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十大城市的發展經濟狀況
第一位:上海
一項關於「宜居城市」的調查顯示,在公眾看來,「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凈整潔無污染」和「空氣質量」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適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標。
酷愛旅遊的研究生李晉拍攝的各地圖片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購買刊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提到上海,他立刻滔滔不絕:「我心中有兩個上海。第一個上海從新天地開始,一直到外灘3號。第二個上海是巨鹿路上的阿毛,火車站旁的鍋貼,以及隨處可見的便利店。當我第一次在午夜從便利店買到粽子時,我就承認,上海是個適合生活的城市。」
第二位:大連
在評價一個城市是否適合居住時,分別有47。9%、46。1%和43。9%的受訪者認為「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凈整潔無污染」和「空氣質量好」是成為「宜居城市」的必要條件,明顯高於「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治安狀況」、「社會保障水平」等其他因素。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居民的文化層次越高,對於環境因素越為看重。
第三位:北京
調查顯示,「經濟發達,經濟發展迅速,經濟實力強」是上海「宜居」的主要原因。而北京的入選,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在各方面都具有優勢」。
第四位:廣州
「機會較多,經濟水平高」也是廣州入選「宜居榜」最關鍵的因素。
廣州是一座最難說清的的城市,沒有北京城的豪情霸氣、沒有大上海的金堆玉砌、沒有老成都的悠閑從容、沒有昆明的花團錦簇……只有那麼一點實在、一點安穩、一點通透;還有那麼一點張揚、一點浮躁、一點曖昧,一切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矛盾,卻都能包容其間,這就是廣州。
第五位:成都
成都的悠閑,成為這個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第六位:青島
青島的優雅,成為這個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綿長的海岸線、燦爛的陽光和蔚藍的天空、嬌媚的櫻花和茂盛的法國梧桐、青島啤酒和童話中的小房子、優雅的八大關和漫步的夜晚——這一切,構成了青島的浪漫。那些彎彎曲曲起起伏伏的小街小巷,令你不由得把腳步放輕放慢。漫步在古老的街巷,即使是隨著性子任意閑逛都是很寫意美好的。」李晉在游記里這樣描述這個城市帶給他的感受。
第七位:杭州
杭州的纏綿,成為這個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第八位:桂林
桂林的秀美,都成為這個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第九位:珠海
珠海的浪漫,成為這個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第十位:廈門
廈門的溫馨、成為這些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一個城市的繁榮是環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因素的協調和均衡發展,只有這樣的城市,才是最具有生活價值的城市。就目前看來,每個城市都有需要進一步改善的方面,大城市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小城市在經濟水平甚至城市規模上向大城市靠攏,是城市發展的大趨勢。
㈡ 中國五大城市排名,分別是指哪些城市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城市如同璀璨的明珠,閃耀在華夏歷史長河中。如果一定要從這些光彩奪目,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中尋找五座出來,我認為會是它們:
一、北京
北京這種偉大的城市在我國歷史長河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北京歷史悠長,從周朝時期,就是燕國的國都,被稱之為“燕都”,同時它又是遠古九州之一,史稱“幽州”。北京真正被確定為全國性的首都是從元朝開始,元朝建立後,將北京設置為全國首都,稱之為元大都。
五、洛陽
現代的洛陽雖然算不上是一、二線城市,但是它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歷史上的洛陽曾經是中原文化的中心,更是眾多朝代的都城。洛陽的歷史烙印很強,由於地理原因,後來逐漸的沒落。
㈢ 中國經濟方面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中國經濟的發展能帶動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繁榮。
㈣ 北京奧運會給中國帶來多少好處
1、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2、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版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權程
3、有利於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能更好地帶動國內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
二、2008年奧運會對首都經濟的影響
1、主辦奧運會將給首都經濟在新世紀初葉高速增長提供「核動力」
2、主辦奧運會將帶動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使首都經濟更具活力和競爭力
「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申辦理念與首都產業結構調整的價值取向相契合。主辦奧運會將加速北京市「退二進三」的步伐。「退二進三」是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必然選擇.承辦奧運會將使旅遊業和文化體育產業成為首都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並同時帶動會展業和中介業的高速發展。
3、主辦奧運會將在擴大北京地區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4、承辦奧運會將極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㈤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首都嗎
沒有這么一說,實際上上海遠不如北京
㈥ 請問北京的經濟結構是什麼樣子的啊支柱產業有哪些比例是多少,希望能給出最新數據
北京CBD:眾多世界500強企業中國總部所在地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與國際交往中心,是綜合性產業版城市。中共北京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經濟」的概念。循著北京經濟發展要立足北京、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思路,對經濟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保持在全國前列。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
2007年北京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0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3%,連續第9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人均GDP達到57431元,在中國大陸僅次於上海,居第二位。北京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98億,2217.2億和5405.1億元(2006年),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當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9978元,比2005年實際增長12.2%,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620元,實際增長8.7%。北京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
㈦ 奧運前後中國有什麼變化
奧運會後中國的變化主要:
一、年奧運會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匡算,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在今後7年間平均每年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0.3至0.4個百分點。如果這樣,按中國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10000億美元計算,由舉辦奧運會而帶來的對國民經濟的直接推動每年將超過30億美元。
由此可見,舉辦奧運會將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促進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特別是北京的基礎設施建設)、體育產業、旅遊業等的發展。
