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五個條件是什麼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備要素可以歸納為「三個前提和四個條件」。
1、第一個前提是社會穩定,戰亂和政局動盪都會破壞經濟發展
後兩個前提是就生產關系而言的:
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
二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和適應,例如壟斷的出現及從私人壟斷向國家壟斷的發展。
2、「四個條件」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
第一是科技條件。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社會歷史發展的推動充分證明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第二是市場條件。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商品經濟,商品交換的目的決定了資本主義經濟與商品交換的場所——市場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市場是其發展的生命線。
(1)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實質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危機。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其根本特點並非與勞動者的實際需要相比的生產絕對過剩,而是與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與勞動者的貨幣購買力相比的相對過剩。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資本主義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基本矛盾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佘貴生產無政府狀態間的矛盾。一種是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當基本矛盾十分尖銳時就會引發經濟危機。
⑵ 資本主義國家是怎麼發展的
一、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歷程
1、萌芽——簡單協作時期(14—16世紀)
重大事件: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2、興起——工場手工業時期(17—19世紀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歐洲封建國家改革、啟蒙運動
3、發展——蒸汽時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運動(美國內戰、日俄改革、意德統一)、社會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第一國際、巴黎公社)、民族解放運動(亞洲革命風暴)
4、成熟——電氣化時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組織產生、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加劇,一戰爆發
5、相對穩定發展——電氣化時代後期(1918-1945年)
①戰後初期(1918--1923),一戰給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造成嚴重破壞,美國開始取代英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經濟復甦,相對穩定繁榮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發世界經濟大危機,法西斯上台並對外侵略擴張
④二戰時期(1939--1945),二戰爆發,法西斯與反法西斯的矛盾成為世界主要矛盾
6、進一步發展——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 (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歐、日本經濟快速復甦並達到戰前水平,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②1950—197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強(西德、日本經濟崛起),經濟格局由美國獨霸發展美日歐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相互交織(「滯脹」階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經濟回升並增長
⑤90年代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加強、知識經濟興起
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1、形成過程:
①開始形成:新航路開辟後
原因:新航路開辟後,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早期殖民擴張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19世紀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推動工業資產階級對外強占商品市場與原料產地,世界各地許多國家和地區被淪為列強的經濟附庸,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其標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
③最終形成:二十世紀初
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列強加緊對外侵略擴張,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盡,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2、世界市場的作用(評價)
①促進了世界各國生產力的蓬勃發展
②進一步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客觀上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展到世界各地,沖擊了當地落後的社會生產方式
③加強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聯系,導致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三、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的演變
1、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①確立原因:
a、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
b、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喪失原因:
a、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
b、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超過英國
2、二戰後初期,美國確立了世界經濟霸權地位,日本、西歐受控於美國
原因:
a、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
b、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必橫財
c、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力量在戰爭中被削弱
3、二十世紀六七十年年代以後,出現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歐經濟崛起,開始沖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美國經濟實力則相對衰落
4、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
四、世界近現代史上資本主義經濟有四次快速發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別是什麼?分別造成什麼影響?
1、第一次:19世紀中期
原因:
①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②新興資產階級在世界范圍內搶占更為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特點: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影響:
①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②資本主義國家進一步對外侵略擴張,最終東方從屬於西方
③促進社會進步,工業文明逐漸取代農業文明
④三大進步潮流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相位而生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②帝國主義瘋狂瓜分世界,促進經濟的發展
③歐美處於相對和平發展時期
④資本主義產生了壟斷組織,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特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美德經濟迅速發展,英法相對緩慢,英國喪失世界工廠地位,俄日發展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影響:
①列強瘋狂瓜分世界和資本輸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②帝國主義矛盾加深,最終引發一戰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
①歐美各國重視技術的革新,注重調整政策
②戰勝國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對殖民地進行瓜分
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世界形勢相對和平
特點:美、日發展突出,美國掌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權。德國經濟重新崛起
影響: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加據,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日益尖銳,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最終爆發1929-1933年經濟危機
4、第四次:20世紀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②發達國家利用國際經濟舊秩序,加強對第三世界的掠奪
③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在一定時期內使世界局勢相對安定
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
特點:日本、西歐發展迅速,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影響:
①70年代,美、日、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國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加強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干預
③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
⑶ 什麼是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是列寧提出的,它是列寧關於帝國主義是現代戰爭特別是世界大戰的根源論斷的主要依據。
資本主義政治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資本主義階段的方式不一樣,水平和特徵不同。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佔有殖民地的多寡不同.由於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發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它們所侵佔的殖民地多少不同。.
