蘇州河水越來越清澈了,河上新橋會更多,一幅圖文並茂的展板上清晰地表出:2006年建成翔殷路—— 五洲大道越江通道,2007年建成西藏南路——上南路打浦路隧道復線,建成中環軍工路——金橋路、上中路——華夏路越江通道,到2007年,越江機動車道將由現在的50條增至72條,內環線以內越江通道平均間距為1.6公里。目前蘇州河在內環線以內共有15座橋梁通行機動車,雙向車道數61條。西段橋梁稀疏,東段橋梁密集,兩段的濱河道路都不發達。隨著次幹道擴容與路網綜合整理,上海將在已改建西藏路橋的基礎上,完成對福建路橋、江寧路橋、西康路橋4座橋的改造;新建江西路橋、昌平路橋、大渡河路橋、鎮坪路橋4座橋橋。到2010年前,內環以內蘇州河橋梁平均間距700米,從成都北路——外灘的橋梁平均間距330米,成都路以西橋梁平均間距990米。
市民生活一刻也離不開的燃氣事業未來藍圖也能在市政館「近水樓台先得月」,到2005年,上海天然氣年供氣規模將超過30億立方米,1萬輛公交車用上天然氣,300萬城市用戶全部實現天然氣轉換,市區周圍11個新城和9個新建市級工業區及農村新建居住區的天燃氣實現供應管道化,天然氣應用范圍從中心城600平方公里拓展到全市6000多平方公里。燃氣空調、冰箱等都將進入尋常百姓家。
對交通流量感興趣的市民,還能自己動手在路面流量信息系統上操作一下,親自當回指揮官,實時了解上海道路流量的「行情」。
感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
橫跨波光粼粼的碧水鯉魚池石板花橋,信步走來,不知不覺已邁進了「 宜居宜家的城市」閔行區展館,天上是藍天白雲交相輝映,沿岸鬱郁蔥蘢的鮮花綠草,把人融入到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愜意的意境中。千年古藤造型、動感輕軌模型、現代休閑小區實景、浦江鎮規劃……一個現代化的生態城區讓人留戀忘返。
交通館、環保館、建築館、市容館、園林館,一個個展示上海明天的展館還是請你自己去實地感受。有雅興,不妨到新天地展館去逛一逛,經典的石庫門建築是不是勾起了你兒時的記憶。噢,忘了告訴你們了,臨走時,我們還拐進交通館,做了次地鐵「駕駛員」,當然,那隻是在地鐵駕駛模擬器上的演練,真正當個地鐵駕駛員,可沒這么簡單喲。
還可以到這里來看
http://www.shghj.gov.cn/News_List.aspx?col_id=455
⑤ 建國60年上海發生的巨大變化
轉個別人的總結你看看
http://..com/question/112029517.html?si=5
⑥ 60年前香港和上海那個城市好
好與不好,怎樣才算標准?這個很難言說。
金融發展
要說自貿區,整個香港都是自貿區,香港玩了一百多年的事情,上海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超越。香港已經連續好幾年被評為全球經濟最自由地區了,當然這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很多人批評正是由於政府的「積極不幹預」政策,導致了香港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指數幾乎全球最高。
城市居民素質
兩地居民都有不文明的行為,不過個人感覺香港稍微好一點。
首先香港比上海乾凈。還有就是,香港人排隊的習慣真是遠超上海人。
城市建設
上海規劃隨意,翻新很快,折舊也很快,維護少;香港規劃嚴謹,翻新很慢,折舊也很慢,維護多。
國際地位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可以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國際組織,而上海不行。中國籍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持香港特區護照,享受遠超中國護照的免簽證待遇,而上海不行。香港由於低稅率,所以社會福利沒有上海那麼高,往往只做到最低生活保障的程度。香港普通民眾沒有退休金,退休的時候只能領取一份之前由自己及僱主共同繳納的相當於工資10%的「強積金」,而當這幾萬元強積金用完之後,可能就步入貧窮了,如果不申請「綜援」的話,只能靠每月2000元左右的長者生活津貼過活,所以香港老年貧窮問題非常嚴重。
物價
撇開房價,在上海如果要過上跟香港差不多水平的生活的話,開銷跟香港差不多。去普通餐廳吃頓飯,香港也就30-50港幣,稍微高檔點的也就100-200港幣一個人。
房價
這是很多內地人無法忍受在港生活的原因之一。香港用於居住的面積小,人多,所以房價很高,自然租金也很高。
⑦ 1949年之後初期(50年代-60年代)上海灘還有沒有像圖中1949年前租界時期的繁華夜景氣氛
可能沒有以前那麼繁華,但燈光夜景多少還是有一些的。
⑧ 工齡40年,2022年在上海60年退休,加了十萬養老金,退休能拿多少
目前政策,退休以後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老金組成(養老保險制度改專革以前參加工屬作的,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計算方法如下一一
一、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因為,目前不知道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額和你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以及養老金個人帳戶上的儲存額,所以無法准確計算退休時能拿多少養老金。
⑨ 上海60年房齡能貸款么
二手樓貸款/授信期限最長不超過30年,所購房產房齡(指房產已竣工年限)一般不得超過20年,專且貸款期限加抵押房屬產房齡原則上最長不超過40年。
具體您可以申請到的期限,需您提交相關資料,由經辦行綜合審批之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