據中國申奧代表團所做出的承諾,北京奧運的整體工程,包括建設奧運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道路、發展通信系統、改善北京的空氣和水的質量,共計投入480億美元。這樣大的投入,必然會帶來非常可觀的產出。僅國際奧委會的轉播權及贊助分成,就可能高達100億元人民幣左右。其他如旅遊業也會獲得新的發展契機。專家預測在准備的6年中,每年旅遊可增加100%,收入增加50億美元。6年共300億美元。合人民幣2500億元,奧運當年翻1倍,為100億美元,這樣算來,僅增加的旅遊收入就超過300億人民幣。
舉辦奧運會也將給其他省市帶來巨大商機。比如,將擴建天津機場;又如,奧運會所需要的大量體育器材將在外地生產,北京興建生態環境工程所需要的大量建設材料、設備也將在外地生產,大量的生活消費品也需外地供應,這些都將會對全國各地的經濟起到拉動作用。
二、帶來奧林匹克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1、有利於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將激勵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於進取;
3、務實的實踐品格與美好的理想相結合;
4、和諧意識將有新的科學內涵;
5、道德修奍將進一步提升。
奧運會在歷史悠久的、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迅速發展的文明古國——中國舉辦,將促進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國民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及自我更新是一種推動力量,從而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先進文化的支持,進而有利於促進中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三、當然不可避免會有風險。(比如據說雅典奧運會就虧了。)
不過北京的奧運會可能不會虧。因為有那麼多人 支持,大家都對那場盛會充滿期待。
總的來說,奧運會給中國帶來的現實或長遠的效應不可忽視。必定會促進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㈧ 中國的首都在哪裡
中國的首都在復北京。制
北京市,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也是中國4個直轄市之一。
北京是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
北京位於華北地區,中心位置東經116°20′、北緯39°56′,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9月,北京市下轄16個市轄區。
(8)中國首都經濟發展狀況擴展閱讀: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㈨ 北京概況怎麼樣還要圖片
六、財政金融
[編輯本段]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與國際交往中心,是綜合性產業城市。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經濟」的概念。循著北京經濟發展要立足北京、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思路,對經濟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保持在全國前列。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
2007年北京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0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3%,連續第9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人均GDP達到57431元,在中國大陸僅次於上海,居第二位。北京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98億,2217.2億和5405.1億元(2006年),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當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9978元,比2005年實際增長12.2%,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620元,實際增長8.7%。北京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2006年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32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8%。依據最新的國家統計局資料,2005年,北京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已經降低到31.8%,按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標准,北京已達到「富裕型」社會,但貧富差距拉大問題在北京同樣存在。
北京是中國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之一,國家金融宏觀調控制部門、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均在北京。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中國人壽、泰康人壽等全國性保險公司總部均設在北京,北京同時還聚集了大部分國有大型企業總部,其中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力、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通信、中國聯通等企業。大量境外跨國公司在北京建立地區總部。
北京市商業總體布局形成多處有較大規模、有良好購物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商業文化中心。著名的商業中心包括王府井、西單、前門,新興的以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為中心的北京商務中心區商業圈、亮馬橋商業圈。以電子產品為聞名的中關村、上地;以古玩聞名的潘家園;以經營服裝聞名的動物園、大紅門商業圈。北京城至今仍有有大量的傳統商鋪,有眾多代表百年不變的傳統文化的特色獨樹一幟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北京堪稱是集全國之美味的薈萃之地,幾乎可以品嘗到中國任何一種菜系和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另外,北京出產的象牙雕刻、玉器雕刻、漆雕、景泰藍、地毯等傳統手工藝品馳譽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經濟建設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是人口過度膨脹,人均勞動生產率增長與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增速較低。GDP增長速度在奧運經濟的拉動下並沒有出現顯著高增長。北京經濟建設還一度陷入與是建設首都經濟還是北京經濟的爭論,北京市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建設規劃,遷出大批耗能大、不經濟的產業部門,把重點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上。由於第二產業遭到嚴重削弱曾經導致北京經濟在2000年左右受到國際IT產業波動的強烈影響,在兩個連續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居全國第一和倒數第一,引起中央和北京地方政府的關注,隨後上馬了一批包括北京現代汽車在內的高附加值製造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北京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現象。
2005年在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北京被定位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七、交通運輸
[編輯本段]
北京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矩形環狀為主,道路多以此為依託,與經緯線平行網狀分布。先後依託城市擴展,建設了二、三、四、五和六環路。城市道路總長4125.8公里,城市公路總長135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80.9公里。京哈、京沈、京津塘、京石、八達嶺、京承、京開等多條高速公路和京秦鐵路、京哈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京原鐵路、京包鐵路、京承鐵路、京通鐵路等鐵路干線匯集於此,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已開通20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通往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年吞吐旅客2169萬人次,進入亞洲最繁忙機場的行列。北京已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通郵。
鐵路
北京站:位於東便門西側。建於1959年,是全國鐵路客運重要樞紐,北京第二大火車站。
北京西站:位於蓮花池東路。建於1996年,是北京目前最大的火車站,全球最大火車站之一。
