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跟漢陽區是並級的嗎
當然是了,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都是後來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新設立的行政區域,從行政級別看,和漢陽區,武昌區,江漢區等都是平級關系.
『貳』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是要和漢南區合並成新的漢南區嗎,怎麼又沒動靜了
託管不叫合並!託管不叫合並!託管不叫合並!!你們這些人,說多少遍才明白,回經開區不是一級政答府,其之前轄下的三個街道(沌口,沌陽,軍山)皆屬蔡甸區的鄉鎮。託管只需要省里和市裡點頭就行了,而調整蔡甸區這一類縣級政府的行政區劃是需要國務院點頭的,也就是說湖北省不可能不經過國務院審批而直接把蔡甸區的三個街道劃給漢南區。反而後期撤銷漢南區並入蔡甸區的可能性很大(託管並不一定要行政區劃調整),漢南區實在太小了,二十幾年前就准備撤的,沒撤銷成。
『叄』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離武漢市中心這么遠怎麼發展經濟交通怎麼辦
武漢市陽邏經濟開發區屬於武漢市的郊區,離武廣所在的中心城區起碼20公里,坐車過去內最少1個半小時,還要容轉車,陽邏經濟開發區到市中心沒有普通公交車,只有市內到郊區的長途巴士,進市內票價7元。反正想要在武廣世貿這些地方逛街,起碼准備好一天的時間。
從陽邏到武廣要先坐2106路巴士到新馬路站轉坐305路巴士到中山公園站下就是。時間1個半小時左右。
『肆』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沌口那個才叫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前是蔡甸區的,現在背託管了武昌這個叫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而且東湖高新的很大部分是以前江夏區的所以兩個開發區都是依託郊區發展的說白一點就是把發展的好的郊區的地盤劃走了
『伍』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屬於漢陽還是蔡甸
漢南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始建於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內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容,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在開發區內設立武漢出口加工區。
經過五次託管擴容(1996年託管蔡甸區沌陽、沌口兩街;2006年託管蔡甸區軍山街;2010年託管漢陽區10平方公里共建區;2014年整體託管武漢漢南區;2014年4月經濟託管洪湖新灘新區,2014年12月整體託管漢南區),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489.7平方公里。
(5)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擴展閱讀:
武漢境內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線密集,交通發達便利。在中國城市中其交通優勢幾乎無人可比,素有「九省通衢」、「貨到漢口昌」的說法。足顯其區位優勢。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漢市區西南,東經114度9分,北緯30度29分,瀕臨長江,地處市區武漢三環線和武漢外環線之間。發展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
開發區各項基礎設施完善,固定資產投入累計已達750億元。建成的100平方公里范圍內實現了「九通一平」。累計建成道路225公里,建成管網702公里。
『陸』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特色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鏈條完整,形成了汽車、電子電器回兩大支答柱產業和印刷包裝、食品飲料、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優勢產業。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東風汽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汽車等5大汽車公司總部,6家整車廠,20家汽車相關研發機構,18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是我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重要的顯示器,空調器製造業基地之一,冠捷顯示科技公司具備年產2000萬台液晶顯示器產能。美的集團、海爾集團、格力電器等家電巨頭齊聚開發區,具備了年產空調1200萬套、熱水器200萬套、冷櫃100萬套的產能。
『柒』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規劃
2010年11月26日,從武漢開發區「十二五」規劃咨詢會上了解到,未來五年,武漢開發區將打造四個千億元產業,到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0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3500億元,四個千億元產業分別是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電子電器、戰略新興產業。現有開發區將「再孕育」一個武漢開發區,這在各地區國家級開發區也非常罕見。據悉,2007年武漢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76億。