⑷ 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本集中的直接後果是什麼
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本集中的直接後果是個別資本規模迅速擴大。
資本集版中是指已經權形成的各個資本的合並,它是通過大資本吞並小資本,或若干小資本聯合成少數大資本而實現的個別資本迅速增大。
資本集中是由分散的中、小資本合並成少數大資本的過程,是單個資本擴大其總額的一種形式。資本集中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使資本主義能在短期內集中巨額資本,興辦中、小資本所無力籌建的大企業,如鐵路、大型水利、航空、航天和原子能利用等。
資本集中同資本積聚相比,有兩個顯著不同的特點:
①資本積聚以積累為基礎,通過追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使資本增長,因此使社會資本總額增大;而資本集中則是已經存在並執行職能的資本在各個資本家之間的重新分配和組合,使單個資本增大,並不增加社會資本的總額。
②資本積聚的增長受到社會財富的絕對增長的限制,它的增長緩慢;而資本集中則不受社會財富的絕對增長或積累的絕對界限的限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大量的資本。
⑸ 什麼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定義:
資本主義本質並沒有改變,因此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金融衍生品越來越多,帝國主義壟斷越來越強。這些發展新內容恰恰讓資本主義的自我否定更加全面、更加徹底,更加適合社會主義的實現。
政治經濟的不平衡與社會動盪依然存在。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嚴重的不平衡,從政治經濟領域擴展到文化領域,會加劇世界的動盪、調整和變革。這種時代背景既給我們帶來巨大機遇,也帶來巨大挑戰。
美國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刺激經濟:美聯儲採取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連續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聯邦基金利息降至1%,創45年以來最低水平。此舉導致流動性過剩,房價不斷飆升,房子成為一種「儲蓄工具」和投機或投資的標的物,為資本開辟了新空間,給美國經濟帶來了繁榮。
(5)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經濟全球化促進虛擬金融資本到處投機擴張。二戰以後,殖民地體系的瓦解,逐步出現一批新興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西方兩大陣營冷戰的結束,兩個「平行的」世界市場實現統一,最終形成了虛擬金融資本主導的金融全球化。
西方國家的金融自由化,使金融資本發展失去制衡機制和有效監管。1971年8月美國政府宣布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原與美元掛鉤的各國貨幣也脫離與美元的固定比價,固定匯率變為浮動匯率,美國和其他各國可以無限制地發行紙幣。
⑹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歷程
歐美社會的巨變(17.18世紀):含義歐美主要國家從封建社會和殖民的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
基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經濟)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思想)
早期殖民掠奪和殖民貿易(物質)
形式:資產階級革命
主要事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
結果:資產階級統治初步確立
影響:1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2促進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
3法律文獻的頒布推動人類社會由人治到法治由專制到民主
4西方列強的殖民活動加劇,亞非拉人民的災難更為深重
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19世紀6~70年代)原因:工業革命
主要方式: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
主要事件:美國南北戰爭,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影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維護了祖國統一一, 為日後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奠定了基礎
俄國和日本改革基本掃清了封建制度的阻礙,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19世紀末20世紀初)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特點:壟斷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
結果:導致一戰爆發
一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概況:凡-華體系形成後,資本主義進入相對穩定時期,出現短暫繁榮,但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美國為度過危機,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羅斯福新政),鞏固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特點: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結果:導致二戰爆發
二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發展概況:美國經濟迅速發展,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西歐日本迅速崛起
發展中的矛盾:西歐日本經濟發展,動搖了美國霸主地位,70年代中期以後後 形成了美日歐共體三足鼎立的局面
經濟飛速發展的原因:1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重視科技教育培養人才3政府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加強宏觀指導4加強民主化建設,社會較穩定5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6世界形勢相對緩和,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終於打完了,選我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⑺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哪些條件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備要素可以歸納為「三個前提和四個條件」。
1、第一個前提是社會穩定,戰亂和政局動盪都會破壞經濟發展
後兩個前提是就生產關系而言的:
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
二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和適應,例如壟斷的出現及從私人壟斷向國家壟斷的發展。
2、「四個條件」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
第一是科技條件。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社會歷史發展的推動充分證明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第二是市場條件。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商品經濟,商品交換的目的決定了資本主義經濟與商品交換的場所——市場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市場是其發展的生命線。當市場不能滿足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時,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就受到阻礙,資產階級就設法開拓市場,如德意志、義大利統一前的分裂割據狀態,美國內戰前兩種經濟形式的矛盾都無法形成統一的市場,制約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當市場滿足經濟發展需要時,資本主義經濟就充滿活力和生機,如美國內戰和德意志統一後,形成統一國內市場,促使美德經濟高速增長。資本主義列強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過程也就是爭奪商品和資本市場的過程。
第三是資本條件。無論是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期還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資本始終影響經濟的發展。如普法戰爭中法國50億法郎賠款,一方面使法國缺乏更新設備和技術的資金,另一方面又使統一後的德國如虎添翼,從而導致兩國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呈現截然不同的經濟發展速度。資本在資本主義發展不同階段以不同的面目表現在資產階級的行動中。在資本原始積累階段,資產階級不擇手段對國內外人民進行瘋狂壓榨掠奪,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又加緊資本輸出, 目的是掠奪更多的財富。
第四是自由勞動力條件。資本主義生產主要是僱傭勞動,需要擺脫了土地和封建國家束縛的自由勞動力。英國通過圈地運動不僅積累了資本,而且把大批農民從土地上趕走,使之成為無家可歸的自由勞動力,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條件。
⑻ 資本主義經濟的縱深發展是什麼意思
您好
19世紀中期至抄20世紀初是資本襲主義的基本定型,這一時期是資本主義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方面向縱深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壟斷組織產生,資本主義發展較充分;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代議制趨於完善。
望採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