北京南站:位於永外大街。2009年改建完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成為京滬高速鐵路的起點。
北京北站:位於西直門。建於1905年,是京張鐵路上的車站之一。
北京東站:位於百子灣。建於1938年。
北京是中國鐵路網的中心之一,主要有北京到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北京到上海的京滬鐵路,北京到廣州的京廣鐵路,北京到哈爾濱的京哈鐵路,北京到包頭的京包鐵路,北京到原平的京原鐵路,北京到通遼的京通鐵路和北京到承德的京承鐵路。大同到秦皇島的大秦鐵路也過境北京。在國際鐵路運輸方面,去往俄羅斯各城市和朝鮮首都平壤以及去往越南首都河內的列車均從北京發車。京津城際鐵路於2005年7月4日開始修建,2008年8月1日正式開通。北京和天津兩地的路程縮短為半小時。2006年8月1日,北京站共有167列火車停靠,北京西站共有176列火車停靠。
㈩ 2008奧運會對中國的經濟影響
現代奧運具有多元價值,它對主辦國,尤其是主辦城市的經濟增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給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帶來了32.9億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帶來了260.4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為喬治亞州帶來了51億美元的總效益;2000年悉尼奧運給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斯州帶來了63億美元的收益。據著名投資機構高盛證券的分析,北京申辦成功後,從2002年起到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將額外增加0.3%。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大大提速。
一、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新世紀的前10年中國經濟仍將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奧運會作為工業化時代最有效的營銷媒介,它對加速主辦國工業化進程,促進該國經濟由工業化向後工業化時代的轉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很有代表性地說明了奧運會對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的國家經濟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有形和無形兩個方面。有形影響是指奧運會在拉動舉辦國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擴大就業等方面的作用,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主辦地區的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中。無形影響是指奧運會對主辦國經濟發展環境、開放度、國家聲譽、形象和信譽度等方面的影響。從主辦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說,無形的影響往往比有形的影響更重要、更有價值。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新世紀前10年我國經濟將處在以結構調整為主導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不僅要繼續擴大經濟總量,更要解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與發展問題,如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與完善、勞動力增長與就業困難的矛盾以及「入世」、經濟全球化對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的要求等。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會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辦奧運會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從申辦開始到奧運會結束,至少能在10年的時間內讓全民普遍關注。以北京為例,從1999年北京奧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奧運會圓滿結束,這10年將會出現前期的「人人盼奧運」和後期的「人人都是東道主,全民支持辦奧運」的祥和局面,而這10年正是我國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主辦奧運會無疑將為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最基本的成功經驗。改革開放的20多年我們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這一體制還不成熟,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在主動參與全球經濟競爭中不斷完善。擴大市場開放度除了市場主體在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推動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來有意識地推動這一進程尤為重要。主辦奧運會即是一個國家擴大市場開放度,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媒介。首先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化的事件。主辦國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都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這樣的操作要求該國政府、組織和企業都必須調整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管理和運作方式,而這樣的調整過程無疑就是擴大開放,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過程。其次,現代奧運會投資巨大,一般來說,主辦夏季奧運會用於賽事的直接投資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間接投資加起來會超過幾百億美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辦奧運會投資會更大。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總投資將會達到1323億元。這樣大的投資規模對國內外企業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別是奧運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設計水平、一流的工藝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標管理中絕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只有擴大市場開放度,按國際慣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資、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投資的效益。最後,承辦奧運會會使主辦國在整體上獲得一個開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這種形象對吸引外資以及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都有實際意義。所以,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
3、有利於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能更好地帶動國內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
現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除了企業自身要有雄厚的實力和一流的產品,還需要企業所屬國在國際上有美譽度和影響力。也就是說,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競爭實際上是需要國家這一大品牌支撐的。主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打造「國家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冷戰結束以後,中國成為西方陣營竭力遏制和打壓的對象,在以美英為首的西方主流媒體中,對中國的正面報導並不多,中國通過申辦和主辦奧運會,將使西方媒體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持續關注中國,並給予更多正面和客觀的報導。這種長周期、高頻率的報導,對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樹立「國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國家盛,企業興。國家這一大品牌打響了,企業的小品牌才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才會更具國際影響力。另外,承辦奧運會還能使本國企業藉助奧林匹克市場營銷計劃宣傳、推廣企業形象和品牌,以悉尼奧運會為例,本屆奧運會共有106家企業成為各類贊助商,其中TOP贊助商2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