2010年,武漢開發區已經形成第一個千億元產業——汽車整車產業。未來5年,許多整車項目早已板上定釘。前不久,東風本田第二工廠開建,投產後,預計產值500億元,年產轎車24萬輛;2011年初,神龍第三工廠也將開建,計劃年產轎車60萬輛。
未來5年裡,東風乘用車武漢工廠產能提升15萬輛,東風渝安年產微型車提升20萬輛,預計年產值140億元。依託武漢新未來科技公司,投資25億元,年產10萬輛純電動車生產基地,還要新引進15萬輛特種改裝車生產基地。屆時,武漢開發區年整車產能達到150萬輛。
有了如此大規模整車產量,零部件也要跟上。2010年,武漢開發區汽車零部件產值400億元。未來五年,重點實施萬向工業園,引入凌雲汽車零部件汽車公司等配套產業生產企業,方便整車企業就地取材,減少外采成本。引進項目中大到整車發動機,小到液壓氣動系統密封件電器用橡膠件,幾乎涵蓋整車主要零部件。
液晶體電視、電腦顯示器、空調、冰箱、電飯煲等等這些百姓用得最多家用電器都將在武漢開發區生產,而且年產能位居中部第一。武漢開發區已簽下格力電器武漢工業園項目,開建美的小家電生產基地,並計劃引進500萬台液晶電視生產能力的大牌企業。如按期全部達產,液晶電視、空調、小家電的產能在中部稱王。同時,開發區引進家電配套鈑金件、超薄鋰電池等項目,擴大產業鏈。
依據規劃,新興產業包括太陽能光伏產業、風能裝備製造等綠色環保產業,也有生物醫葯等新興行業,可謂投入小產出大。例如,引進薄膜太陽能電池及設備製造項目,投資額3000萬元,預計達產產值2億元。實際上,一層薄膜製成太陽能電池,其用硅量極少,更容易降低成本,它既是一種高效能源產品,又是一種新型建築材料。
『捌』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介紹
武漢經濟技術開來發區始建於1991年,自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在開發區內設立武漢出口加工區。經過五次託管擴容(1996年託管蔡甸區沌陽、沌口兩街;2006年託管蔡甸區軍山街;2010年託管漢陽區10平方公里共建區;2014年整體託管武漢漢南區;2014年4月經濟託管洪湖新灘新區,2014年12月整體託管漢南區),開發區目前規劃控制面積489.7平方公里。開發區位於武漢市西南,長江以北,東經114度9分,北緯30度29分,瀕臨長江,地處市區武漢三環線和武漢外環線之間。開發區發展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2014年,工業產值突破5000億。距離市中心及漢口火車站、武昌火車站約30分鍾路程,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約40分鍾路程。開發區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工委、管委會代表武漢市委、市政府統一管理開發區各項社會經濟事務,為武漢市的獨立轄區。
『玖』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歷史沿革
1991年來5月,動工興建「武漢經濟技術源開發區」。
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在區內設立「湖北武漢出口加工區」。
2003年,科技部批准在開發區建立「國家電動汽車研發、產業化及示範運營基地」。
2006年8月,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批准在開發區設立「國家級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2011年4月,環保部、科技部、商務部批准開發區建設「國家級生態工業園」。
『拾』 為什麼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不作為
融入大武漢,建設新仙桃 ,全力打造漢仙工業走廊
目前,武漢經濟開發區(沌口開發區)日益西進,大體接近永安,仙桃市城區已擴展到約40平方公里,其城區東部延伸帶,大體至長淌口。仙桃市長淌口鎮到永安鎮,直線距離為40公里左右,永安至敦厚直線距離為30公里(相當於漢陽十里鋪至永安30公里的距離)。
根據省委「中部崛起」的戰略需要以及武漢建設「8+1」城市圍的規劃,結合仙桃市工業化,城市化的內在需求,筆者認為應該建設「漢仙工業走廊」,促進武漢與仙桃的緊密融合,促進仙桃工業化,城市化,從而成為湖北中部崛起的新支點。漢仙工業走廊的地理界定:即從武漢市蔡甸區永安至仙桃市長淌口鎮建設新型工業走廊。建設工業走廊不同於建設經濟開發區,前者從規劃設計、土地使用、行政管理等方面比後者相對寬泛,前者更具有可操作性,決策者心理壓力小。
一、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的意義:
(一)、促進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布局西移,克服開發區產業後續開發土地儲備不足的矛盾。
(二)呼應武漢市「建設總部經濟」的戰略,即大公司、大企業本部設在武漢,生產車間、工廠轉接到市郊和城市周圍。
(三)促進蔡甸西部永安、侏儒、成功三鄉鎮的經濟開發。蔡甸區在改革開放以來,對其西部的投入長期不足,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不高,農民、居民收入低,形成了開發的盲區。
(四)促進仙桃市在更高更新的平台上工業化、城市化。同時促進仙桃市進一步密切與武漢市的依存關系,促使工業走廊成為仙桃經濟發展的新支點、新動力,為仙桃城市發展提供新視野。根據有關信息預測 ,21世紀前十年,仙桃城市發展亮點在老城區(「二區一園」),後十年發展的希望在漢仙工業走廊。
二、建設工業走廊的主要依據:
(一)從武漢市周邊縣市發展的現狀看,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猶為必要。
1、武漢城區呈現西部擴展的趨勢。318國道漢陽陞官渡至奓山公路沿線展開,公路里程大體為25公里。15年的時間,以25公里的國道為主抽,建成了武漢市的一座新城。號稱「30億的環境投資,賺了300億」。時下,奓山在建常福新城,永安也在新開發之列。漢蔡公里(王家灣——侏儒)2007年通車,漢洪高速(漢南區至洪湖)也於近年將通車,未來幾年,侏儒必將成為蔡甸的新發展點,開發區呈現西擴的趨勢。
2、蔡甸,江夏,黃陂三區發展的經驗是有效借鑒。
蔡甸區的工業化,城市化之路其實就「陞官渡至奓山」318國道工業走廊促成。武漢市將經濟開發區設於此地段,更加快了蔡甸區城市化、工業化的步伐。
江夏區2000年以前一直處落後、封閉的境地。自從建設了「紙坊—湯遜湖—流芳工業走廊」之後,就形成了發展新區,促成江夏區的經濟起飛,促成流芳鎮 、紙坊鎮城市化、 工業化,促成了江夏區與武漢市城區的融合,江夏東北部成為了武漢的黃金地段。2001年,湯遜湖周邊土地由3萬元一畝上升到現在的30萬元一畝,而且難以購買。
東西湖區依託漢口舵落口——吳家山107國道20公里的工業走廊,由落後的農業區轉變為強勢工業區,實現了由城郊與城區的融合。
黃陂區也在建設「城關至漢口」的工業走廊,也欲求與武漢城區融合。
2、國內城市圈經驗的借鑒
廣州市的番禺區,原為郊縣,離廣州市約30公里,以一條主幹道公路為工業走廊,連接二地,實現了郊縣與城區的融合。番禺經濟加速繁榮,使其成為了廣州市的富人居住區,經濟發展的強勢區。
廣州市區東部與佛山市,沿公路兩側建設工業走廊,延伸到南海,順德的鄉鎮,約60公里左右,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亮點,支點。郊區與城區十年前就融為一體。
湖南長沙建設城市圈,規劃將距離長沙50公里左右的湘潭、株洲二座城市與長沙相連,建設「長株潭大都市」,三者以工業走廊相連,謀求三市融合,挑戰武漢城市圈。
河南鄭州城市圈,也將鄭州與其距離60公里左右的開封以工業走廊連接,謀求二市城區融合,挑戰武漢城市圈。
3、目前武漢城市圈的現狀,需要有「漢仙工業走廊」這樣的發展支點。武漢城市圈孝感以武漢的107國道為軸,初步形成了工業走廊。孝感城區有融入大武漢跡象。「8+1」城市圈內只有孝感、鄂州二市與武漢市關聯度相對高,其他各市關聯度較低。據有方面調查,從工業,農業,科技,物流等要素比較,仙桃與武漢市的關聯度在「8+1」城市不算高,其地理優勢沒發揮出來。
4、仙桃市城市發展的基礎,有利於「漢仙工業走廊」的形成。目前,仙桃市城市主要建設「二區一園」。城區面接近4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0餘萬,中期可達40萬人口, 長遠看全市100 多萬農村人口將逐步實現城市化,城區人口將在50萬至80萬人左右。仙桃市城市規模、工業規模將在未來若干年有長期發展,相應的工業用地、生活用地、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客流人流也將有新的要求。仙桃市的改革開放在新的層面上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以新思路,大手筆謀劃仙桃新發展,是仙桃的新課題。
(五)工業走廊具有獨特的經濟價值。按照開發1平方公里,收回產值15億的標准計算,工業走廊面積約以60—80平方公里計算,工業走廊可創產值900億—1200億。仙桃、蔡甸大體各佔一半。此外土地增值、三產業服務增值未計。武漢周邊有如此優勢的地段不多,因此漢仙工業走廊具有獨特的區位經濟優勢。
三、本構想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國家近年來嚴格控制濫佔耕地,工業走廊的建設,必然與現行政策有不協調之處。
(二)「十一五」規劃中,湖北省、武漢市、仙桃市均未制訂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的規劃。
(三)建設工業走廊的資金問題籌措問題。前期投入多,收效慢。短期看有市場風險;長遠看利弊權衡,利大於弊。
(四)涉及蔡甸、仙桃等行政機構的統一認識、 規劃、協調。
四、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的建議:
(一)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的構想能引起仙桃市、武漢市(蔡甸區)及至湖北省的重視,早日著手研究、論證、規劃。
(二)推動構想實施的首要任務是促成永安—敦厚—長淌口原318國道南移2—3公里改道重修,其里程約30—40公里。好處有三點:其一、可修通永安至敦厚、長淌口的工業通道,有利於工業區、居民區、物流區、 科研區 、休閑觀光區等方面的合理布局。其二、可以藉助國家資金修路建設工業走廊、收費還貸。其三、路南側土地寬闊、直線距離短,同時也可避免與漢川地域交匯產生行政糾紛。
(三)建設「漢仙工業走廊」可以在修建工業通道之後, 再建設永安、侏儒、成功、敦厚、長淌口五個工業園區,最終在工業園區的基礎上形成工業走廊。估計工業走廊面積為60—90平方公里,大體相當於目前的武漢經濟開發區。
(四)仙桃市現有的城市規劃和發展思路與建設「漢仙工業走廊」統籌考慮,合理布局,共同發展。仙桃市城區仍以「兩區一園」為重點,建設好目前城市構架內的區域,以相對較低成本獲得較好的開發效益,老城區形成的優勢是開發「漢仙工業走廊」的經濟基礎與城市形象,也是仙桃城鄉共同繁榮的基礎。「漢仙工業走廊」的開發不能損害目前仙桃市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
(五)全面開發開放長淌口,將長淌口作為推動漢仙工業走廊建設的「排頭兵」。將長淌口納入城區發展的范圍,適時將仙桃經濟開發區的地域延伸至長淌口,克服漢江分洪道形成的「城區到此為止」的心理障礙。全面規劃、設計長淌口,敦厚二個工業園區,作為漢仙工業走廊的啟動點。
(六)按照超常規思維規劃設計漢仙工業走廊,可以加大國際 、國內的招商力度,有效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